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爱”究竟是什么

过去,伴侣分手是因为彼此憎恨;今日,分手原因很可能是彼此爱得不够。爱,已经从一段成功关系的元素之一,演变成一切——爱是让我们紧密结合的黏合剂。上一代勉强在一起,也许是为了经济需求,或者怕邻居闲言碎语,或者为了孩子。但是,现在的我们却只想活在充满热情且令人满足的关系之中。就某方面来说,这是美好的事。在一个工作时间很长、生活节奏很快、生活目标很高的社会中,爱依然是幸福的小小明灯。但是,这些新的需求却也让我们的关系更为紧张。

如果关系的存亡都是因为爱,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了解爱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在维系爱。当一切顺遂,我们会松懈下来;我们让爱遮掩了日常生活中的麻烦,不问任何问题,仿佛让太多阳光照进来会破坏魔法。这种美好的假象一直维持到爱情消逝,夫妻才开始纳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一方无法解释为何他们仍然相互关心,却不再“相爱”,而另一方想知道他们做错了什么。有时候说出“我爱你,但是……”的一方会带着一连串的抱怨来到我的咨询室:“他不尊重我”“他对孩子们咆哮”“他对我爸妈很无礼”,以及其他类似的牢骚。然而,无论抱怨有多么五花八门,都无法解释两人当初婚姻的承诺为什么变了味:“无论如何,无论情况是好是坏,我都会爱你到最后。”从前,一听到挚爱的名字,就会让你心跳加速,或者犹如漫步在云端。如今发生了什么事?当初你俩觉得能一起面对世界,现在呢?这些夫妻最渴望知道他们的热情是如何从“特别好”转变成“还好”,最后变成“令人失望”的——如果不了解原因,他们如何能修复关系呢?

迈克尔与菲奥纳是典型的例子:他们都年近40岁,两人从十几岁就在一起。“我不再觉得自己对菲奥纳而言是特别的了,”迈克尔抱怨,“我知道我们都有责任,但是我们曾是对方的一切,而现在,我似乎在她的优先顺序中敬陪末座。我也许会开玩笑地说,我连孩子的天竺鼠都不如,但其实这一点也不好笑。”迈克尔有这种感受已经很多年了,因而使他退回自我的世界。起初菲奥纳以为他有外遇,但最后迈克尔终于坦承,他爱她,却不再有相爱的感觉,并且考虑分开。“我们不再是在公交站里吃薯片的小孩了,”她抱怨,“我们不能再像从前一样。想想我为你做的一切:煮饭、打扫、熨衣服。你以为我每天都觉得很特别吗?生活不是这样的。”迈克尔与菲奥纳所谈的都是爱,只不过两人对爱的定义不同。他们对于“爱是由什么构成的”没有共识,对话像是在绕圈子。

几乎每首流行歌曲都跟爱有关。半数的小说与电影也是:我们每天都读到爱,或在电视上看到爱。我们当然应该了解爱,至少可以给它定义。但这就是困惑开始的地方。我们可以爱我们的母亲、孩子与朋友,甚至巧克力。然而谈到我们的伴侣,爱不仅可以形容关系开始之初的那段疯狂、发癫的日子,也可以形容十年之后,握着对方的手轻抚一下,以及对于彼此的确定感。光是一个字就可以涵盖这么多不同的情感吗?字典在这里派不上什么用场,里面虽然列了近乎二十种定义,包括:爱慕、喜爱、在乎、喜欢、关心、吸引力、渴望、痴恋,而我们也一致同意:喜欢与痴恋之间存在着极大差距。问题在于,我们用一个字来代表三种非常不同的情感:恋爱初期或所谓“蜜月期”的热情、伴侣朝夕相处的亲密感,以及保护孩子的本能或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为了厘清这三种情感差异,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词,部分是为了消除双方因对爱的定义不同而造成的疑惑,就像菲奥纳与迈克尔的情形,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些差异,让我们可以更了解爱。

