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医护理技术常用穴位

学习目标

1.识记 能准确描述常用腧穴(含耳穴)的主治作用、定位方法、归经。

2.理解 能比较经穴、奇穴和阿是穴的特点,归纳相同主治范围的常用腧穴。

3.应用 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常用腧穴的正确定位(含耳穴)。

一、体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是空隙、孔隙的意思。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施术的部位。通过刺激这些部位,可以疏通经脉,调理气血,达到调整阴阳,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腧穴的分类

腧穴大体可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

1.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循行的腧穴。经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不但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作用,还能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2.奇穴 又称“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未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些腧穴的主治范围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如四缝穴治小儿疳积,百劳穴治瘰疬等。

3.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这些腧穴既无具体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古代称为“以痛为腧”。

(二)腧穴的作用

1.近治作用 这是一切腧穴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眼区的睛明、攒竹、承泣、四白、球后等穴均能治疗眼病。

2.远治作用 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足三里穴不但能治下肢病证,而且能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甚至对人体防卫、免疫反应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3.特殊作用 指刺激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如腹泻时针刺天枢穴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天枢穴又能通便。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特异性,如大椎穴能退热,胆囊穴治疗胆绞痛等。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临床上常用的腧穴定位法包括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简便定位法四种。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1)固定标志:指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凸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如印堂在两眉中间,膻中在两乳中间,大椎在第七颈椎下等。

(2)活动标志:指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如张口于耳屏前方凹陷处为听宫,屈肘于横纹头处为曲池等。

2.“骨度”折量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取穴时,将设定的骨节两端之间的长度折成一定的等分,每一等分为一寸,十个等分为一尺。不论男女老幼,肥瘦高矮,均以此标准折量作为取穴的依据(图1-1)。

图1-1 骨度分寸定位法

3.指寸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图1-2)。

图1-2 指寸定位法

(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为一寸。适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关节宽度作为一寸。适用于四肢部位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嘱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三寸。适用于下肢和腹部取穴。

4.简便定位法 简便定位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立正姿势,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尽端到达处取列缺等。

(四)护理常用腧穴

1.手太阴肺经

图1-3 手太阴肺经

(1)经脉循行: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回循胃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连于咽喉,横行至胸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出拇指之端。其支脉从腕后列缺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图1-3)。

(2)主治概要:主治头面、喉、脚、肺部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本经腧穴:本经从胸走手,起于中府,止于少商,经穴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共十一穴。常用腧穴见表1-1。

表1-1 手太阴肺经护理常用腧穴

2.手阳明大肠经

图1-4 手阳明大肠经

(1)经脉循行: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食指内侧向上,经过第一、二掌骨之间,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大椎,再向下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其支脉从缺盆上行,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侧的经脉向右,右侧的经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图1-4)。

(2)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本经腧穴:本经从手走头,起于商阳,止于迎香,经穴有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共二十穴。常用腧穴见表1-2。

表1-2 手阳明大肠经护理常用腧穴

续表

3.足阳明胃经

图1-5 足阳明胃经

(1)经脉循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上行到鼻根部,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交会于睛明穴,向下沿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唇下的承浆穴,再向后沿下颌角上行,经耳前及发际到达前额。其下行支脉从下颌部下行,沿咽喉进入缺盆,通过横膈,入属于胃,联络脾脏。其直行经脉由缺盆分出,行于体表的胸腹到达腹股沟部。从胃口分出的支脉,再沿腹壁下行至腹股沟部,和循行于体表的经脉相会合,再沿大腿前面及胫骨外侧到足背部,走向第二趾外侧端。另一条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走到足中趾外侧端。足跗部支脉由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图1-5)。

(2)主治概要: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证、发热、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本经腧穴:本经从头走足,起于承泣,止于厉兑,经穴有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共四十五穴。常用腧穴见表1-3。

表1-3 阳明胃经护理常用腧穴

4.足太阴脾经

图1-6 足太阴脾经

(1)经脉循行: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背内侧、内踝前面、胫骨内侧后方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交叉到足厥阴肝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沿食管两旁上行到舌根部,散布于舌下,其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行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图1-6)。

(2)主治概要: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本经腧穴:本经从足走胸,起于隐白,止于大包,经穴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二十一穴。常用腧穴见表1-4。

表1-4 足太阴脾经护理常用腧穴

5.手少阴心经

图1-7 手少阴心经

(1)经脉循行: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向下通过横膈,联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上夹咽喉,联系眼睛。直行的经脉,从心脏上抵肺部,再向下出腋窝,沿着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下行,进入手掌中,经第四、五掌骨之间到手小指桡侧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图1-7)。

