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更专注的方法

排除无谓的信息干扰和注意转移

那么,到底怎样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专注呢?无非从三个方面去着眼:

你在做的事情是什么?

你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你内在的心境是什么样的?

我们先看第一个方面:你在做的事情是什么?

想象有一个人,平时骑自行车比较多,一般骑车的时候并不会特别专注,但是如果他车后座带着孩子,那么他的专注程度就会上升到特别高。因为带了孩子以后,专注的意义变得特别重大,只有专注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

注意本就关乎取舍。在认知心理学里,通常把注意称为“选择性注意”,英文是selective attention,也就是说,注意是一种选择。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对所有事情都保持专注”,那这个目标一定实现不了,或者说它本就是自相矛盾的。你只能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选择少量的事情去关注,才可能表现出专注力。而这些事情对你来说必然是意义重大的,是对你有价值的,是真正值得你关注的。

就拿我之前提到的一个场景来说,假设你习惯晚上一边洗漱一边听音频课程,那么请你想清楚一个问题:这个音频课程对你来说是不是重要的?如果这个音频课程对你来说是重要的,是有价值的,你觉得你可以从中学到许多,那么你为什么不停下手中的一切、专心致志地去听呢?但若不是这样,你觉得这个音频课程并没有太大用处,属于可听可不听的,那么你更好的选择是根本就不要打开它,听听歌不是更好吗?

所以提升专注力的第一个方法,是要对不同事情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判断。那些对你来说意义重大的事情,你必须也必定会专注,没有第二个选项可选。当你走进一间自习教室,里面全是准备考研的学生,教室里一定是很安静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如果你在一件明显重要的事情上还不够专注,很可能是因为你还没有在内心认同它的重要性和价值,也可能你没有觉得这件事比其他很多事更重要一些。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方面:你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现在的办公空间,多为大平层、敞开式的模式,每名员工占据一个工位,工位与工位之间是半隔断的或者没有隔断,整个工作场所内并没有多少隔音措施。要是在“大厂”,几百名员工在同一层办公,交谈声、铃声、走动声此起彼伏,闹哄哄的像鸭塘,这给保持专注带来了很大挑战。

再加上各种通信工具会时不时发来消息打断你,要是你收到消息后还总是第一时间回复,那你的工作时间肯定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可如果一个人不明白专注的重要性,他会觉得以上这些都是习以为常的,人人都是如此,没有必要去改变。他不知道的是,这种注意力上的长期损耗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更严重的是会让人感到疲惫不堪,久之就会对工作产生厌倦、排斥和抗拒,在心理学上称为“职业耗竭”(burnout)。

一个人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自己的专注力。 具体在工作上,要培养出说“不”的能力和勇气,拒绝一些超出自己身心负荷的任务,拒绝一些不合理的工作指派。而对于四面飞来的各种消息、邮件等,并不一定都要第一时间回复,有些可以暂缓回应,或者留在固定的时间段集中处理。还可以塞上海绵耳塞或降噪耳机,也可以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去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外界的干扰。

又或者,如果可能的话,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在一个更舒适和安静的环境里工作和谋生。我们得相信,人总是有选择的。人有做出选择的权利,也有做出选择的能力。这其中,就包括选择环境。如果现在还没有能力去选择,可以制订一个长期的计划,在准备充分后再去做出选择。

所以,提升专注力的第二个方法便是,创造或选择一个相对简单的外部环境,尽可能地减少源自外界的干扰和打断。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与减少干扰相关,就是我们能不能理性地使用手机。在今天这个时代,手机已经俨然成了人身上的一个新“器官”。但是好在,它又不是真的人身上的器官。人体器官是万万不可与身体分离的,而手机,看似已经与人须臾不可分,实际上还是能分得开的。主要还是看你愿意做出什么样的取舍和选择何种生活方式的问题。对此,不妨看看一些杰出人士是怎么做的。

在访谈节目《十三邀》中,许知远问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你不使用电子邮件,也没有手机,那你如何与这个快速变化的现代世界相联系?”

