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键词:改革/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改革
■ 1676 年~1721 年

彼得一世是阿列克塞的第二个妻子纳里什金娜所生,他从小生活在村庄中。村庄里自由而快乐的成长环境,使他较多地接受了自然教育和外国思想。他的改革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使封闭、保守的俄国走向了欧洲,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工业生产、教育以及强大的陆军和海军舰队,使俄国的发展找到了新方向。

彼得登基

彼得一世的父亲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是罗曼诺夫王朝功勋卓著的建国沙皇之一,他在位期间,俄国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新风尚,受外国的影响较大。彼得一世的母亲——21 岁的纳塔利娅·基里洛芙娜·纳里什金娜是沙皇的第二个妻子。在沙皇的第一个妻子玛丽娅·伊莉尼奇娜·米洛斯拉夫斯卡娅所生育的五男六女之中,有三个男孩夭折,另外两个男孩费多尔和伊凡都患有重病,不能做令沙皇满意的继承人。因此,于1672 年 5 月 30 日出生的、健壮的小彼得给沙皇带来了新的希望。小彼得深受沙皇宠爱,纳里什金家族也十分得宠,沙皇经常奖赏他们。与此同时,沙皇第一个妻子的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却遭到了冷落。这种局面预示着一场争夺皇权的斗争不可避免。

1676 年 1 月,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病逝,体弱多病的长子费多尔继位。当时不满 4 岁的小彼得和他的母亲被驱逐出了莫斯科,居住在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村里。虽然小彼得从未接受过一个皇子应受的教育,并且直到 16 岁才粗通读写,但是宫廷外面自由的环境对他的成长却起到了诸多有益的作用。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使他了解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例如和小伙伴们玩战争的游戏,他就组织了两个少年兵团,后来这两个游戏兵团居然演变成普斯基近卫军团和谢苗诺夫近卫军团,成了新军的主力。总之,小彼得在宫廷外面生活得快乐无比。这种自由使他能够同社会各阶层交往,并从居住在莫斯科的外国人那里接受了新思想和习俗,这些都为他后来惊天动地的改革埋下了“种子”。

小彼得在宫廷外面过着快乐逍遥的日子,宫廷内部的人却时刻在为沙皇的位置而明争暗斗。1682年 4 月 27 日,年仅 21 岁的新任沙皇费多尔病逝。米洛斯拉夫斯基和纳里什金两个贵族集团为了争夺皇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结果 1682 年5 月 23 日,贵族杜马决定将 10 岁的彼得和痴呆的伊凡并立为沙皇。因彼得年幼、伊凡有病,所以由彼得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摄政。不过事实上,实权已经落到了米洛斯拉夫斯基集团手里。

彼得保罗大教堂立面

坐落在圣彼得堡市涅瓦河畔的彼得保罗大教堂建于 1703 年,是一座早期俄罗斯巴洛克式大教堂,1924 年起被辟为博物馆。

油画《佐托夫教年轻的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十分勤政,兴趣也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甚至热衷于做解剖和牙科手术。

在米洛斯拉夫斯基集团主政期间,彼得虽为沙皇,却被排挤出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在距莫斯科数千米的行宫里居住着。即使远居莫斯科之外,身为宫廷主人的彼得也无法躲避宫廷的厮杀。面对渐渐长大的彼得,索菲娅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自己政权的不安全性,于是在 1689 年 8 月的一天,索菲娅秘密命令近卫军消灭彼得的游戏兵团,并乘机杀死彼得。不过彼得事先得到了近卫军中两位士兵的秘密通报,依靠两个游戏兵团的力量,彻底粉碎了索菲娅的阴谋,并把她拘禁到新圣母修道院。自此,彼得开始以彼得大帝和伊凡大帝的名义独自掌握大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1696 年伊凡病逝。从此,彼得成了俄国唯一的君主,开始着手进行全面改革。

