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中国园林
——自然主义的艺术品

中国园林,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与世界上大多数的园林相比更具想象力和创造性,或者说,更具艺术性。中国的园林并不是对自然的简单复制,既不单纯机械地依赖于已有的自然景致或山水构图,也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其进行大规模深度改造。中国人对于自然的深刻感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艺术思维和观念,然后通过园林这种形式表达出来。中国园林的意象塑造有着惊人的魅力和如画般的美感,这使其鹤立于世界园林之林,但这种意象也会随着复杂的人工造景的增加而减少。难以理解的是,中国园林鲜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如此造成的最好结果便是,中国的园林都有一种随性的艺术节奏。

这种自然主义的园林,在描述和分析的时候就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园林不同于遵循几何构图的欧洲园林和千篇一律的日本园林,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规避正规化的分析。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其构成要素及周遭环境强化激荡出来的自然韵律,而不是自身内部的布局设计和布景安排。描绘清楚这种自然氛围下的各种元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那些镂空的石头造就的生动斑驳的影子、轻缓的水流节奏、肆意盛开的可爱娇美的莲花,更不用说那些少数会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组成元素。这有些难以置信,其实无非依循大自然无常的变化本质。越是荒草丛生,这些构成元素越能冲破限制和束缚,从而主控整个园林。我们见到的大多数中国园林正是这种自由放纵的状态。

这并不是说中国园林没有任何设计规则和典范,只是不像欧洲在园艺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步调一致的一系列发展阶段。据了解,中国园林与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保持了更为亲密的联系,而其出人意料的不规则造型也更能激发观赏者的想象力,而非理性思考。但无论这些感受和想象有多重要,都不能成为一项综合调查的基础。调查研究必须建立在更为实在的要素之上,比如中国园林的设计者们是怎样工作的,他们遵循的普遍原则是什么,等等,直到能够判断并记住这些东西在远东的重要性。

需格外注意的一点是,中国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那些伟大的画家铸造了典型的中国园林。那些激发他们灵感的想法和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一样。中国的园林和中国的山水画一样极为优秀,其中山和水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是树木、花草以及各种各样的装饰性建筑。所有的构成部分都是平面安排的,如蜿蜒的小径、封闭的围墙、桥梁以及栏杆。(参见130页,图2)

研究中国园林绝不能像研究规范的花圃一样,从一个特定的点开始,然后全面展开。中国园林由大大小小的独立景观组成,尽管它们一个接一个构成统一的整体,但仍然要循着观赏者的脚步一点点地发掘它的美。沿着迂回曲折的小径,越过山石湖泊,穿过暗道连廊,稍作休憩,对着缓缓流过古旧石桥的流水略作沉思,然后或终将抵达一个未经雕饰的石亭,登上阶梯,站在高处,展现在眼前的将是林间的一处迷人景致。(参见132—133页,图4—图5)这些景致常见常新,越深入观察就越会发现其美妙之处采撷不尽,这种源自未知的诱惑力也使其永葆神秘魅力。这种享受类似于鉴赏一幅长卷轴的画卷。随着连续景致的展开,鉴赏者一再被画家构造出的理想世界所吸引,并随着画面的转变越来越深入其中,不能自拔。当然,将山水画和园林构图区分开来并非难事,它们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各自的表达媒介也有非常大的区别。但是这种对两者的比较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样做可以阐明中国人的构图喜好。(参见130—131页,图1—图3)要总结对中国园林的印象,第一个难题就是中国的疆域实在是太辽阔了,南北的气候和植被差别很大。要说设计原则,广州的园林和北京的显然不同,就像建在河边的园林肯定不能复制到山上去一样。气候的不同造就了多样的环境,也形成了不同的园林类型和不同的实用目的,这样的差异简直无穷无尽。我们只集中讲述某些主要的园林类型,它们从古代起就流行于中国。

