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女题诗: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唐朝出过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且女皇帝的接位与她的传位均是正常的没有动用军力说明唐帝国对于这位女皇帝的作为是比较接受的。就总体来看唐帝国对妇女较少歧视这可能与唐朝的意识形态有关。在国家的文化战略上唐朝持比较开放的态度并不像汉代中期以后独尊儒家。由于在唐帝国儒家地位相对有所下降这种社会环境自然于妇女有利。妇女题材在唐诗中比较有地位作为旗帜的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均有女性题材的名篇。不仅女性题材的诗在唐诗中占有一定的数量而且现存的唐诗中也没有发现持明显歧视态度的诗篇一般来说对于女性多持正面的立场或赞赏其美丽或同情其遭遇。在文学中是《诗经》最早发现并肯定女性美的但是女性美真正全方位地获得肯定还是在唐诗中。女性题材中相当一部分关乎爱情与婚姻与传统的喜新弃旧、始乱终弃主题不同唐诗中李商隐的爱情诗触及了一个重大的问题——爱情究竟是什么?爱情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李商隐的爱情诗就是放在全人类所有的爱情诗中也绝对是出类拔萃的李商隐无疑是爱情诗写作的绝世天才。相思是唐代爱情诗的主题怨是相思诗的基调。相思诗表现怨立意仍然是爱。以爱写怨是唐代相思诗重要的写作手法凸显出唐代特别是盛唐相思诗的审美特色。

一、李白的女题诗

在女性题材的写作上李白是不可忽视的。当然李白的代表性作品并不是女性题材诗这不是因为他的女性题材的诗不怎么样而是因为其他题材的诗在他的诗中更重要更出色。然如果单拎女性题材诗在整个唐代此类题材的作品中李白的诗不仅是出色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这一类题材作品的一个代表。之所以这样说一是量大总数近百更重要的是质量高。质量是多方面的就美学品格来说李白女性题材的诗突出地体现在其美学上的最高追求——清新。李白是非常推崇清新这种美学品格的。在《古风》第一首中他言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又云:“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的艺术风格总体上看是清新它的表现形式一为豪放一为清秀。豪放可以出自清新重自然为天成;也可以出自矫情反自然为人工。李白的豪放是出自他的本性字字句句出自至情整个诗篇浑然天成。清新这种美学品格的哲学基础为道家的“道法自然”说。清新这种风格虽可以以豪放出之但以清秀出之更为讨巧也许可以说清秀这种形式是清新这一内容的本色。李白的女性题材在风格形式上均是清秀的。李白善于化静为动以动显静将少女的美化成动态的娇媚就在上引“览君荆山作”前李白描绘少女的美: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

虽然只是这样几句诗却活脱脱地将少女的美丽、可爱写出来了。这其中“对客小垂手”一句极妙有几分胆怯更有几分讨好是礼仪、修养、规矩、害怕所致还是自然天真?让人怜惜让人好笑让人温馨。这种写作手法让人联想到《诗经》中写美女的名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素”即为本色大美在素。李白的诗就是这样的素这样的大美。

李白笔下的女性美大体上有四类:第一类是民间小女子第二类是贵妃第三类是历史上的名女人第四类是道姑仙女。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这四类女人各有不同的风采均光彩照人这其中写得最好也最动人的是第一类女子。试举一例《越女词五首》其三: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同样是采取“化美为媚”的手法。媚是动态的美。诗中女孩最可爱之处不是“歌”也不是“笑”而是“佯羞”。为何要羞而且不是真羞而是佯羞这就耐人寻味了。谜底肯定关涉到诗中所说的“客”。虽然这客的身份、面目不清楚但让女孩佯羞就不是一般的客人了。全诗清新可人活生生一个流畅的电影镜头。

著名的《清平调三首》是写杨贵妃的主要采取比喻的手法。第一首将贵妃比作仙女:“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仙女如何美需要人去想象。第二首将贵妃比作赵飞燕:“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如何美同样需要人去想象。第三首将贵妃比作“名花”就比较一般了。显然这三首诗中所写的贵妃远不如上面那首诗所写的越女动人。奉皇上之命写这样的诗李白不可能放开只能将贵妃写成概念性的美人了。