向欧洲学习

纵观彼得一生的功绩,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对他的统治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谁都无法想象 17 世纪俄国的两大军事支柱——海军和近卫军团,曾经是年幼的彼得一世和伙伴们的游戏。另外,由于彼得在莫斯科外的行宫离外侨区很近,他很小就接受了西方的新思想与习俗。因此,在彼得执掌政权并对国情有了详细的了解后,他想去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和制度的想法更加强烈。于是在 1696 年,彼得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在宫廷上,他以沙皇的名义派出了一个 250 人的庞大考察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私底下,他却以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随同考察团前行。

1697 年 1 月初,彼得颁布了学习西方海军舰队知识的命令,他规定学员到西欧学习航海和造船的必修知识及其他选修科目,并要求获得毕业证书。同时,他还宣布要雇佣海军军官、专家、水手和各种工程技术人员,购买造船设备、器材,为筹建海军舰队做准备。1697 年 8 月,彼得一世的欧洲考察团一行先后到达荷兰造船业中心萨尔丹和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化名为彼得·米哈伊洛夫的彼得一世率领一批贵族青年在萨尔丹和阿姆斯特丹的造船厂学造船。彼得一世在造船厂当木工,同荷兰工人一起造好了长达 33 米的“彼得·保罗”号三桅巡洋舰并下水试航,获得了结业证书。荷兰技师格里特·科拉斯·保罗在发给彼得一世的结业证书上写道:“兹证明,彼得·米哈伊洛夫于 1697 年 8 月 30 日来阿姆斯特丹东印度公司造船厂,在我们的指导下学习木工,他勤奋好学、聪明能干,在扎、钉、刨、装配、填缝、钻锯、涂胶等方面都堪称是一个合格的木工。”

1698 年 2 月 9 日,彼得一世欧洲考察团到达了位于英国泰晤士河右岸的杰普特弗尔德英王造船厂,在这里,彼得一世带领他的考察团成员潜心钻研造船理论和绘图。他说:“在英国,不仅是要丰富、完善自己的造船知识,还要了解它高度发达的工业和新技术成果。”因此,他还参观了各种类型的造船厂、海军部大厦、兵工厂、军需库、铸炮厂等。1698 年3 月 22 日,英王威廉三世邀请彼得一世参观军港朴次茅斯进行的大型军事演习,彼得一世被演习的壮观场面震惊,甚至认为当一名英国海军上将比当俄国沙皇还要好。这次参观使彼得一世大开眼界,认识到了俄国同西欧国家的差距。

在彼得一世考察英国的同时,莫斯科发生了火枪兵骚乱。彼得一世获悉后急忙返回莫斯科,在回国途中,一张清晰的改革方略图已经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所以,当几位大臣来问候远途归来的彼得一世时,彼得一世突然操起手中的剪刀朝他们的胡子剪去,由此揭开了一系列改革的序幕。

此次欧洲之行,使彼得一世及随行的人认识到俄国与西欧国家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激发了彼得一世久存于心的改革想法,也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考察团在西欧除了学习科学技术以及考察先进的经济文化外,还接触了大批的军事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技师及宗教界人士等,大大开阔了视野,加强了对西欧国家的认识。考察团还从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聘请了一大批海军军官、水手、工程师、专家学者、教授等到俄国来工作和任教,为俄国改革引进和培养了人才。除此之外,考察团在西欧购买了大量的造船和航海器材、设备,购买了一些对俄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学仪器、各国地图册以及药品、医疗器材,各种动物标本、有关解剖学和附有神经细胞图表的医学著作等,这为俄国的全面改革准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总之,这次欧洲之行对彼得一世来说是明智的,它为后来闻名于世的彼得一世改革做了极为充分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可以说是从制订夺取出海口的计划开始的。为了满足贵族地主和新兴商人想要扩大与西欧通商的迫切要求,1695 年~1696 年,彼得一世两次亲征亚速,企图夺取黑海出海口,但是最后都无功而返。1700 年,彼得一世又发动对瑞典的战争,以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但也未能成功。这两次战争充分暴露了俄国工业与军事力量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

沙皇彼得一世画像

这幅绘制于 1698 年的肖像画是彼得送给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的礼物。画像中,彼得一世身穿镶金刺绣、貂皮衬里的披风,王冠放在壁龛的垫子上,英姿勃发。

