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药煎煮技术

学习目标

1.识记 能正确陈述中药煎煮法的概念。

2.理解 能正确理解各环节(煎药用具的选择、煎药用水、煎前泡药、煎药火候、煎药时间及特殊药物煎法)对煎药药效的影响。

3.应用 能遵医嘱正确实施中药煎煮。

中药煎煮技术是将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成汤剂的方法,是最早使用的简易浸出方法,至今仍是制备浸出制剂最常用的方法,也称为“水煮法”或“水提法”。汤剂是最常用的中药用药剂型,其煎煮方法正确与否,是确保疗效的关键。为了使药物发挥疗效,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汤剂的煎煮方法,如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亦云:“煎煮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中药煎煮方法。

一、基础知识

(一)煎药用具

1.适宜器具 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和陶瓷罐为佳,因为此类容器材质稳定,在煎药过程中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受热均匀,导热性能缓和,是较为理想的煎药器具,此外搪瓷、不锈钢和玻璃器皿,亦可作为煎药器具,但其传热较快,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且散热亦快。

2.禁忌器具 忌用铁、铜、锡、铝等容器煎煮中药。因为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过程中可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生成鞣酸铁,使药物的颜色加深;与有机磷类成分可生成盐类,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或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使药物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二)煎药用水

1.水质 煎药用水,以水质洁净、矿物质少为原则,除处方有特殊规定用水外,一般用井水、自来水、蒸馏水或纯净水。另外煎药需用凉水或凉开水,忌用开水煎药。因为许多中药是植物药,生药的外层组织细胞,如果骤然受热,会立即紧缩、凝固,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使组织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利用。

2.水量 煎煮水量应根据药物的性质、药量、吸水程度和煎煮时间而定,一般汤剂经水煎两次,其中70%~80%的有效成分已析出,第三、四煎中只剩20%~30%,所以临床多采用两煎法。加水量常规第一煎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第二煎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也可按平均每克加水10mL,计算出该方总的需水量,第一煎一般加入总水量的70%,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如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要适当增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时,加水量可稍减。外用药煎煮用水量遵医嘱执行。煎药时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如不慎将药煎煳,应弃去,不可加水再煎后服用。

(三)煎前泡药

药材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浸泡药材的用水,以常温水为宜,忌用沸水。一般复方汤剂,加水搅拌后,需浸泡30~60分钟;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需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药材为主的方剂,需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也不可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变。夏季气温较高,可适当缩短浸泡时间,以防药物变质。另外煎药前不可用水洗药,因为某些中药成分中含有糖和苷类等易溶于水的物质;另外,一些中药是经过炮制的,如添加蜜、醋和酒等,若用水洗,会丧失一部分有效成分,降低药效。

(四)煎药火候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有“文火”和“武火”之分,“武火”是指大火急煎,“文火”则指小火慢煎。一般以“先武后文”为原则,开始用武火,水沸后,再改用文火,并保持在微沸状态,既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又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如《本草纲目》曰:“先武后文,如法服上,未有不效者。”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其气味芳香,容易挥发,不宜久煎,以防药性挥发;滋补药一般为滋腻质重,不易出汁的根或茎一类药物,一般须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否则药物有效成分没有完全析出,浪费药材。

(五)煎药时间

煎药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从水沸时开始计算,一般药物第一煎需20~30分钟,第二煎需10~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物,第一煎需15~20分钟,第二煎需10~15分钟;受热易变性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应在其他药物煎好前5~10分钟加入;滋补类药物,第一煎需40~60分钟,第二煎需30~40分钟;有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等需久煎,60~90分钟为宜。

(六)特殊药物煎法

有些药材因性质、成分特殊,煎煮时需要特殊处理。

1.先煎 是将质地坚硬的介壳或矿物质类药物打碎后煎煮一定时间,再下其他中药的煎煮方法。

(1)难溶于水的药物:贝壳类、矿石类和角、骨、甲类药物,因质坚而难煎出味,应打碎后先煎煮30分钟,再下其他药,如海蛤壳、牡蛎、珍珠母、生石膏、寒水石、磁石、赭石、水牛角、龟板、鳖甲、穿山甲、鹿角等。

(2)有毒的药物:如附子、乌头、半夏、商陆等,需先煎60~90分钟,以消除或降低毒性。

(3)泥沙多及质轻量大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茅根、玉米须等应先煎,澄清后取汁,以其药汁代水再煎其他药。

2.后下 是将气味芳香借挥发油取效的药物,为防其有效成分挥发,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前5~10分钟放入,再与其他药同煎的煎煮方法,如薄荷、藿香、砂仁、豆蔻、沉香等。

3.包煎 是将药物装进纱布内,与其他药物同煎的煎煮方法,以下几类药物应包煎:

(1)质地比较轻或容易浮在上面,或容易成糊状的药物,如蒲黄、海金砂等。

(2)含淀粉黏液质多,易粘锅煳化或焦化的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等。

(3)带毛的药材,对咽喉有刺激性,易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如旋覆花、砂仁、枇杷叶等。

