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子的降生,并未给贫农杨尚义一家带来什么喜气。相反,当得知妻子林氏又给自己生了个“带把儿的”时,杨尚义的心就像这屋外的天空一样,灰蒙蒙、冷冰冰的。
在老实巴交的贫农杨尚义看来,自己除了要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拉扯大之外,将来还得给他娶媳妇、盖房子、置产业。可以这么说,儿子就是自己的“催命鬼”。在此之前,杨尚义已经有了两个“催命鬼”——长子杨阳和次子杨晴。杨尚义是多么渴望能有个女儿呀!
是啊!女儿出嫁后,好歹能换回一笔彩礼钱。有了这笔彩礼钱,杨家就能盖房子,就能给儿子娶媳妇了。又或者,女儿能直接给自己换回一个儿媳妇来,可省去不少麻烦。在青城,民间有个风俗——换亲。如王家的女儿嫁给李家的儿子为妻,同时,李家的女儿嫁给王家的儿子为妻。为了传宗接代,延续家族香火,“换亲”这种婚俗曾盛行于青城一带。而那些家中实在一贫如洗且无姐妹换亲的男子,可能就得打一辈子光棍了。
因此,赤贫的杨尚义想要个女儿的想法,也就很好理解了。可是,天不遂人愿,老天爷又给杨尚义送来一个“催命鬼”。
杨尚义看了一眼襁褓里熟睡的小儿子,又看了看脸色苍白的妻子林氏,什么话也没说就转身走出了低矮的茅草屋。杨尚义抬头看了看天,好像要下雪了,于是低声骂了一句:“这鬼天气!”
杨尚义一连生了好几天的气,跟自己生气,跟妻子生气,也跟老天爷生气。
这天早上,妻子林氏安慰杨尚义:“好了,你也别生气了,儿子有什么不好的?多子多福嘛!”
杨尚义不说话。“多子多福”,那是对有钱人家说的。对于穷人家来说,多一个儿子,就是多一份负担。
林氏又说:“唉……怪我,怪我的肚子不争气。我去求求菩萨,下一胎,下一胎一定给你生个女儿,行不?”
“别,咱可别再生了,要是再生个‘带把儿的’,我这把老骨头还不得被他们嚼碎了?”杨尚义连忙打断道。
“行,听你的,不生就不生。那……孩子出生都好几天了,总得有个名字吧!”林氏微微一笑,“你给起个名字吧!”
杨尚义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说:“就叫杨朗吧!”
“杨懒?”林氏撇了撇嘴,“你才懒呢!什么乱七八糟的,是正经名字吗?”
“朗,‘晴朗’的‘朗’,‘朗朗乾坤’的‘朗’。你可真是‘头发长见识短’!”杨尚义叹道,“老大杨阳,老二杨晴,老三杨朗。太阳出来,天气晴朗。多好的寓意啊!唉,但愿如此吧!也不知道这仨小子将来能不能给咱老杨家争口气。”
“噢,杨朗。好!这名字好听!就叫杨朗。”听完丈夫的解释,林氏脸上这才“多云转晴”,乐呵呵地出门干活儿去了。
起个好名字能顶啥用?该穷还得穷!这世道,穷人什么时候才能翻身?杨尚义在心里默默地说。
这一年,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即1896年。和过往的任何一年一样,1896年,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这个世界也发生了很多意义深远的事件。
杨尚义在这个冰冷灰暗的世界里已经疲于奔命了小半辈子,还是个一事无成的贫农。因此,对于杨尚义来说,他该关心的,是一家五口的吃饭问题,而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国家大事,更不是那些发生在异国他乡的事件。
青城县杨家村,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小村庄,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杨家村全村都姓杨,除了两个拥有近百亩水田的地主之外,其余近百户都是和杨尚义家一样,“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赤贫家庭。两个地主,一个叫杨仁里,一个叫杨德里,其他人都是这两个地主家的佃户,靠租种他们的田地度日。杨尚义家租种的是杨仁里的田。
传统农民永远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如果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加上手脚勤快,除去交给地主家的租子,一家人勉强还能果腹;要是遇上水灾、旱灾,田地歉收,则连地租都交不起,更别提一家人的口粮了。
这年冬天,因为小杨朗的降生,杨尚义家的口粮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到了年关,家里彻底断炊了,一家人围坐在冰冷的灶台边上,大眼瞪小眼,一片唉声叹气。缩在林氏怀里饿得哇哇大哭的小杨朗,把杨尚义的心搅得翻江倒海一般,久久难以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