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卷

览冥训

【题解】

“览冥”的含义,就是“览观幽冥变化之端”。它所探究的是自然界和人类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

“物类之相应”,“同气之应,阴阳之合”,揭示了万物之间互相影响而又相互制约的一些关系。如阳燧取火、磁石引铁、葵之向日等,有的至今也不得其解。自然规律对人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夫道者,无私就也,无私去也”。“顺之则利,逆之则凶”。黄帝、女娲功烈被后世,而不居功。“以从天地之固然”。夏桀暴政和七国纷争,背离天道,而导致失败。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确实是千丝万缕的。对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便用“至精感天,通达无极”来诠释,如“庶女叫天”,“ 戈反日”等,当然是不科学的。只有“行自然无为之道”,即按自然规律办事,“使万物各复归其根”,“全性保真”,“至虚无纯一”,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陶方琦《淮南许注异同诂》:(此)“高注本也。”

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风雨暴至,平公 病,晋国赤地; 〔1〕 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 〔2〕 夫瞽师、庶女,位贱尚葈,权轻飞羽,然而专精厉意,委务积神,上通九天,激厉至精。 〔3〕 由此观之,上天之诛也,虽在圹虚幽间,辽远隐匿,重袭石室,界障险阻,其无所逃之亦明矣。 〔4〕

【注释】

〔1〕师旷:春秋后期晋国著名宫廷乐师。 《白雪》:高诱注: “太乙五十弦,琴瑟乐名也。”按:张华《博物志》: “《白雪》者,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琴曲名也。” 神物:神化之物。如玄鹤之类。 平公:名彪,春秋晋君,在位26年。 病:一种手脚麻痹的病。 ,《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作“癃”。《说文》: “癃,罢病也。” 赤地:指严重的虫、旱灾害,寸草不生。以上记载本于《韩非子· 十过》,亦见于《史记· 乐书》、《论衡· 纪妖》等。

〔2〕“庶女叫天”几句:高诱注: “齐之寡妇,无子,不嫁,事姑谨敬。姑无男有女,女利母财,令母嫁妇,妇终不肯。女杀母以诬寡妇。妇不能自明冤结,叫天,天为作雷电,下击景公之台。陨,坏也。毁景公之支体,海水为之大溢出也。” 景公:指齐景公。春秋齐君,在位58年。

〔3〕瞽师:古代以瞽者为乐师。瞽,瞎眼。 “位贱尚葈”二句:高诱注: “尚,主也。葈者,葈耳,菜名也。幽冀谓之檀菜,雒下谓之胡葈。主是官者,至微贱也。瞽师、庶女之位,复贱于主葈之官,故曰‘权轻飞羽’也。”按:王念孙《读书杂志》引之曰:尚枲,盖即《周官》“典枲下士二人”者。言典枲本贱官,瞽师、庶女则又贱于典枲。枲谓麻枲。非谓枲耳也。 专精:集中精力,专心一致。 厉意:磨砺意念。 委务:舍弃外求。 积神:积聚精神。 激厉:激发勉励。厉,通“励”。 至精:最高的精诚。《吕览· 君守》: “至精无象,而万物以化。”

〔4〕诛:惩罚。 圹虚:指墓穴。《广韵》“宕”韵: “圹,墓穴也。”辽远:遥远。 袭:重叠。 界:障塞。《后汉书· 马融传》李贤注: “界,犹限也。”

【译文】

从前晋国乐师师旷奏起了高雅的《白雪》之音,天上的玄鹤因此而降落,狂风暴雨突然来临,晋平公得了全身麻痹症,晋国三年间寸草不生。齐国可怜的寡妇,含冤向天帝呼告,雷电交加,击毁齐景公的楼台,景公身体伤残骨折,海水冲上大陆。瞎眼的乐师,卑贱的民女,地位比低贱的尚葈还贱,权力比飞动的羽毛还轻,虽然如此,但是却能集中精力,坚定信念,抛弃外物,全神贯注,向上可以通达九天,激励最高的精灵。从这里可以看出,上帝实行的惩罚,即使在深深的墓穴幽冥之处,遥远的隐蔽之地,层层的石室之内,重重的障塞险阻之外,也无法逃脱惩罚,这是显而易见的。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 〔1〕 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 〔2〕 于是武王左操黄钺,右秉白旄,瞋目而 之曰: “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 〔3〕 于是风济而波罢。 〔4〕

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 之,日为之反三舍。 〔5〕

夫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 〔6〕 若迺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 〔7〕 夫死生同域,不可胁凌,勇武一人,为三军雄。 〔8〕 彼直求名耳,而能自要者尚犹若此,又况夫宫天地、怀万物而友造化,含至和,直偶于人形,观九钻一,知之所不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9〕

【注释】

〔1〕武王:周武王,姬姓,名发,周朝建立者。 纣:商朝末代帝王,以残暴著称。 孟津: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州西南、孟津东北。《尚书· 禹贡》作“盟津”。盟,通“孟”。

〔2〕阳侯之波:波浪之神。高诱注: “阳侯,阳陵国侯也。其国近水,溺死于水,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 逆:迎。《说文》: “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击:冲击。 疾风:狂风、暴风。 晦冥:昏暗。

〔3〕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为帝王专用,或特赐给主征战的重臣。 秉:执掌。 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以旄牛尾置竿首,用以指挥全军。 瞋目:瞪大眼睛。 :挥。 任:《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有担当义。王念孙《读书杂志》: “任”当为“在”。《论衡· 感虚篇》作“在”。按:彼文作: “余在,天下谁敢害吾意者!” 害:妨碍。

〔4〕济:停止。

〔5〕鲁阳公:楚平王之孙,司马子期之子。鲁阳,战国楚地。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公,县的最高长官。 韩:战国时期的韩国。 构难:指交战。 战酣:指双方交战激烈之时。 援:举。 反:返回。 舍:即宿。太阳在二十八宿中经过休息的地方。以上记载,亦见《论衡· 感虚篇》等。

〔6〕全性:保存本性。 保真:保全天真。《氾论训》: “全性保真,杨子之所立也。” 亏:使亏缺。 “精通于天”句:精诚与上天相通。

〔7〕若迺:如果说到。《列子· 天瑞篇》殷敬顺释文: “迺,古乃字。” 宗:根本。

〔8〕同域:同一个境地。 胁凌:胁迫欺凌。 武:高诱注: “士也。江淮间谓士曰武。”

〔9〕直:只。 要:通“徼”,求取。 宫:以天地为宫室。《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文子· 精诚篇》、《庄子· 德充符》作“官”。 怀:囊括。 造化:指天地阴阳变化。 至和:最高的和气。 直:特。 偶:通“寓”。高诱注: “外直偶与人同形,而内有以大道也。” “观九钻一”句:高诱注: “九,谓九天。一,龟也。观九天之变,钻龟占兆。所不知事亦云然也。”按:此为《洛书》“戴九履一”语之用。九,离卦。一,坎卦。钻,有推究义。 “而心未尝”句:高诱注: “谓心生与道同者也。”按:以上化自《庄子· 德充符》。

【译文】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在孟津渡黄河。这时波浪之神,迎着水流而发起冲击,狂风肆起,天地一片昏暗,人、马之间都不能看清。在这个时候,周武王左手举着黄钺,右手挥着白旄,瞪大眼睛向水怪挥道: “我担当起天下的重任,哪个胆敢阻挡我的意志!”这时候狂风停下来,而波涛也平息了。

楚国鲁阳公和韩国交战,双方战斗正激烈之时,太阳快要落山了,鲁阳公举起戈挥向太阳,太阳为他返回了三舍。

保全天性和本真,不使身体受到亏损的人,遇到急切危难的事情,精诚尚还可以和上天相通。至于说到性情没有离开“道”的根本的人,做什么事情不能够成功呢?那种把死生放在同一个境地,是不能够被胁迫欺凌的,就像勇士一样,一个人可以称雄于千军万马之中。这些人只是为了求取名声罢了。既然这些以立功名来为自己求取的人,尚能够这样,又何况那些以天地为宫室,囊怀万物,和阴阳变化做朋友,含怀最高的和气,只是把人形当作暂时的寄寓,能够观察九天变化,钻龟占卜,知道那些所不知道的事情,而心性与“道”同在的人呢?

