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崇山叠翠,沟壑纵横,弯弯曲曲的黄柏河贯穿夷陵腹地,奔涌进入长江。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处于西陵峡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汉书·地理志》注夷陵“因西北有夷山”而得名,西汉时始设夷陵县。北宋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撰写《寄梅圣俞》曰:“青山四顾乱无涯,鸡犬萧条数百家。楚俗岁时多杂鬼,蛮乡言语不通华。绕城江急舟难泊,当县山高日易斜。击鼓踏歌成夜市,邀龟卜雨趁烧畲。丛林白昼飞妖鸟,庭砌非时见异花。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夸。”欧阳修记录了夷陵人的文化生活、信仰习俗和生活环境,赞叹夷陵“山川胜绝”,赋诗《三游洞》:“仙境难寻复易迷,山回路转几人知。惟应洞口春花落,流出岩前百丈溪。”

夷陵是巴楚文化交融交汇之地,传统积淀深厚,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词人苏轼、陆游等曾来到夷陵,均情不自禁地挥毫泼墨,留下许多美妙诗篇文章,这些成为夷陵影响中国的重要事件,也是夷陵文化滋养的结果。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物产丰富,出产优质大米,曾为朝廷提供贡米、茶叶、天麻和多种矿藏,土地资源满足人们日常种植生产,物产自给自足,相对稳定的生活带来了民间文学的兴旺。其中“下堡坪民间故事”就是下堡坪人世代口耳相传的口头创作,它的古老和鲜活因民众的生活而起伏跌宕。下堡坪乡位于长江西陵峡北岸的崇山峻岭之间,山清水秀,20世纪90年代以前这里交通不便,人们进出多依靠双脚步行,因而与外界交流较少。下堡坪人受到外来因素干扰较小,生产生活规律有序,他们十分重视传统,尊重教育,以民间故事和其他民间文化作为记录生活、记忆历史的方式。

下堡坪的自然地理生态、经济类型、文化活动和社会历史条件构成了村落民俗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特殊环境。据调查,下堡坪人把讲民间故事叫作“粉白”“讲古”,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达2000多则,涵括民间故事的许多类型。传承人常以讲民间故事的形式反映下堡坪人的生活情感,记录生产劳动、生活样态、风俗习惯等,并以故事解释其山形地貌。下堡坪故事讲述的内容多是关于文化人、历史和社会的事件。如在刘德方传讲的故事中,就有100多则故事含有诗词对联等文学形式,文采飞扬,文风雅致。长工董国天的系列故事和陈瓦匠的系列故事既可以单篇讲述,也可以多篇连缀讲述,故事艺术结构自由而紧致。

下堡坪民间故事题材广博,内容丰厚,地域特色浓郁。尽管有许多民间故事具有广泛的影响,并且这些故事在我国其他地区都有流传,但是,这类故事以不同的方式流传到下堡坪,就与这里的民众生活紧密结合,从而内化为下堡坪人的民间故事。下堡坪民间故事宣扬尊老爱幼的伦理观、从善从美的道德观以及惩戒假丑恶的生活观,这是其基本的讲述主题。

下堡坪民间故事寓教于乐,寓理于乐,将文人的“雅”与乡民的“俗”结合得天衣无缝又妙趣横生,极好地表露了下堡坪人的生活追求和艺术诉求,既愉悦心身,又启迪智慧,既反映生活现实,又传递审美理想。下堡坪民间故事呈现了讲述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相融合的特点,形成了通则性的讲述传统,构成了下堡坪的地方叙事传统。但是,民间故事是每个传承人的讲述,他们的叙事风格各不一样,这些个性化的讲述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刘德方为代表的一批民间故事传承人多才多艺,他们的故事讲述以下堡坪人的生活习惯和方言土语为基础,融入了民间歌谣、对联、三句半、谚语和歇后语甚至民间音乐的成分,极大地彰显了下堡坪民间故事的特色。下堡坪民间故事讲述语言朴实生动,传承人传讲时体态动作多样,情感表达丰富,是下堡坪人喜闻乐见并共同接受和享用的讲述方式,进而形成了下堡坪民间故事讲述的集体性与个体性高度融合的面貌。

