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焜燿之意

清光绪年间,滑县牛屯集南街四合院住着一户姓刘的殷实人家,主人刘绍宣为科举制最后一次乡试举人,其夫人尹氏是牛屯尹庄大户之女,虽不识字,但也属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人。二人膝下育有二子,后皆参加革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大儿 1904年 1 月 5 日出生,取名刘焜(后改名赵毅敏)。二儿 1906年 10月 17日出生,取名刘燿,后改名尹达,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为新中国的历史学研究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尹达的父亲刘绍宣为什么给赵毅敏与尹达取“焜燿”二字为名?“焜燿”乃辉煌、照耀之意,也是萤火虫的别名。刘绍宣身处在晚清国运衰落、官场腐败、百业凋敝、时局混乱的时代,他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后,能成为黑暗腐朽社会中的一束火炬,给时代以光明,照耀民族和国家的前程。

当地有个习俗,大名都是上学堂后才叫的,入学前还须有个乳名。刘绍宣为大儿子取乳名根妞,狭义是把刘家的根留住,广义是继承民族大业,发扬传统文化。二儿尹达诞生后,刘绍宣期望尹达将来能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取了个雅俗共赏的乳名——学妞。以至于后来,尹达在史学界有了成就,声名远播,家乡人在街谈巷议时仍习惯说,那会儿,刘家学妞怎么怎么着,话语中多有羡慕和褒扬。

尹达父亲刘绍宣毕业于河南高等师范学校,又是举人,按说也能靠渊博的学识求得一官半职。刘绍宣对清廷的腐朽统治和软弱无能所造成的混乱局面看在眼里愁在心上,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对做官有了抵触情绪。他尊崇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思想。同时,在他所处的那个新旧思想分裂、社会大变革时代,他也赞同“戊戌变法”,希望社会有一些大的变革,政治清明时方可一展身手。他也思考,在社会变革的过渡期,怎样才能提高国民素质,并达到相当的文明程度。于是,他选择了以教书育人为职业。他认为,国家兴旺,民族崛起,民众素质是基础,是根本。他希望能在教书育人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以期报效国家。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夏天,刘绍宣被教育使司委任为由景贤学堂改名的滑县官立两等小学校长。1912年,成立民国,滑县政体变更,官立两等小学改为县立高等小学。不久,该校又合并了初级师范学校,遂更名为欧阳学校。

可以说,刘绍宣是一个开拓性的改革人才,他一心想把自己的智慧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和培养人才上,然一腔热血无处投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讨袁大战风起云涌,中原大地满目疮痍,吵吵嚷嚷的政治弊病也波及滑县的教育事业,1913年,欧阳学校被迫停办,刘绍宣不得不回乡另谋事做。刘绍宣在县城两等小学及后来的欧阳学校就职时间约五年之久,即 1908年夏至 1913年夏。随后,他被聘到开封一所中学任职,职务无考。

刘绍宣的叔伯兄长刘绍周文武双全,曾在滑县、偃师当师爷。清朝时县令的幕友一般都是两大师爷,一为钱粮师爷,一为刑名师爷。其职责就是协助县令断狱、收税、修志。刘绍周竟能在这三项工作中游刃有余,驾轻就熟。

刘绍宣和刘绍周的经历和处事态度对尹达的成长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l6xBmwHFIBSS6oDCrAIsfMlTi6ec3K8GhbnGv8HJ8nInwwaoSTPSMqx18I5Tek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