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南·汉广
爱情是一场霍乱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qiáo 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 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今译: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爱情应该是一场霍乱,很多人因此死去,很多人为此受伤,还有很多人,携带着病毒疯疯傻傻地苟延残喘,却永远无法治愈。”

每读到这一句时,都会为马尔克斯鞭辟入里的领悟所折服。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继《百年孤独》后的另一部优秀小说,讲述了一段“绵延半个世纪之久的魔幻之爱”。

十八岁少年阿里萨,对十三岁的少女费尔米娜一见钟情。于是,为着这一份迷恋,他处心积虑地创造和费尔米娜偶遇的机会。

时常,他不动声色坐在花园角落里的一张长椅上,手里捧着一本诗集假装阅读,期待能看见心爱的姑娘;

或者,他假装漫不经心地徘徊在街道小巷,以及她可能出现的虚幻之地,凭着猜想,四处捕捉她的踪迹;

夜幕降临之时,他深情地拉着小提琴,让饱含爱慕的眼神,时时刻刻追随着费尔米娜的芳影。

只要一刻见不到她,他内心的渴望便一刻不能停歇。意乱情迷之际,他情思奔涌,为心目中的“花冠女神”写下满纸满页的情诗。

在焦急地等待回信的日子里,他寡言少语、茶饭不思、辗转反侧、夜夜难眠,甚至闹腹泻、口吐绿水、晕头转向、不时昏厥、六神无主、惶惶不可终日。母亲误以为他患上了霍乱病毒,担心得要命。

阿里萨却无视这些,他爱得狂热,卑微,无比恐惧。当他终于拿到费尔米娜的一封再简单不过的回信时,兴奋得不知所以,恨不能“在信的每一行里把自己燃烧殆尽”。

爱情像霍乱病毒一样,让人生不如死,欲罢不能。霍乱是可怕的,爱情是可贵的。唯一像水泥一样把相爱的两个黏合在一起的,正是爱情这种既不可能、又反复无常的东西。

自古至今,世界在变,习惯在变,风尚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爱的不竭不止、充满魔性和神性的追求。

人世间,总有一些遇见,一些情感,让人无可逃避,欲罢不能。

曾经,她开在暮春,他盛于夏初。可是,擦肩的那一瞬,他爱上她,此情不渝。

千年之前,《周南·汉广》里这位青年男子,遭遇了同样的煎熬。钟情于美丽伊人的他,始终难遂心愿,寝食难安,只好面对浩荡的江水,一吐心结。

和《诗经》中很多作品一样,《汉广》的题旨也曾百家争鸣,在这里我不再一一赘述。诗是心底飞出的语言,若太费周折,将太专业化的东西掺杂在里面,横竖怎么打理都不是珠圆玉润的样子。诗歌如果少了一份圆润,又怎能深入人心,千百年间于市井街头传唱不衰?

所以我比较认同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里“可见而不可求”这个说法,《汉广》是一首表达“男女相悦,求而不得”的情诗。

无疑,这是一场烟花般烂漫的暗恋情怀。恋恋红尘,情路多舛,多情不止樵夫一个。深蓝的天幕上,每一颗闪烁的星星背后,都可能有一个深情隽永的故事。

暗恋之所以隽永,就因为暗恋的爱情永远停留在美好的守候里。只不过,暗恋的情极甜,暗恋的心很苦。暗恋这场忧伤的盛宴,注定充满希望,但又不无失望。

沦陷于此的痴男怨女,以泪洗面,以歌伤怀,借酒浇愁,欲说还休,咬碎牙齿肚里咽,头撞南墙不回头,来者熙熙去者攘攘。前仆后继,无悔无怨。

更难得的是,桩桩件件都让人唏嘘,令人同情。大概,它源于对爱的那份信仰,单纯的和投入的爱,不经意间,就触碰了人心最初的柔软,唤醒一个人最初的情感记忆。

那时候,我们不懂爱情,但绝对真情。

较之汪静之“我冒犯了人们的指摘,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我怎样欣慰和胆寒呢”的率真和清新,《汉广》略显平和写实,而青年男子特别专注的爱的神情,于平和写实中呼之欲出: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不可休思”“不可求思”“不可泳思”“不可方思”,四个“不可”布下四面悬崖,无望到“千山鸟飞绝”的境地。他不能在南方“乔木”下休息,不能迎娶游女为妻,不能游过宽广绵延的汉江,更没有渡船的舟楫。这是这位男子苦思冥想的结果,也是铁铮铮的事实。但是,残酷的现实抵挡不住他信念的坚持。矢志不渝的男主人公在此绝境里没有绝望,更没有却步,勇敢而倔强地,让自己站成汉水江岸的一棵瞭望树。

