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章四

提倡这类共同体的人们还会遭遇更为复杂的诘难,譬如蓄意或无心的伤害、杀戮、争执和诽谤,其中任何一项,一旦被用到父母或亲戚的身上,便是穷凶极恶的行为,而只要针对的不是这些亲属,似乎罪过就没有那么严重。在不清楚关系的情况下,这些罪恶更容易发生,而且在发生以后,也不会受到加倍的惩罚。再者,苏格拉底在把所有孩子变为公有之后,禁止了所有情侣间的肉体交流,却没有禁止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昵、爱恋,这是何等奇怪啊!比起那些既庄重又体面的行为,过度地亲昵,即使没有发生任何肉体交流,也是不正当的。同样令人困惑的是,初衷是为了防止人们过度享乐而禁止肉欲行为,结果却使得父子关系或兄弟关系名存实亡了。

这种共妻共子的共同体,看起来只适合于农民之间,而不适用于卫国公民。如果他们共有妻子和儿女,那么他们之间的纽带便会变得薄弱,也就有利于服从统治,不会犯上作乱。总的来说,这种制度的结果同良好制度应有的结果刚好相反,苏格拉底对妇女和儿童制定准则的设想也自相矛盾。我们知道,解决暴乱的良方是友爱,所以,人人相信城邦追求的至善是友爱。苏格拉底宣扬城邦的一致性,他自己曾说,这样的共同体,只有通过友爱才能得以构建。但他所向往的一致性,类似于《会饮篇》中的情侣,犹如阿里斯托芬的描述,渴望融为一体,为着炽烈的激情。在这样的结合中,实际上双方都已消失。但是在共妻共子的城邦中,这样的感情将会减淡,父亲不会说“我的儿子”,儿子也不再说“我的父亲”。当少许甜酒被掺入大量的清水后,就几乎尝不到甜味了,同样,在这种形态的共同体中,相应的成分没有改变,但实质上关系已经不同。所谓的父子之间不存在相互关心,所谓的兄弟间也没有了情谊。一件物品想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照顾,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它是你的所有物,一是它是你所仅有的,而恰恰这两点,在这样的城邦中都不存在。

无论孩子诞生于哪一个阶层,出身于农民、工匠或卫国公民家庭,想要变更其出身都是极为困难的。经手人当然知道这其中一切。而我们之前所提到的,诸如伤害、乱伦、杀戮等罪行,在这些沦落为低等阶层的人中更容易发生。他们离开了原本的阶层,不再互称父子、兄弟、母女,这样脱离了亲属关系,那些破坏伦常的罪行便不可怕了。关于共妻共子问题的讨论就到此为止。 Su7kRCxAbfKtedE59v3lmWFOSBTpWkpcGkNAvlxcXgKAe495ezEZlBnKtKHzHb6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