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5
泛黄胶片电影

除了强大的动画制作功能以外,丰富的效果也是After Effects的重要特色。本案例将使用几个比较常用的调色效果,利用色彩和特效营造氛围,模拟出老旧泛黄的胶片电影效果。最终效果如图5-1所示。

图5-1 最终效果

难度系数 ★

技法分析

(1)使用“Lumetri颜色”效果调整色调和明暗度。

(2)使用“CC Toner”效果进一步增强泛黄色调。

(3)使用“添加颗粒”效果模拟真实镜头的杂色颗粒感。

素材文件路径:源文件\案例5 泛黄胶片电影

完成项目文件:源文件\案例5 泛黄胶片电影\完成项目\完成项目.aep

完成项目效果:源文件\案例5 泛黄胶片电影\完成项目\案例效果.mp4

视频教学文件:演示文件\案例5 泛黄胶片电影.mp4

1 运行After Effects CC 2020,在“主页”窗口中单击“新建项目”按钮进入工作界面。在“项目”面板的空白处双击,弹出“导入文件”对话框,导入素材路径中的所有文件。

2 单击“合成”面板中的“新建合成”按钮,弹出“合成设置”对话框,设置合成尺寸为1920×1080,“帧速率”为30,“持续时间”为11秒,其他沿用系统默认值,单击“确定”按钮生成合成,如图5-2所示。

图5-2 “合成设置”对话框

3 依次将“项目”面板中的“V01.mp4”“V02.mp4”和“V03.mp4”素材拖动到“时间轴”面板上,如图5-3所示。

图5-3 添加视频素材

4 选择“动画→关键帧辅助→序列图层”命令,打开“序列图层”对话框。勾选“重叠”复选框,设置“持续时间”为15帧,在“过渡”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交叉溶解前景和背景图层”,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如图5-4所示。

图5-4 “序列图层”对话框

5 依次将“项目”面板上的“T02.mp4”和“T01.mp4”拖动到“时间轴”面板上。按住Alt键将第1层和第2层的出点均拖动到10秒29帧处,如图5-5所示。

图5-5 添加视频素材

6 设置第1层的混合模式为“变亮”,展开“变换”选项,设置“不透明度”参数为40%;设置第2层的混合模式为“叠加”,展开“变换”选项,设置“不透明度”参数为25%,如图5-6所示。

图5-6 设置“图层混合模式”和“不透明度”参数

7 选择“图层→新建→调整图层”命令,继续选择“效果→颜色校正→Lumetri颜色”命令。在“效果控件”面板中展开“基本校正”选项,设置“色温”参数为50,“色调”参数为-100,“曝光度”参数为0.6,“对比度”参数为10,“白色”参数为30,“黑色”参数为20,如图5-7所示。

图5-7 设置“基本校正”参数

8 展开“创意”选项,在“Look”下拉列表框中选择“Monochrome Kodak5218 Kodak 2395”,设置“强度”参数为90,如图5-8所示。

图5-8 设置“创意”参数

9 展开“晕影”选项,设置“数量”参数为-3,“羽化”参数为75,如图5-9所示。当前影片的旧化效果如图5-10所示。

图5-9 设置“晕影”参数

图5-10 旧化效果

10 选择“效果→颜色校正→ CC Toner”命令。在“效果控件”面板中设置“Blend w. Original”参数为12%,如图5-11所示。

图5-11 设置“CC Toner”参数

11 选择“效果→杂色和颗粒→添加颗粒”命令。在“查看模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最终输出”,在“预设”下拉列表框中选择“Eastman EXR 50D”,设置“强度”参数为1.2,“大小”参数为0.8。展开“与原始图像混合”选项,设置“数量”参数为50%,如图5-12所示。“CC Toner”效果的各项参数含义可参见技术补充5-1。

图5-12 设置“添加颗粒”参数

技术补充5-1:“CC Toner”(调色器效果)参数含义
  • Tones:选择调色器的色调数量。
  • Highlights:设置图像高光区域的色调。
  • Brights:设置图像明亮区域的色调。
  • Midtones:设置图像中间调区域的色调。
  • Darktones:设置图像暗部区域的色调。
  • Shadows:设置图像阴影区域的色调。
  • Blend w. Original:设置效果图像的透明程度。

