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下堡坪风物景观故事的建构

下堡坪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对家乡充满了感情,家乡的地理景观是他们成长的环境,也滋养了他们的生活。他们见过的、经历过的景观和听过的景观故事成为其认知世界的重要部分,下堡坪人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创作和传承了系列的地理风物景观故事。

赵勉河因为赵勉而得名。赵勉,今夷陵区下堡坪乡赵勉河村人,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在赵勉的家乡,人们以赵勉为骄傲,这里至今流传着关于赵勉的传说以及与之相关的景观遗迹故事。其中赵勉曾经造田修河,造福百姓的故事就传扬广泛。

传说明朝以前,赵勉河这地方根本没有河,到处是森林和小溪,方圆十里只住着姓赵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生了一个聪明的儿子,取名叫赵勉。

赵勉长大后,看到自己家住的地方太荒凉了。特别是夏季,小溪里一涨水,到处都是洪水,把开出来的田都淹了。赵勉想,如果开出一条河道来,不就可以不再受灾了吗?于是,赵勉和家人就开始疏通河道,改成了条大河,这条河后来人们都把它叫作赵勉河了。

赵勉把小溪的水都引到大河中来,解决了水患,然后又带着家人造田,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有人看到这地方好,就又陆续搬来了几户人家,这就是后来的赵家屋场、李家屋场、蔡家屋场、黄家屋场和杨家台子。来的人家多了,赵勉又带着这些人家继续开河造田,让所有的人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后来,赵勉考中了进士,入朝做了大官,人们为了纪念他为当地百姓做的好事,就把这条河叫作了赵勉河。(杨红录等讲述:《赵勉造田修河》)

《莲子池》讲,一位种莲子的老汉把刚生下来就失去母亲的孤儿捡回家。不久老汉的妻子也生下一个孩子,两兄弟从小一块长大,并且感情很好。但是,母亲总是将亲生孩子吃过的剩饭给捡来的孩子吃。有一天,弟弟要哥哥背着外出玩,弟弟吃完了饭,哥哥只好生吃田里的莲子。老汉看见了,就训斥哥哥。这时候,天降大雨,两兄弟在雨中变成了两块石头。石头下面有一个池塘,池塘里长有莲子,“莲子池”由此得名。(杨德章讲述:《莲子池》) 传承人将下堡坪莲子池的来历与“前娘后母”故事结合,具有浓厚的道德教育意义。

《狮子包》解释了位于中柳坪盆地入口的狮子包的由来。相传山上有块大石头夜晚发光,石头里面有一只狮子,狮子的头朝盆地,尾朝住在山垭里的一户姓杨的人家。杨姓人家发财也发人,家大业大,积了不少田产。一天,一个叫花子讨米要饭到了杨家所在的杨家垭,却吃了闭门羹。叫花子在杨家屋前屋后看了个遍,后来就来到狮子包,竟然在石头上念起咒语。原来叫花子是高明的阴阳先生。狮子包上的石头仍然夜里发光,但是石头里的狮子头却调了方向,头朝杨家垭,尾朝盆地。从此以后,杨家垭的这户杨姓人家就慢慢背起时来,家庭逐渐衰落了,盆地里的几户人家慢慢发达起来了。有一天杨姓人听说是叫花子做的手脚,就请来石匠把这个发光的石头劈成两半,从此石头里的狮子不见了。杨家垭的杨姓人家倾家荡产,不得不搬走。现在的杨家垭没有一户姓杨的。盆地里靠着狮子包的几户人家都建起了楼房。(余德富讲述:《狮子包》)

这则故事依托狮子包这一景观讲述行善乐施的故事,包含了下堡坪人对于善良与报偿的看法。同时,下堡坪看风水的习俗贯穿在故事讲述之中。《狮子包》故事是杨家垭和中柳坪一带具有边界性的讲述实践。

关庙河的来历与关公有关。尽管与关公有联系的风物传说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流传,但下堡坪关于关公的传说故事已进入他们的生活信仰体系中。下堡坪位于关公信仰的核心区域,关公是下堡坪人的重要信仰神灵。

