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与女因为与生俱来的体质不同,从旧石器时代以来就有习惯性的分工,男的从事费体力的工作,女的就做些比较不费力气,像食物采集、烹饪等家务一类的工作。在早期的社会,即母系社会,妇女因为有生育、抚养、教育儿女之职,从而控制儿女的生产成果,有更厚实的经济力,因而社会地位比较高。但是,一旦男子在生育过程中播种的事实被理解后,由于男子有更大的生产力,转而由男子负起养育的责任,从而掌握更多的财富,主导社区的活动,进入父系社会。文字体系是进入父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那么,如何创造表达两性的字,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以一位坐着的双手有动作的短发男子表达男子的性别( ),女子则用一位坐着的没有手动作的长发女子表达( )。其分别所在,似有两点:一是头发的长短,一是手的动作。前者是形象的差别,后者可能是工作的差别。根据有名的《埃及文法》这本书(等于中国的文字学),以一般男性形象所造的字有五十六个,而以女性形象造的字才七个,表示除非有需要特别指出与女性有关的事物,否则就以一般男性的形象概括之。这与商代甲骨文的现象一致,说明这是父系社会的习惯。
甲骨文的“男”字以田与力组合( ),力是挖土的耒耜(lěi sì)的形象,因此是表达在田地以耒耜耕作是男子的职务。可是这个字很少被使用到,主要用于表示某人的男性后嗣,而非一般的性别。在商代,头发的长短与性别无关,而是与成长的阶段有关,故不能如埃及以头发短长来分男女。由于这时已是男性主导的社会,家庭以外的工作大都由男性充当,所以人的形象作侧立或跪坐形( ),一般就指男性而言。大部分的字也以男性的形象创作。若要指明是女性的,这时才用“女”字,以女人的形象创作。
甲骨文的“女”字,作一跪坐的人两手向前而相交之状( )。似乎表达中国男女坐的姿势不一样,但是文献并没有如此的反映,塑像也是无别。那么为什么在文字上要做如此的分别呢?一个原因是创字者的有意识的区别,一是源自生活的习惯,即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妇女比较多做这种双手交叉的动作。这是怎样的动作呢?甲骨文的“乳”字,作一妇女给怀中的婴儿授乳之状( )。孩子在一岁以前,可以说离不开母亲的怀抱。男子白天要出外工作,婴儿只得留给妈妈抱养。就算男子下工回家了,也想休养体力,恐怕也没有时间抱孩子。以前甚至有个信念,青壮年男子不该入厨房,不抱小孩的。想来抱小孩是妇女常见的、特有的姿势,因此被取为代表女性的形象,是女性专有的职务。
图一这件瓷枕是宋代有名的定窑白瓷,除底部素胎外,通体施白釉,塑造一个男孩以左臂垫头,右手在左臂之下而拿着有丝穗的绣球,上身长袍加外罩,下身长裤,两足翘起,穿着软鞋而伏卧于有雕饰的床上之状。两眼圆瞪,胖嘟嘟的稚气模样,令人喜爱。其造型含有人们生育男孩的愿望。瓷枕常见装饰男孩手持莲叶的图案,通过谐音的隐喻,含有“连子”,即世代有男性子孙的希望。或更有一只鸭在男孩之旁,鸭子谐甲的音,即“子连甲”,希望子孙接连登上进士的甲榜(图二)。
图一
卧床男孩形定窑白瓷枕
长三十厘米,宽十一点八厘米,高十八点三厘米,北宋,公元十世纪至十二世纪
图二
磁州窑童子戏鸭图瓷枕
长二十八厘米,宽十六点五厘米,高十二点五厘米,河北磁县出土,北宋,公元十世纪至十二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