昔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已而陈辞通意,抚心发声,孟尝君为之增欷 唈,流涕狼戾不可止。 〔1〕 精神形于内,而外谕哀于人心,此不传之道。 〔2〕 使俗人不得其君形者而效其容,必为人笑。 〔3〕 故蒲且子之连鸟于百仞之上,而詹何之骛鱼于大渊之中,此皆得清尽之道,太浩之和也。 〔4〕

【注释】

〔1〕雍门子:战国琴师,名周,居于齐国的雍门,因以为号。亦载于《说苑· 善说》、《新论· 琴道》等。 哭:高诱注: “犹歌也。”按:指因悲伤、激动而流泪、发声。 见:高诱注: “犹感。” 孟尝君:齐相田文,战国四君子之一。袭父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州)。称薛公,号孟尝君,《史记》有传。 已而:过后。 陈辞:陈述言词。有陈说利害之义。 通意:表达心意。 抚:按,摸。 增:添加。 欷:抽泣声。 唈:因悲哀或愤懑而气结、抽噎。 狼戾:散乱。

〔2〕“精神”:《文子· 精诚篇》作“精诚”。高诱注亦作“精诚”。谕:表明。 不传之道:即不可言传的道理。高诱注: “言能以精诚哀悲感伤人心,不可学而得之,故曰不传之道也。”

〔3〕君形者:即至精主宰形体。本书凡三见。《荀子· 解蔽》: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高诱注: “君形者,言至精为形也。”

〔4〕蒲且子:楚人,善于弋射。《汉志· 兵书略》“兵技巧”有《蒲苴子弋法》四篇。 连:获得。 仞:高诱注: “七尺曰仞也。”按:《说文》: “八尺曰仞。” 詹何:战国楚人,对杨朱学说有所发挥。 骛:奔驰。骛鱼,使鱼奔向鱼饵。 “清尽”:《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净”。指心地洁净,不受外物干扰。尽,《说文》: “器中空也。”有空虚义。亦通。 太浩之和:指精深微妙的道理。以上并见《列子· 汤问篇》。

【译文】

从前齐国歌手雍门子用歌声来感动孟尝君,过后又陈说哀怨的言词,表达凄切的心意,抚摸自己的胸部,发出悲怆之声,孟尝君对他发自肺腑的声音,不禁呜咽抽泣,泪流满面而不能停止。精诚在内心形成,而通过歌声、言词向人们表明他的哀怨,以此来感化别人,这不只是通过口耳相传就能得到的。假使那些平庸的艺伎,不懂得内心真实感情的主宰作用,而专门模仿他的表演形式,必定会被别人取笑。因此蒲且子可以在百仞高空捕得飞鸟,而詹何可以在大渊之中使鱼游向鱼饵,这些人都是得到了清净之道,掌握了精深微妙的道理。

夫物类之相应,玄妙深微,知不能论,辩不能解。 〔1〕 故东风至而酒湛溢,蚕咡丝而商弦绝,或感之也。 〔2〕 画随灰而月运阙,鲸鱼死而彗星出,或动之也。 〔3〕 故圣人在位,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 〔4〕 君臣乖心,则背谲见于天,神气相应征矣。 〔5〕 故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涔云波水,各像其形类,所以感之。 〔6〕

【注释】

〔1〕“夫物类”句:指万物种类之间可以互相感应。《吕览· 应同》: “类固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 知:通“智”,聪明的人。

〔2〕“东风至”句:即春暖气温升高而酒膨胀。《春秋繁露· 同类相动》: “东风而酒湛溢。” 咡:吐。《广韵》“之”韵: “咡,口吻。”或作“珥”。见《文天训》。 商弦绝:高诱注: “新丝出,故丝(弦)[脆],商于五音最细而急,故绝也。”

〔3〕“画随灰”句:高诱注: “运者,军也。将有军事相围守,则月运出也。以芦草灰随牖下月光中令圜画,缺其一面,则月运亦阙于上也。”按:月运,即月晕。环绕月亮周围的光环。《说文》: “晕,日月气也。” 鲸鱼、彗星:见《天文训》。

〔4〕怀道:高诱注: “圣人行自然无为之道。”

〔5〕乖:背离。 背谲:高诱注: “日旁五色气,在两边,外出为背,外向为谲。”按:大约与日珥相似,日珥即日晕。 征:预兆,迹象。

〔6〕山云:山中气升起为云。 草莽:丛生的杂草。泛指荒野。 水云:水中升起的云气。 旱云:旱天酷热的云气。 涔云:连阴雨天的云气。以上数句见《吕览· 应同》。

【译文】

万物不同类别之间可以互相感应,非常玄妙而精微,聪明的人不能够说清楚,雄辩家不能解开奥秘。因此东风吹来而美酒就能够涨出,蚕吐丝时商弦就容易断绝,有其互相感应的原因。用芦灰画圆缺的一面,放在月光下,月晕也有所缺失;鲸鱼死于岸边,而彗星就会出现,或许有其互相感动的原因。因此圣人在位执政,实行自然无为之道,而不必讲话,恩泽就可以施及万民。君臣之间互相背离,那么在太阳两旁就会出现背谲等灾变现象,神灵之气的征兆就会应验。所以山中生出的云气像草莽,水中升起的云气像鱼鳞,旱天酷热的云气像烟火,连阴雨天的云气像水波,各种不同环境和气候中产生的云气,都与它们的形类相像,这是互相感应形成的。

夫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 〔1〕 手征忽怳,不能览其光。 〔2〕 然以掌握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阴阳同气相动也。 〔3〕 此傅说之所以骑辰、尾也。 〔4〕

【注释】

〔1〕巧:灵巧。 历:历术。

〔2〕征:求取。 忽怳:微小的样子。 览:通“揽”,持取。

〔3〕掌握:在手掌之中。 引类:招引同类。 太极之上:指九天之上。“而水火”句:指“取露于月”,“取火于日”。为汽化、聚焦原理的运用。

〔4〕傅说:商王武丁时期的贤相,原是傅岩从事筑版的奴隶,死托为辰尾星。事见《庄子· 大宗师》、《尚书· 说命》,亦载于《史记· 殷本纪》等。 辰、尾:指房星和尾星。

