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章十三

因此,确切来说,家务管理更看重人事,而非物质;更看重人的美德,而非所谓的财富;更看重自由人的品性,而非奴隶的德行。这里我们有必要首先谈论这样一个问题,即一个奴隶在作为劳役的工具之外,是否还有诸如克制、勇敢、正义这一类美德;还是说奴隶身上就只有劳役的特点。我们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总是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若说奴隶们都有德行,那他们和自由人又有什么不同?另一方面,人都具有理性,若说奴隶们毫无德行,那大概是极荒谬的。妇女和儿童也存在相同的问题,是否这两者都具备一些德行:妇女是否可称克制、勇敢和正义,小孩又可否称为克制或放纵?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天生的统治者和天生的臣民拥有相同或不同的德行。如果两者都天生平等,天性高尚,那为什么总是一方在治,另一方被治?我们也不能说这是高下之分,因为主奴之分是不同种类间的差别,而非程度上的区别。然而,认为一种人是必需,而另一种人则不必需的想法是多么荒谬!如若统治者自身不能克己奉公、正义自持,他又怎么能实行良好的统治?如若臣民全都放纵不羁、违法乱纪,他们又如何很好地服从统治?既怯懦又放纵的人怎么可能恪守本分?由此可见,天生的统治者和天生的臣民必有某种共同的德行,但是这种德行本身并非始终如一,类似于天生的臣民本身也会发生变化一样。灵魂的构造向我们表明,在它的本质中包含两种因素,其一为主导因素,其一为附属因素,各自对应不同的德行,其中符合统治者的德行便是理智,符合服从者的德行便是非理智。这条原则普遍适用于其他方面,因此几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法则。但是这些统治法则各有差别,主人对奴隶的统治不同于丈夫对妻子的统治,也不同于父亲对子女的统治。虽然已然证得灵魂的各个部分存在于所有人中,但每个人所拥有的各个部分的程度却不相同。奴隶并无审慎能力;妇女具备审慎能力,却无权威;儿童也拥有审慎能力,但不成熟。同样,所有人都具有道德品质,但因其职能不同,道德品质的程度亦不同。所以,就统治者的职能而言,他绝对应当具备一种完美的品性、主人的技能,这就是理智。而另一方面,作为服从的臣民,他们仅仅是需要与各自职务相匹配的自然德行即可。虽然,人人都具备道德品质,但就男女而言,他们身上的克制、勇敢和正义等品质,如苏格拉底所说,也是不同的。男人的勇气表现在指挥、领导方面,而女人的勇气则表现在服从、遵守方面。对于其他品质,亦复如是。仔细观察,我们便会发现,那些口称所谓道德品质即诸如心灵善良、举止端庄之类的,不过是自欺欺人、自圆其说,不值一谈。按照高尔吉亚的方法,简洁地列出各种道德品质,要比那些泛泛空谈恰当得多。所有阶层都有自己的特质,正如诗人在谈到妇女时说:“娴静是女人的美德。”同样的品质却不能用在男人身上。儿童尚未成熟,所以儿童所表现出的品质,不仅与自身有关,还与他的师长、父辈有关;同理,奴隶的德行与主人密切相关。我们定义,使用奴隶是为了满足生活的欲望,因此,奴隶所要具备的德行,只需满足其不因胆怯而失职,不因缺乏自制力而懈怠即可。

有人或许会问,如果工匠们常常因为缺乏自控能力而坏事,那么他们不需要某些德行是否正确呢?然而,奴隶与工匠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奴隶承担着照顾主人的生活起居的义务;工匠因为某种技术被雇用,但他与雇主的关系不是那么紧密,他所承担的也只是与雇工的身份相匹配的职能而已。卑贱的技工制度中虽然含有特定成分的奴役制度,但制鞋匠以及其他工匠却并非真正的奴隶,真正的奴隶是天生的。作为家主,既要懂得下达命令、指导奴隶完成各自的任务,又要训练教导、培养他们应有的德行。那些不同奴隶交谈,只会发号施令的人的错误即在于此,因为奴隶比孩童更需要教导。

这个问题到此为止。关于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他们的若干品质,交流过程中的善与恶、是与非,以及怎样才能趋善避恶等问题,将在谈论政体类型的时候再行论述。家庭是城邦的部分,这些关系存在于每一个家庭,部分的品质关系到整体;对于妇女和儿童的教育必须着眼于城邦,他们的品质将会影响到城邦的品质,他们一定会产生影响,因为孩子长大便成了公民,而城邦里一半是女人。

关于这些问题,已经说得够多了,其余的我们他日再做探讨。此处的研究就此结束,接下来是一个新的话题。首先,我们不妨看一下与“完美城邦”相关的诸种理论。 TP70xoDAwi+2bSJuWuTRU4H4wrijvNi7Hhbg0Zg/J+eM1DWbrvRmHRSJbjMVtGw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