诺兰回答说:“我很重视什么也不做的时间,都用来思考,努力想清楚现在在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尤其是很忙的时候……我一般是在一些事情缝隙中的时间进行思考,比如当我坐在车里准备去某个地方,或者当我坐在一家餐厅等某人露面时。所以我很喜欢不用手机也不接收邮件,不与任何人联系,这样我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思考事情,这些碎片时间对我来说非常宝贵。”

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是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从来不上网,几乎连邮件都不收,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潜心于她的诗艺。

“希格斯粒子”的提出者、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彼得·希格斯,家中没有电脑、电视和手机,房间里最主要的东西是古典音乐专辑和整齐码放的物理学著作。

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是普利兹克奖,2017年的普利兹克奖得主是三位西班牙设计师:阿兰达、皮格姆和比拉尔塔,他们长年居住在一个仅有三万人的幽静小镇,设计出一座又一座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美妙建筑,他们也是不使用手机的一族。

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每天清晨四点开始写作,写到六点便收工,每天雷打不动写作两小时,持续了数十年,作品累计有上千万字。他说,之所以要选择清晨四点到六点的时间段,是因为这时几乎所有人都在呼呼大睡,他可以没有干扰地写作。

朴素的生活环境、简单的生活方式,以及稳定的生活节奏,能排除无谓的信息干扰和注意转移,把注意力锁定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影响专注的第三个方面:你的内在心境是什么样的?

大概五年前,我认识了一位修习传统武术的师父,他教我如何打坐和站桩。不论是打坐还是站桩,对于身体姿势都有特定、严格的要求,比如打坐需要双腿盘坐,腰背挺直,背稍有点塌,就达不到打坐的要求。把动作做到位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对心境的要求。这位师父告诉我,打坐或者站桩的时候,“不能有杂念”,最好是一丝念头都不要有,不要东想西想,如果念头很多很乱,肯定是练不好的。

可这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只要我一开始打坐,我的脑子就飞速地转起来,因为打坐实在太无聊了,身体一动都不能动,那只能脑子里想事情了,于是各种念头就会接二连三地冒出来,止都止不住。这些念头里还夹杂着情绪,有担心,有焦虑,有烦躁,等等。虽然我一再提醒自己“不要再想了”“赶快去除杂念吧”,可是一点儿用都没有,因为“想让自己不要再想”的念头本身就是杂念,这个杂念又会牵出别的杂念来,让我头脑中的“杂念流”没法停止。

这种自动产生的、纷乱的念头,在心理学中也有专门研究,心理学家把它们称为“游思”(mind wandering),wandering是四处溜达的意思,mind wandering指的就是思绪四处溜达、到处乱窜,没有目标也没有聚焦。游思过多是现代人的一个普遍问题。2010年有一篇发表在著名科学杂志《科学》( Science )上的论文,题目叫“游思是一种负面思绪”( 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 ),来自哈佛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通过一组研究证明,人在绝大多数日常活动中都会出现游思,并且这些游思会给人带来负面的情绪。

但很多时候,我们对游思没有太多的察觉,而在打坐状态下,由于身体是静止的,周围是安静的,游思的问题就浮上水面,凸显了出来,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有这么多连自己都控制不住的思绪啊。

可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打坐的次数渐渐多了以后,有一天打坐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念头少了很多,虽然没法达到完全没有杂念,但是真的减少了,估计减少了七八成。

这个经历让我确信,专注力跟别的能力一样,也是一种可以训练的能力,是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但是,专注力没有办法只通过“明白道理”来提高,也没办法通过“一定要专注”之类的说教来提高,而必须经由实实在在的训练,在一次又一次专注状态的保持中,来形成专注力。

我在打坐中的经历,在我跑步时也重现了。最近几个月来,我坚持日常跑步。最难的是开始的那几天,由于我原本体形比较胖,稍微跑几分钟就会气喘吁吁。这时就会有念头自动冒出来,这个念头会对我说:“放弃吧!”“放弃吧!”“停下吧!”这些念头成了我继续跑下去的最大阻碍。为了对抗这些念头,我必须产生出别的念头,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会儿!”“再坚持100米吧!”在这两股念头对抗的时候,我的脑袋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吵吵嚷嚷的房间,我的精力和劲头好像被耗尽了,于是我不得不停下脚步。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坚持跑了一两个星期之后,我发现跑步时的念头明显减少了,我变得更加沉着冷静,也更加专注,游思消失了,跑步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享受。这时我才发觉我学会了跑步。

通过打坐和跑步,我减少了游思和杂念,变得比以前更专注了。打个比方,如果说健身的一个直观效果是感觉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掌控感,那么打坐让我感觉对自己的精神也有了掌控感,而跑步则是两者兼而有之。我感到,自己越来越处于一种自在自由和沉着沉稳的心境之中。 11F06x0BWSSlypSoQHFPcQ86KDbwjXEYmG0uEK5+4GqgQSWS7FEgu30I+LzwpPo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