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园林也分两种:城镇园林和乡村园林。但这两种园林在中国的重要程度和西方国家不同。城镇园林种类更多,也更为富丽堂皇,其地理位置跟我们的相比往往更为优越,至少比中世纪以后的地段好。在中国,越是富裕贵气的大城市,越是有一些明确的特征,极容易便与小城镇区分开来。它们周遭设有大农场、漂亮的园林,储备有丰富的蔬菜,还有充足的水源,当然这些资源大多数情况下都被围墙封闭了起来。这些园林本就不为外界所造,而仅仅是为了园林主人及其家人和朋友而设。实际上,园林就是他房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见135页,图7)所以,园林的日常图景、设计安排以及魅力都只能被少数人所见。无论是围墙里的一棵柳树,还是几块大石头(参见136页,图8),抑或布置有水塘、亭阁、假山、曲折小径的大片园林用地,都是园林主人宅邸的自然拓展,似在邀请人们游玩、休息和冥思。一般来说,园林里要有凉亭或者厅堂,其用途不仅是供人们喝茶、用餐,还用来赏花、邀月、弹琴、作诗,又或谈理论道。文人雅士们的上述日常追求多半都在园林中进行,而非室内。在中国,室内室外的活动不像我们区分得那么明确。要解释这一点,不能仅仅归因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对温和的气候,无疑应归结于中国人那不同寻常的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后者已成为中国人性格的一部分。他们倾听自然声音、感受自然心跳的方式与我们截然不同。园林对于他们的意义要远大于我们。

为了更深入地观察中国园林的传统构造和规划,需要特别注意古老园林中建筑和山水风景的结合。有两幅画可以很好地阐明这一点,这两幅画分别描绘了北京一座著名的古老园林——半亩园的不同部分。半亩园是明朝末年的李笠翁(李渔)设计,后在11世纪早期归清朝贵族完颜麟庆所有。李笠翁监修了半亩园的水道,完颜麟庆做了插图绘本《鸿雪因缘图记》

有一幅画描绘的是画家及其妻女坐在连廊上,面向园林,画面中可以看到镂空的石头、小树林,还有水塘边似在倾诉的一棵柳树。通过画面内容,可以判断这是一个早春时节的节日,还可以看到一些皇室的活动。画中的人们坐在连廊边上欣赏抽芽的树木、信步嬉戏的孔雀以及炫目舞动的苍鹭。整个场景是如此柔和完整,观者从中感受到的就是和谐,自然与建筑的统一,人与动物的共生。

另一幅画表现的是一个有天井的小院落,坐落在一个宽敞的厅堂前面。院落旁边衔接有一排排低矮的建筑。画面前景是一个小水塘,再前面是几株盆栽,还有一瓮莲花。树木以及与其相对的装饰性底座都是成双成对的。这种设计讲究的是绝对的对称性原则,但这种对称却被前景中一个巨大的涵洞形石头破坏了,这块石头的一部分遮挡住了树。这种对比效果显著,由于建筑都是敞开的,和自然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处在极好的平衡之中,所以并不影响整体的和谐一致。

有些不可思议的是,中国园林里的建筑并不专门用来做隔断和围墙,而是融入不同的景致之中,作为观赏的亭阁、连廊、眺台使用。有些亭阁春季可以赏花,另外一些屹立于水塘中央的,夏季可以赏荷,还有些秋天可以赏菊。月朗星稀的夜晚,映照在白墙上斑驳的竹影也煞是美好,同样可以坐在亭子里观赏。这些亭台楼阁提供了可以置身室外的相对独立又安适的空间,时而几声鸟叫蝉鸣,如梦似幻。(参见138页,图12)

《园冶》这本专著中提到,生活在一个安逸优美的园林里,就算身处闹市,也能做名隐士。书中还说,这个园林最好偏居于城市中安静的一隅,关上门就能隔绝喧嚣。“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窗虚蕉影玲珑,岩曲松根盘礴。足征市隐犹胜巢居,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方图远。”

中国园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国的学者和哲人都想在自家创造一个世外桃源,就像拥有真正的山川景致一样。因此,中国城市中园林的数量一向比乡村中的多,而且一直以来这种不均衡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这也跟乡村的园林由于缺少保护而不断遭受各种毁坏有关。提到与园林相关的皇家夏季别苑,马上想到的就是位于海淀的颐和园。这座园林始建于乾隆年间,直到19世纪末期都主要是由满族和蒙古贵族占有和使用。所以直到25年前,它的保存状态还相对良好。在那里,可以看到满园的白牡丹,其周围搭建有供藤蔓附着的棚架,还有可供观赏这些景色的室外连廊。(参见157页,图48)其他的院落里以及亭子、小丘之间散种着很多树,还有低矮灌木。(参见138页,图12)在《园冶》这本书里,可以读到这样的段落:“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这里也提到了用来赏春的亭子,还有其他用来避暑的亭子。下面这段话展现了此处景致的魅力:“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