(2)主治概要:主治心、胸、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本经腧穴:本经从胸走手,起于极泉,止于少冲,经穴有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共九穴。常用腧穴见表1-5。

表1-5 手少阴心经护理常用腧穴

6.手太阳小肠经

图1-8 手太阳小肠经

(1)经脉循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经手背外侧直上出尺骨茎突,沿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上达肩部,绕过肩胛部,交会于大椎,向下进入缺盆,联络心脏;沿食管下行,穿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又折回耳中;颊面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图1-8)。

(2)主治概要:主治头、枕、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本经腧穴:本经从手走头,起于少泽,止于听宫,经穴有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共十九穴。常用腧穴见表1-6。

表1-6 手太阳小肠经护理常用腧穴

7.足太阳膀胱经

图1-9 足太阳膀胱经

(1)经脉循行: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行额部,交会于颠顶。直行的经脉从头顶进入颅内,联络于脑,回出向下到项后分开,一直沿着脊柱两侧到腰部,从脊旁进入内脏,联络肾脏,属于膀胱,再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央。另一条支脉从肩胛骨的内侧缘下行,经外踝后,沿着足背外侧到足小趾端,与足少阴肾经相接(图1-9)。

(2)主治概要:主治眼病和头、项、背、腰、骶部、下肢病及痔疮、脱肛、精神病、癫痫等。“背俞”穴主治各有关内脏以及与脏腑功能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3)本经腧穴:本经从头走足,起于睛明,止于至阴,经穴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 、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育、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通谷、至阴,共六十七穴。常用腧穴见表1-7。

表1-7 足太阳膀胱经护理常用腧穴

8.足少阴肾经

图1-10 足少阴肾经

(1)经脉循行: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下,斜向足心部,沿舟骨粗隆下缘,走行于内踝之后,转行足跟部,由小腿内侧后缘,过膝内侧,上行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直行的经脉从肾上行到肝,穿过横膈,进入肺脏,沿喉咙到舌根部。其支脉从肺脏分出,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图1-10)。

(2)主治概要: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本经腧穴:本经从足走胸,起于涌泉,止于俞府。经穴有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共二十七穴。常用腧穴见表1-8。

表1-8 足少阴肾经护理常用腧穴

9.手厥阴心包经

图1-11 手厥阴心包经

(1)经脉循行: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联络三焦。一条支脉出来到胸部,经腋窝,沿手臂掌侧面的中间,进入手掌中,出中指末端,另一条支脉从手掌中分出,走向无名指,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图1-11)。

(2)主治概要:主治心、胸、胃、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本经腧穴:本经从胸走手,起于天池,止于中冲,经穴有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共九穴。常用腧穴见表1-9。

表1-9 手厥阴心包经护理常用腧穴

10.手少阳三焦经

图1-12 手少阳三焦经

(1)经脉循行: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端,经手背沿桡、尺骨之间向上通过鹰嘴突,再沿上臂外侧走向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锁骨窝,联络心包,通过横膈,属于三焦。一条支脉从胸中向上,出缺盆,循颈部到耳后,直行耳上角,由此屈而下行,绕颊部到眼眶下。另一条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穿出后经过耳前,与前条支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图1-12)。

(2)主治概要:主治头侧部、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本经腧穴:本经从手走头,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经穴有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共二十三穴。常用腧穴见表1-10。

表1-10 手少阳三焦经护理常用腧穴

11.足少阳胆经

图1-13 足少阳胆经

(1)经脉循行: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向上到达颞部,下行经过耳后,循颈部行手少阳经前方,抵肩部,交叉到手少阳经之后,进入锁骨窝。一条支脉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眼外角后方;另一条支脉从外眦部下行,与前一支脉会合于锁骨窝,下入胸内,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里面到达腹股沟部,经前阴部,横行走向髋关节部,与体表循行的经脉相会合。其直行的经脉,经过胸胁与前入髓关节的经脉会合,再沿大腿外侧、腓骨前面,外踝下方,到达足第四趾端。还有一条支脉从足背分出,到达足大趾外侧,与足厥阴肝经相接(图1-13)。

(2)主治概要:主治头侧部、耳、目、咽喉,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本经腧穴:本经从头走足,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经穴有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四十四穴。常用腧穴见表1-11。