他在江边徘徊着、踌躇着,怅望着远方江面上迷茫的烟波,想望着在水一方的伊人。在虚无缥缈的樵唱及潺潺的流水声中,我们似乎清楚地听到他对爱情的渴望与呼唤,清晰地感觉到他双眼的迫切和焦躁。

他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却满心期待。爱她,是他最后的沸点,他愿为之耗掉全部热情。即便不能站在伊人身边和她寒暄几句,聊表相思之情,就是看一眼她美丽的背影,那一刻的欣喜若狂,也足以让他孤独地吞下所有的心酸悲凉,乐此不疲。

没有人能够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少可以挖掘的爱的潜能。唯一能做的事是,遵从本能,用自己愿意的极度自由的方式,全力以赴,鼓足爱的勇气:

终于做了这个决定,别人怎么说我不理,只要你也一样的肯定。我愿意天涯海角都随你去,我知道一切不容易。我的心一直温习说服自己……只要你一个眼神肯定,我的爱就有意义……

浪漫情怀,从来古今相通。爱,于此处失落,却在彼处铸成另一种永恒。

《周南·汉广》延续《诗经》的风格,以四言句为主,运用大量的重章叠句。四言句的干净利落,使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洁明快,很有音韵感。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叠三唱,反复吟诵,渐次深入,使得内容和情趣得以层层渲染,深刻地表现了青年男子对游女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灼热的爱慕之心。

诗句中的“乔木”“游女”“江”“汉”等,均为比兴之词,“乔木”比兴爱情之理想,“游女”比兴爱情之目标,“江”“汉”比兴爱情之道路。诗中的“错薪”“刈薪”“刈蒌”“秣马”等,都是与古代婚礼嫁娶有关之物。所以,“之子于归,言秣其马”“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是描绘这位男子幻想游女嫁给自己的情景。

我的爱情,绝不是一时的情绪,而是一世的认真和郑重其事。

假如你要嫁给我,我给你砍柴喂马,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

如果不能爱你,那些失去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

这爱,爱得疯狂,爱得伤感。

可惜,白天不懂夜的黑。关于爱情,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结果,最后的结局是,幻想全部破灭,依旧“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长歌当哭,这一句真切地嘶喊出青年樵夫的悲切心声。

本诗三章尾段反复咏叹,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的心境,诚可谓一唱而三叹,悦之至,敬之深。与《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比,“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更能看出男主人公感情的真挚与素朴。

或许,打动人心的不仅仅是男子的痴情,还有沉溺在每个人心中的那份求而不得的苦。

最是痴情磨人苦。为一个人,爱而不得,忘而不舍,苦苦地煎熬,匆匆无语地胶着。

“不曾苦苦暗恋过的人,不会理解暗恋的苍凉。”关于暗恋这些事,其实从来没人能够忘记,它一直默默地躲在你我的身后,随便一拎,就会飞出满满天空的悲凉记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这段流传很广的经典爱情诗句,之所以深入人心,也是因为契合了不得之苦,读得人长吁短叹,泪流满面。

暗恋真的好难,必须承受黑夜的寂寥和孤独,拿出比春天花开更坚定更无畏的勇气和耐心来,将爱情进行到底。

没有人能在爱里不受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爱的热切向往。

即便这爱镜花水月一场空,我们亦渴望在痛苦仰望的时候,去充分享受那个勇往直前的过程。

费尔米娜因父亲的强烈反对,加之久别重逢后,对阿里萨印象的失望,她和阿里萨决绝分手,嫁为人妻。

备受打击的阿里萨,此后成为一个对爱情如饥似渴却又极其悭吝的人,一个从不付出,又想得到一切的人,一个不容任何人在他心里留下印记的人。他与很多女人有朝露之情,却在心底为初恋守名如玉,和谁都不曾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依然深深爱着费尔米娜,希望能再次和她相爱相恋。