迷恋

20世纪60年代中期,实验心理学家多萝西·坦诺夫(Dorothy Tennov)开始想了解人陷入恋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却惊讶于心理学先驱们很少探讨这个现象。弗洛伊德把浪漫的爱贬义为被压抑的性冲动,而性学先驱哈夫洛克·霭理士(Havelock Ellis)则把这些复杂的情感简化为一道公式:爱=性+友谊。于是坦诺夫针对500人进行深度访谈,尽管这500人的年龄、性取向与背景有明显差异,结果却发现,每个受访者在描述恋爱初期的感受时,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度。以下是其中对于恋爱最常见的叙述:

» 侵入性的思绪——无法停止对心仪对象的日思夜想。

» 当结果很不确定时,会感到心痛。

» 飘飘然——如果有机会互动,就有漫步在云端的飘飘然感觉。

» 对于任何能被解读为“对方对我有意思”的行动或想法特别敏感——“她穿那件衣服是因为她知道我喜欢。”“他在会议后留下来,是为了跟我说话。”

» 完全无法在同一时间对其他人感兴趣。

» 在心仪对象出现的场合,会因害怕被拒绝而出现不安情绪。

» 经历逆境后,感觉更加强烈——至少要到某个程度才会停止。

» 所有其他的考虑都退居幕后——就像一名受访者告诉坦诺夫:“平常占据我思绪的问题、麻烦与不便,都变得不重要了。”

» 无法说明心仪对象到底有何令人心仪之处,并且不愿意正视对方的缺点,甚至会以怜悯之心包容对方的缺点,并且赋予正面的诠释——“他是害羞了些,但无所谓,因为我可以引领他敞开心扉。”“她脾气也许不好,但可以看出她对一切的感受有多么深。”

» 尽管很有可能感到痛苦,但仍觉得爱是“极致的喜悦”,并且“使生命有价值”。

全世界的人在恋爱初期都曾出现几乎相同的感受,而且无论男女都表示了相同的强度。为了厘清恋爱初期的这些强烈情感与老夫老妻较稳定情感之间的差异,坦诺夫用了一个新词来描述恋爱的初期阶段:迷恋(limerence)。

向我咨询过的28岁青年马丁,一定可以认出迷恋的本质是着迷的、侵入性的:“我在一堂萨尔萨舞课上遇见她,便相互吸引,虽然我知道她已婚,但最后还是要了她的电话号码。这违背了我的信仰,但是我无法阻止自己。我们每天早晨都要先通电话,我才有心情工作;如果她没打电话来,我会很心痛。我甚至发现自己会‘碰巧’走到她家外面,只为了望向窗户,想象她在那里偷偷地打电话给我。”一年后,这段恋情结束,马丁坦承他们的背景截然不同,而且共同之处很少。他把那种互相吸引归因于强烈的欲望,但这段恋情多半时间都无关性欲。坦诺夫同意这种说法:“可以确定的是,这不足以称为‘性的吸引力’。根据我的来访者的说法,迷恋对象的选择标准不同于‘仅是’性伴侣的评估标准,而且性爱很少是迷恋的焦点。然而,渴望发生性关系的感觉一定存在,否则这种状态就不叫迷恋。”

就像马丁的情形一样,迷恋可以在兴趣的火花产生的一瞬间,变成所谓的“天雷勾动地火”。有时候,当一个人回顾过去,认定某个时刻非常特别时,迷恋的情绪也可能油然而生。39岁的网站设计师安东尼已经和塔莎约会了几个月,他们很享受彼此的陪伴,但是安东尼一直没有将她视为“真命天女”,直到有一次他们相约欣赏一项艺术展览,“她非常陶醉于那幅画,没发现我正注视着她。那一瞬间,我被一股温柔的感受征服了。那幅画鲜明的绿色与蓝色映在塔莎身上,她仿佛与画布上被阳光晒黑的裸体、清凉的河水以及树林与草地的倒影融为一体。画家强调且夸饰了景色中的自然色彩,我发现自己也被吸进了那幅画里。我的感受也变得更鲜明大胆——那种温柔的感受真的就是爱吗?”

