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竹风从青州回家,到达胶济路上的蓝村车站后,寄住在一家小店里。天连续下着雪,寒夜孤灯,路在何方,铁幕般的黑夜笼罩着罗竹风。小店里,人们愁眉苦脸,说起日本兵就要在青岛登陆的黯淡景象,罗竹风的心里就像灌满了铅,沉甸甸的。终于,天放晴了,他才搭上回家的汽车。家乡的山山水水似乎在向他招手,他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喜悦。“夜再黑,积雪再重,阳光总会出现的。”当汽车开到近半路时,罗竹风抬头远望,在澄蓝的晴空衬托下,大泽山像淡墨色的屏风一样挂在天际,他的心早已飞回家乡。
回到家乡几天,12月18日起,青岛方向就不断传来隐隐约约的爆破声,震撼着大地。原来,国民党青岛市长沈鸿烈实行所谓“焦土政策”,临逃跑时,炸毁了一些纱厂和其他设施,便匆匆忙忙率领一部分海军陆战队跑到鲁中沂蒙山区去了。1938年1月下旬,日军派出70多辆汽车,从青岛沿青(岛)烟(台)公路向东向北进发。先占福山,继占牟平、烟台、威海,向西占蓬莱、黄县、招远,2月1日(正月初二),占领掖县城和平度城。胶东亲日汉奸们在各县城头纷纷挑出了白旗,成立了“维持会”,专门恭候日本人光临,准备甘心情愿当亡国奴。在平度县长姬春堂逃跑后,平度县城的“好好先生”高若亮也组织起“维持会”,因为他有他的理:只要自己不干有害平度人的事,谁也不得罪,那就不是汉奸。罗竹风每逢看到插在城头那面丧权辱国的白旗,就像吃了苍蝇一样,引起一阵阵的恶心。
严峻的时刻到来了!这时,罗竹风见到了不久前,刚从济南国民党监狱释放的乔天华,乔是中共早期地下党员,曾在青岛、烟台、潍县等开展过革命活动。他俩不仅是老乡,乔天华还是他平度知务中学的学长(乔是1920级,罗是1923级)。此时乔正在家乡拉抗日队伍,乔天华遇见北大高材生罗竹风,觉得真是天助我也。乔天华说:“平度县的政训处主任王东郎,是鲁西南东平人,还算有点爱国心,训练民众很积极。我从济南回来没事干,也去帮过忙,每天一早就对集合的壮丁进行制式训练,什么站队、点名、向前看、齐步走、左转弯、右转弯、跑步、卧倒,等等,应有尽有。但还没见到日本人的影子,工事就拆掉,各人把木头扛回家去,人们也都作鸟兽散了。国民党这样一副架势,能够抗日吗?”罗竹风说:“要抗日还得靠我们自己,我们要拉起自己的队伍。乔家村向南不到20里就是县城,敌人控制很严,又是平原不易隐藏,向北则山高林密,这里可打可撤,我们以这里为基点,向北向东发展。”罗乔二人便在大泽山东麓的陡沟、古村、崮山后等村庄小学教师、回乡知识分子当中进行串联。这些知识分子也正在彷徨探索,不知所从,听说要建立自己的抗日武装,他们异常高兴,积极加入,并规定按时在乔家东山山口的“大石门”碰头。最初参加的有姜守迁、刘文卿、高朝珠、刘炳章、张乾一、乔平、乔乐农、乔礼卿、赵辉等。之后他们都各以自己的社会关系进行串连,又分头发展了许多新同志,因为抗战,大家走到了一起。罗竹风甘愿为乔天华当副手,专门负责游击队的政治工作,两人一文一武,成为最好的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