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中医痹证康复

康,据《尔雅》记载,安也;复,返也;“康复”即恢复健康或平安之意。古人云:“善调则生,失调则死。”历代中医古籍中,均已体现出“康复”思想,其多用平复、复旧、康健、康宁、再造等词汇加以表述。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赋予康复定义,即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的以及其他措施,对残疾者进行训练或再训练,减轻残疾因素造成的后果,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1981年对其进行修改后为采取一切措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带来的后果,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以使他们能重新回到社会中去。中医康复,是指病后身心的恢复,即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传统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对残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及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使身体功能和精神情志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

痹证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病程迁延,日久可出现关节肿胀、僵直、变形,甚至活动受限而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目前临床提倡早期诊断,治疗多以控制病情为主,往往忽略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而适当的康复治疗和训练,能够有效预防、减轻或消除痹证患者的功能障碍和症状,缓解其痛苦,帮助其改善生存质量。中医痹证的康复主要包括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两个方面。

一、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评定不是寻找病因和诊断,而是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为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1.康复指征

痹证日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宜进行康复医疗。

(1)关节疼痛,遇寒加重,或酸痛重着,关节肿、麻木。

(2)关节屈伸不利,功能障碍。

(3)关节变形,骨节肿大,按之觉硬,甚至关节强直畸形。

2.评定内容

痹证久治不愈,正虚邪恋,病渐入里,常以虚证为主,或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其虚多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其实多为寒湿痰瘀。

(1)辨病邪:风邪致病,多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恶风,苔薄白。寒邪致病,往往疼痛剧烈,如刀割针扎样,痛处固定、拘引,因寒而痛剧,得温则痛减,舌苔白,脉紧。湿邪致病,则酸痛重着,湿留关节则濡肿,苔白腻、脉濡,其发病多在下肢腰膝。而随着病邪深入,多为痰瘀互结,非一般祛风散寒除湿之剂可奏效。可有如下特点:①久病多瘀、多痰。凡痹证日久,治疗上用常法止痛效果不明显时,都应考虑与痰瘀有关。②关节肿痛久延多为痰瘀交阻所致的病变。关节肿大,日久不消,多为有形之邪流注其间,湿未成痰者,多见漫肿,按之柔软,而疼痛一般并不剧烈;痰瘀互结,则按之稍硬,肢体麻木,疼痛较剧。③瘀血证脉象细涩,舌有紫色瘀斑;痰浊证脉象濡缓,舌苔白腻。

(2)辨虚实:痹证反复发作,经络长期为邪气壅阻,营卫不行,湿聚瘀阻,痰瘀互结,此多为正虚邪实;病久入深,气血亏耗,肝肾虚损,筋骨失养,乃为正虚邪恋,以正虚为主。一般而言,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但临床仍常可见病程缠绵数月数年,却以寒湿久羁邪实为主者。

(3)现代医学评定内容

1)疼痛评定:疼痛的评估方法很多,如按疼痛的时间长短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按疼痛的性质分为胀痛、钝痛、刺痛、刀割样痛等。

2)关节活动度(ROM)评定:关节活动度测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关节名称、左右、主动ROM、被动ROM、关节强直(纤维性、骨性)、挛缩、痉挛等。确定是否有关节活动受限、受限的程度、影响关节活动的原因,进而判断可能康复的程度,选择适当的康复治疗方式。

3)肌力评定:肌力是指肌肉随意收缩的能力。目前临床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评定方法为徒手肌力评定法,即检查者用自己的双手去对患者肌力进行客观评估的一种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对肌力进行分级。

4)痉挛评定:痉挛,是指肌肉张力增高而导致肌肉挛缩的一种状态,长时间痉挛会使肌肉僵硬、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甚至影响日常生活。痉挛的评定,可对肢体屈伸不利、重着等症状产生的原因进行区分,究竟是关节间隙狭窄导致,还是肌肉僵硬引起,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治疗训练,以提高临床效果。

二、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即根据康复评定结果,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本病康复应重视扶正,强壮筋骨。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心理康复、运动康复、饮食康复、针灸推拿康复等。

1.心理康复

本病患者常因疼痛、久治不效或活动日益受限而忧虑、悲观失望、郁怒等,因此应重视情志调摄。可采用情志相胜法以平之,注意言语开导,同时给予耐心与关怀,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状态。另可采用色彩疗法或花香疗法等改善周围环境,以愉悦身心,舒畅情志。