【译文】

阳燧可以对着太阳取火,方诸可以向着月亮取水,天地之间,物类相感众多,巧妙的历术也不能全部举出它们的数目。用手能够求取微小的事物,但是不能够得到日、月的光辉。然而用放于手掌之中的阳燧、方诸,在九天之上招引太阳、月亮的光辉,水、火便可以立即得到,这是阴阳物类之间同“气”互相感应造成的。这就是傅说死后骑着辰星、尾星的原因。

故至阴 ,至阳赫赫,两者交接成和而万物生焉。 〔1〕 众雄而无雌,又何化之所能造乎?所谓不言之辩,不道之道也。故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使无事焉,惟夜行者为能有之。 〔2〕 故却走马以粪,而车轨不接于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沈,昼冥宵明,以冬铄胶,以夏造冰。 〔3〕

【注释】

〔1〕至阴:极阴。指冬至。 :寒气逼人的样子。 至阳:极阳。指夏至。 赫赫:火热的样子。 和:和谐:以上见于《庄子· 田子方》。

〔2〕远者:指四夷之人。 无为:指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 近者:指诸夏之人。 夜行者:指阴行其德,人莫与之争。高诱注: “夜行,喻阴行也。阴行神化,故能有天下也。”以上三句见《管子· 形势解》。

〔3〕却:使退下。 走马:善跑的马。指战马。 粪:田粪。此句见《老子》四十六章。 坐驰:身子不动而心驰骛于外。“坐驰”见《庄子· 人间世》。 陆沈:沉于陆,比喻隐遁。“陆沈”见《庄子· 则阳》。郭象注: “陆沈,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沈也。” 铄:熔化金属。

【译文】

所以冬至时寒气逼人,夏至时炎热难当,阴阳二气互相交接而融合在一起,便产生了天地万物。都是雄性而没有雌性,又能形成什么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所说的不用说话的辩论,不用称说的道理。所以招抚远方的四夷之人,应采取“无为”的原则;亲附中原的诸夏之人,应当采取“无事”的办法。只有阴行自然之德,天下才能归附。(就像老子所说,天下有道没有战争),卸下战马来送田粪,兵车的轮子就不会达到远方之地。这就如同所说的,坐着推行自然之道,比奔驰的传车还快,随着自然沉浮、幽明,便能与“道”相合,就是在冬天熬胶,夏天造冰,也会成功。

夫道者,无私就也,无私去也; 〔1〕 能者有馀,拙者不足;顺之者利,逆之者凶。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2〕 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辩说也。 〔3〕 何以知其然?今夫地黄主属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药也。 〔4〕 以其属骨,责其生肉;以其生肉,论其属骨,是犹王孙绰之欲倍偏枯之药,而欲以生殊死之人,亦可谓失论矣。 〔5〕 若夫以火能焦木也,因使销金,则道行矣。若以磁石之能连铁也,而求其引瓦,则难矣。 〔6〕 物固不可以轻重论也。

【注释】

〔1〕“夫”:《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作“天”。高诱注、《文子· 精诚篇》亦作“天”。 就:靠近。 去:离开。

〔2〕隋侯之珠:春秋时隋国国君曾救活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从江中衔来一颗明珠报答他。隋,在今湖北随州市。本书凡四见。 和氏之璧:春秋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武王,被认为是石头,而被砍断左、右腿。楚文王时,卞和抱玉璞哭于荆山之下,文王派人治理,果得美玉。见《韩非子· 和氏》。

〔3〕度:尺度。 窈冥:深远,奥妙。

〔4〕地黄:药用植物,分鲜生地、生地、熟地多种。《政和本草》: “主折跌筋伤中,填骨髄,长肌肉。” 甘草:药草名。性平和,味甘,能和百药。

〔5〕王孙绰:鲁人,通医术。一说为周、卫人。 偏枯:即半身不遂。此条化自《吕览· 别类》。

〔6〕磁石:矿物名,俗名吸铁石。《管子· 地数》: “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

【译文】

天道,不会私自靠近谁,也不会私自离开谁;能行天道的人功德有馀,不能行天道的人功德不足;顺应天道就能得到便利,违背它就会遇到凶灾。比如像隋侯珠、和氏璧,得到它便可以富裕,失去它便会贫穷。得失的尺度,深微奥妙,难于用智慧论说,不能够辨析清楚。怎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现在用的地黄,是主治健骨的药物,而甘草是主治生肌的药物。用它健骨的功效却要求它生肌,用它生肌的功用却想让它健骨,这就像王孙绰把治疗半身不遂病的药加倍,而想让死人复苏一样,也可以说是失去常理了。至于像因为用火能够烧焦木头,因而用它熔化金属,那么这样的道理是行得通的。假若因为磁石能够吸引铁器,而要求它吸引瓦块,那么就十分困难了。万物本来不能够用轻重来衡量的。

夫燧之取火于日,磁石之引铁,解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 〔1〕 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 〔2〕 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故以智为治者,难以持国;唯通于太和,而持自然之应者,为能有之。 〔3〕 故峣山崩而薄落之水涸,区冶生而淳钧之剑成; 〔4〕 纣为无道,左强在侧; 〔5〕 太公并世,故武王之功立。 〔6〕 由是观之,利害之路,祸福之门,不可求而得也。

【注释】

〔1〕“解之败漆”句:高诱注: “以蟹置漆中,则败坏不燥,不任用也。”按:解,《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蟹”。解,通“蟹”。葵:葵菜,又名冬葵。《广韵》“脂”韵引: “《说文》曰,葵,菜也。尝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 然:明辨。

〔2〕物理:事物的常理。

〔3〕太和:指阴阳变化的和谐。

〔4〕峣山:在今陕西蓝田境内。 薄落之水:在今河北平乡一带,今已汇入滏阳河。古属漳水一段。载于《战国策· 赵策》。 区冶:古代越国人,善铸剑。 淳钧之剑:古代名剑。

〔5〕左强:纣之佞臣。

〔6〕太公:姜姓,名尚。为周文王师,佐武王灭商,封于齐。

【译文】

阳燧向日取火,磁石吸引铁器,螃蟹败坏生漆,冬葵向着太阳,即使有高明的智慧,也不能够明辨清楚。所以光凭耳目的考察,不能够分辨事物的常理;凭着心中的看法,不能够确定是非标准。因此凭着智巧治国的人,难以维持国家;只有通达阴阳变化,而掌握自然万物感应规律的人,才能够掌握持国的方法。所以峣山崩塌而造成薄落之水干涸,区冶出现淳钧宝剑才能够铸成;商纣王暴虐无道,就有佞人左强在旁边诱惑;姜太公和周武王一起出世,因而武王的大业才能够成功。从这里来看,利害的路子,祸福的门径,不是预求而能得到的。

夫道之与德,若韦之与革,远之则迩,近之则远。 〔1〕 不得其道,若观鯈鱼。 〔2〕 故圣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万化而无伤。 〔3〕 其得之乃失之,其失之非乃得之也。 〔4〕

【注释】

〔1〕道:指的是万物的本源或普遍规律。 德:指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性。 韦:加工过的熟皮,喻“德”。 革:去毛的兽皮,喻“道”。 迩:近。

〔2〕鯈鱼:小鱼。喻可见而不可得。《说文》: “鯈,鱼名。”

