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1章
派遣留学生

(一)留美幼童

传统儒家强调任人唯贤,这也是科举考试的理论基础。从这一基础出发,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派人出国留学的设想。上文提到,广东通事不学无术,已为冯桂芬所诟病;而洋务关系重大,尤其在船炮方面更是重要。于是,清廷于1862年在总理衙门之下设立同文馆,1863年又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1869年又将广方言馆合并于江南制造局。许多外国顾问受聘而来,却遭到保守主义者的猜忌,倭仁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道理变得愈发清楚:如果中国真想掌握西方科技的要领,非派年轻人出洋学习不可。

中国人到达美国的最早记录是在1785年。在早期中美交流中,美国一方的情况还有待研究。而对中国一方的研究,关注点集中在一件事上,即容闳策划的120名中国幼童赴美留学(1872—1881)。容闳(1828—1912)185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大学的华人。1876年,清廷还派遣了30名学生赴英、法两国留学,此事受到的关注较少。而私人出洋闯荡,无论是靠着传教士的帮助,还是海外华人全凭自己,其影响可能比以往人们认为的还要重要—孙中山就是一个例子。在容闳之后,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络绎不绝,他们每个人都是史上最庞大的文化交流的一分子。

下面选录的文章,一篇是李鸿章、曾国藩写给总理衙门的信,这封信使1872年学童留美最终成行;还有三封信是关于终止留学事宜的。最后一篇是马建忠的书信,颇有启发性。马氏是李鸿章的部下,年轻有为。关于斌椿和其他官员出洋的情况,将在下一章中介绍。

选文23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建议(1871年)

去秋国藩在津门,丁雨生中丞屡来商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基,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徐图自强。且谓携带幼童前赴外国者,如四品衔刑部主事陈兰彬、江苏同知容闳皆可胜任等语……窃谓自斌君椿及志、孙两君奉命游历各国,于海外情形亦已窥其要领,如舆图、算法、步天、测海、造船、制器等事,无一不与用兵相表里。凡游学他国,得有长技归者,即延入书院,分科传授,精益求精……

查美国新定和约第七条内,载“嗣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国人民一体优待,又美国可以在中国指准外国人居住地方设立学堂,中国人亦可在美国一体照办”等语。国藩等思外国所长,既肯听人共习,志、孙诸君又已导之先路,计由太平洋乘轮船径达美国,月余可至,而非甚难之事。

或谓天津、上海、福州等处已设局仿造轮船、枪炮,京师设同文馆,选满汉子弟,延西人教授,又上海开广方言馆,选文童肄业,似中国已有基绪,无须远涉重洋。不知设局制造,开馆教习,所以图振奋之基也;远涉肄业,集思广益,所以收远大之效也。西人学求实际,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授,期于月异而岁不同。我中国欲取其长,使一旦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窔,苟非遍览久习,则本原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古人谓学齐语者,须引而置之庄岳之间,又曰百闻不如一见,比物此志也……

惟是试办之难有二:一曰选材,二曰筹费……国藩、鸿章亦深知其难。第以成山始于一篑,蓄艾期以三年,及今以图,庶他日继长增高稍易为力……拟派在沪设局,访选沿海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分年搭船赴洋,在外国肄习十五年后,按年分起,挨次回华。计回华之日,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

闻前此闽粤宁波子弟亦时有赴洋学习者,但只图识粗浅洋文洋话,以便与洋人交易,为衣食计。此则人选之初,慎之又慎,至带赴外国,悉归委员管束,分门别类,务求学术精到。又有翻译教习随时课以中国文艺,俾识立身大节,可冀成有用之材。虽未必皆为伟器,而人才既众,当有瑰异者出乎其中,此拔十得五之说也……

如贵衙门以为可行,一俟接到复信,敝处即会衔具奏。其需用经费,亦即奏明饬下江海关于洋税项下指拨,勿使缺乏。

这一留学计划之前经容闳鼓吹了十年,后来多少也按设想执行了十年(1872—1881),结果一朝中断,遂成绝响。这一事实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留美幼童为什么被召回?容闳在《西学东渐记》( 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 )第18章中谈了一些原因。他将此归咎于吴子登。吴子登,咸丰二年(1852)进士,翰林院编修,在数学方面颇有造诣,曾供职于中国驻巴黎公使馆,其后赴美任留学监督,归驻美使馆领导。吴氏喜爱作威作福,比他的老学究前任更加专断。履新不久,他就将所有留美学生召至华盛顿听训。学生谒见时无人叩头,吴氏的僚属金某大怒,说:“各生适异忘本,目无师长,固无论其学难期成材,即成亦不能为中国用。”金某后来成为某位亲贵面前的红人,1881年草拟奏折,直接导致留学生被突然召回。 留学事务所诸人都不以为然,却无人敢言。只有容闳向李鸿章力争,但也无济于事。黄遵宪时任旧金山总领事,听闻此事后有感而发,作长诗《罢美国留学生感赋》哀之。

虽然容闳说管理留学事务的保守主义者多次上书诋毁留学生,但是相关原始材料很难找到。或许是因为他们地位不高,其文字因此被忽略了。下文选自几封李鸿章的信札,记录了反对容闳的观点。

选文24 李鸿章关于终止幼童留美的信札(1880—1881)

【致陈兰彬,1879年8月6日】幼童出洋一事,糜费滋弊,终鲜实效,中国士夫议者纷纷。近接劼刚(曾纪泽)来信,既以船政学生赴英、法无大益处,即赴美生徒亦未必大有成就,自必确有见闻。若任事诸君再各存私见,未能认真撙节经理,固负曾文正创办之初衷,而鄙人与执事亦必大干物议。

【致陈兰彬,1880年3月10日】顷容元甫来谒,言学徒抛荒中学,系属实情。由于纯甫(容闳)意见偏执,不欲生徒多习中学,即夏令学馆放假后,正可温习,纯甫独不谓然……尚祈执事便中劝勉,令其不必多管,应由子登(吴嘉善)太史设法整顿,以一事权,庶他日该童等学成回华,尚有可以驱遣之处,无负出洋学习初意也……

【致总理衙门,1881年3月29日】迩年以来,颇有议莼甫偏重西学致幼童中学荒疏者,鸿章尝寓书诫勉,不啻至再至三……往岁荔秋(陈兰彬)出洋,曾与面商,请其照料局务,荔秋亦慨然允许。而前年子登到局后,迭函称局务流弊孔多,亟宜裁撤……

鸿章平心察之,学生大半粤产,早岁出洋,其沾染洋习或所难免。子登绳之过严,致滋凿枘,遂以为悉数可撤,未免近于固执。后次来信,则谓学生之习气过深与资性顽钝者可撤回华,其已入大书院者,满期已近,成材较速,可交使署兼管,其总办、教习、翻译等员一概可裁,尚系审时度势之言。

莼甫久管此局,以谓体面攸关,其不愿裁撤自在意中……

1881年6月8日,总理衙门上奏撤回留美幼童,酌才使用。折上获准。 8p39c6Ok6qbonJr0nVRyWDEsULXMKF8PEwO6wr4d/s9ROuDXDkdsc5e4mUtEHX8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