表1-11 足少阳胆经护理常用腧穴

12.足厥阴肝经

图1-14 足厥阴肝经

(1)经脉循行: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毫毛处,沿着足背内侧上行,经过内踝前1寸处,沿胫骨内侧面上行,至内踝上8寸,交叉到足太阴脾经的后面,再沿大腿内侧中间上行,环绕阴部,到达小腹部,夹胃、属肝、络胆,再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并沿喉咙的后面上行,联系眼睛、上额,到颠顶部与督脉会合。一条支脉从眼睛下行到面颊部,环绕口唇。另一条支脉从肝脏分出,通过横膈,向上联系肺脏,与手太阴肺经相接(图1-14)。

(2)主治概要:主治肝胆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本经腧穴:本经从足走胸,起于大敦,止于期门,经穴有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共十四穴。常用腧穴见表1-12。

表1-12 足厥阴肝经护理常用腧穴

13.督脉

图1-15 督脉

(1)经脉循行:本经起于小腹内,下行于会阴部,向后从尾骨端上行脊柱内部,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经头顶、前额、鼻部,至上唇系带处(图1-15)。

(2)主治概要: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证。

(3)本经腧穴:督脉共计29穴,常用腧穴见表1-13。

表1-13 督脉护理常用腧穴

14.任脉

图1-16 任脉

(1)经脉循行:本经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前上行于阴毛部,循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上行环绕口唇,沿面颊,进入目眶下,联系于目(图1-16)。

(2)主治概要:主治腹、胸、颈、咽喉、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证,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3)本经腧穴:任脉共计24穴。常见腧穴见表1-14。

表1-14 任脉护理常用腧穴

二、耳穴

(一)概述

耳穴是耳郭皮肤与人体经络、脏腑、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是脉气所发和传输之处,是耳郭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特定点。耳穴的全称叫“耳部腧穴”。耳穴疗法包括耳穴压豆法、毫针法、埋针法、电针法、刺血法、水针法、艾灸法、梅花针法等,本节重点讲述常用的20个耳穴。

(二)耳郭的表面解剖

耳郭的表面解剖共分11个部分,详见标准耳郭分区示意图正面(图1-17)、标准耳郭分区示意图背面(图1-18)、标准耳郭分区示意图内侧面(图1-19)。

图1-17 标准耳郭分区示意图正面

图1-18 标准耳郭分区示意图背面

图1-19 标准耳郭分区示意图内侧面

1.耳轮 耳郭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2.对耳轮 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在内轮的内侧。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一支为对耳轮上脚,向下一支为对耳轮下脚。

3.三角窝 对耳轮上、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陷。

4.耳舟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5.耳屏 耳郭前面的瓣状凸起。

6.屏上切迹 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7.对耳屏 耳垂上部与耳垂相对的隆起。

8.屏间切迹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9.耳垂 耳郭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10.耳甲艇 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11.耳甲腔 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12.耳背 耳郭的后内侧面。

13.耳根 耳郭与头部相连处。

(三)耳穴的分布与取穴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和定位》,把耳郭分为耳轮部13穴、耳舟部6穴、对耳轮部14穴、三角窝部5穴、耳屏部9穴、对耳屏部8穴、耳甲部21穴、耳垂部8穴、耳背部6穴和耳根部3穴,共93穴。

1.耳穴的分布 耳穴在耳部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像是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躯干在中。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周;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2.取穴原则 耳穴治病配穴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根据疾病部位取穴:即根据人体的患病部位,在耳郭的相应部位(耳穴)取穴,是应用耳穴治疗疾病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2)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进行取穴:例如,藏象学说认为“心主神明”,故“心”穴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神经官能症、癔病等。

(3)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耳穴中有许多穴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如胃肠疾患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可取“交感”穴。

(4)根据临床经验取穴:如腰腿痛取外生殖器穴;胃痛取“腕”穴;甲状腺疾患取“肘”穴等。

(四)护理常用20个耳穴的定位与主治(表1-15)

表1-15 护理常用耳穴

复习题

1.下列关于经穴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归属于十二经脉的腧穴

B.归属于任、督二脉循行的腧穴

C.具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

D.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E.腧穴的主治范围较单纯

2.具有强壮作用的保健要穴是( )

A.四白

B.丰隆

C.大迎

D.气舍

E.足三里

3.一切腧穴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A.近治作用

B.远治作用

C.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D.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

E.调整免疫反应

4.天枢所属的经络是( )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少阳肾经

E.手厥阴心包经

5.一横指的骨度是指( )

A.患者第一食指宽度

B.医生食指第一指间宽度

C.医生的中指第二指间宽度

D.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

E.患者小指第一指间宽度 GDRt6En+BlFI3s6rYFs6exDUtfAgEXQEqektJg+V5YuHsuKAx6a0i5y6eGyodH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