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竹风任三支队八大队政委后不久,又奉郑耀南之命离开八大队,到三支队政治处任教育科长兼司令部宣传部长,拿起笔作抗战的武器,编辑《抗战日报》。北大中文系毕业的罗竹风,对于办报可谓轻车熟路,北大期间主编的《北大新闻》记忆深刻。只是不能和一起拉队伍的乔天华朝夕相处了,没有乔天华的日子,罗竹风感到莫名的孤独,但他很快从这种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投入到《抗战日报》的编辑之中。
《抗战日报》1938年春创刊,八开四版三日刊,社址掖县城,共出版50期,为八路军胶东三支队机关报,罗竹风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1938年8月13日胶东《大众报》创刊后,《抗战日报》与之合并。刘岐云回忆道:“为了使部队干部战士和群众经常了解全国的抗战情况及国际形势,政治处筹办了《抗战日报》(三日刊),由李空谷同志修好一架收音机,每日收听新闻,由李晓岩同志负责刻蜡纸,油印发行到各处,大队传阅。以后由李济民同志任编辑,扩大版面改为铅印,发到各区、乡(镇)及部队基层。这是胶东抗日部队最早的报纸,共出了50多期,对宣传抗战、鼓舞军民情绪、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起了一定的作用。”马少波在《胶东文协十二年》中写道:“1938年,党在胶东建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和指导地方武装的后方司令部,建立了蓬、黄、掖等各县抗日政权,创办了《抗战日报》、《大众报》,并成立了文化联合社。”
值得一提的是,同时期胶东地区还存在两份不同的《抗战日报》,一是创刊于1938年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三军二路”主办,社址蓬莱,负责人是迟健民,《大众报》创刊后,与之合并;二是创刊于1940年,由国民党暂编十二师赵保原部主办,社址莱阳县万第,社长张凯生,主编是钱醉竹,1944年停刊。
除主编《抗战日报》外,罗竹风还与三支队政治部主任张加洛亲自编写抗战教材、提纲和党内各项指示,并且都是自刻自印,每天都是工作到深更半夜,困乏了,就穿着衣服倒头睡在一张光板的铺上。军需处长孙会生见张加洛、罗竹风白天黑夜油印大批的党的文件,既幽默又不无同情地说:“你们领的纸张油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