中国人对于自然的感悟,最能通过设有山间草屋和碑亭的园林体现出来。中国的文人墨客特别喜欢为自己建造这样的房舍,并在诗文画作中加以描述。这种小型的隐士园林现在仍然可以寻到,但地理位置往往非常偏僻,除非主人邀请,否则很难找到。

要体味他们眼中自然的概念和意义,因为以此为主题的作品非常广泛。李玮的一幅贵族画(藏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就属于这一种,画中描绘的是一座夏季别院,种满竹子的山脚阴凉处有大大小小的室外凉亭,连接它们的小路使山坡显得不那么陡峭,而山脚下则蜿蜒流淌着一条小溪。(参见137页,图10)这里的景色非常具有浪漫气息。只将这些景物和建筑简单布置一下,视野便变得刚刚好,优美宜人。

有关这个主题的另一件更为常见的作品就是徐世昌的画作(藏于弗利尔美术馆)。这是一幅山水画作,其中“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园冶》在提到山林地时如是讲道。这种情况下,亭子一般位于陡坡脚下水流汇聚成小溪的地方。妖娆的树木掩映着优雅的房舍,而地上则用竹子砌成了一道篱笆。我们可以想象园林主人正躺在后面的亭子里休息。(参见137页,图11)还有一些与此相关的插图是明朝以及清朝前期的作品,比如,热爱艺术的著名收藏家项墨林 的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小作品,画中诗人的茅草屋位于山间溪流的岸边,旁有一个斜坡,其上大半被树木覆盖。他陪一位友人同坐,一起欣赏风景。前景中客人则在侍从的陪伴下走向石桥。树荫下的大亭子旁边是一个小草屋,一个仆人正在备茶,草屋对面是用板条篱笆围起来的一片果树林,里面种着芭蕉。草屋后面的山坡上也种着果树,但在早春时节还光秃秃的。(参见139页,图14)也正是这个季节,诗人们最喜欢来山间踏青,以(中国人称之为)“润泽心灵”。

高凤翰 的一幅描绘菊园的画作拥有与上幅画作相似的主题,只是色调较为阴冷孤寂。画中的菊园位于一个粉刷成白色的茅草屋前,屋后的树木枝条很多,都光秃秃的;前景中石间的竹林却都是新鲜翠绿的。屋门敞开着,可以看到屋里有一张桌子,还有些矮凳,整个屋子显得空荡且静寂。屋主人在园中,正斜倚在菊园高高的竹架子上。虽然这幅画描绘的是自然风景,是画家隐居在山间的家,但他心中所想的一定是那个5世纪的诗人陶渊明。陶渊明酷爱在闲暇时种菊赏菊,人们因此而喜欢他怀念他。(参见139页,图15)

那些无力在山间美景和清新的空气中修建自己的亭台楼阁的人,就选择把自己的休憩之处建在离自己最近的平地上的水道下游。描绘这种园林的绘画作品自宋代开始就有很多,如11世纪末画家赵大年的画卷(私藏于日本)。画中有一个开放的凉亭,两个老人坐在里面沉浸在风景之中,他们欣赏的是河中伸展出来的一小片低洼的地,地里满是竹林,竹林中立着一只青铜花瓶。河流下游种有开花的灌木,可能是芍药,还有些阔叶树,不过以竹子为主。潮湿的空气像薄雾一样笼罩着凉亭,但是河上的景色还是清晰的。(参见140页,图16)这令人想到《园冶》中也有关于这种花园的描述:

“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泛泛鱼舟,闲闲鸥鸟。漏层阴而藏阁,迎先月以登台。拍起云流,觞飞霞伫。”

浙江山阴的兰亭,《鸿雪因缘图记》中的木版画

这种用来修习和沉思的小亭子非常多,不胜枚举。它们可以建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之中,周围还可以种满各种树木、竹子和花朵。如果按不同的主题进行细致的描述,那需要花费太长时间与大量篇幅了。