对另一些人来说,当一方终于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对方时,友情也可能变成热恋。朱丽叶与爱德华已40多岁了,当年他们是校友,同样对音乐有兴趣,但仅此而已。直到爱德华的18岁生日派对,“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突然间,我注意到朱丽叶很有女人味。这种感觉悄悄袭上我心,也许是因为她那头黑色长发吧!就在那一瞬间,一盏灯被点亮了:一见钟情——只不过是在我们相识几个月后才发生。我鼓起勇气,决定亲吻她,但我意识到,她只是一个朋友,也担心她会做何感想。这种感觉很奇怪,我记得当我靠向她时,她脸上出现了困惑的神情,仿佛在说,‘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我们没说话,一切都以眼神沟通,但我希望她了解,‘没错,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迷恋可能带来愉悦,但也可能带来不快。迷恋的对象很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人,或者认识我们,却不清楚我们感受的人。就算在没有实际进展的情况下,迷恋的感觉仍然可能滋长。萨曼莎正在上一堂语言课,她迷恋上她的老师:“当他举起手在白板上写字,黝黑肌肉隆起的样子;当他弯腰在我桌前,标记一道练习题时,他手臂上充满弹性的黑色汗毛;他会如何用手指穿过浓密的黑发。即使他活到100岁,他的发际线也永远不会后退。”萨曼莎开始幻想这段关系发展的一套复杂剧情:“我最喜欢的是,下课后,我的车子抛锚了,而拖车至少要5个小时之后才会来,所以他表示愿意送我回家。但在森林中,他的车子也抛锚了——这是个奇怪的情节,因为我住在城市里——我俩都没有带手机。我们唯一获救的机会是路过的车辆,但没有人会经过这条偏僻的道路。所以我们必须相拥取暖。”现实生活中的萨曼莎十分害羞,根本不敢表达她的感受,况且她的老师已经结婚了。然而几年后,学校走廊上混杂着漂白水、未洗的体育服装与粉笔的奇怪气味,仍能唤起萨曼莎宛如真正长远关系般强烈的鲜明记忆。

我们必须用“迷恋”这个新词来描述这些强烈感受。首先,迷恋意味着爱恋最初几个阶段中几近疯狂的行为是正常现象,然而某些时候,在爱慕对象身旁徘徊可能会被视为跟踪纠缠。其次,当迷恋退去,有些人害怕失去这份爱恋的感觉。事实上,这是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自然现象。喜欢浪漫的人可能会对恋爱的感觉上瘾,因而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下一段新恋情,希望能找到某个特别的人,永远处于热恋中。

坦诺夫在她的著作《为爱生迷》中描述了迷恋的五个阶段:

1. 目光交会。虽然性吸引力不一定会立刻发生,但对于彼此的身体一定会有某种程度的“爱慕”。

2. 产生迷恋。陷入迷恋的人会感觉心情飞扬、兴高采烈,而且讽刺的是,还有一种自由感——不仅不受地心引力的羁绊,情感上也无负担。这一切美妙的感受,都归因于迷恋对象的美好特质。坦诺夫的受访者认为,这个阶段可能是逃离迷恋的最后机会。

3. 迷恋成形。无论是真实的还是纯粹个人解读,对方有了明显的回应后,迷恋者就会体验到极度喜悦,甚至兴奋。坦诺夫写道:“你的心思会被占据,主要是不断猜测你会在迷恋对象身上发现什么吸引人的特质,会在脑海里重演你和迷恋对象之间的互动事件,而且欣赏自己身上的特质。就是在这种时刻,《西城故事》里的玛丽亚高唱:‘我觉得自己很美丽。’”