12 选择“效果→颜色校正→ CC Kernel”命令。在“效果控件”面板中展开“Line1”选项,设置“1-L1”参数为0.5,“2-L1”参数为-0.2,如图5-13所示。当前影片的泛黄效果如图5-14所示。“CC Kernel”效果的各项参数含义可参见技术补充5-2。

图5-13 设置“CC Kernel”参数

图5-14 泛黄胶片效果

技术补充5-2:“CC Kernel”(颜色内核效果)参数含义
  • Line-1:通过调整灰度系数,设置线性色调的亮度。
  • Line-2:通过调整灰度系数,设置线性色调的亮度。
  • Line-3:通过调整灰度系数,设置线性色调的亮度,这三个线性色调通道会产生叠加效果。
  • Divider:设置灰度系数的分界值,数值越小,亮度越大。
  • Absolute Values:使用绝对值的方式控制颜色内核效果。
  • Blend w. Original:设置效果图像的透明程度。

13 选择“图层→新建→调整图层”命令,继续选择“效果→扭曲→光学补偿”命令。在“效果控件”面板中设置“视场(FOV)”参数为40,勾选“最佳像素(反转无效)”复选框,如图5-15所示。

图5-15 设置“光学补偿”参数

14 将“项目”面板中的“P01.jpg”素材拖动到“时间轴”面板的最下层,单击 按钮隐藏该图层的显示,如图5-16所示。

图5-16 添加并隐藏图层

15 选择“效果→模糊和锐化→摄像机镜头模糊”命令。在“效果控件”面板的“图层”下拉列表框中选择“8.P01.jpg”,在“形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九边形”,设置“模糊半径”参数为60,如图5-17所示。当前影片的球面屏幕效果如图5-18所示。

图5-17 设置“摄像机镜头模糊”参数

图5-18 球面屏幕效果

16 选择“图层→新建→调整图层”命令,继续选择“效果→过渡→百叶窗”命令。在“效果控件”面板中设置“过度完成”参数为10%,“方向”参数为0x+90°,“宽度”参数为5,“羽化”参数为2,如图5-19所示。

图5-19 设置“百叶窗”参数

17 选择“效果→沉浸式视频→VR色差”命令,设置“色差(红色)”参数为5,“色彩(蓝色)”参数为-5,“衰减距离”参数为0,如图5-20所示。当前影片的栅格色差效果如图5-21所示。

图5-20 设置“VR色差”参数

图5-21 栅格色差效果

18 选择“图层→新建→纯色”命令,打开“纯色设置”对话框,设置“颜色”为黑色,单击“确定”按钮生成图层。

19 展开黑色图层的“变换”选项,在0帧处为“不透明度”参数创建关键帧,在15帧处设置“不透明度”参数为0%,在10秒15帧处添加一个关键帧,在10秒29帧处设置“不透明度”参数为100%,如图5-22所示。

图5-22 制作黑场淡入淡出效果

20 选择“图层→新建→摄像机”命令,弹出“摄像机设置”对话框,在“预设”下拉列表框中选择“50毫米”,单击“确定”按钮生成图层。

21 开启第3层~第10层的“3D图层”的开关。展开摄像机图层的“变换”选项,在15帧处为“位置”参数创建关键帧,在10秒15帧处添加一个关键帧,如图5-23所示。

图5-23 创建“位置”参数关键帧

22 选中“位置”参数的两个关键帧,选择“窗口→摇摆器”命令,在“摇摆器”面板中设置“数量级”参数为30,单击“应用”按钮,结果如图5-24所示。

图5-24 设置“数量级”参数

23 整个案例制作完成,最终效果如图5-1所示。 RO5Z0s0cijNQDCQTwmII6EfCiz5hAtIzhulMGiuIBVoa4O+pdnUzw7He1PdLHiP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