〔3〕“圣”:《文子· 精诚篇》作“圣人”。 将:送。 应:随着。藏:藏物。以上见于《庄子· 应帝王》。

〔4〕“其得之”二句:高诱注: “自谓得,是乃失道者也。自谓失道,未必不得道也。”按:得,认为得到。

【译文】

“道”和“德”,就像去毛的革和加工过的韦一样,想远远分开它们,就像在旁边;想使它们接近,就又觉得很远。不能得到其中的要道,就像观看池中的小鱼,可见而不可得。因此圣人就像一面镜子,对人不送不迎,反映着人形的变化而不会隐藏,所以有各种变化而没有任何伤害。那些自以为得“道”的,却是失掉了“道”;那些自认为失掉了“道”,却未必没有得到“道”。

今夫调弦者,叩宫宫应,弹角角动,此同声相和者也。 〔1〕 夫有改调一弦,其于五音无所比,鼓之,而二十五弦皆应,此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形也。 〔2〕 故通于太和者,惽若纯醉而甘卧,以游其中,而不知其所由至也。 〔3〕 纯温以沦,钝闷以终,若未始出其宗,是谓大通。 〔4〕

【注释】

〔1〕“调弦”:《庄子· 徐无鬼》作“调瑟”。 “叩宫”二句:高诱注: “叩大宫则少宫应,弹大角则少角动,故曰同音相和。”

〔2〕改调:指的是变调。 一弦:指的是改变宫音,即“音之君”。 比:并列。以上化自《庄子· 徐无鬼》。《齐俗训》、《泰族训》略同。《春秋繁露· 同类相动》亦有类似记载。

〔3〕太和:高诱注: “谓等生死之和,齐穷达之端。” 惽:糊涂。《方言》卷十: “惃,惽也。”郭璞注: “惽,谓迷昏也。” 其中:高诱注: “道之中也。”

〔4〕纯温:纯一,温顺。 沦:沉没,喻潜伏。 钝闷:无情欲。 终:指终于道。 大通:最高的通达。本书凡五见。

【译文】

现在弹奏瑟的人,拨动大宫,那么少宫也会应和;弹奏大角,那么少角也会发声,这就是同一声类相互应和的情况。如果弹起变调的变宫,它同五音就没有办法并列了。拨动改调的瑟,而二十五弦仍然都跟着相应,这样发出的声音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改变了主音罢了。所以通达阴阳自然变化的人,昏沉地像喝了纯正的美酒而甜蜜地熟睡着,而却在大道之中遨游,却不知道如何进入大道的。纯正温顺地隐伏起来,无情无欲地和“道”相始终,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道”的根本,这就叫“大通”。

今夫赤螭、青虬之游冀州也,天清地定,毒兽不作,飞鸟不骇,入榛薄,食荐梅,噆味(合)[含]甘,步不出顷亩之区,而蛇鱓轻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江海之中。 〔1〕 若乃至于玄云之素朝,阴阳交争,降扶风,杂冻雨,扶摇而登之,威动天地,声震海内, 〔2〕 蛇鱓著泥百仞之中,熊罴匍匐丘山磛岩,虎豹袭穴而不敢咆,猿狖颠蹶而失木枝,又况直蛇鱓之类乎? 〔3〕

凤皇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草木不摇,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 〔4〕 还至其曾逝万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之疏圃,饮砥柱之湍濑,邅回蒙汜之渚,尚佯冀州之际,径蹑都广,入日抑节,羽翼弱水,暮宿风穴。 〔5〕 当此之时,鸿鹄鸧鹤,莫不惮惊伏窜,注喙江裔,又况直燕雀之类乎! 〔6〕 此明于小动之迹,而不知大节之所由者也。 〔7〕

【注释】

〔1〕赤螭、青虬:龙类动物。 冀州:指今中原一带。 骇:吃惊。 荐梅:高诱注: “草实也。状如桑椹,其色赤,生江滨也。” 噆:衔,咬。 “合”:《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四库全书》本作“含”。当是。 鱓:鳝鱼。

〔2〕玄云:黑云。 素朝:清晨。 扶风:疾风。 冻雨:暴雨。扶摇:自下盘旋而上,亦即旋风。

〔3〕蛇鱓:王念孙《读书杂志》: “蛇”当作“蚖”,“蚖”与“鼋”同。“鱓”与“鼍”同。按:鼋,即“鳖”。鼍,即扬子鳄。 鱓、鼍,上古同音相通。 著:附着。 匍匐:伏在地上爬行。 磛岩:险峻的山势。袭:高诱注: “入。”按:有躲入义。 狖:一种黑色长尾猿。 颠蹶:倒下,跌落。

〔4〕至德:最好的道德。 澹:泛滥。 佼:通“姣”,轻侮。《广雅· 释言》“姣,侮也。” 宇宙:宇,屋檐。宙,栋梁。

〔5〕还:郑良树《淮南子斠理》:汉文大成本“还”作“逮”。 曾:高。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曾,叚借为层。” 逝:飞。 砥柱:山名,原在河南三门峡东北黄河中。 邅回:徘徊往返之意。 蒙汜:日所出之地。 渚:小洲。 尚佯:安闲徘徊的样子。 径:高诱注: “过。”按:有经过义。 蹑:到达。 都广:东南之山名。 抑节:指持节徐行。羽翼:濯羽翼。《说文》: “凤,神鸟也。……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可与此相参。 风穴:高诱注: “北方寒风从地出也。”

〔6〕鸿鹄:天鹅。 鸧鹤:鹤类。 惮:害怕。 伏窜:潜伏逃窜。注喙:把嘴插入地里不敢活动。 裔:边沿。 直:仅仅。

〔7〕大节:关键性的大事。

【译文】

现在赤螭、青虬漫游中原,天气清明,大地安宁,毒蛇猛兽不再发作,飞禽也自由飞翔,它们投入草木丛中,觅食荐梅的果实,咀嚼甘甜的美味,它们的漫行没有超出百亩的范围之内,因而蛇和鳝鱼却轻视它们,认为它们不能够和自己在大江大海中争个高下。至于说到黑云在清晨升起,阴气阳气互相交锋,疾风劲吹,暴雨夹杂,赤螭、青虬乘着旋风而升腾,威力震动天地,声音响彻四海。大鳖、鳄鱼之类躲进百仞深的泥淖之中,熊罴伏地躲到山岩层峦之下,虎豹躲进穴中而不敢咆哮,猿狖之类惊吓得从树枝上跌落下来,又何况那些蛇和鳝鱼之类呢?

