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商代,人间最具权威者为王,神仙世界则为帝。后来死后的王也被尊称为帝。周朝沿用王的称号以称在世或去世的王。东周时王室衰微,有些诸侯的实力远较王室为强,大概认为应该拥有比周王更具威风的名号。秦与齐曾一度采用帝号,也许因此人们兴起以帝来命名传说中黄帝以来的帝王。后来,好古的人士更以具有伟大、辉煌等形容意义的“皇”字,称呼传说比黄帝更早的三皇。到了秦始皇帝统一中国,他认为自己的威权和统辖的领域超过所有古来的政治人物,乃采用“皇帝”合一的名号。此后的当政者,不管其能力及疆域的大小,都无愧地承继这个最伟大的名号。“王”就成次一级政治人物的称号了。

商代的“皇”字作 等形。创意是什么呢?说法很多:或以为取象灯座之上的火光辉煌状,或以为象王戴着冠冕之形,或以为象冠冕之形。晚商一块骨板上所刻的图案(图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皇”字的创意。骨上的图案表现出一位戴高帽的神祇或贵族。其帽上装饰着弯曲的角状东西,正中则插了一支高翘的羽毛。羽毛上端有孔雀眼花纹及三簇分歧的羽梢。它正是“皇”字所表现的形象。“皇”字下半的三角部分就是头戴的帽子的本体,一横可能是弯曲的角状装饰,有三分歧的圆圈就是孔雀羽毛尾部的特写。“皇”字着重羽毛装饰,故古籍中“皇”字被用为五彩染羽装饰的帽子或舞具。“皇”本义为有羽毛装饰的美丽东西,故在铜器铭文中被引申为伟大、壮美、崇高、尊严、闲暇、辉煌等形容词。

图二这件四千多年前的大口陶缸,由于底部尖圆,无法自立,故下部应该是埋在土中使不会被轻易移动,恰如甲骨文“奠”字所表现的,埋置一个尖底器下部于地中之状( )。这类陶缸都很高大,大致盛装大量的水,安置在公众的场所,譬如工作或狩猎地作为水的供应站。陶缸上往往在靠近口沿的外壁刻画一个符号,大致表示所属的氏族,以免他人占用。这件所刻的也是有高长羽毛装饰物的帽子。

年代稍早的良渚文化遗址,也发现神祇或贵族戴羽冠的纹饰。中国传说创立冠冕制度的是黄帝。传说黄帝的时代是约四千七百年前。时代相近,看来传说有相当大的可信度。

冠冕可能在衣制中最不具实际效用,却是很多民族的权威象征。人们往往因过度夸张其象征作用而有损其实用性。帽子的效用,我们可以想象,第一是增加美感。因此甲骨文的“美”字就作一人的头上装饰高耸弯曲的羽毛或类似的头饰状( ),来表示美丽、美好等意义。自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人们就晓得借用他种东西来装扮自己,时代越晚,花样也越多。到了贫富有差距、阶级有区别的时代,人们就以罕见、难得的饰物以表现其高人一等的身份。因此帽子也很自然会演变为地位的表征之一。譬如北美的印第安人,其酋长的羽毛头饰就远远胜过其他的成员。中国云南发现一处少数民族的崖画(图三)。其人的头饰与“美”字的形状一模一样,身子越大,其头上的羽毛装饰也越丰盛。绝大多数身子小的人,就没有任何头饰。头饰在古代或氏族的部落,是种很重要的社会地位表征。

图一

图二

刻符大口尖底灰陶缸

高六十厘米,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二九〇〇年至公元前二三〇〇年

图三

云南沧源少数民族的崖画 7dOZ1D8B2NZEekG5ZhE9VUF/6YkaCB3AK6fjSeeyqpM3nEtTL1O8LvQYBpg6OqD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