下堡坪人重视知识教育,重视文化的传授,这就促成了历史传承的故事与民众生活的紧密结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下堡坪人讲述的民间故事一方面继承传统,另一方面又创新发展。许多关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以及传统的生活故事、幻想故事,来自历史记录和民间戏曲。比如,下堡坪流传的不少幽默笑话故事源于明清时代的笑话,《笑林》《笑林广记》记载的笑话在下堡坪能够找到踪迹,皮影戏演唱的内容在当代下堡坪民间故事中大量出现,这些民间故事记录了下堡坪人的历史生活、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传递了祖先留下的生产知识和生活智慧,而且不断丰富其故事讲述艺术。

刘德方喜欢看皮影戏,喜欢唱皮影戏,皮影戏的讲唱内容和表演在民间故事讲述中得到很好借鉴,让他的故事讲述变得生动自然。“我骑马去看灯,水里丢根针,看哒灯回来,针还没有沉。”《谁的马跑得快》讲述的是三个姨佬 吹牛的故事,刘德方时而做骑马状,时而张望观看,简练的语言配上生动的表演,人物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但是,下堡坪民间故事传承人并不只是因袭传统,还会适应时代进行改造和创新,这就形成了下堡坪民间故事的时代特点和生活特质。在下堡坪,每逢婚喜吉日,主人家搭起高台,邀请各类民间文艺班子前来庆贺,乡亲们便敲锣鼓、吹鼓号,传讲民间故事。下堡坪许多民间故事传承人就是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听故事,讲故事,创作故事,不断丰富来自各方面的民间故事。

随着下堡坪人迈入现代生活,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村落熟人的居住环境逐渐松散,出外打工者越来越多,传统民间故事的主要活动阵地和传承空间逐渐缩小;电视、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体日益深入下堡坪人的生活,人们的见识更为广泛,也欣赏到更多的艺术形式,他们的审美需求因为时代变迁而发生转移,文艺的多元化、多样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下堡坪人对民间故事的接受和传承。民间故事传承人减少了,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人更多是年长者,年轻人对民间故事的兴趣越来越小,这些因素均严重影响着下堡坪民间故事的传承和发展。为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夷陵区、下堡坪乡等各级政府开展对下堡坪传统民间故事的保护,并以民间故事传承人刘德方为中心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

2006年,下堡坪民间故事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启了下堡坪民间故事传承发展的新征程。下堡坪民间故事从过去村民生活的自在讲述,上升到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承继和创新。下堡坪人意识到民间故事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实现了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将讲述民间故事融入到个人生活和村落生活建设之中。

刘德方与下堡坪民间故事从1994年被发现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也进行了调查研究。1998年9月14日,王作栋考察刘德方和下堡坪民间故事;1999年3月20日,刘守华、王作栋和林继富等学者考察刘德方的故事讲述以及下堡坪民间故事,认为“刘德方是三峡地区目前最具活力的民间故事家”,下堡坪民间故事具有鲜明的讲述传统。

刘德方的民间故事讲述以及下堡坪民间故事讲述传统的挖掘和研究,成为当时宜昌县委、县政府(宜昌县即现宜昌市夷陵区)及文学艺术界人士的普遍共识和愿望。2000年3月22日,“三峡刘德方民间故事研讨会”召开,与会专家对刘德方及其故事给予了高度评价。2002年11月6日,贾芝考察了刘德方及其故事讲述,确定他是“很地道、很典型的农民故事家”。2003年,刘魁立率领专家团考察刘德方和他的故事讲述,赞叹道“伟哉天籁”。2004年12月8日,刘德方被授予“中国民间故事家”称号。2007年6月4日,刘德方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光荣称号。2007年9月,刘德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堡坪民间故事”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1月,刘德方荣获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应当说,刘德方及下堡坪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文艺才华被发掘、考察和认定后,他们无论在物质生活、艺术创作上,还是在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重视。