凤凰翱翔在最好的清平之世,以致雷霆不再发作,风雨不会兴起,深谷大川之水不会泛滥,草木不再摇动,但是燕子、麻雀却轻视它,认为它不能和自己在屋檐、栋梁之间争高低;等到凤凰高飞万仞之上,翱翔在四海之外,经过昆仑山的疏圃,饮用黄河三峡砥柱山的急流,徘徊在日出之地的小洲之上,漫行于中原大地,东南到达都广之野,持节徐行送日西落,在弱水洗濯羽翼,晚上在北方风穴过夜。在这个时候,天鹅、仙鹤之类,都没有不惊恐害怕潜伏逃窜的,长嘴插入江边不敢乱动,又何况那些麻雀、燕子之类呢!这些蛇鳝、燕雀之类只会做小的举动,而不知道大事是怎样产生的。

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 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 〔1〕 心怡气和,体便轻毕; 〔2〕 安劳乐进,驰骛若灭; 〔3〕 左右若鞭,周旋若环,世皆以为巧,然未见其贵者也。 〔4〕 若夫钳且、大丙之御,除辔衔,去鞭弃策,车莫动而自举,马莫使而自走也,日行月动,星耀而玄运,电奔而鬼腾,进退屈伸,不见朕垠; 〔5〕 故不招指、不咄叱,过归雁于碣石,轶 鸡于姑馀; 〔6〕 骋若飞,骛若绝; 〔7〕 纵矢蹑风,追猋归忽; 〔8〕 朝发榑桑,日入落棠,此假弗用而能以成其用者也。 〔9〕 非虑思之察,手爪之巧也。嗜欲形于胸中,而精神踰于六马,此以弗御御之者也。 〔10〕

【注释】

〔1〕王良:战国时赵简子御者,死而托精于天驷星,天文上有王良星。 造父:周穆王的御者,天文有星名造父。 摄:拉。 辔:驾驭牲口的缰绳。 谐:高诱注: “马容体足调谐也。” 一:同一。

〔2〕怡:和悦,愉快。 毕:迅速。高诱注: “疾也。”

〔3〕驰骛:奔跑。 灭:消失。

〔4〕左右:或左或右。 鞭:受鞭。

〔5〕钳且、大丙:古代传说中的得道之人,以神气御阴阳。已见《原道训》。 玄运:在玄天运行。 朕垠:形迹。朕,兆朕。垠,界限。

〔6〕咄叱:呵斥。 过:超过。 轶:超越。《广雅· 释诂三》: “轶,过也。” 鸡:凤凰之类鸟名。 姑馀:山名,在苏州西南。

〔7〕骛:奔驰。 绝:刘淇《助字辨略》卷五: “此绝字,极也,甚也。”

〔8〕纵:踩,踏。杨树达《淮南子证闻》:纵,通“ ”。 蹑:踏,踩。 猋忽:倏忽之疾风。王念孙《读书杂志》: ,通作“猋忽”。《说文》: “ ,扶摇风也。”“ ,疾风也。” 归:随。

〔9〕落棠:山名。日所入之地。 弗用:指“无为”。

〔10〕踰:协调。高诱注: “谕,和也。”吴承仕《淮南旧注校理》:疑高注本自作“调”,故训为“和”。则“踰”为“调”之误。 六马:古代帝王车驾用六马。 “此以弗御”句:高诱注: “‘以弗御御之’,以道术御也。”按: “弗御”,指道术。

【译文】

从前王良、造父驾驭车马,上车拉着缰绳,马儿步伐整齐而全身和谐,举足自然,劳逸一致;心平气和,身体轻松,行动迅速;安于辛劳,乐于前进,奔驰起来瞬息即逝,或左或右,就像受鞭一样,拐弯后退像圆环一样,世人都认为他们技艺超群,但是他们却没有看到真正值得尊崇的御术。至于像钳且、大丙的驾驭车马,除掉缰绳和马衔,抛开马鞭,车子没有拉动而自己前进,马匹没有人使唤而自动奔跑,随着日、月而运行,伴着繁星在蓝天奔驰,像雷电奔走,鬼神升腾,前进后退,缩小伸长,都见不到一点形迹;因此不需要招引指挥,不加以呵斥,就能超过在碣石上空飞行的北归之雁,赛过在姑馀上空飞行的 鸡;奔驰如飞,疾驰如断弦,像发出去的箭,似踩着的风,如追赶猋忽。早晨从东方榑桑出发,晚上到达日落的落棠山,这是借着“不用”而成就了它的“用”,而不是凭着思虑的明察和手爪的巧妙。把嗜欲之形藏在胸中,因而精神就可以协调六马,这是用不御的道术而来驾驭车马。

昔者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 〔1〕 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 〔2〕 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凶; 〔3〕 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 〔4〕 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 〔5〕 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 〔6〕 道不拾遗,市不豫贾; 〔7〕 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 〔8〕 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忿争之心。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熟;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搏; 〔9〕 凤皇翔于庭,麒麟游于郊; 〔10〕 青龙进驾,飞黄伏皂; 〔11〕 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然犹未及虙戏氏之道也。 〔12〕

【注释】

〔1〕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事载《史记· 五帝本纪》等。 力牧:黄帝臣。黄帝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牛万群,寤而求之,得力牧于大泽。敦煌汉简作“力墨”,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作“力黑”。 太山稽:黄帝臣。 “以治”二句:于大成《淮南杂志补正》:许作“律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高作“理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其“律,度也”之注,校者以许本“律”字并注写于高本“治日月之行”旁,(以成今本之误)。按:律,即法度义。《文子· 精诚篇》作“调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无“律”字。

〔2〕“别男女”句:废除男女杂居。原始社会有过群婚制,男女杂处。《庄子· 盗跖》: “神农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3〕凶:年成坏。

〔4〕尤:责怪,怨恨。

〔5〕阿:曲从。

〔6〕畔:田界。 隈:河道弯曲之处。

〔7〕豫:欺骗。《经义述闻· 周礼· 诳豫》: “豫,亦诳也。”

〔8〕鄙旅:边鄙的行旅之人。

〔9〕噬:咬。 鸷鸟:凶猛的鸟。如鹰、鹯之类。

〔10〕翔:止。

〔11〕青龙:一作苍龙,东方之神。 驾:古代帝王车乘。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高诱注: “飞黄,乘黄也。出西方,状如狐,背上有角,寿千岁。” 皂:皁,马槽。《庄子· 马蹄》陆德明释文: “皂,一云槽也。”

〔12〕诸北:北极国名。 儋耳:《山海经· 大荒北经》: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地形训》有“耽耳”,疑即此国。

【译文】

从前黄帝治理天下的时候,有力牧和太山稽两个大臣辅助他,按照日、月运行规律来进行治理,依照阴、阳变化制定法则;调整四季变化的节气,确立律历的标准;废除男女杂居,分别男女不同职责;明确上下权限,分出贵贱等级;使强健有力的人不欺负弱小之人,人多势众的人不压迫势单力薄的人;人民善于养生而能够长寿,庄稼按时成熟而没有凶年;百官公正而无私,上下协调而没有怨恨;法令制度严明而不昏暗,辅佐大臣公正而不逢迎;种田的人不去侵占别人一寸土地,打鱼的人不去争夺多鱼的港湾;路上丢失东西无人据为己有,市场上没有骗人的物价;城郭之门无须关闭,偏僻村镇也无盗贼;边鄙的行旅之人,也把财物相让;猪狗之类把食物吐在路上,而没有愤怒争斗之心。在这种情况下,日月光辉清明,星辰不偏离运行轨道;风雨按照时节到来,五谷年年丰收;虎狼不胡乱咬人,凶鸟鹰雕之类也不捕杀鸟类;凤凰落在庭院之中,麒麟在郊外游戏;神龙为黄帝进献车驾,神马飞黄供他驱使;直到遥远的北方诸北、儋耳之国,没有不献上他的贡职。虽然如此,还不能赶得上伏牺氏治国的主张。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1〕 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2〕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3〕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4〕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5〕 背方州,抱员天; 〔6〕 和春阳夏,杀秋约冬,( )[枕]方寝绳。 〔7〕 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 〔8〕 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9〕 当此之时,卧倨倨,兴眄眄,一自以为马,一自以为牛; 〔10〕 其行蹎蹎,其视瞑瞑; 〔11〕 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 〔12〕 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 〔13〕 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 〔14〕 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 〔15〕 名声被后世,光晖重万物。 〔16〕 乘雷车,服驾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黄云络,前白螭,后奔蛇,浮游消摇,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 〔17〕 然而不彰其功,不杨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 〔18〕 何则?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 〔19〕

