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概述】

夜啼是指婴幼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的一种病证。古代医籍中又称为儿啼、躽啼等,多见于6个月内的小婴儿。

啼哭是新生儿及婴儿的一种生理活动,也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方式。充足的睡眠是小儿健康的重要保证。若是夜间啼哭不止,睡眠不足,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饥饿、惊吓、尿布不洁、衣着过冷或过热等,皆可引起啼哭。此时若喂以乳食、抱起安抚、更换不洁尿布、调节冷暖后,啼哭即止,不属病态。啼哭也是婴幼儿时期一种本能的特殊运动方式,适量的啼哭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只是长时间反复啼哭不止方属病态。反之,新生儿若不哭,伴之不动、不吃等,乃是疾病重笃或特殊疾病的表现。

夜啼在古籍论述较多,不少医家在著作中都列有专门章节论述夜啼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如《幼科折衷·夜啼》描述:“夜啼四症惊为一,无泪见灯心烦热,面目颊青脐下痛,面黧大哭是神干。”夜啼有轻有重。轻者可不治而愈,重者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反映。因此,在未找到夜啼的原因之前,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作出相应的处理,切勿任其啼哭而耽误病情。诚如《幼科释谜·啼哭原由症治》所说:“务观其势,各究其情,勿云常事,任彼涕淋。”

本章主要论述婴儿夜间不明原因的反复啼哭,不包括因伤乳、口疮、发热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啼哭。 MgXzktELeZRipDerLxHb+qMCcE1i9aUtkkEdTbOtg02MEsaGuEwZ8TRYwICSmgu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