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五矿到五湖四海

我天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这决定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观察他人的角度。踌躇慨既往,满志盼将来。人生所有的际遇和挑战,可能都会帮助人们走向大江大海。

正像许多同学毕业求职一样,大学毕业后我也面临着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的问题。当时,国内金融市场还不发达,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寥寥无几。国际金融专业的同学们毕业去银行工作是一条康庄大道。然而,当时的我却另辟蹊径,没有选择金融机构,而是选择了中国五矿集团,投身实体经济。我希望能够从实体企业的视角感受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和巨大潜力。恰恰是在五矿集团的工作,让我获益匪浅。

深入矿区,了解真实的社会

五矿集团的前身是中国矿产公司和中国五金电工进口公司,成立于1950年,此后逐渐发展壮大,在金属、矿产品的开发、生产、贸易和综合服务以及金融、房地产、物流等领域均有涉猎。在当时,五矿集团广泛经营矿产金属的外贸进出口业务,并有多家二级子公司。那个时候,五矿集团是颇具市场化导向的国企,吸引了许多有想法、有闯劲儿的年轻人。在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这群年轻人一边指点江山、讨论经济改革该何去何从,一边俯下身子投入具体工作。正是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拥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同事和朋友,他们的观点、见解和工作态度让我时时刻刻受到鼓舞和感动。

最为难得的是,五矿集团的工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中国社会的纵深度。众所周知,矿产资源多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青海、宁夏等西(南)部省份,因此我当时经常需要去很远的地方出差,而我对外贸、矿产这些事物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出远差,同事们不方便去的时候我都抢着去。走遍五湖四海本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更何况去的还都是风景不错的地方。

我工作第一年就跑了十几个省份,几乎走遍了所有的“穷乡僻壤”,与矿产、金属资源为伍,满脑子都是铜、铝、铅、锌、镍、钨、锑、锡这些词。典型的出差路径是这样的:早上从北京坐火车出发,经过十几二十个小时到达某一个县城,然后辗转换乘中巴车,在乡间路上颠簸几个小时后来到镇上;有时还要换乘更小的小巴车,当我觉得差不多饿过了头的时候,就到了厂区或者矿区。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去收当地的矿产品,俨然一个从事收购工作的工头。这些出差经历令我至今难忘,倒不是因为有多辛苦,而是可以在路上和同事或者当地朋友聊天,从稀有金属聊到风土人情,通过他们了解更广阔、更鲜活的社会。

这些深入矿区、边区的出差经历,让我看到,中国不是简单的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分层叠加,也不是东、中、西部地区的简单区隔。中国实在太大了,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横跨东西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南北风俗各异。每个地区、每个省份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自然资源、人口特点和社会特征,因此,任何一种简单概括都无法还原中国经济社会的全貌。尤其是中国的基层社会,那里有最多的人口、最丰富的人文生态、最复杂的社会结构。我逐渐意识到中国有太多可供分析的剖面,太多可供观察的视角,太多可供总结的规律。中国的消费社会形成、工业化进展是在多版本同步迭代中完成的。要真正理解这些,必须走基层、看社会、知风土、懂人情。“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或许正是这样的阅历,让我始终对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崛起充满期待。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非常关注三、四线城市的投资机会,并且在做研究时,仍然花大量时间去市场一线观察普通百姓的生活,思考各种场景下消费者的真实心理诉求,从而形成投资决策。

漂洋过海,开启探险之旅

五矿集团的工作一方面让我看到了基层的中国社会,另一方面也让我能够更早地接触西方世界,拓展了国际视野。大学毕业后我本没有出国计划,正因为在五矿集团工作时接触到国外客户,后来又看到周围有不少同学、朋友都出国留学,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觉得还是应该去外面见识一番,增长阅历,就像小的时候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一样。就这样,我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那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沿海省份正在如火如荼地搞开发、搞建设,外贸企业每天都能收到大量订单,中国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但我对国外的了解仅限于与客户、朋友的交流中谈起的和读过的书中讲到的内容,其他全凭想象。我很渴望能够亲自去看一看,但在90年代,留学远不如今天普遍,漂洋过海之后完全是陌生的世界,更加令人窘迫的是高昂的学费、生活费。所以,留学还是不留学?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

最终,我选择了留学,像从小城市来到北京追求最好的大学教育一样,我希望通过海外历练加深对世界的认知。那是在1998年,那时的我,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人文都充满了好奇,希望可以像人类发现新大陆一样,不断拓展自己的可及范围,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思考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

从五矿集团到五湖四海是我人生中的重要际遇。寻求独立或者与世隔绝从来不是我的目标,生活在世外桃源,对真正的社会就缺乏了解,这只能让一个人失去理解力和判断力。我所设想的永远是融入生活,去中国的广大腹地和世界各处去看最真实的商业场景,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糖果店,在上海东湖路的咖啡厅,在深圳华强北的购物中心,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在东京的便利店,在驻马店的菜市场,看穿梭不停的外卖服务电动车,看安装整齐的空调外机,看闪烁的楼宇广告,看手机短视频,通过房屋租赁平台住进旧金山的公寓,通过按需杂货店递送服务订水……在繁华闹市体会最丰富的人间百态,我所感受到的是人、生意、环境和生活,就像当时下矿山一样,在不同的社会剖面,探究和理解商业,这一直是最让我心动的事情。

读书、思考、实践,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使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追求事业和梦想,必须对自己有所承诺,着眼于长远,全神贯注并全力以赴。在不同的际遇中,学习所有能学习到的最高标准,从而获得理解与洞察的能力,这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长期主义。

我对投资的思考

·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是塑造投资能力的起点。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寻得洞见,不仅需要掌握金融理论和商业规律,还要全面回顾历史的曲折演进,通晓时事的来龙去脉,更要洞悉人们的内心诉求。

·价值投资不是数学或推理,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像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一样,理解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才能真正掌握什么样的产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服务真正有意义。

·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 Sd2L9byWW/WBUWPYr9l/nno8QeGI+fuzXhgO+66SohlxiANGmz/8bjay5AoJOhL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