所有这些画作都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园林的主要形态。它们展现了热爱自然的中国文人和诗人所建造的婉约动人的园林样式。当然,城市中的园林和乡村中的各有不同,更不要说皇家园林了。19世纪初完颜麟庆所著的《鸿雪因缘图记》中的一些画则展示了中国园林对于自然的普遍认知,以及大型园林的一些组成部分。17、18世纪最有名的此类园林是位于无锡的寄畅园。这里的山、树、茶都被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水则被乾隆皇帝御封“天下第二泉”。(参见140页,图18)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喜欢来这里游玩。从木版画上可以看到,这个园林有一个面积相当大的湖,这个湖又被几座桥分成几条深湾、支流。湖的远处有一座漂亮的奇石搭成的岛。湖滨处在远景中,湖岸弯弯斜斜的。画面的一边是宅第,有坡度较缓的台阶;另一边是由湖水冲积而成的有深刻纹路的岩石,细细的小径消失在石缝之间。最高的台阶上立有树木和凉亭。园林中树木繁多、种类多样,有高高的松树,还有各种落叶树,以及一丛丛的竹子。整个画面看起来都极美,而且真实的景致一定会比画中展现的要多得多。

另一座经常被提起的园林是浙江山阴的兰亭,完颜麟庆也提到并描述过它。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4世纪中期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这份原稿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界的巅峰之作。兰亭也成了中国书法爱好者的朝圣之地,现已被保护起来。康熙皇帝在其旧址废墟之上建了一座新的亭子,并亲手抄撰了一份《兰亭序》,命人刻在石碑上立于旁边。亭子前面的砚池(据说是王羲之洗笔之地)、枝叶繁茂的树,以及浓密的竹林在木版画上都清晰可见。还能看到完颜麟庆提到的被墙围住的如画般的园林,以及园林中的山、池、树、亭,这些都和背景中连绵的山脉遥相呼应。

康乾年间位于南京的随园并没有那么有名,但年代也非常久远。1757年,它成为诗人袁枚的私产,并得以翻新,袁枚自号“随园主人”。随园不够简洁明快,非常符合主人那细腻多思的诗人气质。园中最有名的是茂盛的竹林,而且园中所有的树都是能开花的。这里种有上百棵李树、十几棵桂树。清风拂过,一片桂香。夏天的时候可以在竹林中穿行散步,看竹子随风摇摆;冬天则可以在装有玻璃窗户的连廊中静静欣赏被雪覆盖的壮观山色;春秋时节还有其他的宜人景色可供观赏。此处水源丰富,据说水流直通宅子里面。在画里可以看到一片湖,碧波翻涌,蜿蜒荡漾。泥土岸边种着垂柳,还有连接不同湖岸的几座桥。画面中并未展示清晰的水流方向和分布情况,也没有大量的建筑,但是却展现了令人迷醉的风景,包括蜿蜒曲折的岸边那不规则的繁茂竹林。(参见140页,图19)这些画作进一步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即中国园林的设计者们尽量避免任何形式的死板或对称性安排。

有关这方面的信息,需要着重注意的一点是设计蓝图中有关运动和变化的创意,也就是小径和水道的走向。同时,山、建筑和植被给园林造就了更多立体感,也使得光影效果更加美妙。像我们看到的一样,中国园林中的道路遵循的是不规则的环形设计,形成了波浪般的线状结构。但这些道路并不像在欧洲仿造的中国园林中一样只起装饰性作用。从克拉夫的描摹中可以看到,北京城外的一个园林的水道是设计成S形的,然后在很多地方出现分叉,变成两条线路,随之环绕起一些小岛和建筑。整个路径独具创意,不成规则,向不同的方向聚拢或穿行。然其并没有过多的转弯点,只是整个呈曲线状,且互相之间没有交叉重叠,其显著特征就是柔和而无穷尽。看到这样的图纸,大概就会理解《园冶》的作者大胆的比喻:“路类张孩戏之猫。”这些优雅婉转的小路似乎在邀请人们进行一场永无尽头的漫游。同样,地面上也依规矩挖掘水塘,用石头筑起凉亭等建筑。

