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野趣人间
曼陀罗的美与恶
文/冷莹

冷莹

当代青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学会会员。从荒野出发,写至情至性人间事。

携着一身神秘色彩的曼陀罗,我在江西老家时没遇见过,到了陕西却常见。

在西安的城郊,秦岭山脚下沿线村落,田垠间与农舍前后,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曼陀罗的花期很长,从夏天的六七月要一直开到浓秋浅冬。我遇见过红、黄、紫、白四种花色,听说还有更多。这边最常见的还是白花木本曼陀罗种,很高大硬朗,可以长到两三米高,成人巴掌大的洁白喇叭形花朵娴静低垂,让人想起它在欧洲的别名“天使的号角”。

天使的号角,声音是吹入天堂的。很难想象,这样美丽而素净的花朵,来自具有强烈毒性的曼陀罗花。曼陀罗全株有毒,花叶根果皮茎,无一避免。尤其是它那绰号为“雷公锤”的长满尖刺的球形果实,据说几枚就可以毒死一头牛。

曼陀罗的有毒成分主要是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等生物碱。这些生物碱的毒性作用主要是令人或动物的中枢神经先兴奋然后再抑制,从而阻断乙酰胆碱反应。也正是这个原理,赋予了曼陀罗广为闻名的麻醉与致幻作用。在古时的中外民间,早有以曼陀罗制作的“蒙汗药”流通于市井江湖,是“拍花子”等江湖混子随身携带之物。“蒙汗药”的用途不是杀人越货,就是拐卖妇人儿童。中了曼陀罗的毒,人会出现抽搐和痉挛,严重的会导致晕睡、痉挛,如药效过大不及时抢救就会昏迷死亡。曼陀罗的毒,曾改写了一些妇女儿童的命运,给她们的人生烙印上不灭的伤痛。曼陀罗也因此成为“罪恶之花”。国内外很多文学作品中,曼陀罗都被引喻为蛇蝎美人,堪称植物界中的“毒妇”。

但曼陀罗其实也有一颗悬壶济世的心。早在华佗时期,它已经被制作成“麻沸散”用于医学麻醉。在美洲的一些部落,人们用曼陀罗来治疗哮喘。即便是今天,在中医对痔疮及脱肛的治疗中,曼陀罗依然占据一席之地。

在曼陀罗随处可见的秦岭山里,这里的山民们给它取了一个土气而亲昵的名字——“洋金花”。文学作品中妖娆的毒妇,在这些陕西老农们的眼里,只是一个熟悉可亲的乡邻闺女。他们都知道“洋金花”具有大毒,在我凝望曼陀罗花朵的时候,多次有陌生的山民热心提点我它的毒性。但他们却依然允许它在自己的屋前屋后繁茂,共度朝暮。

我在秦岭山中见过最大的一株曼陀罗,便是依着一位老人家的厨房墙角而长的。丰茂的枝叶遮蔽了几乎半间小砖房,朵朵喇叭形白花热烈繁盛,仿佛吹奏着唯有山灵才能听见的无声乐曲。我曾问过那位坐在屋前一边削土豆一边笑吟吟地提醒我这花有毒的白发老人:“为何明知有毒却留它一直在这里长着?”老人说:“不知道是风吹来的还是鸟叼来的,它就自己长在那里了。知道它有毒不去动它就好了反正它长它的,人过人的。开花还是漂亮的,没事看看它心情还是好的。”老人还热心地给我介绍,早些时候,山里物资有限,大家还采过“洋金花”来制作杀虫剂灭杀地里的虫害。

我在秦岭中行走的时候,已有多次不经意间便被这些或许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山民们的淳朴智慧所折服。在他们眼里,植物便是植物,无所谓善恶。而无论是一株“洋金花”或是一个人,风将种子吹落在哪里,便拥有着在哪里成长生根的义务与权利。无须在生命里强加太多修辞与对错,只管饮晨露沐雨阳,一心一意成长便好。 I0w4z3yf7smJ4YSZ99Pwy+FsO74GvcIxmDLstVlngRLdhVc6Yi781YJnCLP1Iw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