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拯救哲学的少年国王

很多书讲学术史的时候,会把学术的发展写成是理所当然的。历史上每代学者都付出过一份努力,把前人的成果加高一点点。只要假以时日,学术终能有所成就。

但这是胡说。

尤其是哲学。哲学的发展非但不是一马平川,反而在好几个世纪里都处于命悬一线的危险境地。一不留神,哲学前辈们的努力就会从地球上彻底绝迹。

为什么呢?

说来有点儿搞笑,关键原因不过是那薄薄的纸。

古希腊人主要使用石板和从埃及进口的莎草纸写字,稍晚一点儿有了羊皮纸和牛皮纸。总之,这些书写载体要么书写费劲,要么价格昂贵,要么就不容易保存。即便是羊皮纸和牛皮纸,如果保存不当,也有腐烂毁坏的可能。而且因为羊皮纸和牛皮纸很贵,一些人为了省钱,会把他认为不重要的字刮掉,再重新用,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对书籍的破坏。偏偏古希腊又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很多书籍只能留下有限的几份拷贝。在纸张出现之前,只要一场大火、一场战乱,无数部名著就会从此泯灭。

更何况,哲学还是各学说中最无用的一种。实用的技术想留下来还容易点。政权更迭,医生、铁匠、工程师都不会失业。但统治者有什么理由留下哲学这玩意儿呢?

所以当雅典面临着第一次亡国危险的时候,好多人都觉得哲学这回要完蛋了。

敌人是马其顿人。

马其顿在雅典的西北边。雅典和马其顿都同属于希腊文化圈。就好像咱们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一样,虽然政权不同,但是都属于中华文明。

可是在雅典这样的希腊城邦看来,马其顿很落后,是一群未开化的蛮人。马其顿有好几次要求加入希腊联盟,都没有被答应。

就在柏拉图晚年,马其顿实力倍增,足以吞并其他城邦。这下人家也不要求加入希腊联盟了,直接灭了你算了。柏拉图去世后不久,马其顿的军队就到了雅典城下。

雅典人决不肯屈服。文化中心被野蛮国家侵略,这算怎么回事呢?你能指望着这帮野蛮人保护我们的文化吗?实际上,几年以后,底比斯人叛变马其顿,马其顿就把底比斯洗了城,男女老少都没留下。

所以那时候雅典人拼了命也不能输,不仅组织起军队迎战,还叫来了其他希腊城邦组成了联军。

可不要小瞧雅典军队。

在咱们的印象里,雅典人都是整天高谈阔论的书生。其实不是的。包括雅典在内的希腊各城邦搞的都是全民皆兵制,特别鼓励公民锻炼身体,所以才会有流传至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苏格拉底不仅是大哲学家,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位矫健的运动选手和勇猛的战士,当过重甲步兵,参加过好几次战争,有过非常英勇的表现。如果你看过电影《斯巴达300勇士》,对斯巴达战士的勇猛印象一定深刻。雅典和斯巴达经常打仗,而且还互有胜负。苏格拉底45岁那年就参加过一场和斯巴达人的战争,虽然雅典人败退了,但苏格拉底是最后一个放弃阵地的人,而且据说苏格拉底在战场上无畏地逼视敌人,从而全身而退。

所以雅典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差。更何况这次雅典人还有其他希腊城邦当盟军,他们自信地认为一点儿也不会输给野蛮的马其顿人。

结果雅典人一出城,发现迎面而来的是一群奇怪的敌人。

只见马其顿士兵站成了一个紧密的方阵,每个人手里都举着好几米长的长矛。后排的长矛透过前排人的缝隙伸出来。连续好几排皆是如此,所以最前排一共探出密密麻麻好几十杆长矛,就好像刺猬一样。再加上士兵都装备了重甲和盾牌,如果前排士兵倒下了,后面马上就会有人补上来。这阵形攻防兼备,简直就神如今天的坦克车。

不仅如此,马其顿步兵的两翼还有骑兵会过来穿插包抄,方阵后面还有弓箭手、投矛兵等发起远程进攻,整个形成了立体化作战。

这套战术被后人称作马其顿方阵,在当时就是天下无敌的东西了。

更让雅典人吃不住的是,马其顿人还玩起了阴的。刚一交战,马其顿军队就开始后退,等到雅典人追击的时候,突然从暗中冲出由年轻的马其顿王子率领的一支骑兵,把雅典联军中负责殿后的底比斯圣队彻底打败了。

这底比斯圣队非常有名,最大的特点是所有士兵都是一对一对的恋人。俗话说“上阵父子兵”,这支部队的恋人兵也同样,打仗的时候谁都不肯后退,战斗力超强。当这支部队被马其顿王子击溃后,整个雅典联军也就溃败了。雅典从此落入了马其顿人之手。

