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存养类

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数也宜多:

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曰入神,

曰致广大、极高明。

情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数也宜少:

曰谨言,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

曰节饮食、寡嗜欲。

【译文】

人的本性天良不可以缺乏,所以其可取法之处也应很多:如穷极物理,尽其本性,通达天下,收心聚神,致力广大,穷极高明。人的情欲不可以太盛,所以其可取法之处也应有很多:如谨言慎行,约束自我,清心寡欲,节制饮食,减少嗜好欲念。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原注】

炼心如炼金,百炼而后为真金,百炼而后为真心。

【译文】

使心胸宽广容纳天下万物;持谦虚的心态接受天下好人善事;用心公正谈论天下之事;沉潜心神观天下事理;安定心气以应对自然与社会的变迁。

清明以养吾之神,湛一以养吾之虑,

沉警以养吾之识,刚大以养吾之气,

果断以养吾之才,凝重以养吾之度,

宽裕以养吾之量,严冷以养吾之操。

【原注】

冯少墟云:凡人拈花弄月,寻山问水,便觉天趣盎然,而况存心养性,直达真源?上下古今,都在这里。此中乐趣,更复何如?

【译文】

处事清明以培养我的精神,精湛专一以培养我的思虑,沉着警觉以培养我的胆识,刚强大度以培养我的气魄,处事果断以培养我的才能,深沉持重以培养我的风度,宽大丰裕以培养我的雅量,严峻肃然以培养我的节操。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译文】

自己有优点要遮掩几分,这是培养深厚的涵养;别人有缺点要替他遮盖几分,这是培养宽宏的气度。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

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译文】

用谦虚培养心境,用德性规范言行;用仁心对待天下万事万物,用大道滋养万世之泽。

涵养冲虚 ,便是身世学问;

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原注】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语言动作皆是。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世人遇不如意事,动辄烦恼。而烦恼无补于事,徒自增苦。惟有耐心料理,勿更添此一番缠缚。

【注释】

①冲虚:喻怀抱之淡薄空虚。阮籍诗:“养志在冲虚。”

【译文】

虚心的涵养,便是安身立命的学问;除去烦恼,心性是多么安宁平和!

颜子四勿 ,要收入来;

闲存 工夫,制外以养中也。

孟子四端 ,要扩充去;

格致 工夫,推近以暨远也。

【注释】

①四勿: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语见《论语·颜渊》。

②闲存:约束邪念,保持诚实。《周易·乾》:“闲存其诚。”

③四端:四种德性。《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④格致:格物致知。《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朱熹解格物为穷至事物之理。

【译文】

颜子的四勿应记在心中,闲邪存诚的功夫,就是克制外在的诱惑以修养心性。孟子的仁、义、礼、智四端应当扩充广大,格物致知的工夫,要由近至远,推己及人。

喜怒哀乐而曰未发,

是从人心直溯道心 ,要他存养;

未发而曰喜怒哀乐,

是从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注释】

①道心:道德之心。《荀子·解蔽》:“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译文】

人有喜怒哀乐但并不表现出来,这是从自然的人心追溯到了道德之心,要他存心养性;不表现出来而有喜怒哀乐的情绪,这是从道德之心指出人的本性,要他自我反省。

存养宜冲粹,近春温;

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译文】

存心养性应当冲淡纯净,近似于春天般温润;反省自身应当谨严,类似于秋天般肃然。

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

就念虑上提撕 ,则曰省察。

就气质上销熔,则曰克治。

【原注】

省克得静安,即是涵养;涵养得分明,即是省克。其实一也,皆不是落后著事。涵养与克治,是人心双轮。入门之始,克治力居多;进步之后,涵养力居多。及至车轻路熟时,不知是一是二。先儒每言存养省察,毕竟工夫以省察入;若不能省察,说甚存养?真文忠云:治心如治病。然省察者,切脉而知疾也;克治者,用药以去疾也;存养者,则又保护元气,以杜未形之疾者也。

【注释】

①提撕:提醒,警觉。《颜氏家训·序致》:“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译文】

性情的领悟就叫作涵养。注意提醒自己的思想,就叫作省察。气质的融汇就叫作克治。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