【注释】

〔1〕四极:四方撑天的柱子。 兼:尽。 周:遍。

〔2〕 炎:大火延烧的样子。《广韵》“艳”韵: “ 焱,火延。”王筠《说文句读》: “焱,与炎同义。” 浩洋:浩瀚无涯。

〔3〕颛民:善良的人民。高诱注: “颛,善。” 攫:抓取。

〔4〕女娲:传说中的人类始祖。《说文》: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鳌:大龟。 黑龙:水怪。能兴水危害人。 芦灰:芦草烧成的灰。 淫水:平地生水。

〔5〕狡虫:指毒虫猛兽。

〔6〕方州:指大地。此为“天圆地方”说。

〔7〕阳:马宗霍《淮南旧注参正》:通“炀”。火炽热。 “ ”:《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作“枕”。当正。 方:指矩。 绳:绳墨。

〔8〕壅沈:壅滞。 窍理:贯通。

〔9〕逆气:逆乱之气。 戾:违背。

〔10〕倨倨:无思无虑的样子。 眄眄:眼睛斜视的样子。《庄子· 应帝王》作“于于”。 一:有时。以上化自《庄子· 应帝王》。

〔11〕蹎蹎:安详缓慢的样子。 瞑瞑:似明未明的样子。

〔12〕侗然:无知的样子。《庄子· 山木》陆德明释文: “侗乎,无知貌。”

〔13〕浮游:任意游玩。 魍魉:《庄子· 在宥》作“猖狂”,恣意妄行的样子。

〔14〕蝮蛇:毒蛇。

〔15〕考:考察。 功烈:功业。 契:刻。 黄垆:黄泉下的垆土。

〔16〕“重”:《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王念孙《读书杂志》: “重”字义不可通。《尔雅· 释鱼》疏引此作“光辉熏万物”,是也。熏犹熏炙也。

〔17〕“服驾”:《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王念孙《读书杂志》: “服”下不当有“驾”字。 应龙:有翼之龙。 骖:在两旁驾车。 援:持、执。 绝瑞:高诱注: “殊绝之瑞应。” 萝图:高诱注: “罗列图籍,以为席蓐。一说:萝图,车上席也。”陶方琦《淮南许注异同诂》九百三十引许注: “萝图,车上席也。” 黄云:黄色云气。 络:缠绕。白螭:白色的龙。 奔蛇:能腾云驾雾的蛇。 消摇:《礼记· 檀弓上》陆德明释文: “本又作逍遥。”即自由自在义。 道:通“导”,引导。 宓穆:安定,平和。 太祖:道之大宗。

〔18〕杨:《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扬”。《广雅· 释言》: “杨,扬也。” 真人:修真得道之人。 固然:自然。

〔19〕智故:巧诈。

【译文】

很古的时候,四方撑天的柱子倒塌了,九州大地裂开了,上天不能全部覆盖大地,大地也不能遍载万物,大火蔓延而不能熄灭,洪水漫流而无法控制,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鸟捕食老弱之人。在这种天崩地裂的情况下,女娲熔炼五彩神石来补缀天穹,斩断鳌足作为撑天的柱子,杀死黑龙以解救中原人民,积聚芦灰来堵塞平地涌出的大水。苍天补好了,四极立定了;淫水平息了,冀州安定了;毒虫猛兽杀死了,善良的人民得以生存;背朝大地,拥抱上天;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肃杀,冬天严寒,人们以方正的矩为枕,卧于正直的绳墨之上。阴阳变化壅塞失调不能通达的地方,使它贯通;逆乱之气危害万物,妨害百姓积聚财物的气候,能够制止它。在这个时候,睡卧无忧无虑,起来心神平静,有时自认为是马,有时自认为是牛。人们的行动是安详缓慢的,看东西似明未明的;无知无识但是都能得到天和,没有人知道所产生的地方。任意遨游不知需要什么,随意行走不知到什么地方去。在这个时候,猛兽毒虫,没有不缩藏起它们的爪牙,隐匿起螫毒,没有捕杀吞食人的动机。考察女娲的功烈,向上可以通达九天,向下可以镂刻在黄垆之上;美名传遍后代,光辉照射万物。她乘着雷车,中间驾着应龙,两边配着青虬,持着殊绝之瑞玉,铺着萝图,缠绕着黄云,前有白螭开道,后有奔蛇护卫,逍遥自在,由鬼神引导,登上了九天,在灵门朝拜天帝,在大道的祖先旁边平静地休息。虽然如此,但是不彰显她的功德,不宣扬她的名声,隐藏起真人的道术,来随从天地的自然规律而行动。为什么这样呢?道德已经与上天相通,而智巧已经消灭了。

逮至夏桀之时,主暗晦而不明,道澜漫而不修; 〔1〕 弃捐五帝之恩刑,推蹶三王之法籍; 〔2〕 是以至德灭而不扬,帝道掩而不兴; 〔3〕 举事戾苍天,发号逆四时; 〔4〕 春秋缩其和,天地除其德; 〔5〕 仁君处位而不安,大夫隐道而不言; 〔6〕 群臣准上意而怀当,疏骨肉而自容; 〔7〕 邪人参耦比周而阴谋,居君臣父子之间而竞载; 〔8〕 骄主而像其意,乱人以成其事。 〔9〕 是故君臣乖而不亲,骨肉疏而不附; 〔10〕 植社槁而 裂,容台振而掩覆; 〔11〕 犬群嗥而入渊,豕衔蓐而席澳; 〔12〕 美人挐首墨面而不容,曼声吞炭内闭而不歌; 〔13〕 丧不尽其哀,猎不听其乐;西老折胜,黄神啸吟; 〔14〕 飞鸟铩翼,走兽废脚; 〔15〕 山无峻干,泽无洼水; 〔16〕 狐狸首穴,马牛放失; 〔17〕 田无立禾,路无莎薠; 〔18〕 金积折廉,璧袭无理; 〔19〕 磬龟无腹,蓍策日施。 〔20〕

【注释】

〔1〕暗晦:昏暗。 澜漫:杂乱,混乱。《文选· 王褒〈洞箫赋〉》李善注: “澜漫,分散也。”

〔2〕弃捐:丢弃。《说文》: “捐,弃也。” 五帝:诸说不一。《史记· 五帝本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恩刑:恩化及刑罚。 推蹶:推倒、践踏。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3〕帝道:指五帝之道。 掩:掩盖、遮蔽。 兴:举兴。