多年以后,年逾古稀的阿里萨终于等到了费尔米娜的丈夫去世,等来再次表白爱的这一天:“费尔米纳,我等待这个机会,已经有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爱着你,从我第一眼见到你,直到现在,我第一次向你表达我的誓言,我永远爱你,忠贞不渝。”

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在男主人公不懈的坚持下,修成正果。

苍天有眼!由不得心生祈望,但愿这也是《周南·汉广》里两个主人公的结局。 jn+G/xMZXdE6MWF9kUCH4bHUrnYk9gyX8FRZuR8RnfQrW7nK2OLKnD+nr+id/1oj



秦风·蒹葭
要爱多久,不再爱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zhǐ

○今译:

河上芦苇青苍苍,深秋露水结成霜。我所爱的那个人,就在河水另一方。逆着流水找她去,道险路阻且漫长。顺着流水找她去,宛然就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长又密,早晨露水尚未干。我喜欢的那个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着流水找她去,道险路阻且陡峭。顺着流水找她去,宛然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又高,早晨露水尚未收。我所爱的那个人,就在河岸另一头。逆着流水找她去,道险路阻且弯曲。顺着流水找她去,宛然就在水中洲。

最早接触《秦风·蒹葭》,是在琼瑶《在水一方》这部小说里: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正是爱上层楼的年纪,只一眼,少年的心旌便被诗里柔曼的清愁所俘获,春水淙琤,月上浅花。

那时候,琼瑶的作品正在大陆热销,获得大、中学生的青睐。花季少女们尤其钟爱这些深情柔美的小诗词,她们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抄下来,在无人的黄昏或者夜晚,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反复翻看。彼时,悄悄浮上脑际的,是那番青春小女子甜蜜而惆怅的心思和寄托,如深巷的迟桂花一般,回味悠长。

后来,才知道这首小诗改编自远古时代的《诗经》。找原诗来读,不可救药地沉迷。

《蒹葭》是《诗经》中极负盛名的一首爱情诗,受到历朝历代人的喜欢。明代诗人戴君恩评《蒹葭》:“宛转数言,烟波万里。《秋兴赋》《山鬼》伎俩耳。”如此厚此薄彼,足见其对《蒹葭》的厚爱。

清代牛运震对《蒹葭》推崇备至:“《国风》中第一篇飘渺文字……纯是情,不是景;纯是窈远,不是悲壮。感慨情深,在悲秋怀人之外,可思不可言。”

确实如大家所言,《蒹葭》之妙,妙在它的空灵幽渺。在诗中,蒹葭、白露、秋水、霜雾,这一组凄清的意象,宛如为此诗布下一抹怆然的底色。念念此诗,不独意会,且觉心伤,颇有身世之感,这正是《蒹葭》让人动情之处。

思念无不是一种痛苦的甜蜜,牵挂何尝不是一种最美的忧伤。最凄楚的爱情莫过于:遇见你,恨晚;爱上你,却不能相守;离开你,做不到;忘记你,又不能。

因此,同为爱情诗,《蒹葭》和《关雎》的格调大为不同。

如果说,《关雎》开的是一朵枝头花,《蒹葭》捧出的则是一弯水中月;《关雎》胸臆直出,《蒹葭》情思缥缈,烟波浩荡;《关雎》寻求的是伴侣,是人,《蒹葭》追求的是梦,是心目中的神,可望而不可即。

因为可望而不可即,才使吟咏之人遐想联翩。天马行空地思,天花乱坠地念,无休无止,无穷无尽。当然,诗中的诗情画意亦无休无止,无穷无尽的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陶然忘机。

在爱情中,往往是这样,最美好的,永远是得不到的那个。若是美人在怀,长相依偎,哪还有那么多罗愁绮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虽然,凡尘你我从未知道这所谓伊人姓甚名谁,这世间,也再未有后来人得以窥见她的稀世容颜,却丝毫不影响世人对这首诗的喜欢,对这位伊人的喜欢,对这样的场景的迷恋。

距离,让抒情成为可能。若即若离,更让人想入非非。《蒹葭》追求的意境莫不如此。

喜欢上你的时候,就已经踏上征途,不问归期。

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中,女主人公紫霞仙子就是在一大片一大片青青苍苍的蒹葭中出场的,伊人撑着一叶独舟翩然而来,美得不可方物,让观影的我们仿佛置身于《蒹葭》的意境。尔后,令我们念念不忘的就是至尊宝的真情吐诉: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爱是难的,在水一方的伊人,错过一时,一世便无可挽回。此后,哪怕你化身盖世英雄,身披金衣铠甲,脚踏七彩祥云,一个筋斗来回十万八千里,也未必还能获得机会。

