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倒霉的周部落

西周的开国史,就是一个人牲家族的逆袭史。

多年以后,当周公站在朝歌的废墟上,望着熊熊大火一点点吞噬商的过去及现在,他一定会想起,当年他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父亲文王给他讲述的那些商周往事。

在周人的集体记忆里,他们源于一个神秘的大脚板。

传说中,他们的祖奶奶姜嫄在荒郊野外踩了巨人的足迹而怀孕生稷。

显然,这是一个加工过的故事,展现的不过是母系社会知母不知父的特点。真相也许是,让姜嫄怀孕的,不过是一个拥有大脚板的小伙子。

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稷就是周人的始祖。《诗经·大雅·生民》云:“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竹书纪年》记载:“汤时大旱七年,煎沙烂石,天下作饥,后稷是始降百谷,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可见,稷擅长耕种、培育良种,可谓远古版的袁隆平。

传承自稷的周部族继承了稷善于耕种的优点。周人寻找水草丰盛之地,一开始是刀耕火种,渐渐地,他们学会了使用农具,观察天时,继而开垦出规整的农田。

甲骨文里的周,就是四块方方正正的田地。

他们追随洌洌清泉,找到阔美原野,扎下营帐,开耕田地,喊着号子,以青泥为墙。房屋一栋栋修建起来,高大肃穆的宫室耸立在聚落中心。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祭祀祖先,开宴设乐。《诗经·大雅·公刘》云:“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如果世界没有变化,他们会永远这样生活下去。

可变化终究还是来了。

* * *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祭酒王懿荣患上了疟疾。看过医生后,他从药店买回一服中药。熬制中药时,他在其中一味称为龙骨的药材上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符号。身为金石学家的王懿荣对其产生了兴趣,他仔细观察龙骨上的符号,发现既非大篆也非小篆。他猛然意识到,这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文字。

兴奋之下,王懿荣令家人将药铺所有的龙骨收购回来,陆陆续续收集了一千五百多片。

王懿荣开始研究上面的符号,渐渐地,他认出了“雨”“日”等简单的字。最终,他在上面发现了数位商王的名字。

这是一个跨越三千年的发现。在史料中层层叙述了无数遍的商朝,第一次以实物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1928年,龙骨被发现近三十年后,一群考古学家来到河南安阳小屯村,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

一处处遗址被发现,一件件被泥土掩埋了三千年的器物被发掘。同时被发现的还有更多的甲骨。

商人信奉鬼神,喜好占卜,行事之时,都会取一片甲骨,在上面钻出圆窝,再在圆窝边凿出菱形的凹槽。经火燃烧后,观察甲骨的裂纹来判断吉凶。

出征之时要占卜,建设宫房要占卜,祭祀祖先要占卜,册封官员要占卜,明天下不下雨,同样也要占卜。正是这些为数浩大的甲骨出卖了深埋地下的殷商文明。

“昔甲辰方征于 ,俘人十又五人。五日戊申方亦征,俘人十又六人。”通过研读甲骨文卜辞上面的文字,很容易就会发现,商朝是一个极好战争的王朝。

伐,是甲骨文中的高频词。战争在商王武丁时达到了顶峰。

武丁是商王盘庚之后的第三任君王,盘庚迁殷后,商朝进入一个稳定期。到了武丁时,商朝终于爆发出惊人的战争动员力。好战到什么程度呢?连前文提到的武丁的一位名妇好的妻子,都具有征伐大权——“妇好其比伐巴方,王自东探伐,戎(陷)于妇好立(位)。”

占卜者问道,这一次征伐巴国,王从东方深入,戎人会进入妇好设立的包围圈吗?

