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中药学

教学实录一

【专业】 中药学

【课程】 中药学

【知识点】 苦杏仁(甜杏仁)教学:杏林学子、虎守杏林、杏林春暖等词语的起源、意义。

【应用案例】 中医“杏林”之美誉(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汇编:诚信章案例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点育人目标】

1.了解杏林借喻医生医术典故轶事的渊源由来,培养学生的高尚医德。

2.强调药王孙思邈勇敢救治百兽之王,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3.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语传颂,崇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知识点思政元素】

1.以杏林借喻医生医术的渊源——倡导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

2.孙思邈为虎实施手术——培养严谨细致、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3.虎守杏林的前后过程——塑造感恩怀德、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讲授化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时,导入《神仙传》记载董奉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重点叙述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棵杏树;看好一个轻病患者,则栽一棵杏树。当杏林的杏子成熟时,董奉在杏林旁边建了个谷仓,并告诉人们,但凡有买杏子的,不用交钱,也不用和他打招呼,只要带来一些谷子,将谷子倒入谷仓,就可以拿走同等重量的杏子。董奉用这些谷子救济周围的贫苦老百姓和接济断了盘缠的路人。

很多年以后,精研医学并兼通玄门典籍,被誉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晚年曾云游于邱县,观其景物优美,民风淳朴,遂流连忘返客寓郊寺,悬壶行医无欲求,施医无类,并承董奉之志为人诊病不收诊费,唯望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三株,经年植杏树百亩,郁然成林,杏熟后以杏易谷来济贫。

一次孙思邈出诊归来经过杏林时,遇到了一只猛虎,痛苦万分地向其求医,孙思邈不知它究竟得了什么病,后来见老虎总是张大了嘴让他看,他才了然是异物卡住了老虎的喉咙。诊断定了,可如何治疗却是个问题,孙思邈决定先取出卡喉的异物,为避免老虎在手术过程中因受刺激不肯配合而出危险,他特制了一个医疗器械,置于虎口固定,取出异物后,再敷药、服药,以解除老虎的病痛。痊愈后的老虎感恩戴德,看守杏林。从此留下了医药界的“虎守杏林”传说。

2.展开 通过两位中医药名人与“杏林”关系的介绍,引发学生思考。董奉和孙思邈的行为堪为医者典范,并且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的“大医精诚”中给出了为医的明确要求,医者既要精于业,又要诚于心,重视学术修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品德修养,只有德才兼备,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同时“以谷易杏”的自助式交易方式也彰显了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3.总结 通过对医家董奉和药王孙思邈两位大家“杏林”佳话的介绍,倡导中医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既要追求高超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能力,又要树立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德信念,传承中华诚实守信、感恩怀德的传统美德。

4.反馈 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古籍、查阅文献、遍访名医、问询百姓等途径,了解博大的中医药文化,研习精深的中医药知识。整理并分享心得体会,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怀。

三、课堂实录

1.杏林借喻医生医术典故轶事的渊源由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

师: 三国时代,庐山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深得百姓敬重。他为患者施治不计报酬,对于贫病者更是不取分文。董奉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同学们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一生答: 杏林始祖、建安神医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乐善好施、普度众生的博爱精神。历经后世医家长期践行,自觉培育形成的基本医德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

二生答: 董奉与杏林的故事是中国道文化和医文化交融的典范,董奉是道医的杰出代表。他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感召了后世无数良医贤士,他的宝贵精神品质和精湛的医术,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师: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杏林学子们应该从董奉等历代名医名家身上汲取经验以提高中医治疗水平;学习他们大医精诚、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优秀品质,加强职业修养,提升道德情操。

[课堂实效] 通过对“建安三神医”之一董奉的介绍,以及“杏林”含义的讨论,引发学生对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名医大家的崇敬和向往;鼓励学生努力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又要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2.孙思邈为虎实施手术——严谨细致、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师: 对于动物的生命,孙思邈同样珍视,但是老虎是猛兽,伸手进虎口去摘除异物肯定是有危险的。孙思邈经过思考,最后想出一个方案:特制一个医疗器械,先置入虎口,使虎不至于在手术过程因受到刺激,忽然不肯配合而出危险。结果,手术非常成功。

现在,人们模仿“医疗器械”缩小制造的串铃,成为行医的“报君知”,并定名为“虎撑子”,一直沿用到近代。以上叙述给同学们启发或者启示是什么?

一生答: 虎守杏林的传说有不同版本和大致相同的内容,集中反映了从医者要有大爱,从业时要临危不乱,沉着应对,严谨细致。

二生答: 无论科学研究,还是医疗实践,都需要我们善于思考,勤于总结,触类旁通。科学技术进步,医疗产品的迭代升级要求人们勇于探索、不懈追求和开拓创新。

三生答: 虎守杏林的传说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人类与自然界,尤其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我们要热爱自然,善待自然。

师: 同学们讲得很好。中医药发展进步离不开科研工作者们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勇于探索和开拓创新。希望同学们能够从历代医家身上汲取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来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人民服务。

[课堂实效] 通过对受伤老虎救治过程的讨论,以及医疗用具产生与改进情况的了解,使学生们体会到中医药从业者必须严谨细致,更应该具备不懈追求、勇于探索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3.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语传颂——崇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师: 如今,技艺精湛的中医大夫常被誉为“杏林妙手”;中医界后起之秀被称为“杏林新秀”;与中医中药有关的趣谈故事统称为“杏林佳话”;而“杏林春秋”则说的是中医历史。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语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努力提高医技,解除患者痛苦的典范。请同学们谈谈对“杏林”一词如此深入人心的理解。

一生答: “杏林”一词早已成为医界别称,而“杏林”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除了世人熟知杏林始祖、建安神医董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外,还知晓其乐善好施、普度众生的博爱之心、仁爱之行;历代名医名家推崇、效仿、践行董奉的品行,其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的职业情怀,甘于奉献的高尚精神,为百姓所崇敬和赞扬。

二生答: 多年来,民众对于“杏林”一词,早已谙熟于心,推崇备至。“杏林”一词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恰恰是因为它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是蕴含了深厚的传统中华民族优秀美德。

师: 两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杏林”一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颂扬,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也增强了学生们提高职业道德与思想品质修养的自觉性。

[课堂实效] 通过对杏林新秀、誉满杏林、杏林妙手、杏林春暖等诸多词语的介绍与分析,使同学们体会到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坚定了同学们的专业信心,引导同学们努力学习,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课后感悟

教师反思:通过虎守杏林、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语的学习与讨论,教育当代中医药大学生在掌握知识、学习技能的同时,努力提高职业修养,提升道德情操,成为敬业、守信、友善、心怀感恩的杏林学子,勇于努力追求、探索创新,肩负起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使命。

学生感言:通过这次课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中医药的传承创新需要我们年轻一代更加努力,我们将以董奉、孙思邈等先贤为榜样,学习继承他们医者仁心、无私奉献、勇于追求探索的精神,心怀感恩、坚守诚信,努力担负起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任。

(管家齐,张芯) 1K0+F2EIlCt3S95+4AChFqZTLMbGx/dDxoltbK6mjE5l98SR4dBpQgATkHf3u6+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