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乔八爷入伙

在以乔明志(绰号“乔八爷”)为原型创作的文学、影视及戏剧作品中,无论是冯德英《苦菜花》中的“柳八爷”,还是曲波《桥隆飙》里的“飙字军”首领,都是一个集匪气、霸气、豪气和侠气为一身的抗日英雄,枪法奇准、名声极大,令胶东地区日伪军闻风丧胆,深得著名将领许世友的欣赏爱护。然而,拨开文学艺术“高于生活”的面纱,真实的“乔八爷”又是怎样的呢?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最先进入是罗竹风的视野。

一天,罗竹风对乔天华说:“我发现一个人很有民族气概,是个武将,可以招来一同抗日。”接着他回忆起一段往事。

那是罗竹风刚从省立十中回七里河子不久,一天他到河东一理发铺理发,刚坐下,店老板问:“你想理个什么发?”罗竹风回答道:“给我理个分头吧。”店老板问:“你是中国人吗?”罗竹风说:“我是中国人,我是一名老师。”店老板很不耐烦地说:“你是老师,就更不能理洋头了,我给你理光了算了。”通过和店老板的交谈,罗竹风发现这个虎背熊腰的人谈吐直爽……

罗竹风说:“此人虽带着一些匪气,但很有抗日热情,我负责带几个人摸清他的情况。”

乔天华说:“那你赶紧行动。”几天后,罗竹风彻底搞清了这个“理发匠”的底牌。

原来,此人叫乔明志,曾用名乔德山,1906年3月出生于潍县朱里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十岁辍学务农。贫苦生活让这个穷孩子从小性情倔强,放荡不羁。但他又胸怀大志,尤其崇拜古代那些杀富济贫的英雄豪杰。1923年在眉村商会当保镖,1925年加入昌邑“马队”当马弁。他从小性情直爽,不畏强暴,1929年,他兄弟三人替人打抱不平,曾打死本村一个仗势欺人的地主,害得全家人逃亡外地。乔明志跑到了昌邑,和张魁元等其他草莽英雄拉起了“杆子”(土匪武装)。因在“杆子”中排行第八,故人称“乔八”。乔明志所在的“杆子”武装在经历了多次成功地“打家劫舍”或“劫富济贫”后,他们的胃口一步步膨胀,最终将目光盯上了当时的济南民生银行(千府渠银行),但在那次没有计划的抢劫中遭到重创,土匪武装被迫解散,乔明志再次遭到通缉,他悄悄潜伏在掖县平里店一旅社内住宿,旅社内的姜姓伙计连夜把乔明志送到平度县蟠桃乔家村。

乔明志在乔家村有个拜把兄弟,他就是冲着他的兄弟才来到乔家村的。来到乔家村后,乔明志拜把兄弟给他找了一块偏僻的土地,让他来耕种,可是不会农耕的乔明志很快就把土地给撂荒了,但他会理发,这样乔明志的拜把兄弟又在蟠桃乡驻地七里河子给乔明志租了个地方,乔八爷的理发铺就这样开张了。

经过研究和精细的安排,乔天华、罗竹风和乔明志的拜把兄弟一起去做乔明志的工作,大家说:“国难当头,我们大家应该一起抗日,绝不做亡国奴。”最后乔明志掏出枪,一拍桌子对乔罗二人说:“我跟定你们一起打鬼子了。”1938年3月,乔明志参加了掖县玉皇顶起义,并成为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的侦察大队大队长,多次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后被任命为胶东抗日第五支队特务营营长,担负起保卫胶东根据地设在栖霞、招远、莱阳、掖县、平度等地众多被服厂的任务。他曾率部20天内横扫九个据点,缴获重机枪一挺,轻机枪六挺,步枪三百五十余支。1942年,在一次与日寇的遭遇战中,他的鼻梁骨被击穿,但他仍然高声喊着跟日本鬼子拼刺刀,直到最后取得胜利。乔明志转战胶东,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前后13次负伤,1940年,赴延安受到中央首长的嘉奖;1943年,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亲自为他颁奖,奖给他战马一匹、手枪一支。

有枪,有人,这是抗日的重要条件,但是要提高部队战斗力,还必须抓紧对部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严肃部队纪律。部队开到正涧村后,进行思想组织整顿。正涧村周围绿树葱茏,便于隐蔽和防守。队伍集合在村头树下,坚持天天上课,讲课从全国的形势,讲到抗日救国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并再三讲明部队的纪律对夺取斗争胜利的重要性;还教战士们唱抗日歌曲,激昂的歌声回荡在山谷中…… Sfc6os84JbpQNA3J4t5qGh0gsssypafY2QrFjMGEfh21DVOHfr7zQ0gptx9DjF6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