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讨论中国文字体系的年代问题,也可以借重古人使用的器物。甲骨文的“酒”字,作装酒的容器以及溅出的酒滴形。描写的容器是窄口、细身、尖底的酒罐形状。但是商、周遗址出土的文物,装酒的容器都是平底的。为什么文字表现的情况和实际的形状有所不同呢?可能的答案是甲骨文承继了古代的字形,忠实地反映更早时代的器形。

一般以酒器始见的时代而认为中国在龙山时代开始酿酒。“酒”字所描写的器形大致与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高四五十厘米的窄口尖底瓶形状相同。腹部的两个半圆纽是到了五千多年前消失的。一般认为仰韶的窄口尖底瓶是盛水器,不是酒器。但是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展示的西洋酒文化特展的文物中,笔者赫然发现古代从欧洲运到北非的葡萄酒,盛装的容器竟然是和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的尖底陶器(图一)绝似。口窄小的功能是为了防止液体外泄,细长的身体是便利人们或家畜背负,尖底是为便利拿在手中倾倒出来。为此便利,尖底有时做成短柄的形状,有如甲骨文的“稻”字,装米的罐子底下常作长柄状( )。稻米是华南的产品,运往华北时只取米粒而装在罐中以减轻运费。大概也以牲畜载运,一如欧洲的葡萄酒,故采用瘦高的罐子,充分利用载运的空间。长柄则是为了方便以手持拿,倾倒分装入其他的容器。这种尖底陶器在庙底沟以后的文化遗址中不见或很少见,可能与水井的开凿普遍有关。在较早期的年代,水要从远地的河流运搬回家,故水瓶腹部附加两个圆纽以便系绳背负。后来有了牛马家畜,可以由之背负而不必有纽系绳,一如游牧民族的辽、金时代,制有装运酒的超过半米高,方便以马负载的窄长陶罐。往后人们在住家附近凿井,就不用从远地运来,故也不再需要这种造型的运水容器了。商代有牛车,可能就不再使用尖底陶罐运送水酒,故也见不到这种样子的陶器。商代的“酒”字,既然描绘的是庙底沟文化类型以前的造型,则和城郭的圆形轮廓一样,应是四千二百年前就有的事实。

图一

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的尖底陶器 +QiC2zErBvXPpMavGnC/6xna+DilxUqzBS02s1/thwrxmbRai5YvkeOXc+s3Bs8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