〔4〕戾:违反。

〔5〕缩:藏匿。 和:平和之气。 除:解除。 德:恩德。

〔6〕“仁君”:《文子· 上礼篇》作“人君”。

〔7〕准:望。亦有揣度义。 怀:思念。 当:适当。 自容:自求逢迎献媚。

〔8〕耦:二人。《广雅· 释诂四》: “耦,二也。” 比周:结党营私。竞载:争逐。

〔9〕骄主:使君主放纵。 像:随。

〔10〕乖:背戾,不合。《说文》: “乖,戾也。”

〔11〕植社:杨树达《淮南子证闻》:《礼记· 祭法》云: “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植社与置社同。按:即大夫以下按居住地立社,叫置社。 槁:枯坏。 “ ”:《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王念孙《读书杂志》: “ ”当为“ ”,隶书之误也。《说文》: “罅,裂也。”又“ ,坼也。”按:即裂缝义。 容台:行礼容之台。

〔12〕嗥:野兽吼叫。 蓐:草垫子。 澳:水边。

〔13〕挐首:头发与乱草糅合在一起。《集韵》“祃”韵: “挐,乱也。” 墨面:用墨色涂面。 不容:即不修饰面容。 曼声:善唱歌。吞炭:食炭可以使声音变哑。

〔14〕西老:指西王母。孙诒让《札迻》: “老,当作姥。”按:《广韵》“姥”韵: “姥,老母也。” 胜:女人头上的首饰。《山海经· 西山经》郭璞注: “胜,玉胜也。” 黄神:指黄帝之神。 啸吟:长啸而哀叹。

〔15〕铩翼:指羽毛伤残。 废脚:指脚残。

〔16〕峻干:即高材。 洼水:水坑。

〔17〕首穴:传说狐狸死时,头朝着巢穴。又作“首丘”。《楚辞· 哀郢》: “狐死必首丘。” 放失:逃逸。

〔18〕莎:野草名,俗名“香附子”。 薠:草名。

〔19〕廉:侧边,棱角。《广雅· 释言》: “廉,棱也。” 袭:积聚。《广韵》“缉”韵: “袭,重也。” 理:《文子· 上礼篇》作“赢”。通“蠃”。指蠃形纹理。

〔20〕磬:通“罄”,空。《说文》: “罄,器中空也。” 蓍策:古人用来占卜的蓍草茎。

【译文】

等到暴君夏桀统治之时,帝王昏庸不明国情,道德混乱而不加整肃;抛弃五帝有效的治政措施,推倒三王有利的法规;因此最好的德性泯灭而无人宣扬,五帝之道藏匿而无人举兴;行事背戾上天意志,命令违背四时的规律;春光秋色隐藏起了平和之气,上天大地解除了赐给人类的恩德;贤明君主在位而心中不安,大夫深藏隐忧而不愿说话;群臣看着帝王的脸色行事,挑拨亲属关系而自求逢迎;奸佞小人结党营私而施展阴谋,竞相奔走于君臣父子之间;使君主骄奢淫逸放纵不法,而奸人则从中渔利。因此朝野上下互相背离怒目而视,骨肉离散而各行其是。(于是天下出现了反常现象),祭祀用的神社破败而裂开,行礼的容台震动而彻底倒塌;成群野狗吼叫着跳进了深渊,头头蠢猪衔草移居水边;美女蓬头垢面而不加修饰,歌女吞炭哑声而不再放歌;丧葬不能抒尽悲哀之情,田猎不能得到应有的快乐;西王母折断了头上的玉簪,黄帝之神不时咆哮哀鸣;天上的飞鸟折断了双翼,山中的野兽伤残了双腿;青山变成秃岭,沼泽干涸见底;狐狸头朝洞穴而死去,马牛狂奔乱跑;田野里没有禾苗,道路边没有野草;金银堆积磨破了棱角,璧玉积久玷污了纹理。占卜的龟板钻空了,求神的蓍草用个不停。

晚世之时,七国异族; 〔1〕 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纵横间之,举兵而相角; 〔2〕 攻城槛杀,覆高危安; 〔3〕 掘坟墓,杨人骸; 〔4〕 大冲车,高重京; 〔5〕 除战道,便死路; 〔6〕 犯严敌,残不义;百往一反,名声苟盛也。 〔7〕 是故质壮轻足者为甲卒千里之外,家老羸弱凄怆于内; 〔8〕 厮徒马圉,軵车奉饷,道路辽远,霜雪亟集,短褐不完,人羸车弊,泥涂至膝; 〔9〕 相携于道,奋首于路,身( )[枕]格而死。 〔10〕 所谓兼国有地者,伏尸数十万,破车以千百数,伤弓弩矛戟矢石之创者,扶举于路。故世至于枕人头,食人肉,菹人肝,饮人血,甘之于刍豢。 〔11〕 故自三代以后者,天下未尝得安其情性,而乐其习俗,保其脩命,天而不夭于人虐也。 〔12〕 所以然者何也?诸侯力征,天下〔不〕合而为一家。 〔13〕

【注释】

〔1〕晚世:指战国之末。 七国:即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

〔2〕纵横:苏秦合纵,张仪连横。 间:离间。 角:较量。

〔3〕槛:《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作“滥。”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槛,叚借为滥。”滥,无节制。 危:危险。

〔4〕杨:《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扬”。《广雅· 释言》: “杨,扬也。”

〔5〕冲车:古代攻城用的战车。 “重京”:高诱注: “古者伐不敬,取其鲸鲵,收其骸尸,聚土而瘗之,以为京观,故曰‘高重垒’,京观也。”王念孙《读书杂志》: “高重京”,“京”当为“垒”。《文子· 上礼篇》作“高重垒”,是其明证矣。按:王说恐误。《吕览· 禁塞》“为京丘若山陵”。高诱注: “战斗杀人,合土筑之,以为京观,故谓之京丘,若山陵高大也。”知“京”字不误。

〔6〕除:修整。

〔7〕苟:姑且。

〔8〕羸:瘦弱。 凄怆:悲戚。

〔9〕厮徒:即厮役。干粗活的奴隶。《玉篇》: “厮,贱也。” 马圉:养马的人。 軵:推。 饷:粮饷。 弊:破败。

〔10〕奋首:仰头。 “ ”:《四库全书》本同。《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枕”。当是。 ,《玉篇》: “木名。” 格:通“辂”,绑在车辕上用来牵引车子的横木。

〔11〕菹:肉酱。

〔12〕“天”:《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王念孙《读书杂志》谓衍文。

〔13〕“天下合”句:《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王念孙《读书杂志》: “合”上脱“不”字。《太平御览· 兵部》七十引此有“不”字。《文子· 上礼篇》同。

【译文】

战国之时,七个异姓国家割据天下;各个诸侯制订的法令,都是按照不同的习俗制定的;连横、合纵两派的人从中离间,各国举兵而互相争斗;攻占城邑,滥杀无辜;高城变成平地,安定变成危险;挖开死人坟墓,暴露死人的尸骨;制造大的冲车,修筑高垒、开挖深沟;修整战道,使阻塞的道路方便行军;进犯强大的敌人,残杀不义之人;百人征战,一人得返,名声姑且算是最大的了。因此身体强健、行动敏捷之人,便成为士兵,转战千里之外,家中老弱病残,痛苦悲惨;奴仆、马夫,推着车子,运送粮饷,路途遥远,霜雪聚集,破衣烂衫,人瘦车破,烂泥至膝;人们挣扎在泥泞之路,伸长脖子,艰难前进,身子往往枕着车辂而死去。所谓的兼并国家占有土地的诸侯,杀人数十万,击毁战车成百上千,受弓弩、矛戟、矢石之伤的人,互相扶持着在路上哀号。因此世间竟到了枕人头、吃人肉、酱人肝、喝人血,却比吃家畜还要甜美的地步。所以从三代往后的年代里,天下的人不曾得到安定他们的性情,喜爱他们的习俗,保养他们的生命和天性,而没有不遭到人祸残害而短命的。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诸侯国之间以武力相争,而天下没有统一的缘故。

