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甲骨文的“龙”字,作一只龙之形状( )。本来表现细长的头部,后来因为讹变,使看起来像是头上有角冠。嘴巴的上下颌向外翻转,不像“虎”字强调有力的嘴巴,作牙齿尖锐而内向状( )。龙的身体弯曲,且尾巴永远与头部方向相反。整体的形象有点像昂首竖立的大蛇。但从较早期的图案看,应该是表现一只有短脚的爬虫类动物形。因为中国人习惯在窄长的竹简上书写,所以将大部分动物的字转向,成为头向上而尾巴在下的样子。

龙应该是人们见过的动物。可能因为三千多年前之后,气候长期转寒,龙渐成为罕见的动物,字的形象也慢慢起了变化,商代已讹变为头部有角冠的样子。后来更被神化,选择了九种不同动物的特征,虚构组成: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shèn),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成为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存在的动物。

中国人对于龙的信仰,至少可追溯到六千多年前。河南濮阳一座外郭形状奇特的坟墓,像是有意以黄道、春秋分日道,以及太阳轨道组成,发现在尸体两旁及脚下,用蚌壳排列成龙、虎,以及北斗的图案(如图一),显然寓有宗教信仰的意义。这只龙的形象颇为写实,有窄长的颜面、修长的身子,短腿,尾巴粗长。

龙的形象虽然有些凶恶,却最受中国人尊崇,被选为吉祥及高贵的象征。许多人希望在龙年生育子女,取得好兆头。不像西欧中世纪的文学美术作品,把喷吐火焰的龙看成恶势力的象征。龙与中国文化圈的关系密切,常被用以代表中国。它盛见于古代的各种传说中,也是古今美术常见的题材。

商代有名为“龙”的方国,龙很可能就是该国的图腾。半开化部族尊崇的图腾,常被认为是该族降生的祖先。绝大多数的图腾都是取自然界中实有其物的东西。春秋时代的铜器铭文有“获龙”的记载。西周早期的《周易》,把龙描写成能潜藏于深渊,飞跃于天空,争斗于地面,流出的血是玄黄的颜色。《左传》记载公元前五二三年,郑国遭受大水时,有龙相互争斗于城门外的洧(wěi)渊。在鲁昭公二十九年也记载有龙见于郊的问答,可以看出龙原本是种两栖类爬虫动物的总称。

《说文解字》解释“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爬虫种类繁多,习性各有不同。也许人们把不同形状及种属的爬虫化石都当作龙看待,导致龙能变化形状的传说。唐代《感应经》有如下的描写:“按山阜冈岫,能兴云雨者,皆有龙骨。或深或浅,多在土中。齿角尾足,宛然皆具。大者数十丈,或盈十围。小者才一二尺,或三四寸,体皆具焉。尝因采取见之。”龙能致雨之说,可能和栖息于长江两岸的扬子鳄的生活习性有关。扬子鳄除了没有角外,身躯、面容都酷似龙。扬子鳄有秋天隐匿,春天复醒的冬眠习惯,每每在雷雨之前出现。古人常见扬子鳄与雷雨同时出现,雨下自空中,因此想象它能飞翔。或以为扬子鳄能预感,下雨之前会鸣叫,所以被误会有致雨的神力。认为龙有降雨的神力,起码可以追溯到商代。甲骨卜辞有“其作龙于凡田,有雨?”问是否建造土龙以祈求降雨。西汉的董仲舒于《春秋繁露》中,详载建造土龙以祈雨时,如何依五行学说的原则,在不同的季节,建造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土龙,面对不同的方向,并以不同的颜色,以不同的人数去舞蹈。这种传统延续到近代,农民还要向海龙王求雨。水的供应与农作物收成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中国是农业的社会,所以龙受到特别的尊敬。

龙后来还成为皇家的象征,很可能与汉高祖刘邦的出生传说有关。汉代的《史记·高祖本纪》有两则有关刘邦与龙的记载。“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shì)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汉高祖出身普通人家,有必要编造故事说明平凡人接受天命而登上帝位的合理性。难断定的是,到底是因为龙为高贵者的象征,才据之以编造故事呢,或偶然选择了龙以编造故事,才使得龙成为皇族的象征呢?可肯定的是,选择龙以附会汉天子绝不是基于当时风行的五行理论。因为当时有以为汉朝与秦同为水德,或继秦之后而感应土德,甚至是感应火德,从没有以为汉代是得与东方的龙配合的木德。

图二这件商代铜觥以龙造型,器盖平面装饰长龙,其身子与盖子前端的龙头相接,头上有两只如鹿的瓶形角。器身则装饰侧身的夔龙与下伏的鳄鱼纹。会不会当时已经知道龙与鳄鱼有关?

图一

图二

龙形青铜觥(匜)

长四十三厘米,宽十三点四厘米,商,约公元前十三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 Dqg3t7CdbtrIiQo3YycFdvxaVCPO6QZvf4tom7ZAYx2I9SrNP7HZedQtaB2zqGP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