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一、领导眼中的靠谱是怎么做到的?

石头误事了。上周五,某部门送来三份文件,请石头帮忙分送三位领导。石头当时正在全神贯注地改稿,虽然一把接过文件满口答应,目光却一刻没从屏幕上移开。

得空了,石头拿着三份文件去分送领导,两位在,径直交到手上,还有一位不在,于是石头拿着文件回了自己办公室,继续码字,想着写完稿子再去看看吧。

时间转眼到了今天,石头早已把这份文件忘得精光。直到接到某部门语气急切的询问电话,石头才意识到出娄子了。原来,领导准备在近期的一个会上宣读这份文件,找不到,质问的电话打到了部门负责人那里,人家当然委屈,材料早就递给办公室了啊,殊不知,问题出在了我这里。

对办公室人来说,忘事、误事是巨大的缺陷,不仅耽误了事,给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会让领导和同事对你的信任大打折扣。文件送到你手上、任务交到你手里,结果却难以预测,还有可能石沉大海,谁也承受不了这种惊吓。

痛定思痛,石头进行了认真反思。人脑并非机器,不能始终精密无缺地运行,总是会受身体、精神状态的影响,忘事固然难以完全避免,但平时如果注意培养良好的做事习惯,遵循程序化的办事步骤,有意识地把事情做成一个闭环,把“靠谱”当成一项底层素养,忘事误事的概率确实能够大幅降低。

1.第一步,懂得

接受任务的时候,问清楚、记清楚,不要光点头说好,埋头干活,特别是真的不理解、没听清的地方,要敢于提问。

有经验的办公室人,往往一边接受任务,一边积极思考:对没有听清楚或领导表述模糊的地方,第一时间确认;对贯彻意图时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及时提出来,让领导给予明确答复;对领导意图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该纠正的纠正,该否定的否定。只有这样,才能为接下来落实指示打下好基础。

主要是要问清楚两样东西:一是标准,二是时间。最好能把领导的要求复述一遍,跟领导确认一下:

“马局,我明白了,这个材料是不是主要从×××几个方面写?”“王处长,您刚才说得很清楚了,我们抓紧落实,也就是要×××。”“张主任,我们抓紧组织人起草,您看什么时候给您初稿合适?”

问与不问差别很大。问了,不但能把要求搞得更清楚,同时也更能凸显你积极主动工作的姿态,让人心里熨帖。

2.第二步,记得

遗忘是人脑的本能,也是人脑自我保护的生理机制。过目不忘?那恐怕脑袋早就爆炸了!

记得,是在调动一切工具与大脑的本能对抗。职场上每天产生的信息量惊人,微信、电话、领导耳提面命、会议、通知、公文系统,目光所及之处,时刻都在产生待办事项,这是多难的一件事。

拖是导致忘事误事的第一原因。拿到手的文件,总想着放一放再转;接到的任务,总想着等一等再办;没处理的短信、电话,总想着找个时间一起回复。假如总是想着拖一拖再办,出问题是早晚的事,是大概率事件。

比如石头前面漏转的文件,即使领导不在,假如能坚持一鼓作气办清爽,先放领导屋里也好,给领导发个信息报告一声也好,最后就肯定不会遗漏。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文件资料,接收后我们应立即着手处理,处理完毕后应立即送出去,不要停留在自己手中。这是一个人提高办事效率,避免工作被动的最有效手段。

那些能够马上处理掉的事情,一定不要拖。收到文件,站起身马上就转送;收到短信,能立即回的马上就回;需要请示通知报告的事,马上就去说。能够养成这样的习惯,忘事误事概率就小多了。

在时间管理领域有个两分钟原则:任何事情如果花的时间少于两分钟,那么马上就去做。

一件事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完成,你需要马上完成它,或者在两分钟之内委派给他人,否则就把这件事推迟、存档或丢掉。

比如微信中领导交代任务,让你把一个稿子发给某位处长,稿子是现成的,发个邮件明显用不了两分钟,那么你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停下手头其他的事,马上把邮件发了。

如果你不这么做,而是选择继续忙手头的事,必然会付出更高的时间精力成本:

要么把这件事忘得精光;要么心里老是惦记着这个事,手头的活也干得不清不楚;要么总是觉得自己还有个什么事没办,却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两分钟原则之所以管用,是因为我们在反复转移注意力时,会耗费很多的精力,这就是大段时间被打断后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两分钟原则避免了这种消耗,推动了当下事务的完成,并且没有遗漏突发的事情。

此外,随时拿出笔记本记录,这一点石头嘴皮子已经快磨破了。脑袋是靠不住的,无论是日程、交办任务还是待办事项,只有记下来才有把握。

石头发现,拿笔记之所以要优于用脑袋记,除了更可靠,还能提高思考的效率。比如一周后上午九点要在会一(第一会议室)开会,假如用脑袋记,你整天都得惦记着这个事,隔段时间就要回忆一下,啊呀,下周有个会啊,上午九点啊,地点在会一啊,这样会占据大量的思维资源。

要记的事情多了,一方面惶惶不可终日,另一方面缺少精力去考虑那些真正需要思索的问题,大脑就像一台装了太多程序的电脑,半天也开不了机。

还不如就随手在日程本上记一笔,每天上班下班检查一下日程表即可,省脑子也省心。

3.第三步,反馈

大家看看现在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的APP,无论是打车的,还是购物的、点外卖的,甚至坐飞机的,有一个功能总是不可或缺,那就是显示对方的实时位置。

看着我刚叫的专车正在缓缓朝我移动,虽然还有十分钟才能到达,也让我感觉十分心安。这就是人性深处对确定性的渴望。不确定让人感到焦虑,航班动态、滴滴司机位置、外卖小哥位置、文件下载进度条,都是为了让人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多一点确定性。

我们把这个原理挪用到工作中,如何增加领导对你确定的依赖,缓解他们不确定的焦虑?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他看到你的“进度条”和“实时位置”。

任务推进的过程中,要盯得住,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推,遇到问题、取得进展了,都要及时反馈沟通,这就是石头在《秘书工作手记:办公室老江湖的职场心法》里说的“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每天下班前,应该抽出几分钟把当天的公务清理妥当,白天没来得及处理的文件,赶紧办了;没回复的短信,抓紧给人家一个答复。晚走一会儿,天塌不下来。

4.第四步,核查

事情已经办完,且慢,还没结束,慎一慎、缓一缓再给领导交差。所谓闭环,还要求你交出去的活儿,不光在过程中是认真干的,干完之后也是经过仔细复查核实的。“出手”前,反复检查你交上去的材料、发出去的东西。

打印复印的材料,递给领导前再看一遍页码对不对,有没有缺页,万一打印机没纸了呢?花了五六天写的讲话稿,放在领导桌上之前再朗读一遍看有没有错漏字,万一书名号里掉了一个字呢?甚至把文件送到领导办公室的路上,在领导办公室门口等着“接见”的空当,都可以再一目十行地扫一扫,说不定能发现几个错别字,还来得及一路小跑回去改!

实事求是地讲,谁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多看,反复看,出手前再看一遍,把错误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否则,前面99步走得都很认真,最后一步晃了点,就给人留下个不靠谱的印象,多冤枉。 R5tM43p04Os1SfE2l55F2PgNNfLgvGRnfEKVJqKMa+7JgQXNRn9GEI7CuGCEQLd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