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子缘何获麟垂泪

据《史记》记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春天,管理山林的虞人在鲁国的西面大野狩猎,一个车夫捕获了一只奇怪的野兽。车夫的主人叔孙氏看到这个怪兽,认为不吉祥,不敢要。人们将孔子请来辨识,孔子一看到这个怪兽,就掩面痛哭,说:“这是麟啊!为什么来?为什么来?”叔孙听到孔子这样说,就留下了这个被折断了前左足的怪兽。此次“西狩获麟”,对孔子的打击不亚于弟子颜渊的死,他彻底绝望了,传说孔子著《春秋》绝笔于“获麟”,应该不是杜撰。

那么,孔子为什么会因麒麟被捕获而落泪呢?

原因之一:关于麟本身的文化内涵

关于麟这种动物的传说颇多,就像龙一样,它有着诸多的神话色彩。但作为汉民族的图腾——龙来说,没有谁真正见过,所以有人说这是想象中的一种动物,是黄帝将各部落的图腾取其一处综合而成的一种怪物。且不说龙到底存不存在过,但用现在的经验否定麟的存在则不够充分。麟的形态历史上有关著述描述得很细,京房《易传》的描述是:“麟,獐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采,腹下黄,高丈二。”《广雅》说:“麒麟,含仁怀义,音中钟吕,步行中规,折旋中矩,游必择土,翔必有处,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不群不旅,不入陷阱,不入罗网,文章斌斌。”《广雅》中的解释显然加入了人的审美取向,但麒麟的形态却已经很形象。

历史上记载的很明确的东西,我们再否定它的存在显然不妥,因为现在的动物也在以很惊人的速度减少,地球上每一天都有生物在灭绝,在辽西的化石没有面世之前,人们一直否认恐龙鸟的存在。麒麟也是这样,很可能是已经灭绝的类似现在东北“四不像”的一种动物,只不过在这种动物身上寄托了人们许多理想化的精神内涵。孔子称麟为“仁兽”,“仁兽”出非其时而被困,这对孔子是一种理想和信仰上的打击。

孔子毕生都在宣扬“仁”,在人类,他把周公作为实施“仁”的楷模;在兽类,他则把麒麟作为“仁兽”的代表。孔子之所以希望在方方面面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对应者,其目的无非是佐证他的理论的正确性。麒麟被捕获,对于他的思想理论是一种动摇,因为按照孔子的想法,麒麟是应该“不入陷阱,不入罗网”的,正所谓仁者无敌。既然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车夫怎么能捕获到它呢?孔子见到受伤的麒麟,其复杂的心情可想而知,他的泪是为“仁”之不行而垂,是为猎者的无知而垂,更是为精神图腾的伤毁而垂。

原因之二:惺惺惜惺惺

孔子见到被捕获的麒麟时,已是年过古稀,当时他正在撰写不朽的名著《春秋》。此时的孔子因为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自己的政治抱负颇有些穷途末路的感觉,他自己就感慨地说:“吾道穷矣!”

麒麟这种代表祥瑞的仁兽被捕获致死,使孔子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自己,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所以他说:“黄河上再也不会有神龙负河图而出,洛水也再不会有神龟负洛书而现,我也快要完了。”

睹物及人,人之常情,圣人也不能免俗。孔子此时的感叹则是一种“生非其时”的牢骚。如果麒麟出现在周道大兴之时,它便不会遇害;如果孔子生于周公之朝,仁政何以不施?所以孔子说:“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焉。”孔子游说了那么多的国家,竟然没有一个国君能采纳他的主张,使自己如丧家之犬一样狼狈,这难道不是和被捕获的麒麟一样出非其时吗?

孔子这样的感慨是在见到麟之后才有的,到了颜回和子路去世时,他的感慨更加伤感。颜回是他最得意的弟子,鲁哀公曾经问他:“弟子孰为好学?”孔子说颜回最好学,他“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说颜回不把对此人此事的怒气,迁移到别人别事上去;他一次犯了过错,第二次就不再犯。

子路虽然不是很聪慧,但为人忠厚老实,对老师的教导能不折不扣地身体力行。他比孔子小九岁,跟随孔子的时间很长,孔子对他很信任。子路在卫国执政的孔文子家为宰,孔文子死后,在一次政变中,子路为救主人冲进宫中激战,被敌人用长矛刺断了帽子的缨带,结果他想起老师的话:“君子死,冠不免”,停下来戴正帽子,系好缨带,结果被杀,时年六十三岁。孔子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不久就病倒了。由子路的死,他想到了自己的末日,想到了仁人悲壮的结局,这与见麟垂泪是一样的情感。

原因之三:壮志未酬空流泪

孔子的抱负是理想和现实的有机结合,是大同和小康的远近相济。但是,在他有生之年,他无法实现自己的主张了,他只能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所编著的《春秋》中去。他说:君子最担忧的就是死后没有好的影响,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用什么贡献留下好的影响呢?为此,他潜心编写《春秋》,把自己的主张以历史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

他很清楚这样做意味着什么,所以他说“知丘者以《春秋》,罪丘者亦以《春秋》”。应该说孔子的目的达到了,一部《春秋》中所含的义理,犹如一面镜子,使乱臣贼子惧焉。可以说,如果孔子有机会来实施自己的主张,他是不会关在屋子里著书的,因为孔子是一个十分重视实践的人。但是当他到处碰壁之后,他的心境十分无奈,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家里教书著述。这个时候,西狩获麟事件,无异给了他一个郁闷爆发的机会,他借题发挥而号啕大哭。

其实,孔子的这种悲怆的情感在他去世前曾经很直接地流露过。孔子有病后,子贡来看望他,孔子在门前负杖长歌:“泰山啊,就要倒了;梁柱啊,就要折了;哲人啊,也要死了。”并因而热泪长流。孔子之所以流泪,是因为“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这里,孔子所说的不仅仅是个如何殡葬的问题,他的用意是广义的,正是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他的主张才没有得到尊奉。这和麒麟出现没有遇到明主而遭到猎杀一样,是社会的悲哀。孔子以泰山喻天纲,以梁柱喻礼义,以哲人喻克己复礼的自我,长歌当哭,其悲怆之情惊天地、泣鬼神,凸现了一个圣人的大憾大悲。 a1h4rMuRDnd/riGNghBidJwDKOVnU7E3KjJ33MPYfcZdhz6vBBG4XeCQB6c1776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