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杰斯·威拉德的那场比赛所带来的轰动效应很快引起了拳击推广人特克斯·理卡德(Tex Rickard)的注意,之后,他连续为我推出了5场赛事,每场赛事的收入均在100万美元以上。那绝对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因为当时我和威拉德在托莱多的比赛收入仅有452,224美元,这在当时已经是最高的拳击票房纪录了。这5场高票房赛事的对手分别是:法国的乔治斯·卡尔庞捷(Georges Carpentier)、阿根廷的路易斯·安杰尔·菲尔波(Luis Angel Firpo),以及美国波士顿的杰克·夏基(Jack Sharkey)、纽约(New York)的吉恩·滕尼(Gene Tunney),其中我和吉恩·滕尼打了2场。
由于我是一名出色的拳击手,赛事推广人为了能呈现更精彩的比赛效果,特意为我安排了5名非常强劲的对手,并且,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也让社会各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拳击。顺便说一句,如果有人告诉你吉恩·滕尼不会打拳,千万别信他说的话。时至今日,许多格斗爱好者仍对他存有这种错误的印象。我们在费城的一番战中,吉恩·滕尼从我手中夺去了冠军的头衔。第1回合刚开始,他便以一记反击右拳狠狠地打中了我的头部,让我十分震惊,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我始终没能缓过劲儿来。在芝加哥的二番战,进行到第8回合时,吉恩·滕尼又一拳打中我的头部,迫使我单膝跪地。注意,那可是在第7回合他被我击倒,并被裁判“长时间读秒”之后发生的事。事实上,我发现吉恩对爆炸性力量的运用极为惊人。
随着“理卡德&邓普西”黄金时代
的到来,公众对拳击的热情变得异常高涨。报刊、广播和电视的频繁报道也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击倒获胜的兴趣。这显然是托莱多之战所引爆的另一个令人兴奋的现象。此外,那些巨额的出场费也让各地的年轻人更加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拳击手,这样他们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拳头创造财富。这两种现象——公众对拳击的热衷以及年轻人对重拳击打的渴望——原本可以对自卫格斗术的科学发展产生最有利的影响,结果却出现了意外,导致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了。
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拳击比赛的历史进程中,我的比赛对拳击商业化发展所做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他们将拳击变成了一项可以牟取暴利的生意。作为一项商业赛事,这种格斗游戏吸引了大量对自卫格斗术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加入。为了能从中赚些快钱,越来越多的人从其他领域涌进拳击行业。他们以赛事推广人、经纪人、训练师甚至是教练的身份出现。他们的加入对老派人士形成了冲击,因为他们能带钱进来,他们更懂得商业规则,而且个个都是能说会道的骗子。这些成群结队进来淘金的人,包括医生、律师、餐馆老板、服装商贩、屠夫、杂货店老板、赌场经纪、敲诈犯以及台球厅侍者。那些一生中从未有过挥拳经验的人甚至会成为训练师。他们在拳馆对那些年轻人胡乱指导。那些被胡乱指导的年轻人甚至都未能成为真正的拳手,而当那些年轻人放下手中的拳套时,也会转身升级为教练。
很自然,这种蹩脚的拳击“专家”会迅速涌入业余拳击爱好者队伍。在那里,教练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同当时那些赛事操盘手缺乏职业素养的情况一样严重。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大多数业余教练已经完全忘记了拳击课的目的是教会一个人用拳头来自卫,而不是让他戴着拳击手套去参加业余或职业赛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拳击教学的主要目的已经被业余教练们自动忽略了,他们试图培养的是能够在业余或职业赛事中凭借点数获胜的表演型拳手,并以此来让自己间接或直接地从经济上获利。
平均每50位年轻人中,没有一位在第一次去找教练学拳时就有成为职业拳手的雄心,尤其是对那些大学生和高中生而言。然而,教练们持续教导男孩们要成为“精明”的比赛型拳手,而不是全面发展的街头斗士。这简直是不折不扣的耻辱,要知道学会出拳才是在打拳架时最为重要的,同时也是业余或职业拳赛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事实上,在一个男孩还没能掌握出拳技巧之前,先教其各种无关紧要的格斗动作,是极其愚蠢且不明智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练这种带有商业性质的、以分数取胜的教学理念,最终导致了今天的业余和职业拳击队伍中充斥着毫无意义的“俱乐部拳手”和“卖弄型花式拳手”。在职业拳击比赛中,真正的拳手少之又少,以至于赛事推广人几乎不可能促成有足够吸引力的比赛来填补拳手的赛事档期。
在撰写本章时
,重量级拳坛有天赋的拳手寥寥无几,这一现象特别可怕。自从我1917年、1918年、1919年征战拳坛时起,有价值的重量级拳手人数竟下降如此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征战拳坛时,放眼望去,优秀拳手数不胜数。杰斯·威拉德是冠军,紧随其后的有卡尔·莫里斯、弗兰克·莫兰(Frank Moran)、比尔·布伦南(Bill Brennan)、比利·米斯克(Billy Miske)、弗雷德·富尔顿、霍默·史密斯(Homer Smith)、“炮舰”爱德华·史密斯(Edward“Gunboat”Smith)、吉姆·弗林(Jim Flynn)和“脏猪”丹·弗林(Dan“Porky”Flynn)。此外,还有山姆·兰福德(Sam Langford)、哈里·威尔斯(Harry Wills)、汤米·吉本斯(Tommy Gibbons)、威利·米汉(Willie Meehan)等一众出色的拳手。如果你在面对这些顶级拳手时,不小心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很有可能会直接把你放倒,肥仔米汉除外。虽然米汉总是习惯性搂抱,但他出拳频率高,并且抗击打能力强,所以在我和他的3场4个回合的比赛中,我们不分胜负。一番战,我赢;二番战,平局;三番战,他赢。
如今,在重量级和大多数其他级别的赛事中,极少见到顶尖拳手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各地均缺乏优秀的教练和训练师。虽然有些不错的拳手给人印象深刻,值得留意,但仍属个别现象。乔·路易斯(Joe Louis)大约16岁时遇到了一位好教练。当时,阿特勒·埃利斯(Atler Ellis)正在底特律(Detroit)的布鲁斯特中心(Brewster Centre)教拳,他是一位老派的拳击手,乔从他那里学会了如何打拳以及如何打比赛。乔成为职业拳手后,立刻转投至杰克·布莱克本(Jack Blackburn)的旗下。杰克也是一位出色的老派拳击手,同时也是拳击历史上最优秀的教练之一。乔·路易斯在杰克的指导下,逐渐成了一位“弹无虚发的神枪手”,并且爆炸力惊人,他可以用任意一只拳头将对手干掉。他是一位伟大的拳击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