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原注】

人于初起念时,即便回心一想,其是非固自较然。非者去之,是者存之。克己工夫,即从此初念克起;行善工夫,即从此初念行起。

【译文】

为欲望所动心,欲念使之迷惑就会昏庸;任意动气,意气偏执就会背离事理。

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

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

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薰之而暗矣。

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原注】

惟有内起之贼,从意根受者不易除。加之气拘物蔽,则表里夹攻,更无生意可留,明体可睹矣,是谓丧心之人。君子惓惓于谨独以此。

【译文】

人心好比谷种,满腹生机,只因物欲禁锢了这生机而使之滞涩。然而生机未尝不存在,只要疏通它罢了。人心如同明镜,全都是光明,只因习染了污垢而使之暗淡。然而光明之体并非不存在,擦拭它就可以了。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

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忙。

【原注】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若应酬时劳扰,不应酬时牵挂,极是吃累的。

【译文】

处事果断的人看似忙碌,但其心中常存有闲暇;因循守旧的人看似清闲,但其心中常多思虑。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原注】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吕新吾云:心要如天平然,任物之去来,只是静虚中正。何等自在!

【译文】

清心寡欲所以能平心静气,心有主见就会处事虚心。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

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原注】

用力寡之,斯寡矣,其治本在敬。不用力寡之,则必至于徇,其病本在怠。周石藩云:寡欲极是难事,盖必见理亲切,将义命二字守得牢固,则心地自然明白,魂梦自然受用,而欲乃不得而入之。若心上打扫不清,则穷通得丧,当吃紧之际,未有不潜移而默夺者。此素位不愿外之所以难也。

【译文】

没有欲念的人称为圣人,清心寡欲的人叫作贤人,欲望很多的人称为凡人,放纵欲望的人是狂人。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

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

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

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原注】

须把心头打叠干净,浑如楼阁在空中,何等潇洒自在。故孟子云:养心莫善于寡欲。

【译文】

人的心胸,欲望多了就会狭隘,少了则宽广。人的心境,欲望多了就繁忙,少了则闲适。人的心术,欲望多了就会险恶,少了则平和。人的心事,欲望多了就有所忧愁,少了则快乐。人的心志,欲望多了就会软弱,少了则刚毅。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

宜俭约,四者切己良箴。

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

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原注】

时时遵此修持,则心自凝。

【注释】

①坐驰:身不动而心有旁骛。《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译文】

人应当安静沉默,从容不迫,严肃谨慎,勤俭节约,这些都是切身的箴言。应忌讳多欲念,盲目行事,人在心不在,用心不一,这四点是切身的大缺点。修养德行,持之以恒是关键;自然体会而不刻意追求,循序渐进是关键。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译文】

谨慎恪守本分之心,那么心就安定;收敛抑制浮躁之气,则心平气和。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译文】

人性的内涵不曾缺损一件东西,即为善;人性的需求不可多增添一样东西,即杂欲。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

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译文】

君子心无杂欲,而气量宏大涵盖一切;小人欲念很多,而志向狭小拘守一角。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译文】

发怒正如猛虎伤及他人,欲望如同深渊难以填满。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原注】

故君子立身,其大要在乎惩忿窒欲。

【译文】

愤怒如同烈火,不遏制就会烧掉一切;欲望就像洪水,不阻止就会成滔天之势。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原注】

《集古录》云:学者之惩忿窒欲,即使八战八克,终惧冷灰之复燃;倘其七纵七擒,必至狂澜之横决。真须一刀两断,方是澈底澄清。

【译文】

控制愤怒的情绪如同摧毁山峦般坚毅,又如救火一样迅疾;压制欲望如同填塞山谷一样有毅力,又如防洪一样果断。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

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译文】

用心一旦松散,那么凡事都做不好。用心一旦粗疏,那么凡事就不能专心。用心一旦固执,凡事就不能见其本来面目。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

