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冲突

曾国藩移师衡州后,由于采取了自筹军饷的方式,募兵条件反而比长沙时期大为改善。看到待遇优厚,应募者非常踊跃,不少农民为了能当兵,基至愿意自己先出钱注册。在这种情况下,当骆秉章写信劝他回长沙时,曾国藩即以轻松洒脱的口气在回复中一口婉拒,并说他在衡州其实比在长沙更好办事,“捐资多就多募,捐资少则少募,多一点少一点,全凭自己做主。”

衡州期间,曾国藩不但放开了手脚,也因为减少了与骆秉章等人的直接冲突,彼此间的关系得以缓和。同时新到任的湖广总督吴文镕又是曾国藩的会试座师,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书信来往不断。湖广总督兼管湖南,这对湖南大吏不能不产生影响,进而又加强了曾国藩的地位。

饶是如此,由于各自的想法、立场和利害关系不同,曾国藩、骆秉章仍然不止一次地发生过冲突。在太平军攻占田家镇后,两湖形势陡然变得紧张,骆秉章便传令驻浏阳的邹寿璋营移防岳州,但曾国藩表示反对。

别说太平军尚未进入湖南,即便已经来了,三百来个人,能堵得住吗?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一个营,岂能如此轻易葬送?曾国藩命邹寿璋原地防守,并且强调今后邹寿璋除非接到他本人的调令,否则不准移营。

邹寿璋接到曾国藩的指示后,果然一动不动。省府脸面大失,长沙知府仓少平直接致书曾国藩,指责他的这一做法导致号令不一——湘军是湖南的军队,怎么连堂堂湖南巡抚都不能调兵了?作为当事人,骆秉章自然更加耿耿于怀。他是个城府极深的老官僚,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心里则在盘算着,如何找机会分化和直接掌握一支湘军,以便今后可以不在军事上完全依赖曾国藩。

有一次,王錱带湘勇三百,会合楚勇剿平了衡山一带会党,回来后很自负地夸口说:“若我有勇三千,必将粤匪扫荡!”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骆秉章记在了心里,认为王錱此人可以加以利用。

此时湘军已扩建至九营,按一营定额三百六十人算,计有三千多人。考虑到江忠源在湖北无兵,曾国藩计划再扩充六千人,合成一万之数,待训练完成后,全部派到前线交给江忠源统率。正好王錱急思为南昌之役中战死的同窗报仇,上书曾国藩请求扩军,两人一拍即合,遂在衡州商定:由王錱出面募勇六营即两千多人。但也同时达成君子协定,即军饷不能取自藩库,武器不能取自于省府。

王錱之前已被保举为县丞,在回乡募勇时,他大摆排场和官势,出入鸣锣,仪仗开道,引得乡邻侧目。这还罢了,他又违背与曾国藩的协议,募勇多至三千四百人。募勇易,筹饷难。曾国藩并非不想加速扩军,只是限于实际条件,只能一步步来,未承想王錱志高心野,连商量都不跟他商定,就擅自做出了决定。那么,王錱到底打算怎么解决多出来的费用呢?他去了省城,向湘抚骆秉章请饷。

骆秉章正中下怀,满口应承,当场便拨出一万两饷银交给王錱。王錱喜滋滋地打道回府,自以为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问题,殊不知这也同样违背了当初与曾国藩的协议。在曾国藩看来,募勇所需费用若一切取自于官,就等于改变了募勇的性质,把自主发展的“义勇”变成了依附官府的“官勇”。后者是绿营和楚勇走过的道路,恰恰是他建立湘军的过程中坚决要予以摒弃的。

王錱长沙之行,不仅请得军饷,更重要的是还直接和省中大吏挂上了钩,骆秉章对他大加称赞和笼络。王錱既已招募三千多人,兵力上不比曾国藩现有的湘军少,又得湘抚器重,饷械不愁。渐渐地,他便不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表现在外,就是与以骆、左为首的省中府吏关系日益密切,而与曾国藩的关系则渐渐疏远,也不再事事向曾国藩请示和汇报。 rcuIwa0a6GaJsOyV31hM69bhoH+r0pGCR+6fMRt9gbX6gR6oxRsc42Ydr+mB71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