无论你怎样看待这些园林道路,都必须承认它们的优点,即其“内涵”很少用直线的方式进行传达。因此,逛这些园林的时候不能急急忙忙的,而要当成一种享受,不必费劲儿地寻找出路。完颜麟庆画的安徽徽州与春亭则表现了一种非曲线的园林道路的情况,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形成一定的角度,或者呈“之”字形。这些路铺有粗糙的鹅卵石,沿着折线从凉亭一直到城墙脚下的缓坡上。用来铺路的石头都是起装饰作用的,路径的版式也都是计算好的,和建筑物的装饰小径相连接。在研究园林建筑的时候便可一探究竟。

北京城外的一座中国园林的设计图。
刊于克拉夫的《园林设计:如画美景》,1810年出版

成径成蹊,寻花问柳。临池驳以石块,粗夯用之有方。结岭挑之土堆,高低观之多致。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石之精微。

桥的设置往往延续路的节奏,或者将其设计成高高的弓形,或者呈“之”字形。后者非常常见,尤其是需要把水中的亭子和岸边连接起来的时候,就建造这样“之”字形的木桥。有时候这种桥是石头砌成的,这在苏州的古老园林中可以见到。其他的桥则或将连廊连成环形的一体,或将各种水景连接起来,比如连接溪流、运河以及弯弯的水湾等。(参见141页,图20)

设计园林必不可少的一点是对于地形的运用,包括如何安排山石台阶,在哪里挖池建湖,怎样安置山洞暗道等,这些将单独列一章进行讲述。《园冶》在很多章节里都提到了这类工作,比如在哪里修筑湖泊水塘。下面这一段可以作为例证:

徽州与春亭,可以看到连接防御城墙的铺着鹅卵石的路

显然,要尽其所能地去仿造,或者借景搞些创意(下文中有所涉及),如此使山林焕发灵动。砌土在连接、巩固景致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中空的岩石才是使山景变得有趣的要素。也正是通过这些,自然的野致和力量才得以渗入想象,进入园林。(参见150页,图34)这就是园林的功用所在,即作为替代品把梦境中的美好景色带进现实。这些美景常以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却很少存在于这个蒙尘的真实世界里。正因为它们是如此自然、充满野性,中国园林的设计规范才充满弹性。

在这一点上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园冶》给出了很多关于园林设计和构造的原则与说明,但在最终章中,作者强调,园林艺术最关键的并不是按章设置,而是把握自然的脉搏,也就是绘画艺术中的“气韵”。在给出了一系列实用的建议之后,作者这样写道: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何关八宅。林皋延伫,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堂开淑气侵人,门引春流到泽。嫣红艳紫,欣逢花里神仙;乐圣称贤,足并山中宰相。《闲居》曾赋,芳草应怜。扫径护兰芽,分香幽室;卷帘邀燕子,闲剪轻风。片片飞花,丝丝眠柳。寒生料峭,高架秋千,兴适清偏,怡情丘壑。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风生林樾,境入羲皇。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红衣新浴,碧玉轻敲。看竹溪湾,观鱼濠上。山容蔼蔼,行云故落凭栏;水面鳞鳞,爽气觉来欹枕。南轩寄傲,北牖虚阴。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薜。俯流玩月,坐石品泉。苎衣不耐凉新,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虫草鸣幽。湖平无际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寓目一行白鹭,醉颜几阵丹枫。眺远高台,搔首青天那可问;凭虚敞阁,举杯明月自相邀。冉冉天香,悠悠桂子。但觉篱残菊晚,应探岭暖梅先。少系杖头,招携邻曲。恍来临月美人,却卧雪庐高士。云冥暗暗,木叶萧萧。风鸦几树夕阳,寒雁数声残月。书窗梦醒,孤影遥吟;锦幛偎红,六花呈瑞。棹兴若过剡曲,埽烹果胜党家。冷韵堪赓,清名可并。花殊不谢,景摘偏新。因借无由,触情俱是。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

作为我笔记的补充,就中国园林的普遍特征和部署构造等问题,我把《园冶》书中最为重要的相关章节,以及其中有关园林的不同选址等问题都列在这里。《园冶》的语言多为艺术性的四字或六字句,简明扼要,但往往也语意委婉,不易领会。尽管如此,对于历史材料的兴趣仍然能成为我翻译的充足动力。