1703 年,彼得一世在涅瓦河口三角洲的兔子岛上建立起彼得保罗要塞,称为圣彼得堡,后扩建为城,成为俄罗斯帝国时代的通海门户。1712年,彼得一世将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此外,彼得一世还极为重视海军人才的建设。在他的过问下,俄国先后开办了一系列海军学校,彼得一世还亲自主持制订了《海军章程》。1718 年,俄国又成立了海军的最高领导机关——海军院。1721 年,彼得一世在对瑞典发动的长达 21 年的“北方战争”中终于大获全胜,并同瑞典签订了和约:瑞典将芬兰湾沿岸、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卡累利阿的部分地区让给俄国。俄国获得了里加和塔林两个便利的港口,并且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稳定下来。这样,俄国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目标终于实现了。这次胜利使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也为俄国成为海上强国奠定了基础。

彼得一世在荷兰

1697 年,彼得一世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这些行动,为他后期发动战争,并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结束欧洲之行回国后,彼得一世便以剪大臣的胡子为开端,雷厉风行地开始了他的全面改革。从留里克建国时起,俄国就是一个以武力建国的国家,因此,这次改革首先表现在军事方面。为了尽快取得北方战争的胜利,彼得一世先创建了海军舰队。早在北方战争前几年,彼得一世为夺取黑海出海口,就已经着手创办沃伦涅什造船厂,并且成功地制造出了达到世界上先进水平的战船。北方战争爆发后,彼得一世开始创建波罗的海舰队。到1710 年初,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 12 艘主力舰、8 艘三桅巡洋舰、6 艘帆桨大船、20 艘两桅帆船、2 艘炮兵船和若干小船。为了加速俄国海军舰队的建设,彼得一世还决定直接到国外购买现成的军舰。与此同时,彼得一世不断完善海军舰队的管理机构和加强海军舰队的领导工作。

在海军舰队逐渐发展的同时,彼得一世还加强了陆军建设,建立了由志愿兵和义务兵组成的常备军,并重新组织新建了陆军条令。陆军条令不仅确定了俄国陆军的建军原则,还为后来俄国陆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掀开了俄国军事史上新的一页。

彼得一世在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海军、陆军系统后,又开始改进部队的武器装备。为了改进武器装备,彼得一世下令在中部地区建立造炮厂,在土拉和谢斯特罗列茨克建立了两个大型兵工厂。据不完全统计,在 25 年中,俄国兵工厂制造了 25 万支火枪、5 万支手枪和 3500 门大炮,为士兵们全部换上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通过改革,彼得一世创建了强大的新型海军和正规陆军,极大地增强了俄国军事实力,保证了长达 21 年的北方战争的最终胜利。

为实现进一步的战略目标,彼得一世把发展经济提到了改革的日程上来。俄国开始大力扶持工业发展,由于当时的俄国正在进行争夺出海口的战争,所以在各地区建立的兵工厂,很快就带动起炼铜、化学和纺织品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工业也暂时缓解了农奴制的压力,这样一来,俄国大型生产的所有部门都以使用农奴劳动为主。

另外,俄国 17 世纪的军事使命又促使彼得一世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彼得一世废除了旧的管理体制,通过建立中央委员会、总检察院等方式建立了新型国家管理机构。其中,枢密院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下设各院。另外,全国还以省为单位,被分为诸省。

夏季花园雕像

圣彼得堡市中心最古老的夏季花园,坐落于涅瓦河、喷泉河和天鹅运河形成的小岛上,花园里有几十座艺术价值很高的大理石雕像,成为众多市民和观光者喜爱的休憩场所。

在制度上,彼得一世还新制定了法律,规定所有贵族都必须为国家服役,这样,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就建立起来了。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1712 年,彼得一世下令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其目的一是建立一个与莫斯科完全不同的改革开放型首都,二是建立一个更加接近战场,便于向西扩张的前沿阵地。