逮至当今之时,天子在上位,持以道德,辅以仁义,近者献其智,远者怀其德; 〔1〕 拱揖指麾,而四海宾服; 〔2〕 春秋冬夏,皆献其贡职;天下混而为一,子孙相代,此五帝之所以迎天德也。 〔3〕

【注释】

〔1〕当今:指汉武帝即位之初。《汉书·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即建元二年(前138年)。

〔2〕拱揖指麾:从容安舒,指挥若定。

〔3〕混:同。

【译文】

等到了当今的时代,天子在高位,用道德执掌国家,用仁义作为辅佐,臣属奉献自己的智慧,远方的百姓感怀他的德泽;从容安舒,指挥若定,而海内归附;一年四季,都能按时献上贡赋;天下大一统,子孙世代相传,这就是五帝要接受上天意旨的缘故。

夫圣人者,不能生时,时至而弗失也。 〔1〕 辅佐有能,黜谗佞之端,息巧辩之说; 〔2〕 除削刻之法,去烦苛之事;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 〔3〕 消知能,脩太常; 〔4〕 隳枝体,绌聪明; 〔5〕 大通混冥,解意释神,漠然若无魂魄,使万物各复归其根,则是所脩伏牺氏之迹,而反五帝之道也。 〔6〕

【注释】

〔1〕时:时运。

〔2〕黜:贬退。

〔3〕屏:排除。《说文》段玉裁注: “屏,引申为屏除。”

〔4〕知能:智巧之能。 “脩”:《文子· 上礼篇》作“循”。 太常:大的常则,即自然法则。

〔5〕隳:毁坏。 枝:《义府·折枝》: “枝、肢古字通用。” 绌:通“黜”,贬退。 “绌聪明”句:高诱注: “去其小聪明,并大利欲者也。”

〔6〕大通:全部通达。 混冥:混沌初分的状态。

【译文】

圣人是不能产生出时运的,只能是时运到来而不失去机会罢了。辅佐选用贤能,就能贬退谗佞的歪道,熄灭巧辩的邪说;废除刻削的法律,抛开烦琐苛细的事务;排除流言的痕迹,堵塞私党的门路;消除智巧之能,依循自然法则;毁坏肢体的贪欲,罢除小的聪明;与混沌初分状态相通达,解除意念,放开精神,使心神淡漠得像没有魂魄一样,使万物各自回复到它的本性中去,那么这就是依循伏牺氏的业绩,而返回到五帝治政的大道上去。

夫钳且、大丙,不施辔衔,而以善御闻于天下;伏戏、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何则?至虚无纯一,而不 喋苛事也。 〔1〕 《周书》曰: “掩雉不得,更顺其风。” 〔2〕 今若夫申、韩、商鞅之为治也,挬拔其根,芜弃其本,而不穷究其所由生,何以至此也,凿五刑,为刻削,乃背道德之本,而争于锥刀之末,斩艾百姓,殚尽太半,而忻忻然常自以为治,是犹抱薪而救火,凿窦而出水。 〔3〕 夫井植生梓而不容瓮,沟植生条而不容舟,不过三月必死。 〔4〕 所以然者何也?皆狂生而无其本者也。 〔5〕 河九折注于海,而流不绝者,昆仑之输也。 〔6〕 潦水不泄,㲿 极望,旬月不雨,则涸而枯泽,受翼而无源者。 〔7〕 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8〕 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9〕

【注释】

〔1〕纯一:纯粹,一致。 喋:深算。马宗霍《淮南旧注参正》: “ 喋”连文,盖为多言貌。

〔2〕《周书》:《尚书》组成部分,记载周代史实。 “掩雉”二句:高诱注: “言掩雉虽不得,当更从其上风,顺其道理也。”按:此二句不见今本《尚书》。 掩:袭取。

〔3〕申:战国法家申不害。 韩:战国法家韩非子。 商鞅:战国法家,曾在秦国主持变法。 挬:《广雅· 释诂三》: “拔也。” 五刑:先秦以墨、劓、剕、宫、大辟为五刑。 “斩艾百姓”句:高诱注: “以草木喻也,不养之也。”按:艾,通“刈”。《广雅· 释诂一》: “刈,杀也。”指斩杀。 殚:极尽。 忻忻然:自鸣得意的样子。 “出”:《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王念孙《读书杂志》: “出”当为“止”,字之误也。

〔4〕“梓”:《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王念孙《读书杂志》: “梓”当为“㮆”。“㮆”为伐木更生之名。故《本经篇》高注曰: “㮆,滋生也。”

〔5〕狂生:妄生。

〔6〕九折:多次曲折。

〔7〕㲿 :即汪洋。水势广阔无涯的样子。 “翼”:《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瀷”。高诱注文亦作“瀷”。瀷,水潦积聚。

〔8〕羿:即后羿。古代善射者。 恒娥:《初学记》引许慎注作“常娥”。奔月为月精。 怅然:失意的样子。

〔9〕乞火:求取火种。

【译文】

钳且、大丙,不用缰绳、马衔,而凭着善于驾驭闻名于天下;伏戏、女娲,不设置法令制度,而凭着最高的德行流传后世,为什么这样呢?它们已经达到了虚静纯粹的状态,而不采取苛烦之事。《周书》中说: “没有捕到野鸡,当转从上风去寻求,(说的是要顺应规律)。”现在至于像申不害、韩非子、商鞅的治理国家的办法,无异于拔掉树根,抛弃根本,而不去深究社会弊病产生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状,恣意制定残酷的五刑,实行苛刻的法令,违背了道德的根本,而却在锥尖刀刃那些地方去争利,宰割百姓,竭尽百姓大半之财,而却自鸣得意地认为得到了大治。这就像抱着干柴去救火,凿开孔洞而去止水一样。在井边植树而长出的枝条,容不得汲水的瓮子来碰撞;沟边植树而长的枝叶,也容不得小船去挤压,不超过三个月,一定就会死去。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都是盲目生长而没有考虑到地势的缘故。黄河经过多次曲折而到达大海,但水流不会断绝的原因,是昆仑山为它输送水源。洼地积水没有排泄开去,极目一望,广阔无边,一旦十天一月不下雨,就会干涸见底,因为它所接受的只是积水而没有源泉。就像后羿向西王母求得长生不死之药,而恒娥偷吃了,奔上了月宫。后羿怅然失意若有所丧,没有办法再得到不死之药了,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不知道不死之药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因此说向别人求火,不如取燧打火;依靠别人取水,不如自家掘井。 9gXEJERKlFiaLuRfIT2+FDF6IdWPqzsvs9tiu/oMO85GSZ+8gp50HrpsSvVgscC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