李白写道姑、仙女的诗也非常美他笔下的道姑、仙女兼有越女的娇美和贵妃的端庄然多了仙人的轻灵与超越。看《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这女子就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了。不过虽然她有着道士的矜持但从她头上戴的莲花巾身上披的霓衣可以窥探出她心灵深处仍然跃动着一颗滚烫的春心。她与普通女孩一样爱美。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就在这“凌波生素尘”了。“凌波生素尘”既是写实更是写意。它透显出的不只是道姑的身材袅娜多姿步履轻盈更重要的是道姑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这样的女子可敬而不可近可爱而不可亵。

李白的女子题材的诗主要是两大主题。一是爱情可以《长干行》为代表。这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好在哪里呢?好在它写了纯真的爱情。小夫妻原是两小无猜的小伙伴:“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没有想到短短的恩爱之后却是长久的思念和痛苦的盼望: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从春天盼到了秋天心上的人还是没有回来最可怕的是坏消息从“瞿塘滟预堆。五月不可触”的诗句来看她是有这个担心的但是她不愿朝这方面想意念是夫君回家绝对不愿“上望夫台”。因此她的想象均是美好的:“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

第二个主题是怨情。李白的爱情诗中有思慕、思念之情也有怨情。怨情诗在中国爱情诗中是比较多的。李白是写怨情诗的好手他的怨情诗的突出特点是不一味地写埋怨而尽量写出主人公对美好过去的思念不言怨而怨自在。如《寄远十一首》其十一诗中极力写当初两人相爱时的美好:“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夜同鸳鸯之锦衾”……一番回忆品味之后写相思:“乱愁心涕如雪寒灯厌梦魂欲绝觉来相思生白发盈盈汉水若可越。”最后是盼望:“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这首诗没有一句怨词但怨情隐在其中。有时诗人也不写回忆之美好而是布置一个清凉的情境让主人公的行动去显示内心的怨情。如著名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一位女子在清凉的夜晚长久地望着月亮忘掉了秋寒悄然上身这一行动说明什么呢?望秋月只是望吗?恐怕不是更多的是诉说诉说什么?诗没有说。如此美好的秋宵一位女子孤独地望月心情会好吗?恐怕不会!她或者没有心上人;或者有这心上人却是负心人。从这诗的背景为“玉阶”来说这怨很可能是宫怨。李白的怨情诗也有写得很沉痛的如《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话不能说说得不狠:“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但是诗的背景是燕草方生的春天就分外透出一份希望。不相识的春风吹开罗帏此景寓意特别深刻似乎在预示着君的早日归来。

李白真个是青春诗人不仅可以从他本人的抒情诗中见出这一点而且也可以从他的女子题材诗中见出这一点。他诗中的女子无一不美丽不青春即使有思有怨那思也有致那怨也美妙!

二、白居易的女题诗

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多发生在民间发生在帝王中而又为后世所激赏的爱情只有唐玄宗与杨玉环一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中杨贵妃是唯一没有政治野心的。人们一度将造成安史之乱的责任推给了她她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杨贵妃死于安史之乱开始的那一年——公元755年半个世纪后她就以正面形象出现在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笔下了。这就是白居易著名的作品《长恨歌》。

《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主要事实均是真实的但托名为汉皇和杨妃。诗篇写到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显然这是指安禄山从河北起兵杀向长安是为安史之乱的开始。逃难中的汉皇军队哗变不听指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关于杨妃的死只有四句诗四句诗只是写了一个事实至于为什么要让杨妃死并没有分析显然诗人力图淡化这一故事的政治内涵而从爱情角度强化它事实上是诗人将汉皇与杨妃的故事树立为爱情的典型从正面去歌颂它。那么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审美观呢?

