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甲骨文的“戈”字,作一把装在木柄上而有长刃的武器形( )。戈是中国从商代到战国时代,一千多年间常见的武器。它是利用金属的坚韧与锐利性,针对人类身体的弱点所做的设计。它是战争升级、国家兴起的一种象征。短柄的戈长度大致从八十几厘米到一米左右,可单手使用。长柄的就得使用双手。战车上使用的,就往往超过三米长。

兵戈除了杀敌之外,平时还可以充当仪仗,增加个人的威仪,敬神的时候也可以作为跳舞的工具。为杀人而设计的戈,其刃都是细长而尖锐的。但作为仪仗及跳舞的,重点在展示,故造型经常是美丽而不切实用的。图一的这一把,刃作尖圆之状,显然重点不在攻敌的效果。

商代甲骨文有刻辞如图二,由下而上作:

于丁丑祝夔史?

(在丁丑日向夔史祝祷,好吗?)

丙申卜,叀(zhuān)兹戈用于河?

(在丙申日卜问:对河神使用这个戈适当吗?)

叀旧戈(用于)河?

(对河神使用旧的戈适当吗?)

河在商代卜辞中专指黄河之神,与霍山之神的岳,是影响农业收成的两位重要神灵,频繁接受隆重的祭祀。对黄河之神使用戈,应有正面的意义,绝不是要对之有所加害。而此“戈”字又作横线之前另有一个三角形的援( ),表现与图一的特征一致。其使用的对象既是黄河之神,就比较可能是当作乐舞的道具。

持用武器的舞,古代是只有国君才能有的威权。《礼记·明堂位》:“升歌《清庙》,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武”字甲骨文作一把戈及一个脚印形( ),大半就是表现持戈与盾,宣扬武功的舞蹈。西周一座燕国墓地发现四件有“郾(燕)侯舞戈”铭的铜勾戟,多件盾牌上的铜泡有“郾侯舞昜(yáng)”铭文。湖北荆门也出土一把有“大武开兵”铭文的铜戈,戈上并有手持状如蜥蜴之舞具的舞者的花纹。可证“武”是种手持拿干戈的舞蹈。

《礼记·乐记》有“大武”舞的具体描写:“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成排的队伍齐步而挥舞戈盾。它是一种有道具、化装、音乐、歌唱,叙述故事的历史剧。

商代有倒夏拓疆的赫赫历史,也有与洪水奋斗的艰辛历程,肯定会编成乐舞加以表扬,以之享祭祖先的。不用说,这种含有夸耀及镇吓、说教意味的乐舞是舞蹈的最初目的,是种政治的手段。故周代把乐舞纳入教育的项目,想以音乐的德行去教育学子。

上古的人们只顾谋求生活,较少思及以有意识的行动,来让自己或别人欢乐。对一个国家来说,在古代没有比“祀”与“戎”更为重要的事。古人于生产劳动之外,参与祭祀与军事的活动就成为生活上的重要行事。所以与此有关的活动最容易演变成娱乐的项目。手舞足蹈是情绪的自然反应,音乐节其拍而歌唱则叙述内容。礼仪如无宴飨及歌舞助兴,气氛就太沉闷了。

图一

三角形两穿援的青铜戈

长二十点五厘米,商代晚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

图二 4jqBmujHNWZyoAvfJck8oS4hygAuOTQ3OscxrDHfKPtlqfJeq4AmZyTpuVxbZuA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