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十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本书的选题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税收与就业的相关文献;第二章为劳动就业及其影响因素,主要介绍影响劳动就业的主要因素和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就业状况;第三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税收与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第四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费)、企业所得税、货物劳务税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四大税种的国际实践、四大税种影响就业的理论基础等内容;第八章介绍了税制结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并分别适用CGE模型以及固定面板效应模型对税制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九章对我国现阶段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进行了总结梳理;第十章则根据本书的研究提出了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建议。
文献分析是本书进行研究的出发点,在系统阅读、分析以及研究经典的关于最优税制、税制结构以及就业等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整理相关观点、结论以及研究方法,为本书建立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奠定基础。
比较与案例研究是本项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税制的设计情况,以及不同国家就业的变化情况,得出各国税制设计的共性与特性,找出不同税种以及不同税制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认识税收与就业之间的联系以及制定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税种以及税制往往通过影响不同人群的税负水平来影响就业,现有文献往往使用税制模拟法来研究个人所得税以及社保对不同人群税负的影响。因此,本书的研究中借用税制模拟模型研究了社保征管机关变化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从而得出社保征收机关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固定效应回归是一种空间面板数据中随个体变化但不随时间变化的一类计量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控制变量无法观测的情况。OECD数据库收集了1980年以来各OECD成员的税制情况,以及OECD成员的就业率、失业率、每周工作时间、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员工的就业情况等,是一套非常优质的面板数据。本书根据这套数据,使用双向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不同税种的税收收入对就业的影响。具体而言,本书主要研究了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流转税税收收入以及社保收入对就业率、工作时间等的影响,并注意税制对不同性别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差异。
本书创造性构建了一个能够体现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流转税以及社保特征的一般均衡模型,用于对不同税制改革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估。
首先,模型设计。根据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课题设计了一个包含政府部门、居民部分以及厂商部分的宏观经济模型。模型包含了中国主要的税制特征,引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其次,模型结构。以下简单概述个人所得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结构。
(1)厂商。模型初步拟构建一个代表性的厂商,厂商使用资本与劳动生产商品,并缴纳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厂商的生产函数拟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代表性厂商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之中,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资本与劳动的投入量。
(2)住户。模型假设每一个收入阶层具有一个代表性住户,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户具有不同的偏好和禀赋。代表性住户通过向要素市场供给禀赋获得收入,按照个人所得税的税制设计方案缴纳个人所得税,在收入约束下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各种商品。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住户的个数取决于中国居民的税前收入分布函数。
(3)政府。政府主要通过各种税收筹集财政收入,政府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品(服务),在市场上采购不同商品。政府还为不同住户提供各种转移支付。政府收支余额则为政府预算盈余或赤字。
最后,应用一般均衡模型评估税制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