第一爱情产生于男女两情相悦。容貌是不可忽视的。诗篇描写杨妃的美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与李白写女子手法相似的是:写笑注重动态的美。但白居易笔下这女子的形象完全不同于李白笔下的越女越女是那样天真、活泼充满着乡间的野气;而这后宫妃子其形象则为慵懒。她身体丰腴肤如凝脂切合君王的审美观。爱情与别的情感之重大不同在于它特别重视感性表现在注重对方的外貌、气息、声音、动作、气质。白居易在不多的诗句中全方面地展示了杨妃感性的美准确地说为汉皇所欣赏的美。其次就是两人的爱好了。诗中写道:“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说明他们两人在兴趣爱好上是相同的都爱好音乐、舞蹈。诗篇所写的这些内容不能简单地只是看作汉皇荒淫无度而应看作是爱情的两情相悦。

第二爱情贵在深情专一。也许有人认为皇上三宫六院根本谈不上爱情专一事实也许如此但此诗试图创造出一个爱情专一的汉皇。它先是说:“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杨妃活着时汉皇是如此对她专一的。杨妃死后仍然专一。诗中写道: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这段文字所表现的爱情专一是丰富的。首先是兴趣爱好专一。当年汉皇与杨妃的共同兴趣是梨园演唱。杨妃不在了汉皇仍守着这份爱好但是不玩了因为知音、同好者不在了。不玩了却不愿遣散梨园弟子实际上是让梨园弟子与他共同守着这份专一。其次是恩爱情境专一。当年汉皇与杨妃恩爱相处的场所是在这宫内如今她去了汉皇不愿联系着那段恩爱生活的场景发生任何变化于是“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这种场景的保留不能理解为心情不好懒于打扫事实上这宫苑的打扫本也不是汉皇做的他无须指挥宫女打扫宫苑但需提出不让打扫宫苑。再次是同衾共枕人专一。从诗中所说“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来看这些年来汉皇是守着空床的。当然实际情况绝不会是这样但须知白居易写的是文学人物是他心目中的爱情专一的典型。

故事的结局是浪漫而又感伤的浪漫的是汉皇在道士的帮助下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杨妃。有情人终于见了面以解相思之渴但是既然杨妃已经成仙仙凡两隔短暂相见允许长久共处是不行的。所以汉皇只能辞别。这就让人感伤了。此诗作为爱情诗最有思想性的地方正是在这里。诗人似乎想说美满的爱情是理想性的漂亮的誓词诸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类都只能是相互安慰的谎话。追求完美的爱情只能是一个悲剧。诗篇的结尾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这一主题:“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只是借用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而非真实地描述这个故事。借用的目的是为了表达白居易自己的爱情审美观。它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代表性。

白居易对于爱情婚姻问题是关注的除了以汉皇与杨妃的爱情故事为例正面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他还在许多诗中批判一种重利轻情的商人爱情观。在《琵琶行》中他写了一位商妇原为倡女擅长琵琶演奏。白居易为她的精彩演奏而吸引遂移船过去与之相见并问其经历。其中涉及婚姻。倡女说:“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多少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段自述有两个关键处:第一这位女子对爱情和婚姻看得很重不愿与五陵年少苟合想找一位可以终生相伴的人;第二这位女子对爱情和婚姻的质量看得很高她的丈夫为商人去浮梁出差她就认为是“商人重利轻别离”了。白居易显然是赞同这位商妇的婚恋观的。不过也不是不可以讨论第一点似无可非议第二点就有点过分了商人出差理所当然如果连出差也不行这爱就有些专制了。不过白居易也许不是具体讨论这商人应不应该去浮梁出差而是强调一个重要命题:“商人重利轻别离”。这话需要分析:不是不要重利而是说重利不必轻别离;利与情不应构成矛盾重利也可重情。另外重利者也不只是商人商人也并不都重利轻情。白居易的观点应该不至于产生误解。他是非常看重爱情的在金钱与爱情这两个方面他的天平是倾向于后者的。

在唐代诗人中白居易是最同情妇女的这不仅可以从《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名篇中看出来也可以从他一首并不出名的诗《妇人苦》中看出来其诗不长录之如下:

蝉鬓加意梳蛾眉用心扫。几度晓妆成君看不言好。妾身重同穴君意轻偕老。惆怅去年来心知未能道。今朝一开口语少意何深。愿引他时事移君此日心。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及至生死际何曾苦乐均。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有如林中竹忽被风吹折。一折不重生枯死犹抱节。男儿若丧妇能不暂伤情。应似门前柳逢春易发荣。风吹一枝折还有一枝生。为君委曲言愿君再三听。须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