很难想象,在几千年前,有一位女将军亲自设下了圈套,等待着敌人被自己的丈夫驱赶过来。

对周人来说,碰到最强大的商朝,是他们的不幸。

* * *

某个寻常的日子,周人像往常一样离开住房,前往附近的田地进行耕种。他们往往需要在田间忙碌一天。这样的情景,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年。

中午的时候,他们开始坐到树荫下休息,有人拿出早上带来的干粮,更多的人眺望村子的方向,等待家人带来新鲜的午餐。

这时候,大地开始晃动起来。周人纷纷站起来,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故,而震动越来越大,不安的情绪在人群中散开。

终于,他们看到了不安的源头。地面的尽头,出现了一面硕大的白色大旗,紧接着,越来越多的旗帜出现。周人看到了那巨响的来源,一排又一排如同猛虎般的战车。

这一天的遭遇成为周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他们早就听说,在遥远的东方,有用石头建造的城市,甚至族里一些有学识的人知道在东方曾经有一个叫夏的存在,也知道来自更东方的商取代了夏。他们甚至也想到了,总有一天,那些好战的商人会把战火带到他们繁衍生息的地方。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战斗是一边倒的。

《诗经·大雅·公刘》中写道:“其军三单,度其隰原。”早在周人部落的杰出领袖公刘带他们在这里扎下根时,就在外围布置了三军。

也许因为时间的推移,这支军队失去了战斗力。或者,就算这支边防军依然保持着战斗力,也无法战胜强大的商朝大军。

拥有青铜技术,熟练驾驶战车的商朝大军拥有领先周人一个时代的科技,他们的战车无情地碾过周人的身躯,长戈割破周人的脚踝,弓箭射穿他们的身躯,粗大的殳敲开他们的头颅……还有个别人被青铜钺砸中身体。

持有这种兵器的人往往是一军的主将。据史料推测,此时的商王正是商朝历史上武功最盛的武丁。

在甲骨文里,考古学家找到了很多周人被攻击的记载:

“【令多子族眔犬侯璞周】【令多子族从犬□璞周】【王其令□璞周】【弗敦周】【弗 周】”

璞、敦、 就是攻击的意思。

从上面的卜辞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武丁以及妇好并没有亲自参与攻击,他们只是下令自己的附庸方国进攻周人。

而周人也没有一击就溃。为了守卫家园,他们击退了对方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敌人源源不断地从东方而来,仿如潮水一般永不停歇。他们的田地荒芜了,他们的子弟战死沙场,他们的房屋也付之一炬。

终于,周人屈服了,他们放下手中粗劣的武器,向商人低下了头颅。一千年以来,这些大脚怪的后人并非没有碰到过对手,他们也是战胜了无数的羌戎才渐渐壮大的。只是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敌人实在太过强大,强大到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远方来的敌人除了带走粮食,还挑选了一批青壮年当作战利品。

这些周人的子弟被绑在一起,被驱离家园,走向敌人来的方向——传说中用石头堆成的城市。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但从押解士兵的虎纹面具上,他们看到了深深的恐惧。

* * *

中国人往往给人以拘谨的印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遵守着一套传承千年的道德规范,并时时三省吾身。中国人称之为克己复礼。

世人大多不知道,中国人也曾经有天马行空、恣意妄为的时代。那时的中国人狂歌纵舞,寻欢作乐,毫不顾忌这个世界的反应。

中国人是如何从享乐主义走到克己复礼的呢?

时间用黄土掩埋了一切。而人,善于用故事埋葬真相。

1934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开始在安阳侯家庄展开发掘工作,此后数十年,断断续续发现了十二个大墓。

自从盘庚迁殷后,商朝正好八代十二位王。其中,还有一座尚未完工的大陵。这无法不让人猜想,这座烂尾的大陵,极有可能属于那位亡国的商纣王。

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让考古学家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其中大量的无头人骨。扫开一层层的黄土,那些深埋了三千年的秘密一点点透露出来,肉早已经化尽,但骨头依然倔强地表达着自己的不屈。

事实上,考古学家早就从甲骨文里发现了商朝人殉的秘密。

“癸丑卜,□,贞五百仆用。”甲骨卜辞上的“仆”,就是用来人殉的奴隶。

现在,考古学家终于发现甲骨文里这些悲惨奴隶的真正去处,他们不在别处,就在商都殷城里。在这座华夏最先称耀于世的都城的每个角落,宗庙的地基下、荒弃的道路边、列王的陵墓里。

