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孕育和新生

对于投资人而言,理解所处时代的商业演进甚至商业史,是开展投资研究的第一步。在真正创办高瓴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中国的商业发展历程。在中国的商业史中,有许多伟大的制度变革、许多崭新的思潮观念、许多传统或者非传统的商业模式,其中的互联网商业史尤其令人激情澎湃。

神奇的1994

把时间再次拉回到1994年,那年我22岁,刚从人大毕业。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bps的国际专线从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 联入世界互联网,实现了中国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接入。事后回看,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非常传奇的一笔,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中国互联网浪潮开始孕育。许多人思考,到底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巨大成功助推了中国的崛起,还是中国崛起的巨大势能成就了中国互联网企业,这恐怕难以分说。但是, 对于一名投资人而言,理解潜藏在巨大势能中的关键行业和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1994年,互联网行业远没有出现像今天这样叱咤风云的大佬人物,那些弄潮儿都还在各自的轨迹上蓄势待发,一群行业拓荒者面对着一片从未有人涉足,甚至无人理解的领域。但相似的是,他们都对互联网抱有本能的、敏锐的、富有想象力的好奇心。他们或者身处国内,因独特机缘接触互联网技术;或者远赴大洋彼岸,在美国互联网发展中经受洗礼。此后数年,门户网站、电子邮箱、电子商务、在线搜索、即时通信这些互联网模式纷纷破土而出,呈井喷之势,走上历史舞台。

1995年,张树新创立了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清华大学推出了水木清华BBS,马云成立了“中国黄页”并于1999年创立了阿里巴巴。1996年,张朝阳成立了爱特信,两年后创立了搜狐。1997年,丁磊创办了网易。1998年,王志东创办了新浪;马化腾创办了腾讯,此后依靠QQ用户数持续增长和QQ秀付费模式,腾讯于6年后在港交所上市,估值突破6亿美元。2000年,搜狐、网易、新浪三大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上市。2003年5月,淘宝网成立,只用了两年时间,在2005年,淘宝网就接连超越了eBay和日本雅虎,成为亚洲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2005年8月5日,凭借市场竞价排名模式,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首日股价涨幅达354%,创造了中国概念股的美国神话,一举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的公司,这距离李彦宏1999年底回国创办百度,不到6年时间。至此,从早期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家门户网站叱咤江湖,到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依靠搜索、电商和社交三种商业模式各掀潮头,中国互联网江湖初定,但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技术创新仍在继续。

在1994年之后的10多年里,中国互联网经历了从孕育诞生到澎湃爆发的快速发展时期。我有幸能够在刚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年纪赶上这样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无论是在国内工作,还是在海外求学,甚至是自己创业,我的所念所想以及与同仁们探讨的话题都离不开这些崭新的创业模式。或许,正是因为与中国互联网创业浪潮同步,甚至差点成为其中的一员,我能够见证并感受这种基于变化的创新经济。 一旦善于理解变化,投资人将极大拓展其可理解的范畴 ,这也为后来高瓴投资互联网创新企业奠定了基础能力。

不平凡的2005

在创办高瓴之前,我还有过两段难忘的工作经历。我先是在全球新兴市场投资基金(Emerging Markets Management)工作,其间出差前往南非研究矿产资源。此后,我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首任中国首席代表,创办了纽约证券交易所驻香港和北京办事处。当时是2002年,美国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丑闻爆出后,人们普遍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产生强烈质疑,《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The Sarbanes-Oxley Act )快速获得通过。这则法案又叫《2002年上市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对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会计职业监管、证券监管等方面做出了更多规定。我当时的主要工作是为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讲解美国法律、公司治理原则,并与港交所、深交所、上交所开展交流与合作。这些经历为我创造了观察新兴市场国家的独特机会与视角。

2005年本是一个平凡的年份,但就是在这一年,出现了许多影响中国商业格局甚至经济领域的重要事件。就像回顾科学史、艺术史或者商业史时我们会发现的一样,某些特殊的年份总会集中出现一批重要的人物或者事件,比如王石、张瑞敏、柳传志、潘宁在1984年集中创业,这一年成为讲述中国企业史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年份。人们难以从理性的逻辑中找到可能的缘由,或许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在于,历史总是由一些精彩的瞬间所推动,而这些创业者总能以敏锐的知觉捕捉到时代的转机。作为投资人,更要有敏锐的知觉捕捉到这些创业者们。

把2005年展开来看,非常值得回味。2005年被称为“博客元年”,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推动了互联网内容的纵深发展,RSS、SNS概念 不断涌现。2月,盛大突袭收购新浪19.5%的股份,成为新浪最大股东,互联网产业硝烟弥漫。3月,腾讯收购张小龙的邮件客户端软件Foxmail,几年后,正是张小龙团队研发的微信改变了几亿人的社交和生活方式。5月,MSN进入中国。7月,谷歌宣布进入中国。8月,百度登陆美股,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二轮赴美上市潮风起云涌。同月,雅虎以6.4亿美元现金、雅虎中国业务以及从软银购得的淘宝股份换购阿里巴巴40%股份的交易落锤,这次交易开创了国际互联网巨头的中国业务交由中国本土公司主导经营的先例,这一年淘宝也与eBay正式交战。

就在这一年,更多互联网公司在中国默默扎根:刘强东全力拓展电商业务;王兴创办了人人网,这与他日后创办美团相隔5年;周鸿祎辞掉雅虎中国总裁职务,创办奇虎360;庄辰超创办去哪儿网;姚劲波创办58同城;杨浩涌创办赶集网;王微创办土豆网;阿北(杨勃)创办豆瓣网;李想创办汽车之家。这些新生的公司与当时的互联网巨头相映成趣,引领着那个充满生机的年代。悄然间,中国“网民”数量超过1亿 ,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互联网大国。许多搅动日后互联网江湖波澜的细节,让我们察觉到,这就是创新的年代。

2005年不仅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江湖初定的特殊时点,也是中国风险投资历史上的重要年份。最先嗅到行业机会的,除了误打误撞的我们,还有众多海内外机构。尽管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创投机构还未从互联网泡沫的黑色风暴中恢复过来,但部分有先见之明的美元创投基金们已经将眼光投向中国。这一年,美元创投基金的管理团队开始快速在中国进行本土化运作,中国的投资人群体也开始快速入场,一批日后声名显赫的机构相继成立,中国风险投资正式步入快速发展时代。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我和几位老朋友开启了一场价值投资的探索之旅。 QjoS4m7Ovpkn8IW8EOZh66aiXsOh7hz67MlyJHHqMRbZcpNq1XZxafcdMHMG4X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