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师迎战

太平军在攻下庐州后,其在安徽的根据地基本成形,胜利之师分兵两部,一部用以救援北战区的北伐军,一部增援突入湖北的西征军。继安徽战场后,湖北战场也开始风声鹤唳。

由于湘军仍在湖南没有动静,很多人都质疑曾国藩为什么老不肯出去打仗。曾国藩的回答是,太平军乃虎狼之师,声势浩大,更依靠战船纵横江湖;在千里如洗的长江流域,湘军若只以仓促招募和训练的兵勇,以及劣质的兵器,徒步三千里与太平军交战,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湘军不是不肯出去打仗,而是这次要么不出师,出师就没打算再回来!”曾国藩的这番表态,未必能让众多质疑者信服,但却得到了他的座师、湖广总督吴文镕的认同。吴文镕虽身处危境,需援甚急,然而却坚决支持曾国藩沉下心来,继续编练湘军。

吴文镕本打算自己坚守武昌,待曾国藩率军到来,一并向下游进发。问题是他跟曾国藩所处位置不同,曾国藩是以在籍侍郎帮办团练,只是参与军事,不负主责;所以不但对于大臣奏参可以置之不理,即便朝廷直接给他下命令,也可以说情论理,讨价还价。吴文镕身为两湖地区最高官吏,既有守土之责,更有带兵征讨的义务;朝廷可以随时调遣,大臣也可以任意奏参。

迫于各方面压力,吴文镕不得不在明知必败的情况下,亲自冒险到前线督师。临行前,他致书曾国藩,寄予了厚望:“东南大局,今后就靠你一个人支撑了;行事一定要谨慎,如果你也出事,恐怕就后继无人了!”1854年2月6日,吴文镕兵团在湖北黄州堵城被太平军击溃,吴文镕投水自杀。

在歼灭吴兵团后,太平军西征部队势如破竹,数天后即三克汉阳、汉口,进围武昌,其前锋直逼湖南北大门岳州。那段时间,由于形势越来越紧张,朝廷的催办也越来越急促,迅速出师、肃清江面的严旨频如雪片。位于衡州的曾国藩公馆忙到了不可开交:筹款的、募勇的、操练的、制造各种器材的、采购各项物资的,全都夜以继日;从衡阳、湘潭招募的不少造船技工,因日夜泡在水里,甚至双脚都给泡烂了。

本来曾国藩还想再拖一拖,等待水师训练完成,以及从广州购买的洋炮解到衡阳。但太平军既已兵临岳州,如果湘军再不出战,两湖就要全部归入太平天国版图,湘军也将因失去后方基地而无法维持。曾国藩不肯轻出的原因,除了练兵外,还有“除暴”,即镇压湖南会党。湖南会党尤其是湘南的天地会,曾经具有极大潜力,连部队编制都已向太平军靠拢。曾国藩在练兵期间,趁他们尚在发展阶段,立足未稳,调动湘军进行剿杀,已基本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当西征军迫近时,湖南境内再无人敢像当初太平军初进湖南那样,与之进行策应了。

后顾之忧业已解除,太平军又迫近家门,曾国藩别无选择,只能出师迎战。出师之际,为壮声势,他亲自起草了《讨粤匪檄》,布告远近。对于太平天国对清帝国的背叛,曾国藩在文中并没有花大量笔墨进行讨伐,而是把重点放在了驳拜上帝教教义以及其文化政策之上。这篇檄文的有意思之处也正在此处。

江忠源、曾国藩等人都是汉人,本质上又都是书生,他们能够主动站出来誓死对抗太平军,如果仅仅用忠于清廷这一点来解释,很难解释得通。事实上,他们可能在更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主流知识界对天国的普遍怀疑、反对乃至憎恨。中国古代的传统书生,从小接受儒家教育,以孔孟为先师,他们与天国的异质文化之间,本身就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太平军占领汉阳期间,一名书生便不顾一切地冲上讲台,与正在“讲道理”的太平军激辩,结果当场丧命。

天国的一些极端政策也令书生们感到忍无可忍。比如太平军所过之处,会毁弃学宫,或拿来堆军火,或以之为马厩,甚至作为屠宰场;包括孔子在内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书籍,也全部都要作为“妖书”焚毁。赖汉英因南昌作战无功而被革职,命入删书衙删六经,这个所谓删书衙即太平天国用于焚书毁书的专设机构。后来太平军进驻宁波,存放《四库全书》的江南三阁,两阁荡然无存,一阁损失多半,“焚书坑儒之后,未有如此之大劫也。”

显然,太平天国对于书生的世界已构成了致命威胁。在曾国藩等人看来,他们与太平天国的战争,已经超越了仅仅为一个王朝而战的范畴,他们同时也是在为传统文化而战,其终极目标是要捍卫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以及存在意义。清史学家萧一山颇为形象地总结道,“洪秀全虽不是纯粹的宗教革命,而曾国藩却是为宗教而战争,好像欧洲的十字军。” PGiIdLaJZlCEt4IlEVLQQ2kwrReYqJ6VbhLoSxTwYkfOpBtIRDTErVPs35RvU7a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