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罗竹风深知教育对于抗战和民族未来的重要性,他一上任就作出了兴办教育的决定。
在日寇疯狂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岁月里,创办教育存在很大的困难。不仅没有校舍、教具和仪器,连学生读的课本也没有。罗竹风与教育科长于山、教育助理黎芳等组织教师自己编写教材,以抗日为重点,以识字为基础,兼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抗日爱国教育。并成立教师抗日救国会。没有课堂,就在山沟里、大树下上课。教师们白天上课,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刻蜡板、油印教材和装订课本,有时情况紧张,就到村外场院屋或山洞中进行印刷,往往通宵达旦,再将课本送到每个孩子手中。对于高年级学生,主要教他们学习《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等和中共胶东区党委刊发的《党的基础知识》、《时事政治讲座》等有关教材;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自编、自印教材,如“日本鬼,似虎狼,奸淫烧杀丧天良”,“好铁打好钉,好男当好兵,谁当好兵谁英雄”等。教师们还特别注意把革命歌曲引作教材——“月儿弯弯,星光闪闪,我们都是儿童团员。站岗放哨,又当侦探,盘查行人捉汉奸。鬼子来了,我们就跑,找到八路去报告。领着八路,手拿枪刀,手拿枪刀,赶走鬼子把家乡保!”
罗竹风在审定教师和群众自编的歌曲时,忍不住也动起笔来。当他看到一首反映大泽山人民与八路军共同战斗的歌词,他把名字改定为《保卫大泽山》,经修改,一段斗志昂扬的歌曲展现出来:
大泽山,高峰耸入云端,
高举起无数的手,把红旗满山都插遍。
擎起手中的钢枪,紧握手榴弹,
转战在九连洞、飞来峰,还有那时风涧。
凭靠那耸崖屏障天险,
保卫胶东兵工厂,保卫西海电话班。
麻雀战、游击战、地雷战,
吓得那日寇心惊胆战。
誓把敌人消灭在大泽山!
消灭他!消灭消灭他!彻底消灭他!
保卫大泽山!
要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罗竹风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在这些教师中,任瑞卿是最典型的代表。
任瑞卿,名祥,生于1889年,平度县石桥乡北黄同村人。十岁入私塾读书,20岁下学。在本村私塾教书四年,革除了“三年不开讲”、“八股文”及体罚学生等陋习。辛亥革命后,考入县立师范讲习所。1914年毕业后,任初级小学教员。以后长期从事乡村小学教育工作。
193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后任黄同中心小学校长。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组织儿童站岗放哨,配合民兵开展抗日斗争。他根据抗日救国战争的需要,办起了“抗战小学”,又利用午晚间办识字班,结合教学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组织学生拥军支前、反奸防特,配合部队开展抗日斗争。他还多次以教师身份掩护革命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动员子女、儿媳、侄儿、侄孙、女婿等七人参军参政,在1942年,其亲人有五人先后为国捐躯。这年春节,一些顽固分子幸灾乐祸,对他冷嘲热讽。他将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写成对联,贴在大门之上,并毅然把第三子又送上了抗日前线。
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决定举行抗战教师集训班,任瑞卿背起行李翻山越岭,步行20里,进入大泽山,来到集训班报到处。
在集训班报到处,教育科于山科长和教育助理黎芳跑前跑后,忙着接待前来报到的教师们。罗竹风与教师们逐个握手、问好。接待结束,教师们私下里说:“没想到共产党的县长这么好见,并且没有官架子,听说罗县长还是北大的高材生呢。”
集训班开始后,并不能安稳办下去,日伪军不断骚扰,有时一夜转移好几个地方。罗竹风担心任瑞卿年纪大,上山下岭走路困难,特意安排教育助理专门搀扶他,其他同志也主动帮助教师们背行李,拿干粮。
时值严冬,大家在山沟里上课,脚冻麻了,便盘腿把脚放进裤管里取暖。晚上休息,两人打通铺,不脱衣服,把脚伸到对方的棉袄底下。一天半夜,八路军一个连队开进村来,有个教师外出解手,看到草垛堆、屋檐下都睡满了战士,他们头发上、眉毛上都下了一层霜。八路军这种对群众秋毫无犯的严格军纪使教师们深受感动,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才是穷人的大救星。
当时,罗竹风与任瑞卿等七八个教师是一个生活小组。大家一样轮流值日,做饭、打扫收拾餐具。当时的饭菜也很简单,一般是玉米饼子、小米饭,只有中午才能吃上顿热菜,经常是清水炖青菜。
一次,平度的一位小学老师崔晓峰受亲戚之托,去解放区给罗竹风送一封信,进屋就看见一个人在锅台前烧火做饭,说:“我找罗县长,有事向他汇报。”“大厨”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柴草,问:“您找他有什么事?”崔晓峰说:“我给罗县长送一封信。”“大厨”把棉帽子一摘,伸手接过信,笑着跟他握手说:“我就是罗竹风,谢谢您,辛苦了。”
有一次午饭,罗竹风趁任瑞卿没留意,将自己碗里的一块肉夹给他,任瑞卿当时竟没有发觉。罗竹风吃着饭,关切地说:“任老,你年纪大了,天寒地冻的,每天早晨跑操这项活动就免去了吧。”
任瑞卿感激地放下碗,笑了笑:“罗县长,谢谢你的关照。您每天都跟着跑操,我怎么能搞特殊呢。我的工作刚开始呢!不练出个好身子骨来怎么成?”
在近一个月的集训中,罗竹风作了国内外和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形势报告,大家学习了《论持久战》和党的“战时成人业余教育与小学教育并重”的教育方针。通过培训,教师们抗战觉悟和业务水平空前提高。
在搞好教师队伍同时,罗竹风还注重成人教育,成人教育主要是农民教育。根据当时农村分散的特点,结合当地斗争和生产的需要,照顾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切身利益,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如识字班、识字组、夜校、冬学、个别教学、炕头教学、送字上门、巡回教学等。教学内容也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教材根据群众需要自行编写,教学方法也有所改进。
教育出来的教师和民众,抗日情绪日益高涨,日寇对县政府领导的教育恨之入骨,他们把教师称为:“黑八路”、“地拱子”。他们叫嚣:“捉住一个教师,胜抓十个八路。”当听说县政府举办教师培训班,并且县长亲自授课,他们悄悄地把“魔爪”伸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