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概述】

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小儿。小儿汗多,若未能及时拭干,当风贪凉,易于冒受风寒,引起感冒。

汗是人体津液所化生,津液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汗液能润泽皮肤,调和营卫,平衡阴阳。小儿由于形气未充、腠理疏薄,加之生机旺盛、清阳发越,在日常生活中,比成人容易出汗,尤其额部、头部更易出汗。若因天气炎热,或衣被过厚,或吮奶过急,或运动等情况,出汗较多,余无其他疾苦,不属病态。小儿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寐中出汗,寤时汗止者,称盗汗;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盗汗多属阴虚,自汗多为气虚、阳虚,但在辨别其阴阳属性时还应考虑其他证候。小儿汗证往往自汗、盗汗并见,与成人不同,因此常统称为“汗证”。至于因温热病引起的汗多,或属危重症阴竭阳脱、亡阳大汗者,均不在本章讨论范围。

中医学对人体汗出极为重视,认为出汗既可致病,又可治病;能提示疾病的进退转机,也是某些疾病的征兆。《素问·举痛论》说:“炅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灵枢·决气》说:“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伤寒论》中有可汗不可汗之专论,并对外感病汗出的各种征象,从性质、程度、部位等方面来推断疾病的病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关于小儿汗证,自隋代《诸病源候论》始,已有“头身喜汗出候”和“盗汗候”之论。《备急千金要方》收载多种内外治法和方药治疗小儿盗汗、头汗。《小儿药证直诀》对小儿汗证除分“喜汗”“盗汗”两大类外,还提出“太阳虚汗”“胃怯汗”的证治方药,并记载有小儿汗证的最早医案。

小儿汗证,多属西医学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结核病、风湿病等也常见多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表虚不固者,常有自汗、盗汗。临证当注意鉴别,及时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2T30URAtzZ3oarAjBkvrn/oBi2UqJryQPMOd710IaiLdVjObBJiem2za0tb3UTc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