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章七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或个人,或哲学家,或政治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政体形式,这些政体都比柏拉图的理想机制更接近既有的政体。他们中没有人谈到过妇女儿童公有或妇女参与共餐制这类罕见的措施,所有立法者都是从实际出发的。有些人把人世间产生争执及暴乱的原因归结为财富问题。卡尔西登的费勒亚斯最先提出通过均分财富的办法预防这种危机。他认为在一片新殖民地区实行均分制要比在既有的国家里推行容易得多。另一个更为快捷的方法则是在操办婚嫁时,富有的那方只出陪嫁不收彩礼,而穷困的那方只收彩礼不出陪嫁。

正如我们所提到的,柏拉图在《法律篇》中认定公民财产可以适度增加,但是最多不得超过原有数额的五倍。那些制定此类法律的立法者不应当忽视被他们抛之于脑后的事实,即限定财产的同时还应该控制各家子女的数量,一旦子女人数超过财产的承受限度,法律就将失去作用。有部分民众因家道中落而沦为穷苦大众,这些处于不幸中的人们除了违法乱纪之外,还极有可能引起社会暴动。财富均分制给政治团体带来的影响,即使是古代的立法者也看得一清二楚。梭伦同他人制定过一项法律,禁止人们肆意占有过多的田地;另外还制定了一些法律禁止人们买卖财产。在洛克里城就有这样的禁令,若不能准确证明曾经遭受重大损失,个人不得进行财产买卖。有的条令旨在保护各户家业。以琉卡斯岛为例,因为其漠视这种法律,导致政体过度平民化,治理者的阶层也不需要原来规定的资格了。在实行均产制的地方,财产数额要么过大,要么过小,相应的居民要么生活铺张,要么境况拮据。据此,立法者不能孤立地推行财产均分制,还应适度地拿捏财产的数量。而且,即使他规定所有人只能享有同等数额的财富,也不可能顺利实现目标。人类的欲望总是比财富更需要均衡,如果法律不能保证足够的受教育机会,那这也仅仅是空谈而已。可是,费勒亚斯可能回答说,这正是我的意思。他认为城邦中个人所享有的财富和受教育机会都应均等。但是,他需要确切地向我们表明他的观点。同样的教育并不一定导致同样好的结果,而或许是使人贪得无厌,或许是追名逐利,也或许是兼而有之。再说,城邦的纷争不仅是因为财富的分配不均,还可能是名誉的失衡,尽管这些争端来自一个恰好相反的方面。普通大众为钱财不均发生争执,上层人士因名分相同而恼怒。就如诗人所说:

面对名利人人相似。

有些犯罪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对此费勒亚斯希望通过平均财产来寻求解决,这样便可避免有人或因饥寒交迫而盗取别人财物。但是短缺并非唯一的犯罪动机。在温饱得以解决之后,人就开始贪图享乐,为了满足这些欲望,为了不使自己陷入思而不得的痛苦之中,为了寻欢作乐,他们就犯下了某些罪行。

那么有什么法子能够调节这些失常呢?第一,平衡相应的财产和职业;第二,养成克制的习惯;第三,世人的欢愉莫不倚赖于他人,倘使人能自足,便会发现只有哲学才是唯一的慰藉。罪大莫过于贪婪。人并非因为缺衣短食就成了僭主,伟大的荣耀也不会授予杀死小偷的人,而是授予推翻暴政的人。所以,费勒亚斯的方法只适用于防范轻微的罪行。

关于这些法规尚有一点值得议论。它们主要是为了推进城邦内部福利而制定的。但是立法者也该考虑到国邦之间的邻里关系。政府的成立必然涉及军事力量,关于这点他却完全没有提到。至于财产,既要满足城邦内部的渴求,也要能应付战时军备所需。在没有足够力量抵御外敌时,一个城邦的财产既不能多到引起强国的垂涎,亦不能少到无力支撑一场同实力相当的他国展开的对战。对于这一点,费勒亚斯没有提出任何建议。但是我们可以相信,大量的财富并没有坏处。

财富最好的限度或许是:既不会因为财富充裕而为强邻所欺,也不会因为财富贫乏而为战争所累。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奥托弗拉达特引兵围攻阿达琉斯时,尤比罗斯对他说,您或许应当考虑一下围城所需时间以及这段时间的开销。他说:“我愿意将阿达琉斯让与您,如若您能付给我哪怕是少于攻城所需的费用。”此话打动了奥托弗拉达特,于是他便放弃了攻城。

平均财产固然可以防治民众争端,但效果似乎不大。贵族阶层对此深感不满,他们认为自己应得的名誉比平均分配而得的要多得多,于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不公,常常发生骚动和暴乱。人的罪恶即贪婪,开始时用两个奥布尔的津贴就足以打发了,一旦习以为常,贪欲便永无止境。欲壑难填,这是人的本性,而大多数人的生活也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变革之初,除了要注重财产的平均,更要教导高尚的人知足,遏止下等人的贪欲。换句话说,就是要对他们实施控制,而不是进行虐待。费勒亚斯设想的均产制度并非完美无缺,他单指提议平分田地,忽略了人所拥有的奴隶、家畜、金钱以及那些所谓的动产。对于所有的这些,要么一切平均分配,要么加以一定的管制,要么就任其自由发展。显然,费勒亚斯当初只是在为一个小城邦立法,这些规定不具普遍适用性,他定义所有工匠都是公共奴隶,不属于公民团体。若法律也是这样承认,那么工匠就只能从事公共事业。在爱庇丹努斯曾有过相关法规,在雅典,狄奥芬托也引进过类似条令。

经过以上分析,人们便可以看出费勒亚斯观点的正误了。 UVgPLna4RPcfMnju64QgyIE0D3TzEZUHwLSI1tRVZE9s8HVBfUKjWItn/+Ok2I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