4. 发生阻碍,但投入程度增加。坦诺夫说:“你会到达一个阶段,即无论出于你自己的意念,还是发现了迷恋对象不讨人喜欢的特质,都无法驱离这种迷恋的反应。质疑与越来越强烈的迷恋支援了你原来的自我满意度。你买新衣服、改变发型,并且接受能让迷恋对象更喜欢你的一切建议。你非常害怕被拒绝。”

5. 无论是在喜悦还是在沮丧状态下都精神恍惚。令人惊讶的是,坦诺夫的受访者都形容自己是沮丧的:42%的受访者曾为了一段恋情而经历严重的沮丧,17%的受访者甚至考虑过自杀。“你沉醉在自己的幻想中,对其他一切活动都失去兴趣,”坦诺夫写道,“除非你相信那是一个有助于得到迷恋对象青睐的行动,或能出现在迷恋对象面前。”第三种可能是向朋友滔滔不绝地谈论迷恋对象。正如所有关于心碎的流行情歌中所表达的,就算被拒绝,就算被忽略,也无法消除这种疯狂感受。

坦诺夫的受访者屡屡提及目光接触,“她注视我的样子,或者更确切地说,她很少看我的眼睛。”坦诺夫相信,引发迷恋的器官其实是眼睛,而不是心。的确,社会心理学家迈克尔·阿吉尔与马克·库克的研究证实了在一个挤满人的房间里眼神交会的重要性。他们发现,当人类体验到强烈的愉悦情绪时,瞳孔会放大,因此常常会不自觉且不自主地泄露我们的感受。除此之外,泪腺的分泌会稍微增加,使得双眼闪闪发亮,产生阿吉尔与库克所谓的“闪亮的爱慕眼神”。

那么,真正的迷恋会持续多久呢?坦诺夫发现,成功发展的迷恋案例大多会超过6个月。我的看法是,迷恋期最常介于18个月至3年之间,这也是平均周期。这符合康奈尔大学社会生物学家辛迪·海曼的研究发现。她追踪了多巴胺、苯基乙胺、催产素这三种大脑化学物质在37种不同文化的5000名实验对象身上的情形,结果也发现,强烈的吸引阶段差不多介于18个月至3年之间。

但是,一旦迷恋退去是否就完全消失不见呢?当然,疯狂、偏执等着魔似的那一面不再有了,但是强烈的喜悦、腾云驾雾般的飘飘然感觉以及极度兴奋的感受还可能再回来,然而和迷恋初期那种全神贯注比起来,更像是灵光闪现罢了。这些灵光闪现常会出现在逆境过后,例如当你的另一半出差参加研讨会,你们被迫短暂分离,或者是在他有了外遇后你们的情感修复期间。根据19世纪以爱情论述闻名的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说法,“爱情的愉悦往往与恐惧成正比”。许多恋人都在争吵过后体验到一股强烈的迷恋,尤其是在“复合”阶段。菲尔和埃迪纳就是这样,菲尔摔坏了埃迪纳的手提电脑,毁了她正在撰写的报告,“我们都痛恨吵架,但这次我们吵了又吵,甚至到第二天早上,我们都不太说话。我从我的角度看事情,而她有她的观点,事情就是这样。”菲尔说,“我们完全闹僵了。午餐时,我们各自和他人一起用餐。走向车子途中,她的手指轻轻划过我的手臂。那种澎湃的喜悦就像电流般,我立刻就明白她也不想吵架。我们可以把事情解决。我的心飞了起来,感觉自己好像飘浮在街道上。”

虽然重新体验迷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解决一场冲突,或是从一场长途旅程中归来,但在本章最后的练习部分,还有其他没那么戏剧化的点子。然而必须记住,无论是强烈的迷恋或生物性吸引力,都无法持久。如果我们不再像关系初始时那样感觉强烈,也不必责备自己。也许这样才是对的。永远思念着我们所爱的人,其他一切都是浮云,或者在对方身边总是害羞且害怕被拒绝,这样真的切合实际吗?当人们严重判断错误,陷入外遇或不恰当的关系,后来声称自己是“因为爱而盲目”时,他们所讲的几乎都是迷恋。从很多方面来看,迷恋既是一种愉悦,也可能是一个诅咒。

