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示威后,罗竹风专心学习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第一学年开设《中国文字声韵概要》、《诗名著选》、《文名著选》、《秦汉诸子》、《小说》、《现代文艺思潮》、《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英文》等12门课程,罗竹风平均成绩81.3分,《现代文艺思潮》考到90分高分。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同时,罗竹风逐步认识到,抗日救国走上街头呼喊,不过是抗日救亡的一个方面,而且是不可能持久的,还必须干点更加切实的工作。罗竹风和千家驹、吴廷璆、李山风、徐世纶、肖家驹等一起筹划创办了《北大新闻》。罗竹风撰写的创刊词明确了办报的宗旨:
我们感到目前环境的需要,负着种种困难建立了这一个北大同学自由说话的机关。我们的动机是非常单纯,因为在中国这样的局面之下,我们青年的危机陷于日益深刻,我们失去了一切思想研究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我们在学校生活上的安全无保障,大学宿舍和神圣的教室及礼堂可以随便出入武装军警,任意殴辱同学,或加以非法逮捕及搜查。最高学府的庄严横被蹂躏,我们应有的“民主”的权利全遭剥夺。我们反抗一切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的运动均为暴力所压伏。尤其是因为政府连年内战,政府当局的漠视教育,致全国学校濒于破产,最近平津院校因为经费积欠盈年,而倚为生命的俄款又为一二政客所把持,致教职员施行联合罢工,我们不绝如缕的读书的机会竟陷入绝境。……对于这些切身问题,我们不能永久沉默,并且,相信大多数同学绝不能以这样的生活的现状为满足,所以:
(1)为拥护我们青年神圣的权利,我们要时时给予恶劣的现状以最低限度的批判;为的增长我们的力量,在精神上把我们北大同学(并且进而把北平全市的同学)紧密的联系起来,我们需要一种彼此交换意见,自由发挥言论的中心机关;并且,为的冲破目前校内极端的沉闷空气,我们更需要这样一个言论机关以发动同学的情绪。
罗竹风参与创办和主编的报纸《北大新闻》(1932年)(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2)现在的日刊已经成为学校纯官办的行政公报,我们同学的意见是完全被封锁,因此我们需要一个代表我们学生利益的自己的刊物。
(3)世界各大学多有《大学新闻》一类的出版物,这不但是具有新闻性质的灵活的刊物,而且是探讨学术思想的真理的园地。我们希望这一个“北大新闻”能够负起这同样的任务,希望它能够永久成为时代思想上的权威的东西。
青年是现代社会的新细胞,是未来时代的主人,我们应当鼓起生命的热情,开拓我们自己的出路。我们相信“没有斗争便没有进步”,我们惟有对于一切障碍历史进行的恶势力作无情的斗争,新的时代才会实现。同时,我们更需要统一正确的思想才会有力量。北大同学在过去曾经负起历史的任务,现在我们当再站在时代的最前线,勇敢的走上战斗的途径!
《北大新闻》的创刊开辟了学生自主办报的新纪元,敢于讲实话和具有战斗性成为《北大新闻》鲜明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同学和社会的关注,《北大新闻》的影响也远远超越了北大校园,竟有人打起了《北大新闻》的主意。“这张小报影响超出北大校园。不久,邹科嵩、石宝珊等也办了一张,报头、开张、编排都与《北大新闻》一模一样;‘鱼目混珠’,读者是很难分辨的。据说邹、石等人是‘托派’,从他们的言论来看,是同当时的革命主流思潮迥乎不同的。这就是所谓《北大新闻》真假‘双胞胎’案,老北大同学当记忆犹新。”
罗竹风以“箭”为笔名,撰写《是太上皇?刽子手?》、《殖民地人民的道德》、《“马占山将军”复活矣!》等文章,后罗竹风加入“反帝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冰流》于1933年1月1日创刊。《冰流》受左翼作家联盟的影响而创办,但《冰流》严格意义上并不受左联的直接领导,而只是“北平左联”的一份外围期刊,冰流社也只是“北平左联”的一个外围团体。当时鲁迅的言论对左翼文学的影响最大,鲁迅创刊的《奔流》和左联的《北斗》是在白色恐怖下争取公开出版的刊物,而罗竹风等人决定用《冰流》为刊物的名称,实际上也是想用革命的浪潮冲破白色恐怖。
《冰流》的创刊人之一徐世纶,在《关于“冰流社”》的回忆文章中写道:“1933年7月下旬,徐突微介绍北平文总的新人同志来谈话,他要求办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刊物,我因为《冰流》已被北平市伪公安局查禁了,只好同意再筹办一个刊物。”
从发现的《冰流》杂志来看,创刊号出版日期为1933年1月1日,因此可以推断出《冰流》杂志的出版时间应该是从1933年1月到1933年7月。值得注意的是《冰流》创刊号和第二期之间相隔了三个多月,二、三期合刊出版时间为1933年4月15日,第四期为“反战调查团专号”,出版时间1933年4月30日。从第二期开始,《冰流》杂志确定为半月刊。而关于其间为何三个多月时间没有出版,在其二三期合刊的编后也有解释。“为了扩清北平文坛的垃圾,负起文化斗争的任务,《冰流》第一期突破沉闷的产生了;同时机关事变与热河危急的第二幕惨剧爆发了!北平学生的逃亡,暴力恐怖之严重,与抗日工作的紧张,使《冰流》不得不停顿,而印刷与经费的困难也是《冰流》搁浅的重大原因。最近,北平新兴文艺又勃兴起来,我们克服一切物质的困难使《冰流》继续刊行下去,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勇气,愿读者们一起来干,使《冰流》成为青年大众的文艺!”
从第四期的编后可以看到,《冰流》杂志当时已经在筹备五月特大号,为五、六期合刊,且编辑工作也已完毕,五月中旬就能与读者见面。从以上可以推断出,《冰流》杂志最少出版了六期,现存只有一到四期的部分。
罗竹风参与创办和主编的《冰流》杂志(1933年)(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罗竹风(笔名田牛)小说《潮汐》和《建设》,载《冰流》杂志第一期和二、三期合刊(1933年)(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罗竹风(笔名陆旭)杂文《看画》,载《太白》杂志第五期(1934年)(作者收藏)
与《北大新闻》在版面设计上的相似之处是,《冰流》杂志也采用了横排版的设计方式。因为,这两份报刊都由进步青年团体创办,《冰流》更是作为“北平左联”的外围期刊,深受五四运动以来新思潮的熏陶。
罗竹风以田牛为笔名,在《冰流》杂志上发表了小说《潮汐》、《建设》、《这一群》、《航》和《示威归来》。期刊中有多篇政论和杂文,文风与罗竹风相似,但因该时期作者有其他笔名故不能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