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过去了,围村的鬼子已经撤走,但大家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放松。
这三天里,孟飞的伤口虽然经过了细心的包扎,但因为没有消炎的药物,伤口感染,已经开始慢慢化脓、腐烂,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人也不可避免地发起了高烧。
“不行,再没有消炎的药物,这位同志的命只怕就保不住了!”说话的正是三天前勇救孟飞的那位年轻妇女,她的名字叫李桂华,今年31岁,个子不高,但面庞清秀,两眼雪亮,虽然穿着布衣、布鞋,但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女人少有的英气。而事实上她也的确不是普通的群众,而是这个村子里唯一的一名党员,肩负着组织妇女工作,在后勤上支援八路军和游击队的重任。此时,她的丈夫朱翔,也是八路军的一名连长,正远在冀西的抗日一线作战,她则带着自己刚满10岁的女儿小石竹,在冀中的农村中从事敌后工作。
“可是咱们这村子里根本就没有药品啊!唯一的一个小诊所都被鬼子炸烂了,什么药品都没有啦!”李家庄的村长李保国看着神志不清的孟飞,又看看屋子里的几个堡垒户,急得脑门儿上直冒汗。
大家都跟着摇头,一筹莫展。
“村里没有,那就到城里去弄!”这时李桂华斩钉截铁地说。
“城里?”李保国一瞪眼,“现在城里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更别说药品这种敏感的东西,你去县城,那不是羊入虎口吗?”
“李大叔,你别急,我们又不是去抢!”李桂华轻轻一笑,让大家紧张的神经稍稍放松下来,“而且你刚才的话正好提醒了我,村里的诊所被鬼子给炸坏了,村民们不能不看病,所以肯定需要重新购买药物,对,就借这个理由去买药!”
“可是——”大家还是不放心。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桂华坚定地说,“咱们的部队本来就紧缺药品,这次如果能买到的话,不仅能救孟飞,说不定还能救更多的战士和乡亲,这样的事情,就算是冒些风险,不是也非常值得吗?再说了,我会见机行事,不会平白牺牲自己的!”
李桂华这么一说,大家虽然还是很担心,但是都不作声了。
这些话被躺在病床上的孟飞听到,他的头虽然很疼,浑身如火烧一般,但还是拼命动了动身子,喃喃地说:“千万……不……不要勉强!”
李桂华俯在他耳边,听着战士关切的话语,嘴上说着“一定”,心中却已经再次下定了决心。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拿到必需的药品,为这些可爱可敬的战士奉献自己的力量。
“小石竹,好好照顾孟叔叔,妈妈很快就会回来的!”李桂华摸摸小石竹的头,简单收拾一下,就要出发去县城。小石竹现在虽然只有10岁,但艰苦的环境、母亲严格的教育,已经让她有了一份超越年龄的成熟,再加上女性特有的细心,让她成为照顾病人的一把好手。这三天里,为孟飞喂饭、喂水,都是由她来做的,那份细致劲儿,不管谁看了都会忍不住暗伸大拇指。
可是现在,小石竹怎么能放心让母亲一个人去冒险呢?
“妈妈,我要和你一起去!”
“不行,这次太危险了,妈妈自己行动方便,没有精力再照顾你!”
“不,妈妈,你不是说咱们两个永远都不分开吗?再说我已经长大了,能照顾自己了!”小石竹紧紧地拉着李桂华的手不放——这也难怪,在这样一个烽烟四起的战争年代,人的性命就像蝼蚁一般渺小,每一次生离都有可能是永别。
李桂华自然明白小石竹的心思,她紧紧地把女儿抱在怀里,刚要再说,忽地感到女儿的头有些烫,又用手仔细一摸,紧张地问道:“小石竹,你发烧啦?”
“嗯,有一点儿吧!”小石竹仍旧拉着李桂华的手,“可能是这几天有点儿累,感冒了!”
“那就更不能去了,在家好好歇着!”一旁的人赶紧劝道。
但这时李桂华反而眼睛一亮,看着一脸痘痘的小石竹道:“不,我忽然想到一个好办法,小石竹,你陪妈妈走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