此诗揭露了一个严重的事实:男女在爱情和婚姻上忠贞度是不平等的。女子“重同穴”男子却“轻偕老”;两方如一方先死了态度更不同“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而男人若丧妇只是暂时伤情很快就考虑续弦了。男女这种对爱情与婚姻忠贞度的差异可能还不能仅归结到意识形态上去怪罪于儒家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也许是源自动物性的男女人性上的差异。白居易在诗里没有分析原因仅是揭露这现象尽管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一经凸显仍然具有极大的精神冲击力。虽然自古以来为女人说话的人也不少但似没有见过像白居易这样超越意识形态从人性的角度揭露男女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平等的。仅此一点白居易就应该在妇女解放史上拥有一席之地。

三、李商隐的女题诗

在中国诗史上如果仅就爱情诗而言李商隐堪为第一号诗人。李商隐字义山自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一生经历了宪、穆、敬、文、武、宣六朝属晚唐时人。李商隐自称是皇室后裔在《哭遂州萧侍郎》一诗中说:“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孙。”据学者们考证“李商隐确实与皇室同宗共祖。唯同源分流迁徙异地故属籍失编” 。李商隐处晚唐社会多事之秋侧身朝廷位列小官却又不能不被卷入政治漩涡之中深感无奈应该说他的许多用语隐晦的诗实是自身无奈处境的抒写。李商隐是多情种子与妻王氏伉俪情深然也曾与道姑掀起过情感风波甚至对宫女也产生过非分之想他出入勾栏瓦肆为不少歌女写过艳诗与洛阳商家女柳枝也曾有过邂逅。他的用情到底如何学者们众说纷纭。有意思的是李商隐似是预知后人会对他指指点点所以在《上河东公启》一文中说“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关于李商隐的个人生活我们现在就不必去说了我们要说的是他的诗诗是文学不是现实诗中的主人公更不能等同于现实的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涉爱情的有100多首爱情中的各种滋味李商隐都说遍了其中最动人肺腑的是思情。虽然古往今来表达思情的爱情诗汗牛充栋有些诗读多了确也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但李商隐的思情诗无可怀疑地是思情诗的翘楚而且怎么也不会让人感到审美疲劳其原因是他的思情诗意境幽深美丽意味无穷不可确解。试以李商隐最重要的代表作《锦瑟》为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被公认为一首难解的诗。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自古以来对此诗有诸多解释大体上分为三类:政治、人生、爱情。每类中具体所说又不尽相同。我们认为此诗确实难解不过看你要的是什么样的解。如果要将诗中所写与诗人的现实生活一一照应那难解。须知诗是诗人想象的产物只能在现实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却不能将它看成现实生活的记录。如果不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对应那此诗并不难解。说此诗难解难的是用的典故太多尽管如此诗的总体意境是能理解的情感意向是明白的它写的是对往事的思念是对昔情的追忆只是此思此情“当时已惘然”——太痛苦了!此诗用典多是造成难解的主要原因但须知此诗用典均将典形象化写成美丽的画面、动人的故事让人能够感受它更重要是它还透出了关键让你能正确地去理解它。

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有典来历有二:《史记·封禅书》和《周礼乐器图》。然不懂典也能感觉到此句很美因为它是一个画面。瑟与情相关什么情有些迷离但“无端”二字让人想到它的缺损。锦瑟自古以来联系到情联系最多的是什么情呢?显然是爱情。此诗的基调大致定了:写爱情此爱情有缺损其中一端必定不见了。

第三句“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齐物论》中“庄周化蝶”的典故。此典关键在庄子醒后“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为什么不知?是因为庄子与蝴蝶同一个由来难分先后。什么样的情感关系能理解成这样?当然只有恋情关系了。

第四句“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蜀记》“望帝化鹃啼血”的典。但须知此句的关键是“春心”而不是“杜鹃”。什么样的心为“春心”?当然只有爱情之心了。杜鹃在此是为“春心”即爱情而啼血的。

第五句“沧海月明珠有泪”“珠有泪”的典有两个出处:一是《博物志·异人》中“鲛人眼能泣珠”的典二是《淮南子·说林训》“蚌病成珠”的典。但此句重要的不是“珠有泪”而是“月明”。月明之景什么样的人与之相合当然是美人了;什么样的情才能与之贴切当然是爱情了。“鲛人”典、“蚌病成珠”典均没有“月明”的背景两典中鲛人典与此句没有什么关系“蚌病成珠”则可能有些关系。在此诗中这病不应是别的病而只能是相思病。

第六句“蓝田日暖玉生烟”用了《搜神记》中紫玉与韩童相爱的典。此典说紫玉死后显形韩童想去拥抱她紫玉化为一道青烟不见了。此句用的是此典的本意:对死去情人的无限思念。

如果以上理解大致说得过去此诗的主题可以确定为思情。虽然主题大致可以确定但其中丰富的意味还是很难完全把握的特别是最后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为什么这样的深情“当时”就惘然了呢?既然早就惘然了为什么还要追忆呢?

