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卫星之爱
撕膜
文/猫河

你见过那种从不撕商品的保护膜的人吗?我见过挺多的。

在我成长的90年代,我参加过无数场婚礼,尤其是农村的婚礼,在典礼结束后大家去新房参观的这一环节里,通常会有一个专人盯守,谨防手欠的孩子去撕新房里新买的家具和家电的保护膜。

在那个消费主义还未盛行的年代,买任何一样新东西都是一件大事,人们要尽可能地让它“新”得更久一些。

所以相应的,撕掉保护膜也变成了一场仪式。我曾亲临过一场,那是我一个远房表姐的家。在她新婚一个月后,父母带着我去她家做客,我一屁股下去,把表姐家客厅皮沙发上的塑料膜坐破了。

当时语境停滞了那么一秒,我父母瞄着表姐的眼神来决定要不要骂我。在看到表姐嘴角上挑的时候,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表姐顺着被我坐裂的那个破口撕掉了沙发上的塑料膜,表姐夫也来帮忙,新婚夫妻都笑意盈盈,仿佛这才是新生活的开始。撕完沙发的膜,我们又一起撕了电视、冰箱、洗衣机……这个新家里一切新物的保护膜,现在想来真是一场强迫症的盛宴。失去保护膜的家电和家具在那一瞬间都熠熠生辉、一尘不染,迎来了它们一生的高光时刻,并做好准备和光同尘,与岁月同朽。

那天回家的路上,我爸对我妈说,表姐夫不错,是个能过日子的。

表姐和她的丈夫是在我家客厅相亲认识的,从相亲到结婚,从我家的客厅到她家的客厅,直到撕膜这天,我爸才认可了他这个外甥女婿。

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就没享受过撕膜的快感。初一时我去她家写作业,发现她家所有的家具家电都没撕塑料膜,但塑料膜都已泛黄发脆裂开,家具家电也不是什么新款式。

当时我们俩坐在客厅茶几前写作业,我右手边就是一个沙发塑料膜的裂口,这就像撕死皮一样,对任何人都是强烈的诱惑,我好想顺着那个裂口把沙发的保护膜撕掉。

同学察觉了我的魂不守舍,警告我,千万不要去撕膜:“我妈会发疯的。”

同学的父母在她小学二年级时就离婚了,她拿出相册给我看,她父母属实是俊男靓女、时代的弄潮儿。

十多本相册,同学的父母从谈恋爱到离婚,所有照片都按时间顺序排列整齐。不光如此,每张照片的背面还都用隽秀小字写明了该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温馨有爱的感悟。即便是他们离婚前的最后一张照片,字迹也没有敷衍潦草。

同学说,她父母没吵过一次架,是和平分手,之后两个人也都没有再婚,就像这间房子里的所有东西一样,时间就停在了那里,只有她一个人在长大。

我前一阵去了那个远房表姐的家,她家早换了新房子,家具和家电也都是新的,且早就撕掉了保护膜。我和她聊起当年我们一起撕膜的事,她忘记了。如今她有两个儿子和一个陪她一起变胖的丈夫,生活中的一切纪念日或许都在撕掉保护膜的那天也被撕成了琐碎,过日子无须仪式感,唯一的仪式就是撕膜仪式。

也是在那天,我想起了我的初中同学,想问问她家是否还一如往昔被塑料膜包裹。于是我打开了初中同学群,正好她在群里说话,问大家用iPad画图要不要贴类纸膜。

有几个做设计的同学和她说了类纸膜的利弊,搞得她更加纠结,群里还顺势分成了两派——贴膜派和裸奔派。

我饶有兴味地窥屏了一场骂战,完全忘了自己打开群的初衷。人类真是一种神奇的生物,任何一点意见不合都可以吵起来,任何一个不同点也可以把人区分成两派。

这时,一个朋友发微信向我求助,说她正在相亲,很尴尬,让我帮她找点话题。我说你问问他买到新东西会不会先撕膜。

“他说不会。这有什么讲究吗?”朋友追问。

我没回她,因为我也不知道,撕膜和不撕膜的人、撕膜和不撕膜的人生,哪种算得上好。 vgmKxL8DPx0zF6HYVj9Ni2Y2NA8Pe2PUE30/5g5gXhnEWKoHKjgm7rvGEmq4yZ2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