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江西填湖北,湖北填四川。关庙河有一个名人叫何大强,妇人叫白丽娘子,就把关公圣帝的木像背着卖,他们将关公的木像卖得只剩一个的时候,就向木关公作揖,并说:“菩萨呀,哪里位置比较好,你就落脚,我们也就在哪里居住。”经过长时间的行走,慢慢来到现在的关帝庙后面的一道小坎凳上坐,再背时怎么也背不动了。何大强夫妇就暂住在当前的关庙河四组,并在那修一座小庙,取名关庙。当时修的庙不大,只有两平方丈,至清代同治初年(约公元1865年)扩大为一个天井屋,成为四进口,庙舍占地面积10平方丈有余。为什么关公相信此地风貌?因为关庙坐落在莲宝仙山的脚下,左右有河,是一个两水相交的三角洲,三面环水,四面环山,后有莲宝山,关公落于此地,小河便更名为关庙河。(黄成贵讲述:《关庙河》)

故事讲述的关公和关帝庙是下堡坪人信仰的对象和场所,遇到灾难或烦心事,他们就会去关帝庙祭祀,求拜关公保佑平安,消灾祛祸。故事在解释关庙河来历的时候,将关公信仰融入下堡坪人的生活中,并且视关公为自己生活的成员,可见,下堡坪的关公信仰已内化为民众的生活情感。

尽管下堡坪人传统生活范围较小,但是,一些人因为生计离开下堡坪,看到、听到过外地的景观故事,这些故事保留在他们的生活里,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当这些外出的人回到下堡坪的时候,下堡坪人生活区域外的故事就被带回到下堡坪,并且在下堡坪人中讲述和流传。

长江三峡边乐天溪镇,有一个地方叫晒经坪。说起晒经坪,下堡坪人冯世平讲道: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要从莲沱过江,却被江水挡住去路。这条江里有一条千年老龟,为了早日修炼成仙,将自己的身体变成龟船,将唐僧师徒驮过了江。临别时,乌龟精请唐僧到西天问一下自己还要修炼多少年成仙上天。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回来,再次从莲沱过江,那只千年老龟早早等在江边。它看见唐僧师徒,就让他们爬上自己的背。乌龟精将唐僧师徒和经书驮到江中时,就问唐僧:“长老,不知我请你给我问的事如何?我还要修多少年?”唐僧歉意地说:“对不起,我忘记给你问这件事了。”乌龟精一听,当时非常气愤,说:“既然你不仁,休怪我不义!”它将身子往水下一钻,唐僧师徒和经书都掉进江水中,他们急忙将经书抢起,游到岸上一看,经书全都打湿了。没有办法,他们就将经书拿到右边一座山上去晒,后来人们将这座山取名为晒经坪。(冯世平讲述:《晒经坪》)

晒经坪位于长江西陵峡北岸,在莲沱背后约1000米的山坡上。晒经坪原是一块面积250多平方米的平石板,据说这块石板上落雪不积雪,随落随融。即使是阴雨连绵也仿佛有日光照射。相传唐僧师徒去西天取来的经书落在江中,有些没有来得及捞起来的经书被金鼋吞了,孙悟空把金鼋捉起来,用金箍棒敲打鼋甲,要它把经书吐出来,和尚敲木鱼便是由此而来。现在晒经坪附近还有一个地名叫木鱼槽,就是孙悟空敲鼋吐经的地方。

晒经坪虽然不是下堡坪管辖的范围,但是它距离下堡坪不远,传承人冯世平是否去过晒经坪不得而知,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在下堡坪却是家喻户晓。无论是《大唐西域记》记录的玄奘前往天竺取经,还是《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都没有经过宜昌,也不可能到过下堡坪,然而,在下堡坪民间故事中讲述了唐僧西天取经的事情,这种创作是传承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唐僧西天取经的历史传闻和故事,从而将其与下堡坪、与夷陵的地理景观结合,这是民间故事创作的典型手法。《晒经坪》故事与夷陵区的地理景观发生关系,随着故事的传播,晒经坪被人津津乐道。因此,以晒经坪为核心的故事建构就是下堡坪人对区域外地理景观的记忆和理解,从而丰富了下堡坪民间故事,也传递了下堡坪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下堡坪风物景观故事是解释性的,这种解释依凭风物景观的形貌特征,进而进行生活化、艺术化的处理,使这些风物景观具有了下堡坪人的生活属性和情感属性。 JOjAiOpiqIaaGf/6+RHUUmhm67YnEdGVqw1XYZ0So9ZhpXl2MdqcjDeCZnHxdZ5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