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译文】

一念之疏忽,便是错误的开始;一念不能善始善终,便会一错到底。

古之学者,在心上做工夫,

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 之符

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工夫,

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 之病。

【原注】

陈榕门云:诚于中,自然形于外;制乎外,所以养其中。

【注释】

①盛德:美德。《史记·老子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②符:符信,标志。

③实德:实际的道德品行。

【译文】

古代学者在内心涵养上下工夫,所以表现为德高望重的标志;今天的学者在外表上下工夫,对于内心涵养,则显出德行的缺陷。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

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译文】

只要心意不放纵,就不会出现差错;只要用心不怠惰疏忽,就没有不能坚守的志向。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

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原注】

智慧如镜,富贵福泽,其翳之者也;困苦艰难,其磨之者也。徐曙庵云:最妙是一个“逆”字,今人处顺境,现成受享,有何意味!惟逆则艰难险阻中,陶炼得几许事业。故逆来顺受四字,随在当有自得处。

薛文清云:国以逸欲而亡,家以逸欲而败,身以逸欲而为昏愚、为戕贼,患无不至。盖忧患是天理之行,震动惊醒,心胆变换之地;安乐是人欲之窟,般乐怠傲,志溺魂销之地。故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语云:富贵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处顺境者,可以知所警矣。

【译文】

处于逆境时应开拓放达;处于顺境时应约束自敛。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

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

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译文】

人生世途的沧桑,可以锻炼我的心境。人情世故的冷暖,可以锻炼我的耐力。世事颠倒反复可以修养我的品行。

青天白日 的节义,自暗室屋漏 中培来;

旋乾转坤的经纶 ,自临深履薄 处得力。

【注释】

①青天白日:比喻清白、光明磊落。

②暗室屋漏:暗室,没有光亮或隐秘的地方;屋漏,古代室内摆放小帐的地方。指隐私之处。

③经纶:理丝绪为经,编丝成绳为纶。此处引申为治理国家大事。

④临深履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小心谨慎。

【译文】

光明磊落的节操,是独处幽室、不为人知中培养得来的;扭转乾坤的治世谋略,是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戒惧中造就的。

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原注】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薛文清云: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又云:自古大智大勇,必能忍小耻小忿,皆是享福泽处。颜光衷云:每任天下事,则是非交集,非受垢受不祥,火气都尽,未有能休休有容、沉默济世者也。故世间大丈夫每以忍辱为第一精进。

【译文】

人的名誉声望在屈辱中彰显,德行与度量在隐忍中光大。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译文】

谦恭忍让是保护自身的最佳方法,平和从容是处事的最佳方法,有涵养能包容是待人接物的最佳方法,洒脱不拘是培养心性的最佳方法。

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

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原注】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如今要将此种浮气,觅个销归安顿处。平时养得定了,自然发而中节。

【译文】

高兴的时候,发怒的时候,懈怠的时候,放纵的时候都应当自己检点一下。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无事澄然,有事斩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原注】

非有盛养者,不能。

【译文】

独处时超脱,与人相处亲和;无事时沉静,有事时果断;得意时平淡,失意时泰然。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

宽能制褊 ,缓能制急。

【注释】

①褊:指气量狭小。《荀子·修身》:“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译文】

安静能克服浮躁,沉潜能控制虚浮,宽容能制止褊狭,舒缓能抑制急躁。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

天地间真机栝 ,惟静者能看得透。

【原注】

灯动则不能照物,水动则不能鉴物。人性亦然,动则万理皆昏,静则万理皆澈。

静之一字,十二时离了一刻不得,才离便乱了。门尽日开阖,枢常静;妍媸尽日往来,镜常静;人尽日应酬,心常静。惟静也,故能主张得动。若逐动而去,应事定不分晓。便是睡时,此念不静,做个梦儿也胡乱。人心至活,倏忽之间,起灭万状,未有无所事事,而能悬空守之者。初入静者,不知摄持之法,必须涵咏圣贤之言,使义理津津悦心,方得天机流畅,断不可空持硬守也。

【注释】

①机栝(guā):机,用来发矢的弩牙。栝,矢末。本言张弩发矢,以栝入机,机动即发。此指奥秘、自然规律。《庄子·齐物论》:“其发若机栝。”