也许是故意也许不是故意而是此情确实特别作者因此将相思之情写得既瑰丽辉煌又迷离恍惚这样就让人既感到魅力非凡又摸不着头脑了。

李商隐有些爱情诗创造出一种仙境的气氛似乎是在跟仙女谈恋爱这就更具魅力了。试看《碧城三首》中的前两首: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据专家研究《碧城三首》是写给女冠宋华阳的李商隐在玉阳山学道时认识宋华阳为她的美貌、气质所吸引而宋华阳对李商隐的才华也有所属意二人有些情意了但宋华阳慑于道教戒律不敢轻越雷池常有约不至叫李商隐分外想念。此诗本为凡俗与道姑的相爱诗人将道观写成仙境将道姑写成仙女于是这场人人相爱就升格为人仙相爱了三首诗流荡着仙境的气氛加之诗人又多用神仙典故更是让人既无比向往又无比迷茫了。

李商隐善于布置气氛在某种既温馨又神秘的气氛中将爱情美化了也仙化了。但李商隐不会将一首诗整个写成句句不懂的谜他会在诗中用上一句或两句极清新、极美丽的句子让你对全诗的意蕴有所领悟。上引两首诗你只要细读就会从中读出其奥秘。第一首中“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意思是三星沉海天就要亮了;暮雨将至隔座可看。良机不要错过啊!急迫的心情跃然纸上。第二首开头两句写女仙之美“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以声思人声既可怜人当更可怜。“玉池荷叶”既写场所又烘托人物。中间四句用了典故会有些难懂但最后两句非常显豁“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就是在等待在盼望等待中有些急迫盼望中有些失望。

《碧城三首》写得如此艰深也许有某些苦衷他担心写得太平易太明白对宋华阳有些唐突也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才学。他的许多名为《无题》的诗虽也用典但典不冷僻不懂典也不妨碍对诗意的理解。且看下面这首《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不难懂此诗的特别处是比喻的新鲜贴切体现在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刻骨铭心的爱毕生专一的情永不停歇的思还有难以名状的痛尽在这比喻之中。李商隐的爱情诗有许多精彩句子今日还流传在人们的语汇中如: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之二》)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无题二首 会昌二年 其一》)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代赠二首 其二》)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李商隐是用他整个的心来写爱情诗的他的爱情诗的突出特点是真——真诚真纯真挚真美。这是一种既超越了生物性的原始本能又超越了社会功利的纯情之爱。这种爱情某种意义上是抽象化了的真正的情爱犹如从普通的水提纯为实验室用的水。感谢李商隐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爱情。

四、杜牧及其他诗人的女题诗

论及唐代的以女子为题材的诗歌创作晚唐杜牧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国古代诸多文人有狎妓的陋习杜牧也有。晚年他不无悔恨。其《遣怀》一诗云:“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善于表现青楼女子的美丽。《赠别二首》之一云: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也善于表现青楼女子的情态《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中有句云:“金钗横处绿云堕玉箸凝时红粉和。”这两句诗将女子眼泪汪汪的可怜模样描写得极为动人。

杜牧尤善描写还未长大的小女孩不仅能生动描写她们稚嫩的面容还能借助一些场景捕捉她们的天真可爱加以生动展示。如著名的《秋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那“扑流萤”、看天上星星的是小女孩。从“红烛秋光冷画屏”这样的背景来看不太可能是普通人家不是妓院就是富贵人家了而就杜牧的生活来看妓院的可能性更大。

杜牧对于青楼女子是有真感情的写有不少与青楼女子分别的诗也写了好些怀念的诗。其《送人》一首很是动人: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此诗未写明别的是何人从情景来看是青楼女子。女子哭哭啼啼杜牧则一边哄着安慰着一边拿出信物——“明镜半边钗一股”表示还爱着她会来寻她而且一定会寻到她。