刘德方及下堡坪民间故事传承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生活经历丰富,并且长期浸染在民间文艺活动中,他们从小就喜欢听家里人和周边的乡亲讲故事,说笑话,唱山歌。在集体劳动,比如修路、建水库、背脚 等各种重体力劳作中,他们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劳动之余,凑在人堆里听故事、记故事、琢磨故事成了刘德方及其他传承人的乐趣。故事排遣了心中的苦闷,调节了单调的生活,使人感悟了人生的冷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刘德方及其他传承人也抓住时机为乡亲、朋友讲故事、唱歌、唱戏,不仅表现了自己,而且娱乐了他人。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宽松,刘德方等一批民间故事传承人讲故事的机会和场合越来越多,他们非常注意与其他讲故事的人之间展开交流、竞争、协作,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不管是故事篇目上,还是讲述技巧上,以刘德方为代表的民间故事传承人都是有心人、钻研者。“开始是成分不好,就不敢讲,就只能听。听了,我就细细记。最后,把‘帽子’取了,我就细细想,细细创造。刚开始主要听别人讲,讲得好的就记下来,不好的我就自己精炼打磨。” 刘德方依凭超常的记忆力和走南闯北的阅历,以自己的悟性、聪慧累积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他能够传讲400多个故事,这些故事或彰显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和价值观念。

下堡坪民间故事传承人在谈到自己与民间故事的情缘时,每位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刘德方说:“一是我自己喜爱这一门;二是那个时候我家庭出身成分不好,我就以这些故事来解劝思想。背脚也好,做活也好,就自己在脑筋里闷唱一下啊,就把我那些悲痛甩到一边。再一个,我是想活跃这个地方,就跟乡亲们唱下呀,讲下呀,大家在一起娱乐娱乐呀,与其他人打成一片啦。还有可以用故事解劝人家,你比如我们唱戏啊,唱歌啊,你可以教育人家,你可以劝人家奋进啦,可以劝人家浪子回头啊,它还是有一定的作用。民间文化有它一定的含量,(有)它一定的作用。”

下堡坪民间故事传承人不仅喜欢听故事,喜欢讲故事,还对于流传在下堡坪的各类民间艺术均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且专心求教学习。因此,下堡坪的很多民间故事传承人还能演皮影、唱山歌、打薅草锣鼓。这些民间文艺滋养了民间故事讲述,也丰富了民间故事的讲述内容。

民间故事传承人讲述的故事深受下堡坪人的喜爱,这些故事都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且在智慧幽默中道出为人处世的道理,在鞭策嘲讽中饱含催人奋进的力量。传承人注重所讲故事内涵的深化和趣味的融入,关心听众对他故事的评价,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更新故事内容,完善讲述技能。传承人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的听众,尽量兼顾到不同人群的需要,察言观色,适时造势,选择演绎不同的故事,让听故事的人能各开其怀、各感其义、各有所得。

21世纪以来,文化主管部门及相关组织机构不断加强对下堡坪民间故事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先后整理出版了《野山笑林》《野山笑林续集》《刘德芳(方)故里》《奇遇人生》《郎啊姐》《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夷陵卷》《下堡坪民间故事》等。这些成果全面系统地采录和展示了下堡坪民间故事,并将其推向更广阔的社会,让下堡坪人以及更大范围的读者、听众接受下堡坪民间故事,传承下堡坪民间故事。下堡坪乡还把民间故事融入中小学校教育中,培养“娃娃兵”,传授民间故事,定期在校园举办民间故事比赛,成立了“下堡坪乡民间故事协会”,使以刘德方为代表创作传承的下堡坪民间故事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下堡坪人爱讲故事,能讲故事,会讲故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构成了下堡坪最生活化,也最为活跃的文化传统。下堡坪民间故事的产生、讲述、传承离不开传承人和听众,正是有像刘德方一样的传承人和听众,下堡坪民间故事才能够从古传承至今。当然,不少民间故事的讲述内容、讲述方式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改变,也有传统的民间故事逐渐消失,民间故事传承人越来越少,这些现象同样发生在下堡坪民间故事的承继过程中。然而,下堡坪民间故事及其讲述更力图在适应新时代、新生活中,不断丰富新的讲述内容,催生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和传承、传播方式。 EC576MQEPd6ytPq5RzOu4hVD+Ffad1uJLg3OX5VQDoWOwTSu0u9Y7fkEgm4xU5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