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积极教育是顺应天性的教育

在传统教育中,我们认为孩子只要多学知识、掌握技能即可,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实际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还要具备爱心、担当、创造力、想象力、感染力、懂得利他、擅长沟通等积极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光靠书本是很难学到的。从这个意义来说,积极教育就是试图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培养具有积极心理素质的孩子,让孩子有终身学习的原动力,能不断地发挥出自己内在的优势、美德、品质,从而积极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积极教育的内涵。

不只为了学习,更是为了幸福

经常有人问我:“彭老师,你这么重视积极教育,积极教育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一名长期在大学任教的教育工作者,我最切身的感受就是,孩子的生活不能只为了学习,还应该过得开心、愉悦。我曾经在北京大学任教,后来又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如今在清华大学任教。我见过无数优秀的考生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世界顶尖学府。这些孩子学习认真,也很勤奋,但我却非常痛心地发现,一些原本很优秀的孩子在考入大学后就迷失了自我,甚至开始放纵、堕落,最后可能连毕业证都拿不到,非常可惜。

我曾多次与这些孩子沟通,发现存在于这些孩子身上的一个共性:他们都被父母严格管教,父母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考上一所好大学。如父母所愿考上名牌大学后,他们就觉得:我的使命完成了,接下来,我就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他们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不再听父母的话,彻底放纵自己,做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基本就是享乐和放纵自己,极端情况甚至是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他们认为自己满足了父母的期待,自己也要满足自己——远离眼下这个令自己厌倦的世界。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听到这些,非常痛心。这警示我们:在期望孩子学习好、考上好大学的同时,更有必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而积极的人格教育,会在提升孩子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激发积极的内在动机,让孩子保持积极、阳光、美好、善良的心态,去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

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的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一群小朋友随机地分成两组,然后告诉老师:“其中一组孩子现在看来成绩不好,但只要你用心关照、支持他们,他们未来的成绩会很好。”而对于另一组孩子,他告诉老师:“这些孩子不会有大的成就,现在就已是他们的最好水平了。”

对那些受到积极暗示的孩子,老师的态度非常积极,孩子的行为也开始变得不一样,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希望。而另一组孩子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一学期后,第一组被认为会变得优秀的孩子,成绩果然都提升了。而那些没有得到积极暗示和特殊关照的孩子,成绩都下降了。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罗森塔尔效应”。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出,积极的支持和关怀可以产生正面的效果,反之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积极教育不仅能让孩子产生正面的学习效应,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力量,既提高了他们的成绩,又提高了他们的心理水平。特别是在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其实比单纯地培养孩子的应试能力更有价值和意义。

积极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密码

生物学家一直在研究人类生命发展的密码——遗传信息DNA。进入大数据时代,人类学家又开始探索文化的遗传DNA,即社会发展中的那些规律性现象。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性现象,即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是靠斗争,也不是靠战争和掠夺来实现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人们的善意来实现的。

什么叫善意?就是我们要和他人合作、交往、交流。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技术交流、货物交流、财富交流,对人类社会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密码。我们深入分析了人类财富的增长规律,发现从公元元年到2001年,有三个爆发性增长的时间节点,也是人类思想解放的节点。第一个节点是文艺复兴,在此期间,地理大发现、人类大规模的迁徙、交流和变换变得可能;第二个节点是工业革命,人们的交往与合作变得日益增多;第三个节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现在。这些节点都处于人类社会进行大规模交往、交易、交换的时代。

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在大数据时代,孩子要如何与他人交往、交流和交换,才是父母应该真正关注的问题。

前些天一个亲戚给我打电话说,他的孩子让他很是烦恼。明明是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可他就是不愿意上班。家里人托关系帮他找了几份工作,基本都是干不了几天就闹辞职。原因也是各种各样,但他认为问题都出在别人身上。比如:“某某今天让我帮他打印文件,可那不是我的分内之事。”“领导今天批评我了,其实我就迟到了两分钟而已,至于嘛!”“单位的客户太难搞!”“同事今天说我工作没做好,难道我还不如他一个三本生?”……

总之,他每次辞职的理由都差不多,要么是跟领导、同事、客户处不好关系,要么就是觉得自己在这份工作中屈才了。这样的孩子让父母操碎了心。

那么,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让他们学会与他人正常、积极地交往呢?很显然,不是教他们如何去竞争、奋斗,或者用蛮力去获取,这些已经证明不是我们人类的优势。人类的优势是善于利用资源、调度资源,进行合作、沟通交流和表达。简而言之,未来善于与他人合作,能够领导、感染他人,才是真正的本领。而积极教育,恰恰就是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地具备这些能力和优势。

积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中国人所接受的传统知识教育,绝不亚于其他国家、其他文化,但我们也需要知识以外的教育。如果教育中缺少深沉的理性、无私的爱、理解与关怀、支持与感恩、宽容、超越、洞见等美好情绪或心理体验的参与,仅仅是追求简单的愉悦、暂时的满足,那不是积极教育,只是快乐方法的教育应用。

我们今天之所以推广积极教育,目的就是辅佐传统的知识教育,让孩子掌握知识之外的能力,帮助孩子在未来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教育是人类用灵魂引导灵魂,用生命响应生命的伟大创举,是超越技术直达内心的觉悟之光。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孩子进行积极教育,就是为孩子点亮生命中的积极天性。这显然要比简单的快乐教育重要得多。

那么,什么是知识之外的能力呢?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曾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需要拥有机器所不具备的六种能力,即审美力、意义力、快乐力、表述力,同理力和共鸣力。丹尼尔·平克认为,21世纪是一个感性的时代。只有能够拥有上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主人。而积极教育恰恰就是面向未来,培养孩子这些能力的一种教育理念。其目的是让孩子不仅具有出色的学习能力,还拥有更多的灵性、悟性、善意和更高的德行。

总而言之,积极教育的本质是依据人类的积极天性与生命的规律,顺应并发挥人类那些卓越的积极天性,让教育成为真正启迪人内在的觉醒、点燃生命意义感的灯塔。积极教育的目标是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那些积极情绪唤醒,使之发芽、茁壮生长起来。这包括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情绪、全情投入到所从事的事情中,物我两忘、勇敢坚韧地不断探索生命与世界的意义,积极地获得那些或大或小的成就,以及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上这些,就是积极教育真正要教给孩子的东西。

家庭游戏创设
记录三件好事

请孩子在自己的“好事记录本”上写下三件好事,以此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和幸福的感受。这三件事可以是刚刚发生的,也可以是曾经发生的。记录时要注意:

• 记录的好事可大可小;

• 美好的小事也值得说,不要让孩子忽略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小事;

• 孩子在讲述好事时,父母要引导孩子注意句式,可以鼓励孩子用这样的句式叙述:好事情+我的感觉+感谢。

如:今天去郊游,山上的野花开得真漂亮,让我心情很愉悦,感谢美丽的春天;今天下午吃到妈妈烤的蛋糕,很香,让我心满意足,感谢妈妈! tujydRPBjAv0v/pY+IAyhlat8BxAKYdhsNqdqpAMdKIXEx+mk47W7q5dmJzwwax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