那么迷恋阶段之后的“爱”又是怎么回事呢?问题仍在于如何定义。有时候,书籍与文章称它是“成熟的爱”,这听起来很无聊;或者称它是“较深层的感受”,这似乎是比迷恋更进一步的一种状态,因为迷恋虽然是一种强烈的感受,却缺乏深厚的根基。我们同样需要一个新词来解释这第二阶段的爱,我称它为“依恋”(loving attachment)。这种爱不像迷恋那般稍纵即逝,但同样美妙:星期天早晨,你的另一半刚沐浴出来,突然间,你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到了你的另一半,让你想起了她/他的美好之处;你们一起观赏孩子们在学校里的戏剧表演,分享彼此的骄傲;本来只是出去买一份报纸,却临时起意,为你的另一半买了一盆风信子。了解依恋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为“我爱你,但是……”伴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当某人说自己没有在恋爱时,其实这个人正在抱怨自己缺少依恋。

迷恋vs依恋

对于“真爱征服一切”与“无论如何我都会爱你”的浪漫遐想,都是建立在诗人与歌曲创作者的迷恋经验之上。虽然魔法将我们凑在一起,并且帮助我们克服了最初的几个障碍,但要达成且维持一段关系,更需要的是依恋。了解这种爱的最简易方法之一,就是将它与迷恋加以比较。某人臣服在迷恋魔咒中时,无论对方表现得好坏,都会牢牢地心系其心仪对象。在萨曼莎与她老师的例子中,他可以说完全没有在意她,因为他不知道她的感受,但是她仍被他强烈吸引。不同的是,依恋必须得到回馈,否则会枯萎而死。迷恋让人将对方的缺点视为优点,但长期伴侣,也就是依恋的伴侣,却往往过分关注对方的缺点。最后一点,沉醉在迷恋魔咒中的伴侣并不在意像赚钱糊口这样的现实问题,因为他们有爱情“让他们保暖”,但是依恋的伴侣却必须共同解决生活的复杂性与实际需求。

遗憾的是,对浪漫爱情的想象以及对迷恋缺乏认知,使我们相信,一旦我们找到可以放心的伴侣,爱就会自动解决任何问题。就算工作过度,或是忙着照顾孩子,我们都想象对方会谅解在优先顺序中敬陪末座,或者当我们无法完成对方交代的任务时,也期望对方会原谅我们。短期而言,依恋会让这种忽视幸免于难。但是,如果持续这样下去,这段关系就会恶化。“我觉得自己的付出被视为理所当然,”当安雅这样说时,她的先生杰瑞在椅子里挪动身子,直到几乎是完全背对着她,“只要家里没事,孩子们没有制造太多噪声,他就不理我。回家后他就打开电视,或和儿子们玩电子游戏。他没有真正和我说过话,任何重要的事情都不说。”杰瑞终于忍不住转过身来,抓起她的手,“但是我爱你啊!这还不够吗?”他以为他们的关系就和初相识时一样,当时正值迷恋高峰,而他们的结合可以帮助他们战胜任何困难。大部分伴侣之所以会来到我的办公室,都是因为其中一方觉得他们的爱已不再,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疏离。这正是安雅的情形。一般人很容易因为对方的一个重大恶行而认为爱已经被破坏,但爱往往是经历过许许多多小小的伤害后逐渐消逝的。事实上,依恋永远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就像任何珍宝一样,必须细心呵护。

依恋滋长的养分

对大部分人来说,下列清单就像第二天性。然而,承受压力的伴侣会轻视或漠视这些关系要素:

» 倾听:全神贯注、点头并问问题,让说话者知道自己的话真的被听见了。

» 分享:分享感受、生活或家务片段。

» 慷慨:用你的时间、为你的伴侣做一件他/她不喜欢做的工作(如洗碗)或全心投入的性爱。

» 身体接触:一起挤在沙发上,坐车时抚摸伴侣的手背,或全心投入的性爱。

» 支持:观赏你的伴侣从事体育活动并给予赞美,对方进修课程时帮忙带孩子,帮助对方实现梦想。

» 分享幽默感:私密的玩笑、打闹以及小小的装疯卖傻,都是增进感情的好方法。

» 额外的付出:我们最感激对方所做的,往往就是对方不容易做到的事,例如以愉悦的态度面对难以相处的婆婆或岳母,或者同意开立共同账户。

如果依恋消逝,有可能重新联结吗?我坚信有可能,在本章最后有一个练习可以让你开始重新联结。接下来我们谈谈第三种爱,可让你更了解相爱却不相恋的现象。如果依恋被忽视,伴侣间也已经疏离,他们的“爱”就变成“关爱”(affectionate regard),这很类似我们对父母、子女、手足与最好朋友的情感。关爱会使我们关心某人,希望他们得到最好的,不愿意伤害他们,但是对方与我们命运交织的方式,却与依恋时期不同。在相爱却不相恋的情形中,“我爱你”总是意味着“我对你的关爱”。

依恋vs关爱

依恋必须被呵护才会生长,但第三种爱却很少附带条件,我称它为关爱,因为无论对方行为如何,情感多半会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亲子间的情感联系比伴侣间更禁得起分离。就如许多被父母虐待的孩子仍想和父母保持关系,而杀人犯的父母通常也都会激动地为子女辩护。当然,大部分的亲子关系经历这些极端事件后,不一定非存在不可。然而即使在最幸福的家庭里,父母还是有可能造成子女的痛苦;但换作是其他人的话,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同样,无论子女多么令我们失望或激怒我们,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依然不变。对亲密友人的爱,也是关爱,而同样地,我们会“放过”朋友的行为,却难以接受另一半相同的行为。喝茶发出声音就是一个小而显著的例子:如果是不常见面的某人出现这种行为,我们顶多感到有点不悦,但如果是和这人生活在一起,必定很快就会让你咬牙切齿。朋友身上更严重的人格缺陷可以被容忍,因为我们的生命并没有紧密交织,可以对不好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干脆少和这个朋友见面。这就是为什么友谊起起落落,但是关爱依然不变。

把关爱误认为依恋,有可能导致许多不幸。这种情形就发生在业务经理尼克和教师安娜这对夫妻身上。尼克对于关系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因而变得疏离。“我们老是和其他夫妻一起出去,”他抱怨着,用几近绝望的语气问他太太,“上次我们俩单独出去是什么时候?”安娜看事情的角度则不一样:“但我们还是玩得很高兴啊。上次我们在德文郡租了小木屋,玩大富翁玩疯了。那可是大富翁脱衣游戏耶!”尼克无法反驳,但在他眼中,他们的婚姻已变得像洗热水澡——舒服,但不兴奋。安娜并不了解事态有多严重,因为她把15年共同记忆所累积的关爱误解为依恋。事实上,尼克形容他们的关系就像兄妹。对他而言,迷恋初期那种热情的消失,特别令他沮丧。

为什么依恋会悄悄变成关爱呢?我会在后面几章详细讨论这个议题,但是有两个罪魁祸首我必须现在就指出来:忽略身体上的亲密接触,以及不让对方和自己差异太大。“我很尊重鲍比的意见,”谢莉写道,“但是我希望他不要将我总是顺从他的意见视为理所当然。”有个男孩请他们16岁的女儿看电影。然而,当男孩穿着破旧衣服到他们家时,谢莉的丈夫出面阻拦,“鲍比认为这个男孩看起来很邋遢,他穿着破牛仔裤和破短袖衫。所以鲍比坚持要接送他们。我女儿很不以为然,我试着告诉鲍比说没关系,只要他们不要太晚回来就好。但是他打断我的话,‘对于孩子,我们一直站在同一阵线,现在别破坏这种情形’。他这样说。虽然我基本上同意了,但感觉我好像不被允许发表意见。”