所以,如果你有幸遇到,千难万险,万不可辜负。

蒹葭,像极女儿家轻轻巧巧的小名,被人呼唤着,以绝对柔软轻盈的口吻,即便用尽全部力气,还是舍不得大声。

这两个带草头的汉字,捎带着山野气和露水味儿,扑面清新,全不似她另一个名字——“芦苇”的粗枝大叶,粗声大气。

“苍苍”“萋萋”“采采”,都是形容蒹葭繁盛的样子,《诗经》中善于用一些叠词,如鸣佩环,琳琳朗朗。在这里,这些叠词不仅为诗语平添一腔铿然之气,让整首诗读起来悠扬悦耳,诗意丛生,而且给诗境涂上一层怆然、清婉的况味。

这是个深秋清冷的天气,天空有着青瓷般的颜色,泠泠风紧,不经意地吹皱一泓碧水,拂过苍苍蒹葭,拂过蒹葭上茫茫白露,拂乱河岸上痴迷怅惘、怀想伊人的男子一腔秋水心绪。

水,是闲情,更是一种莫名的忧伤。

一泓碧水漫过心扉,会让人一下子柔软、惆怅起来。所以,诗歌中经常出现很多关于水的镜头:汉广之水,沧浪之水,洞庭之水,桃花潭水,康桥柔波;逝水,泪水,苦水……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水,是时间的使者,生命的根源;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水,是绵延不断的乡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水,是滔滔不绝的相思;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水,是依依不舍的别恨;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水,是心上女子清秀美丽的眼波,是缠绵缱绻的柔情之源。

而在《蒹葭》里,水是阻隔,是男子和伊人之间无法泅渡的距离,是男子一往情深的执着。

思念若青萍,愁情如秋水汤汤,寻寻觅觅,唯伊为念。

围绕这个寻寻觅觅,围绕这个“唯伊为念”,诗人对男子的行动、心理刻意铺垫,采取正面描摹的手法进行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扫描,这样,一组慢镜头在我们面前次第打开。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描写男子忽而逆水而上,忽而顺水而下,全方位出手,不遗余力,只为追求伊人。

从“白露为霜”求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他在时间里消磨着相思,在相思里消磨着自己。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微妙处见真情。从这些方位的细微变换中可以看出,男子苦心孤诣,寻觅的道路费尽周折。

不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直至“道阻且右”,男子的企慕思见不可谓不辛苦,信念不可谓不坚定,情感不可谓不热烈。

而男子心仪的女子——伊人,则隐退帷幕,始终是一个朦朦胧胧、扑朔迷离的背影。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个短句,伊人“宛在”,使追寻的结局戛然而止,像极国画里的留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余音绕梁。

多么希望每一个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所谓的圆满,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来,历经世事才知道,花好月圆只是一种偶然,寻常的只是月缺花残,空留遗憾。

为何所有的爱情都非要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不可呢?

古往今来,多少凄楚动人的故事之所以百世流芳,正是因为它们永远残缺的结局。

没有触礁的泰坦尼克号,就没有如许悲壮的爱情典故让人伤怀至今;

只因为梁祝“楼台一别恨如海”,才有化蝶后的心碎翩翩舞千年。

这样的残缺,更让每个伤情之人洒一捧同情泪之时,亦在笃信为爱投入的情深如海,执着无悔。直至善感的心灵于不知不觉中,把故事中的情节移植到自己的遐想中,千方百计,设想着余生如何遭遇一次狭路相逢,且为爱做一场轰轰烈烈的牺牲;期许着与最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打造一段童话般的地老天荒。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人建构了一个无限凄美的境界,让无数人在这弯意象中沉迷缠绵,想望此去经年的她,心扉沐浴着良辰好景的月光,一次一次地让柔软的心,倾洒泪水,浇灌思念成花朵,让那余香,留在陈年的素手上,袅袅如烟,沉吟至今。

或许也可以这样说,《蒹葭》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种爱情,还是一种理想,是对任何美好事物心醉神迷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倾心做一件事,亦如此。 BYBkIrWAiP6GJSq1MNNegjbad0uLKkiEDpv7oycHYFnP1vnBYcaE4Vy+nBsY98/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