【译文】

自然天地之中的真谛,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品味得到;宇宙间的玄妙所在,只有心静的人才能看得透彻。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译文】

有才华而又性情和缓,这必定是大天才;有智慧而又能平心静气,这是大智慧者。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译文】

脾气切忌盛怒,心志切忌自满,才能切忌外露。

有作用者,器宇 定是不凡;

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原注】

口头有一句话,定要说出;胸中有一毫才,决要露出,只是量窄。然因其无量,即以卜其无福。

【注释】

①器宇:指人的仪表。《晋书·安平献王孚传论》:“风度宏邈,器宇高雅。”

【译文】

有作为之人必定气度超脱,有智慧者必定不露才情。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原注】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裂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怒,我卒以败,此之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其处事也不能再思,其与人也不从三反,其治家也不能百忍,乖舛缪戾,可胜言哉!吕新吾云:天下之物,纾徐柔和者多长,迫切急躁者多短。人生寿夭祸福,无不皆然。褊急者可以思矣。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火定则百物兼照,万事得理。若一动火,则神昏气乱,便种种都不济了。又云:涵养不定底,恶言到耳,先思驭气,气平再没错著。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注释】

①骈集:聚积。

【译文】

意志粗疏、性情急躁的人,终将一事无成。心平气和的人,诸多好事接踵而至。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

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

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

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

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译文】

处俗世烦恼之时,要能忍耐;处外界纷纷扰扰之境,要能安闲;胸怀中有牵绊缠绕之事,要割舍得开;面对功名利禄,要淡然对待;心绪失意忿怒,要能沉稳自控。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 灭。

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

以浩气 临事,则疑界释。

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原注】

非生平有养气工夫者,不克语此。

【注释】

①乖沴(lì):狂暴、乖戾。

②浩气:恢弘刚正的气质。《孟子·公孙丑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译文】

以和气待人,暴戾就会平息;以刚正之气待物,邪气就会消散;以恢弘的气度待事,则疑惧都消释;以宁静之心修养身心,则睡梦安稳。

观操存,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

观度量,在喜怒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译文】

看一个人的操守,要在其面对利害得失的时候;看一个人的精力,应在他感到饥饿疲惫的时候;看一个人是否有度量,要在他面对喜怒哀乐的时候;看一个人是否沉着,要在其面临令人震惊之事的时候。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

面临大事或难事可以看出一个人能否担负责任,处于顺境和逆境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气度。遇到喜怒之事可看出一个人修养如何,与众人相处可看出一个人见识怎样。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

褊当矫之以宽,执当矫之以圆,

傲当矫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

奢当矫之以俭,忍当矫之以慈,

贪当矫之以廉,私当矫之以公,

放言 当矫之以缄默,好动当矫之以镇静,

粗率当矫之以细密,躁急当矫之以和缓,

怠惰当矫之以精勤,刚暴当矫之以温柔,

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 当矫之以浑厚。

【原注】

此变化气质工夫也。

【注释】

①放言:纵情谈论。《论语·微子》:“隐居放言。”

②溪刻:言辞刻薄。《世说新语·豪爽》:“桓公读《高士传》,至子陵仲子,便掷去,曰:‘谁能作此溪刻自处。’”

【译文】

轻浮应矫之以稳重,浮躁应矫之以踏实,狭隘应矫之以宽宏,固执应矫之以圆通,骄傲应矫之以谦逊,放纵应矫之以谨慎,奢侈应矫之以节俭,残忍应矫之以慈悲,贪欲应矫之以廉洁,自私应矫之以大公,多话应矫之以沉默,好动应矫之以镇静,粗心草率应矫之以细密,焦躁应矫之以平和,懈怠应矫之以精勤,刚直暴戾应矫之以温柔,浅显直露应矫之以沉稳,苛薄应矫之以淳厚。 FW/JN6CdK1UvJd8rzXksaQAdhywk9pG61Ns2TPadNiS0pZa7IBd66vJIQC55KzZ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