作为介绍的一章叫作“园说”(对于园林的总体论述),包括对于园林中自然元素和重要主题的总体看法。第一章叫作“相地”(选择合适的园址),根据选址的不同分为六个小节: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和江湖地。第二章叫作“立基”(打地基),主要讨论建筑施工。以下是介绍章、第一章及其六个小节。

〖园说〗

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 ,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即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熳。梧阴匝地,槐荫当庭 。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刹宇隐环窗,仿佛片图小李 ;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 。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蘋红蓼 ,鸥盟同结矶边。看山上箇篮舆,问水拖条枥杖。斜飞堞雉,横跨长虹。不羡摩诘辋川 ,何数季伦金谷 。一湾仅于消夏,百亩岂为藏春?养鹿堪游,种鱼可捕。凉亭浮白,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渴吻消尽,烦顿开除。夜雨芭蕉,似杂鲛人 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制式新翻,裁除旧套;大观不足,小筑允宜。

一、相地

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弯而环璧 ,似偏阔以铺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临溪越地,虚阁堪支;夹巷借天,浮廊可度。倘嵌他人之胜,有一线相通,非为间绝,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才几分消息,可以招呼,收春无尽。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垒围墙,居山可拟。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抅易,荫槐挺玉成难。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一)山林地

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绝涧安其梁,飞岩假其栈。闲闲即景,寂寂探春。好鸟要朋,群麋偕侣。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阶前自扫云,岭上谁锄月。千峦环翠,万壑流青。欲藉陶舆,何缘谢屐

(二)城市地

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开径逶迤,竹木遥飞叠雉;临濠蜒蜿,柴荆横引长虹。院广堪梧,堤弯宜柳。别难成墅,兹易为林。架屋随基,浚水坚之石麓;安亭得景,莳花笑以春风。虚阁荫桐,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移将四壁图书。素入镜中飞练,青来郭外环屏。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束久重修,安垂不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窗虚蕉影玲珑,岩曲松根盘礴。足徵市隐犹胜巢居,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方图远?得闲即诣,随兴携游。

(三)村庄地

古云乐田园者,居于畎亩之中;今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团团篱落,处处桑麻。凿水为濠,挑堤种柳。门楼知稼,廊庑连芸。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堂虚绿野犹开,花隐重门若掩。掇石莫知山假,到桥若谓津通。桃李成蹊,楼台入画。围墙编棘,窦留山犬迎人;曲径绕篱,苔破家童扫叶。秋老蜂房未割,西成鹤廪先支。安闲莫管稻粮谋,沽酒不辞风雪路。归林得意,老圃有余。

(四)郊野地

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跨横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 。开荒欲引长流,摘景全留杂树。搜根惧水,理顽石而堪支;引蔓通津,缘飞梁而可度。风生寒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微,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暑避。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花落呼童,竹深留客。任看主人何必问,还要姓字不须题。须陈风月清音,休犯山林罪过。韵人安亵,俗笔偏涂。

(五)傍宅地

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园,不第便于乐闲,斯谓护宅之佳境也。开池浚壑,理石挑山,设门有待来宾,留径可通尔室。竹修林茂,柳暗花明。五亩何拘,且效温公 之独乐;四时不谢,宜偕小玉 以同游。日竟花朝,宵分月夕 。家庭侍酒,须开锦幛之藏;客集征诗,量罚金谷 之数。多方题咏,薄有洞天。常余半榻琴书,不尽数竿烟雨。涧户若为止静,家山何必求深?宅遗谢朓 之高风,岭划孙登 之长啸。探梅虚蹇,煮雪当姬。轻身尚寄玄黄,具眼胡分青白 。固作千年事,宁知百岁人。足矣乐闲,悠然护宅。

(六)江湖地

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泛泛鱼舟,闲闲鸥鸟。漏层阴而藏阁,迎先月以登台。拍起云流,觞飞霞伫。何如缑岭,堪谐子晋 吹箫;欲拟瑶池 ,若待穆王 侍宴。寻闲是福,知享即仙。 DPLRedKHgBTgN2TPNsY2kmJvn3ynhYckKM0/p7JOAlkUKgB+yGjAx9Sk0F2rwF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