在亲密关系中,夫妻往往不是两个个体,而是变成面貌模糊的一对,其中一方或双方都抱怨失去了自我——这是相爱却不相恋的常见症状。对于一段长期关系来说,我们必须找到与伴侣之间足够的相似性——无论文化的、社交的或情感上的——才能形成联结。但是,我们也需要足够的差异性,才能防止关系停滞僵化,而这就是维持依恋最困难的矛盾之一。通常,磨掉彼此锐利的棱角,减少摩擦,也能制造激情的火花。让我们看看那些在电影、剧院和小说里相爱的著名虚构人物:《乱世佳人》里的白瑞德与郝思嘉、《呼啸山庄》里的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不仅在关系中全都充满激情,而且双方个性截然不同。你也许不想要这种耗费精力的关系,但是看看另一个例子:唯一没有冲突的著名虚构情侣档是达比与琼 ——有谁想和他们一样呢?

小结

» 流行的言情小说灌输给我们无条件之爱的理想典型,在迷恋阶段,常会接近这种状态。然而,一旦伴侣进入依恋阶段,真正无条件的爱就会变成遥远的记忆。

» 与迷恋不同的是,如果没有回馈,依恋就会枯萎死亡,尤其是性爱。然而,依恋可以持续到永远。

» 当一段关系一路走来都够幸福,就有可能把那种温暖的感受误以为是依恋。事实上,它已变成关爱,也就是关心某人、希望对方得到最好的,却缺乏浪漫激情。

» 当某人说“我爱你,但我没有身在爱情里的感觉”,他们想表达的是:“我对你有关爱,但已失去对你的依恋。”最糟的情况下,还有另一层含义:“我很怀念依恋的感觉,所以我也怀念迷恋时期的刺激兴奋。”

» 我们把陷入恋爱与维持爱情视为“魔术”,因此故意选择用神秘来包装它。虽然了解魔术师如何将女子锯成一半的真相会破坏魔幻感,但是了解爱的本质却是发现如何重燃爱火的第一步。

练习

迷恋练习——目光接触

引用流行歌曲创作者的原话,在迷恋初期,“我的眼中只有你”,或“无法将目光从你身上移开”。然而,一旦感情稳定下来,住在一起,对方的美丽眼睛会因为许多事物而分心:电视、报纸和工作。事实上,当哈佛心理学家齐克·鲁宾利用精密的记录仪器进行实验时,他发现那些在填写问卷时显示较高亲密程度的伴侣,比那些较不相爱的伴侣彼此注视的时间明显要长。事实上,恋爱中的伴侣在交谈时,有75%的时间注视彼此,而一般伴侣只有30%~60%。“当我的另一半注视我,停下来全心全意关心我,那是我感觉最被爱的时刻。”凯蒂写道。问她何时觉得不被爱,她回答:“当我成为被冷落的人时。”

我们可能会争辩不休,是因为我们不再真心注视另一半,所以爱消失了,还是因为爱消失了,我们才不再注视对方?鲁宾当然相信直视彼此眼睛可以诱使大脑释放苯基乙胺,这是一种天然的内啡肽,是让人们陷入恋爱的大脑化学物质之一。试试下列的目光接触练习:

1. 呼唤对方名字,或把手搭在对方肩上,借以吸引对方的注意。第二个方法特别有效,因为你可以轻轻地用力,把对方的头从电脑屏幕转开,让对方注视着你。

2. 耐心等候,直到对方全心注意你,并且直视你的眼睛,纳闷发生了什么事。

3. 直视对方眼睛,时间不需要超过一秒,只要足以让你们真正看见彼此。

4. 在对方唇上亲吻一下。

5. 你的另一半可能会很疑惑,也许会问:“你想做什么?”