分明可以看出杜牧的爱情诗与李商隐有很大的不同。李商隐的诗云遮雾罩太难解了;而杜牧的爱情诗简直就是日常口语显豁、明白然与李商隐的诗一样情味绵长耐人品赏。

杜牧是一个政治意识极强的诗人他写了很多著名的怀古诗诸如《赤壁》《题乌江亭》,很有见识他的女子题材诗也同样显示出不凡的政治识见。如《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在汗牛充栋的女子题材诗中此诗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在于它的政治性。不是说凡寓有政治性其诗就必定好而是此诗恰到好处地借商女这一故事揭露了社会现实中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耐人寻味促人深思。

在女子题材诗作中寓有政治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杜牧之前杜甫的《丽人行》就是这样的诗。让我们感到别有意味的是杜甫的这首寓有政治含义的女子题材诗却没有能够充分地实现其效果其原因是此诗对于“丽人”的描绘太吸引人了其中“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简直可以看作是唐代美人标准的准确概括。有意思的是杜甫开的这个头到晚唐有张祜(约785—849年)接上去了。张祜有《集灵台二首》,是写杨贵妃与虢国夫人的。第二首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最末一句“淡扫蛾眉朝至尊”极为精彩是表述女子本色美的典范句子。这首诗与杜甫的《丽人行》同一主题也系政治诗同样因为对女性美的成功描绘其政治性被忽视了。也许这完全不是作者的本意所在却是诗歌创作新的而且是重要的收获。

这一现象还不在少数宫怨诗一般来说是政治诗主题是批判封建后宫制度的应该说有些诗也明显地表达这一主题如白居易的《后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但有些诗因为女性美的精彩表述其政治批判性完全被忽视了刘禹锡的《春词》可以作为代表: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锁在深宫又是怨又是愁。诗的主题应是宫怨。然而这新妆宜面的女孩行到中庭给蜻蜓盯住了竟然将她的头看成美丽的花飞到她头上而且停住了。于是作品悄然发生变化由表现闺怨移到表现女性美了。这可能是实景但即使是实景也需有灵感的发现更何况还需有神来之笔。这三者在此诗中兼具因此它也成为古代写美人的名诗。其诗的政治批判意义同样给忽视了。

刘禹锡的诗是写一位宫女的顾况(约727—约815年)的《宫词》写了一群宫女也出现了同样的效果。此诗云:“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这一群被锁在深宫中的宫嫔本是不得自由的奴隶此刻在笙歌中笑语相和暂时忘掉了她们悲惨的处境。她们忘掉了读诗的我们也忘掉了。

如同杜牧一样刘禹锡与青楼女子有着很深的交往不是一般的狎妓而是动了真情。他的《怀妓》是真正的爱情诗。诗云:

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

爱妓走了像嫦娥去了月宫再也不能相见了。唯一可倚的只有这颗相忆之心。

晚唐的罗隐(833—910年)有一首写青楼女子的诗名为《偶题》,诗云: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很有感慨不独言爱也不只言情。

在中国3 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唐代于妇女是比较开放的一个时代诗人都比较喜欢写妇女因此这个朝代留下来的以妇女为题材的诗非常多。更重要的还是诗作的质量这些诗较少对妇女的偏见较多对妇女的赞美即使杨贵妃、虢国夫人这样在政治上名声不好的女子在唐诗中也赢得了诗人的赞美。美貌是女人主要的价值所在它具有独立性这一观点似乎成为唐代诗人的共识不然为什么对杨贵妃、虢国夫人这样的女人有如此的好感自盛唐一直吟到晚唐呢?再就是爱情了爱情虽然是男女双方的事却主要在以女子为题材的诗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唐诗中的爱情绚丽多姿且多为真情、纯情这就难能可贵了。总之唐代的女题诗是唐诗中的重要一族这些诗多方面地展示了妇女的生活、情感世界还有她们的美丽。可以说唐诗是中国历史上女性美的春天! I0UYBB4l7fFEQrCsoGEMDHPFB1jfpfoVVKIY4ByrK4dpkeWtQ6IANjHbH61Xpfq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