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观世音,或简化称为“观音”,是一位菩萨。他所求为菩萨道,所行为菩萨行。他在大乘佛教发展的早期出现,其形成与大乘佛教教理体系的整体发展有直接关系。他伴随着译经输入中土,在广泛社会阶层中迅速弘传、发展,如前所述,既和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形势相关,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思想环境决定的。

菩萨是菩提萨埵(bodhi sattva)音译的简化,古译有“觉有情”“开士”等,后来又译为“道心众生”等。“菩萨”译名是旧译时期勘定的 。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四四解释说:

问曰:“何等是菩萨句义?”答曰:“天竺语法,众字和合成语,众语和合成句。如‘菩’为一字,‘提’为一字,是二不合则无语;若和合名为‘菩提’,秦言‘无上智慧’;萨埵或名‘众生’,或是‘大心’,为无上智慧故,出大心,名为‘菩提萨埵’。愿欲令众生行无上道,是名‘菩提萨埵’。”

鸠摩罗什弟子僧肇(384—414)的解释更简要:

“菩萨”,正音云“菩提萨埵”。“菩提”,佛道名也;“萨埵”,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

《法华经》上说: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悯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

“摩诃萨”是māha sattva的音译,旧译“大心”“大心众生”,新译“大有情”,也被当作菩萨的通称。这里是说,菩萨所求为大乘道,求大乘道所以这样称为菩萨,“菩萨”与“大乘”又是相互包容的概念。菩萨思想、菩萨信仰是大乘佛教的重要内容;肯定菩萨的存在、价值与意义是大乘佛教区别于小乘佛教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大乘佛教里,菩萨与声闻、辟支佛(辟支、辟支迦佛陀)是严格区别、相互对立的概念。声闻指曾经聆听佛陀教化的弟子,辟支佛指未经师友化导、独观内外因缘而觉悟得佛果的人。这些都是小乘佛教僧伽(僧团)成员、出家信徒。而菩萨是“众生”、俗人、在家信徒。但他不同于沉溺五浊世界、生死轮回之中的一般人,而是已经觉悟了的人,是大乘佛教理想的人格

佛教是具有精深庞大的教理体系的宗教。在传入中土初期,大、小乘,各部派的经典陆续传译。汉末安世高主要翻译了小乘禅数一系经典,稍后的支娄迦谶则翻译了大乘经,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映大乘基本教理的《道行般若经》。这是后来陆续传翻的各种大、小《般若》类经典的第一部。接着,众多宣扬菩萨包括冠以菩萨名号的经、论大量译成汉语。这些经典有表现大乘菩萨观念的,也有反映菩萨修行次第的;有描述具体菩萨行的,也有借用某菩萨的名义来阐扬大乘教理、教义的。在中国历史上,这类经典乃是佛教信仰和佛教教义中广受欢迎的部分,对推动佛教在中土的传播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包括《道行般若经》在内的《般若经》是长短不等、为数众多的庞大的经典群。它们在早期中土译经中占了重要分量。汉末与安世高并称的支娄迦谶翻译了《道行般若经》和另外一些大乘经,是他的主要译绩。在这些经典里,已经包含关于菩萨的专门章节。接着对于宣扬大乘菩萨思想做出巨大贡献的,应推竺法护。他生卒年不详,但可确切知道他译经的年代在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到怀帝永嘉二年(308)之间,共计译出经典一百五十余部三百余卷 。慧皎称赞他“孜孜所务,唯以弘通为业。终身写译,劳不告倦。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护之力也” 。在他所传译的经典里,关于菩萨和菩萨思想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他本人也被称为“菩萨人” 。前面已说过,他翻译了《正法华经》,其中的《普门品》是第一次向中土介绍观音信仰。这部经里还有另外的《常不轻菩萨品》《药王菩萨本事品》《妙音菩萨品》《普贤菩萨劝发品》等,相当全面地介绍了众多菩萨的行相和灵迹。他翻译的经典集中地反映菩萨思想并突出体现在家居士思想的,还有另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乘经《维摩经》。他的这部经的译本是现存三个译本的第一译。法国著名汉学家戴密微说这部经“无疑是少数在印度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又完全融入中国文化遗产的佛典之一” [1] 。这部经典一个重大特色是它的实际说法者不是一般佛经里的佛陀,而是“长者”“白衣居士”维摩诘。他深谙大乘教理,又辩才无碍,以风趣凌厉的言辞对代表小乘的声闻弟子进行尖锐批判。维摩诘居士乃是大乘菩萨的典型,他的行迹和言说体现了菩萨思想的革新内容和意义 。竺法护还翻译了《渐备一切智德经》 。这是大本《华严经》的《十地品》的异译。这部经阐述菩萨修行次第,具体指示菩萨修行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此外还有《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一卷、《须摩提菩萨经》一卷、《阿阇世王女阿述达菩萨经》一卷、《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等,后来被编入唐菩提流志编译的《大宝积经》,都是阐扬菩萨道、菩萨行、菩萨修行次第的经典。在鸠摩罗什以前,竺法护是大乘佛典最重要的译家。他对菩萨经典的重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对于推动菩萨思想和菩萨信仰的传播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后来《华严经》《大涅槃经》《大宝积经》等大乘经陆续译出,菩萨思想是这些经典的重要内容。《华严经》里的《入法界品》描写一位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的启示下遍访五十三位“善知识”“求菩萨道”的历程,创造一位菩萨修行实践的典型人物,对于中土菩萨信仰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教在中土扎根、在中土民众间弘传的过程中,宣扬菩萨思想的经典是广受民众普遍欢迎的部分。按佛教的说法,这显示众多菩萨包括观音无疑是最与此方土地“有缘”的,而观音菩萨在涌入中国的众多菩萨中更广受中土民众的欢迎。 DALWmbLeEB2wRi/lPFgz18mYeGmi7qIKoEdkQa9WffT7xhtvXv/wn19fiOHzleG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