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祸由“想”出

之前和女儿间有一段小小的故事发生,让我看到自己的转变,颇有所感。

起因是女儿有一件事要做决定,她和我商量,我为她分析情况后,由她自行决定,结果她并未照我的“暗示”做,事后却跑来问我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有没有因她的决定不高兴。

我告诉她,我的确有想法,但我认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因此想完就算了,并没有不高兴,反而她事后愿与我分享她的经历和感受,让我很开心。接下来,父女间有一番人生体悟的长谈,谈到欲罢不能。

事后我突然想到,过去的我不是这样的。发生这种事,结局也不会是这样。

过去的我,一定会很清楚地告诉她我的想法,而且强烈地表达希望她照我的建议做。如果她有不同主张,我会不厌其烦、循循善诱,直到她认同我为止。如果她不照我的意思做,我会觉得尊严受损,甚至失落、难过,产生错综复杂的情绪和想法。这些情绪和想法,如果表达出来,会造成父女间的不开心;如果忍下来,自己会因压抑而不适。

显而易见,同样的事再发生,现在的我一般不会“惹是生非”,对当事人来说,结局也会更清爽、更有意义些。

过去和现在的我,关键的不同并非想法不同,而是对想法的态度不同。我过去很重视自己的想法,很重视别人对自己想法的看法,现在则不太看重。因为一旦重视,就会有情绪,有情绪就容易有反应,接下去就会产生一连串没有必要的连锁反应,结果往往把事情弄得很复杂,产生后遗症,甚至不可收拾。如今我不太重视自己的想法,也发现少了好多事,人生因无谓消耗的减少,变得轻松而有意义多了。

我因此明白,很多经典上所说的“妄想”,并非在说想法是错的,而是指出“想”是没有用的。我看到自己绝大多数的想法都不一定对;即使有小部分是对的,也不一定有用;即使对我有用,也不一定对别人有用;即使这次有用,下次也不一定有用……而对这些几乎无用的想法,自己居然如此执着,还把它们和自己的情绪、尊严、价值绑在一起,因此造了这么多不必要的“业”,真正荒谬至极、可笑至极。

现在的我,明白了“想”之无用、“想”之为祸,但仍然不可能不想,甚至仍难免执着于想。但若能有事后之明,看到“祸由想出”,已属万幸;偶尔在妄想升起时,当下觉知,随即放下,那就真要偷笑,庆幸不已了。

去除妄想,是一条漫长的路,非我辈凡夫一夕可及,但设法看到妄想,不再执着,则是人人皆可为、日日皆应为之事。好处不可思议,我有经验为证! 29T2UqGwTtdnbsYjB4+4PDGo4Xfhk6m71/hQwOv6Lu7wlOs5CFe0p9ZkHMzzdyF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