他们就在眼前,整齐地面朝下倒在地上。从他们的姿态,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

他们一排排跪在墓室前,双手被缚。行刑的人用锋利的刀具砍下他们的头。他们从上面摔下来,正好成排倒在墓室中。其头颅则被堆放在不远处的坑道里。

通过分析,我们现在得知这些可怜人的来处。他们少部分来自南方,大部分来自西边。商人称他们为羌。在甲骨文里,羌是人上面加上羊角,是为牧羊人。但羌还有另一种写法,在羌的脖子部分拉出一根绳索,意为被绳缚的牧羊人。

甲骨文里,羌就是人牲的代名词。原本生活在甘肃陕西深山,然后走到平原,开始农耕生活的周人,就是羌人的一种。

被俘的周人来到商朝的都城殷,这座用石头砌成的都城。

这里仿佛狂欢的海洋,歌舞昼夜不休,酒香四时不散,人人狂放不羁。对商人来说,这里就是天堂;而对另一种人来说,就是地狱。

不幸的是,周人属于后一种。

商人将他们千里迢迢带到这里,不是为了让他们感受商的文明,而是要用他们的鲜血和骨肉去换取大邑商的享乐。

* * *

神秘的商人跟封神的祖先达成了一种血腥的契约,只要他们不断地献祭鲜活的生命,他们就可以得到任何想得到的东西。

在藏身山洞里的时候,人类也曾经把希望寄托在缥缈的神灵之上。但那时,人类索求的并不多,只不过希望出门采集浆果时不要碰上剑齿虎,或者祈祷那头健壮的长毛象能够踏进自己精心布置的陷阱。只不过希望病魔来临时,人类能少受点痛苦。

索求的不多,付出的自不用太多,我们仅仅需要付出一些真诚的乞求。

而随着我们建起村落、开耕田地、形成国家,我们祈求的越来越多。五谷丰登、身体强壮、风调雨顺、国家强大、军队胜出……天下大事,在祭在戍。

我们乞求的越来越多,我们也越来越害怕有一天,祖先会拒绝回应人类的乞求。

为了将祖先的护佑牢牢地留在身边,我们终于决定献出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人类本身。

商人似乎相信,只要献祭的生命越多,祖先就会越高兴,回赐给人类的就更多。只要献祭够及时,人类犯下的任何罪行都可以被原谅。于是,商人成了华夏文明中最为放荡不羁的一群人,他们无所畏惧地追求享受。他们只需要做到一件事,把鲜活的生命及时奉上。

为了找到足够的人牲,他们发动战争,不惜任何代价。

周人,就是商人永恒快乐的代价。

有的周人,被斩下头颅,推入墓坑,成为殉葬者。

有的周人,成为血淋淋的祭品。

商人需要祭祀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出征,需要祭祀;追忆祖先,需要祭祀;节日,需要祭祀;修建宫室,同样需要祭祀。

所谓的“祭”字,在甲骨文里,就是手持着血淋淋的鲜肉。

在献祭的岁月里,商人发明了不同的方法,“伐”是将人的头割下来,“俎”是将人放在案板上剁,“卯”是将人劈成两半,“尞”是烧死,“沈”是投水……

不仅仅是商朝的王族会人祭、人殉,商朝的贵族,甚至商朝的国人,如果他们能够支付得起,就会从集市上买回脖子上系着绳索的羌人,作为自己无尽享乐的献祭。

把商朝称为杀人的时代,并不为过。

周人俘虏在商都殷城所遭受的一切,已经无处搜寻,只有等到三千年后,刷子扫去黄土,才真正露出那些残酷的往事。 /tZR+TfAr+zM1ASHK8jHI6vzd81V8BAPK5DveSw2tFjQk0pfG0DPjFpTDBIJHs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