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在纸上看展?

或许很多人喜欢亲自去故宫看展,这是不错的选择,置身其中的感觉更特别、更真实;不过,难免有时你会错过某些想看的展览,或者无法亲临现场去观看。不要遗憾,你同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与这些画卷“深度对话”。这也是我倾尽全力用文字书写的意义。

我尽可能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馆藏古代名画呈现在纸上,继而书写我对它们的认识与理解。尽管我笔下的画卷不能涵盖所有,但都尽量寻找每个时代的标志性符号,通过一个时代的物质载体,折射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

我认真地写下每一个字,我知道自己的笔那么笨拙、无力,但至少,它充满诚意。它是对我们古老文明的惊讶与慨叹,是一种由文化血统带来的由衷自豪。

在纸上的画展中,你会发现,真正的画家都是孤独的,孤独也几乎是所有绘画共同的主题。比如在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轰轰烈烈的爱情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的繁华热闹里,在宋代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的万里凝寒里,甚至在宋徽宗《瑞鹤图》的祥和明艳里,都透着深深的孤独。即便是北宋的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画了近八百个人,他的内心,仍然是孤独的。无论多么强大的人,在时间的河流里,都会感到彻骨的孤独。

一幅画在时间中的递增,不只是价值(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递增,更是精神的完成。因此,它不是在案头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代代人的注视、抚摩、评鉴、阐释之下一点点地完成的。

一幅名作的完成,其实需要上百年、上千年的时间,因此它不只依赖于某一个天才之手,而更依赖于一个文明的体系。

一幅画就像一个人,也是需要养育的,让它在时间中变得筋强骨健、生命蓬勃。我们不只是接受它,还要将它养育成人。

那么,就让我们在纸上相遇,在画里相逢。 nbnZ4A1Q0oUmqxFuW0tdcouHq9UvpluJGZUV8swLo3WrGJmRmaPO8YRNDTO3gQq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