6. 只是微笑,然后走开。

7. 第二天重复这样做。

如果你的另一半问起了亲吻一事,不要采取防御态度(“难道给我一个吻都不行吗?”)或者发动攻击(“我必须要求一个吻,因为你从来不吻我。”),只需要解释你一直喜欢你们刚开始约会时的目光接触。虽然这样的练习一开始似乎很勉强,但不久后,便会融入你们的生活,而且变得像本能一样自然。

迷恋练习——联结

坦诺夫注意到,在迷恋初期,人们是多么不顾一切地制造自己与心仪对象之间的联结。“如果某个念头与心仪对象缺乏既有的联结,”她写道,“你会立刻创造一个。你会好奇或想象心仪对象会如何看待你手中的那本书、你看到的景色,或者降临在你身上的幸运与不幸。你发现自己想象着如何向对方叙述这些事、对方会如何回应、你们之间如何对话,以及有什么相关行动会发生。”这似乎与老夫老妻无趣的晚间例行互动很不一样:“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还可以。”对话便结束了。

为了把迷恋这个元素重新融进你们的关系之中,去寻找那些值得珍视,并能让你和另一半在夜里分享的事件,你甚至可以把它们写进笔记本里,以免忘记。有两个让这些生活片段变得有趣的秘诀:第一,寻找那些能让故事栩栩如生的细节;第二,寻找那些能引起另一半特别兴趣的事件、意见与角色。

相爱却不相恋的伴侣中,通常有一方一直都在编辑他们的“每日新闻”。理由可能有好多个:害怕让对方觉得无聊、保护对方免于日常琐事的叨扰,或者只是为了忘记微小的不愉快。这些理由也许都成立,但是压抑着不说,只会造成你与另一半之间的鸿沟。所以,试着不要编辑,而是像迷恋初期阶段一样,完整且一五一十地表达出来。

说到底,每个人都需要生活的见证者,否则会觉得自己仿佛隐形般,被误解,甚至不被爱。因此,要专心聆听另一半的消息、问问题以引导对方说话,并表示你真的感兴趣。

依恋练习

试着回想昨天你与另一半之间发生的一切:

1. 从早上醒来开始,在纸张的一边列出清单。典型的清单像早餐;准备上班;吻别;在工作场所打电话;一起吃晚餐;谈论白天发生的事;看电视。周末的清单可能会更长,而且更复杂多样。

2. 现在回头查看这份清单,并且自问,是否有哪件事情滋养了你们之间的依恋?

3. 在清单上所有正面的事项旁打钩,但必须确定这件事的确会强化你们之间的情感联结。例如一通聊天的电话可被纳入,但是打电话要求对方顺便拿东西,就不能算进来。

4. 是否可以改变某个事项,好让这种改变滋养你们的依恋?例如你可以在看电视时帮她按摩双腿,或者在厨房灶台上放一杯鲜榨橙汁,让他下楼时可以喝。

5. 明天是否可以加进一个友善的行动,例如替她放洗澡水,或是传给他一篇感性的文章?

6. 清单上是否有任何你后悔做过的事?我们往往会轻易忘记自己缺乏爱意的举动,但也要把这些写下来。这会鼓励你明天更有耐心。

以下是我的案主关于依恋的询问记录:

问:要多长时间才会有所改变?

答:改变不会在一夕之间发生,通常要花三四个星期,伴侣对彼此的感受才会有显著的不同。

问:如果我已经不爱对方了,难道不该由对方决定是否要改变?

答:当我们对某人失望的时候,我们的自然本能是对他们坏一点。你猜结果如何?结果对方的激情也会降低到和我们一样的程度,而关系便会困在负面循环之中。为何不率先以身作则,先表达出善意?你的另一半也许不会立即回应善意,但是过不了多久,对方会觉得应该面对,并且准备回报善意。你会开启一个正面循环。总要有人跨出第一步,何不由你开始? tvCNlcNv11CQrVpEE2Vjfmqa3pInUnwhR8kkvbnyrugchMjjzukyYzNoiCYT8pv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