2.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是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与疾病特点,选用适当的功能活动与运动方法进行训练。可采用传统体育疗法进行康复治疗,但应注意适度,包括强度、时间、种类等。

(1)气功:以强壮功、内养功、站桩功为宜。可选练松静气功、太极拳、马步大力功、七步功、文武功等功法。每日练1~3次。

(2)太极拳:可从练单个动作开始,如揽雀尾、单鞭、云手、下式、左右蹬脚等,逐步过渡到练全套。练习的次数不限,可因人因病情不同灵活掌握。

(3)五禽戏:根据病情和功能的可能性,可练整套,或单练一禽之戏,或选练某些动作。如发展肢体关节活动,以练虎戏和鹿戏为好;发展肢体灵活性可练猿戏。

(4)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两手攀足固肾腰等几节动作,对保持和发展肢体各关节的活动功能有较好作用。可练整套,也可选练某几个动作。

3.饮食康复

寒湿痹阻证,可选用川乌粥、麻黄桂心酒、薏苡仁酒等;痰瘀痹阻证,可选用桃仁粥、红花酒、木瓜汤等;气血亏虚证,可选用归参鱼羹、桂圆参蜜膏等;肝肾不足证,可选用骨碎补60g、狗肉适量,炖服等。

4.针灸推拿康复

(1)针灸疗法

1)体针:根据病情和病变部位选穴。肩部可选肩髃、肩贞、肩俞、三角肌阿是穴;肘臂部可选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阳池、阳溪、腕骨;腕部可选阳池、外关、合谷;掌部可选外关、大陵、手三里、阳溪、阳池、阳谷;背脊部可选水沟、身柱、腰阳关;髀部可选环跳、悬钟;股部可选秩边、承扶、阳陵泉;膝部可选犊鼻、梁丘、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鹤顶;踝部可选申脉、照海、昆仑、丘墟、解溪、太溪、阳交、交信;跖趾部可选八风、公孙、束骨、阳辅、商丘等。若痛甚可加肾俞、关元;重着可加足三里、商丘。上述穴位灵活选用,每次3~5穴,毫针刺法,平补平泻,每日或间日1次。亦可根据实际需要酌用温针、电针等。寒湿盛者,可在上述穴位施灸。

2)穴位注射:可参考上述针刺穴位,采用当归注射液或丁公藤注射液,每穴0.5mL注射1次,10次为1疗程。

3)皮肤针:关节肿胀者,可另选用皮肤针刺脊椎两侧压痛点。

4)拔罐:选穴以病变关节附近穴位为主。

5)耳针:选穴为相应区压痛点、交感、神门等,亦可用王不留行外贴耳穴法。

(2)推拿疗法

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为原则。

1)推背:患者取俯卧位,在脊柱两侧用拇指平推或用指揉法,由上而下反复推数遍,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10分钟左右。

2)按摩穴位:用拇指尖推穴位,或用中指掐穴位,或用手指手掌搓摩穴位。选穴可参考针灸穴位,还可根据症状,随症选穴按摩。

3)摇动关节:如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可采用适当强度的被动按摩手法,即在能治部位,一般先用揉、推等手法使肌肉放松,然后做被动手法。如在腰部一般可用弹动性的按压法;在上肢可牵伸有活动障碍的关节,扳拔有畸形的关节;在下肢,可对有活动障碍的关节做引伸手法等。手法需轻巧,动作应快捷而带有弹性,切勿暴力。尤其是病程愈长,一般骨节僵硬愈重,身体也愈虚弱,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4)自我按摩:当推拿按摩取得成效,在活动功能已有好转的基础上,可教会患者自我按摩动作。如两手搓颈、两拳擦腰、两手交替捻摇手指各关节、两手揉大小腿等。

5.物理康复

物理康复治疗即通过热因子、重力、电波、光波、声波、微波或磁场等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物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中医在物理康复中也有较多应用,比如,中药的离子导入治疗,即将经过辨证处方的中药电解为离子导入人体组织,从而发挥中药的疗效。痹证急性期,如关节红肿热痛,现代医学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较高时,可选择温热效应不明显的疗法,如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性超声、中药冷湿敷等。在痹证偏寒或关节红肿热痛不明显时,可选择温热性治疗,如温水浴、红外线、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热敷或中药蒸气治疗等,也可以按照“治热以寒、治寒以热”的原则辨证进行选择。 3WQm+dCxZRXi++6Y+PeJarNDBSGzo9zZHNw0q/07xwcRwQJlkGi45n9P8tqiv3N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