彼得堡原址是涅瓦河三角洲上的兔子岛。1703 年 5 月 16 日,彼得一世亲自选定这个修筑有 6 个碉堡的小城堡,取名圣彼得堡。他认为,圣彼得堡濒临波罗的海,比莫斯科更易于同西欧国家来往,另外,在这里可以甩开莫斯科旧势力的干扰,按照自己的意愿把这片未开垦的土地建设成为新首都,以便更加顺利地推进改革事业。1712 年,彼得一世正式迁都,并进行了大规模建设,把新都圣彼得堡建成了俄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

迁都和建设圣彼得堡对俄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缩短了俄国和西欧各国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俄国和西欧各国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技术交流,从而加速了彼得一世改革事业的进程。新都圣彼得堡是彼得一世欧化改革的窗口和历史成果。

在对待文化教育的态度上,彼得一世把培养国家急需人才放在了首位,大力创办世俗学校,发展图书出版事业,建立一批图书馆、科技馆等,大大提高了国民素质,培养了大批军事科技人才。在宗教方面,彼得一世使教会完全服从于国家机构。由东正教事务管理总局会取代牧首管理宗教事务。东正教事务管理总局由国家官员总监领导。当发现有“威胁国家利益”的情况时,神父必须向当局汇报。

此外,彼得一世从西欧回国后,还立即按照西欧方式整顿莫斯科市容。1699 年,彼得一世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在莫斯科大街小巷必须保持清洁卫生,违者受罚;或处以鞭刑,或处以罚款”。彼得一世还要求把圣彼得堡建成像阿姆斯特丹或威尼斯那样的沿海城市,街道要整齐划一。为了保持市内环境卫生,政府颁布了“严禁在街道上放牧牲畜。市政府应组织人力挖蓄水池和准备防火器材,以预防火灾”的条令。

总之,17 世纪彼得一世的改革彻底地改变了俄国的面貌,大到国家的政治制度,小到城市的市容市貌,彼得一世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他的一系列措施使俄国摆脱了被强邻窥视的命运,也为他赢得了“彼得大帝”的称号。

改革的深远影响

彼得一世改革实际上是让处于内陆的、信息闭塞的俄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彻底地接受西方先进的生产力,他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完成了对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进而使封闭、保守的俄国将目光转向了欧洲,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工业生产、教育以及强大的陆军和海军舰队,并为俄国文化的发展找到了新方向。

另一方面,彼得一世改革的强制性“欧化”也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首先,完全的“欧化”改革破坏了斯拉夫传统,使一些古老的斯拉夫文化和传统消失了,人们的历史文化根源感流失了。另外,在国家发展上,出现了更加强硬、野蛮的剥削方式,为后来俄国的民众暴动埋下了种子。在社会上层,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但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却失去了自由,成为奴隶。

从彼得一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与改革前相比,在发展经济、完善国家行政机构、创建陆海军、实施对外开放、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以及改变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篇章,为俄国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体来说,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利大于弊的,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家马克思以及俄罗斯的伟大领袖列宁、斯大林等对彼得一世的改革成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历史断面
开放与叛逆——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爱情

1712年2月,在圣彼得堡的皇宫里,一场令整个俄国皇室“丢脸”的婚礼正在举行:婚礼的新郎是俄国人心中最杰出的大帝——彼得一世,而婚礼的新娘,却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权臣女奴,更无所谓的“高贵血统”可言。然而,就是这样一桩看似“荒唐”的婚姻,却得到了皇室的默许,甚至后来还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1703年北方战争期间,彼得大帝来到当时的权臣缅希科夫的家中议事。就在他刚刚步入缅希科夫的家时,迎面而来的叶卡捷琳娜便迅速映入了他的眼帘——那妩媚的外貌、温柔亲切的问候,给彼得大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这位戎马半生的大帝很快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时至今日,以叶卡捷琳娜的名字命名的宫殿,以及那座名叫“叶卡捷琳堡”的城市,都依然见证着他们之间不朽的爱情。 bO8J90rpSAeOljhdf1U9z5PEaKH5LnD3fraL6MEyQNp+4610Tv2QTTz7r9OIqsv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