4.另炖或另煎 是将某些贵重药材单独煎煮,减少同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以保存其有效成分的煎煮方法。将药片切成小片,单味煎煮60~120分钟不等,煎好后单独服用,或兑入汤药中同服,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犀角等。

5.烊化 是将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熔的药物,单独加温熔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熔解的煎煮方法。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熔的药物与其他药物同煎则易粘锅煮煳,且附着他药,影响药效,因此需要烊化,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

6.冲服 是将某些不耐高温,且又难溶于水的贵重药物,先研成粉末,再用开水或用煎好的药液调匀后服用的方法,如三七、琥珀、犀角、珍珠、羚羊角等。

7.泡服 是将某些易出味、不宜煎煮、挥发性较强的药物加沸水泡10~15分钟,出味后服用的方法,如番泻叶、胖大海、菊花等。也可将药物放入刚煎煮好的药液中泡服。

8.兑服 液体中药如放置于其他药中煎煮,会影响其成分,因此待其他药物煎煮去渣取汁后,再行兑入服用的方法,如黄酒、竹沥水、新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等。

二、操作程序

(一)操作前评估

1.医嘱评估 核对医嘱,明确药方及用药途径、药物性能、功效及有无特殊煎法等。

2.患者评估 患者年龄、舌苔、脉象、体质、病情、诊断、既往史、临床表现、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对中药相关知识的认知等。

3.环境评估 评估环境是否清洁、卫生、干燥、光线充足,有无安全用电或用煤气设备。

4.用物评估 灶具,中药,煎药器皿,水,搅拌棒,过滤器,保温药瓶或药杯、时钟等。

(二)操作步骤

操作实施步骤见表2-1。

表2-1 中药煎煮技术操作步骤

(三)操作后评价

1.护士 操作熟练,掌握煎煮中药的性能及功用,了解不同种类的中药的煎煮火候、用水量、时间,未发生外溢、煮干等不良情况。正确指导患者用药。

2.煎煮中药 煎煮好的中药,浓度、药量符合要求。

三、常见不良情况及其处理

1.火候掌握不到位、煎煮时间过长等原因可导致中药煎干或煎煳,需另取一剂重新煎煮。

2.煎药时药液溢出,使火源熄灭,导致煤气泄漏,甚至煤气中毒。如用明火煎药,武火时应有专人守护。最好根据煎药时间调好闹钟,以提示关火。

3.有毒药物先煎时间不够,药物未能解毒,会引起中药中毒,应及时抢救。后下药物煎煮时间过长,药物有效成分挥发,导致失去药效,应另取一剂重新煎煮。因此煎药时必须严格遵照医嘱。

4.用电子瓦罉、电子炖盅煎药可能出现电路故障,故煎药前应做好器具安全检测。

四、技术质量考核评价表

技术质量考核评价见表2-2。

表2-2 中药煎煮操作技术质量考核评价表

附:现代煎药方法

(一)机器煎药

机器煎药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煎药方法,根据处方将各药混合装入由特殊布料制成的煎药袋内,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加入适量水,将水和浸泡好的中药连袋投入煎药机内,调节温度和时间,当温度和时间达到设定的标准时,中药即煎好,机器自动停止加温。药汁可直接进入包装机,被灌注到耐高温的密封塑料袋内。该方法与传统煎药法相比,具有患者携带服用方便、剂量均匀、省时省力、一剂或多剂一次煎成等优点,在临床广受欢迎。

煎好的药液须常温避光或冷藏保存,服用时,将袋装中药置于一盛有热(开)水的容器内加热,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取出药袋,打开包装,倒出药液后服用。如为外用药,局部使用时可按上法加热,如需稀释,遵医嘱要求的比例与开水冲兑后使用。

(二)中药颗粒临床应用

1.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关系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调配、制剂的中药材。中药配方颗粒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优质道地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单味中药全成分浓缩颗粒。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都是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和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遵循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中药配方颗粒实质是浓缩的全成分中药饮片,二者共存于临床。

2.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

(1)中药配方颗粒经现代化制药技术提取,不需煎煮,内服药直接冲服,外用药兑开水即可,疗效稳定,携带方便,避免了传统中药饮片需煎煮,费时、费力及在煎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易,而影响疗效等缺点。

(2)中药配方颗粒卫生、安全、防潮、防蛀、保质期长,避免了传统中药饮片在储存过程中易虫蛀、霉变、吸潮等,影响药物质量。

(3)中药配方颗粒分格而装,每一袋注明药名、重量、生产日期及有效期,调配方便、准确,避免了传统中药易串格、串味、容易混淆、体积大、包装不易等不足。

3.临床应用 中药临床用药以汤剂作为主要剂型,并以其用药灵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特点著称。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同样可遵循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既保证了传统中药的优点,又提高了质量保证,且临床应用更加方便。

复习题

1.不宜用于煎药的器具是( )

A.砂锅

B.瓦罐

C.陶瓷罐

D.铁罐

E.搪瓷罐

2.根茎、种子、果实类中药煎前凉水浸泡的时间正确的是( )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3.煎药的火候正确的是( )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pjsjlEvoS1e5Iji2S7kKf4qGYcsWb8lOz6zv0bh5jVG7cbYpNwDFAdDvlTQq7o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