对于雅典人来说,被不开化的马其顿蛮人,尤其还是个年轻的蛮人王子打败,真是一场耻辱。

但雅典人输得一点儿都不亏。

因为那个马其顿王子就是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

二十年后,亚历山大的军队所向披靡,最终让马其顿横跨欧、亚、非三洲,成为人类古代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之一,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和庞大的帝国疆土相比,雅典只不过是毫不起眼的一座小城市罢了。而雅典城内的小小学园中,那几卷用烂纸破皮誊写的哲学著作,更如同草芥一般,只消一阵火与风,立刻就会灰飞烟灭。哲学家们对此束手无策,只能胆战心惊地等待着命运的发落。

幸运的是,亚历山大是个热爱文化的君王。在这点上,亚历山大不像是征服者,更像是一个知识分子。在他的鼓励下,收藏图书成为一种风尚,图书馆遍地兴建。

亚历山大童年时代的好友、埃及总督托勒密一世同样热爱知识,他建立了宏伟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目标是“收集全世界的书”。自然,希腊著作成为他收藏的首选。

托勒密一世的孙子更猛。只要是出现在亚历山大城的图书,不论原来主人是谁,他都要把原本留在图书馆里,抄个手抄本还给主人。他还找希腊借了一批珍贵的著作,给了一大笔钱作为押金。借到书后,他把原本留了下来,把手抄本还给希腊人。他不但没觉得不好意思,还理直气壮地跟人家说:

“押金留着吧,我不要了!”

更厉害的人物是亚历山大的老师。在马其顿还未崛起的时候,马其顿贵族经常派人去雅典留学。其中有一个国王御医的儿子去了柏拉图学园,学成归来后成了亚历山大的老师。

这人叫作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这三个人的关系和咱们的孔子、孟子、荀子很像,都是被万代学子崇拜的先贤,都是辈辈传的学问(不过,孔子、孟子和荀子之间年代相隔较远,学问不是亲传)。每一代学生既继承了老师的学问,也都有不同于老师、和老师相悖的学说——否则学生们也就不能成为一代宗师了。更巧的是,苏格拉底和孔子还有更多的共同点。

第一,他们都喜爱谈话胜于写作。他俩的作品都不是自己写的,而是身边的徒弟记录下来的。

第二,他俩还都孔武有力。孔子身材高大,练习过驾车射箭。苏格拉底上过好几次战场,还因为作战勇猛受过嘉奖。

第三,他俩还都有特能打的弟子。孔子的弟子子路“好勇力”,最后是在变乱中英勇战死的。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他名字的原意是“身体强壮”。其实柏拉图原本不叫这个名字,是他的体育老师给他改名叫“柏拉图”的——你想啊,连体育老师都觉得这人强到得改名叫“强者”,你说他得有多猛……(所以下次再提到古希腊智者,与其想象成白胡子老爷爷,不如脑补成斯巴达三百勇士穿白袍。)

最后,他们所处的时代也很接近。孟子只比亚里士多德小12岁。要不是有喜马拉雅山拦着,没准儿亚历山大可以打到中国,和汉文化接触,那样孟子就能读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了。

我们难以想象苏格拉底的疑问、柏拉图的思辨和亚里士多德的百科知识会给正在百家争鸣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或许中国不会走上独尊儒术的道路,也能在文明里留下理性、思辨和科学的种子。

当然,这种假设没有意义。

亚历山大的征服对哲学来说是一件好事。

跟随着亚历山大的铁骑,希腊的哲学著作得以遍布东欧、北非以及中亚,散布下无数思辨的火种。如果没有这一步铺垫,不久以后,希腊哲学就会彻底从地球上消失。

顺便一说,此时希腊哲学讨人厌的毛病还是没有改掉。

哲学家永远学不会讨好独裁者。亚里士多德晚年对亚历山大的一个死刑判决提出抗议。亚历山大给他老师的回应是一个赤裸裸的威胁,他说:

“我也有能力处死一名哲学家。”

哲学家也没有学会讨好民众。亚历山大一去世,雅典人就对亚里士多德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主要是因为雅典人还记着被马其顿征服的仇。结果亚里士多德被迫离开雅典,第二年就去世了。

不久,更强大的罗马帝国代替了亚历山大帝国,统一了大部分欧洲的疆土。在文化上,罗马皇帝和亚历山大一样,同样奉行包容的政策,希腊哲学也得以继续传播。

当然,我们知道,罗马的宽容政策,间接导致了后来的欧洲再也没能形成像中国那样统一的大国,而是永远分成了多个民族国家。

对于欧洲的历史选择,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这些我们不讨论。

我只知道对于知识来说,宽容永远代表着光明。

罗马帝国成立之初的文化界,宛如咱们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争鸣的地方常常是在城市中心的广场上。不同学派的人们可以自由宣讲、辩论自己的观点,那是文化人最幸福的时代。

不过这一切很快就要改变了。 orjy9KiiqLyG2g0LhIpIiM3Tci8yh+A2Cl8e7I40oqFulYvKPXpqeXunE6Wwxel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